第二节 曲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5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曲艺
分类号: J826
页数: 2
页码: 758-7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自1946年组织说书人协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曲艺演出中心,包括镇海曲艺人协会、蛟川走书、犁伴文书和唱新闻等形式。曲艺演出形式多样,包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传统,演唱内容涵盖社会故事、历史传奇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地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关键词: 镇海县 曲艺演出

内容

1946年9月曾组织说书人协会,会员30余名,1949年解体。1950年9月成立镇海县民间艺人研究会,1953年定名镇海曲艺人协会,会址鼓楼,会员60余人,在城关及集镇开设书场,巡回定点演唱。县曲艺队演唱《养猪姑娘王兰青》、《互助合作是方向》曾获1954年省首届曲艺调演一等奖,《抗台英雄贺玲娣》曾获1957年省首届戏曲大会演一等奖。1964年城关队出资建百花剧场。“文化大革命”期间演唱停止,“曲协”解散。1972年建曲艺改革小组,编写《向阳春暖》等曲目。1980年复立县民间艺人管理小组,对艺人重新登记、颁证。时有演唱组42个,艺人上百名。1982年恢复县曲艺协会,重建镇海曲艺队。
  蛟川走书 由单档(一演员)或双档说唱表演,后场有扬琴、二胡等伴奏与和唱,并将四明南词中词调、赋调、平调及一些民间曲调糅为一体,寓以变化,并吸取评话、文书表演艺术,成为宁波地区一种特有曲艺形式。因镇海别称“蛟川”,故名“蛟川走书”。现有曲调30余种,演唱曲目有短、中、长及开篇之分。开篇曰“帽头”,旧多为“讨彩”,后则配合时政宣传。正曲书目多为公案、武侠、言情及历史演义如《玉蜻蜓》、《描金扇》、《包公案》、《大红袍》、《隋唐》、《杨家将》、《七侠五义》、《平阳传》等约数十部。较有影响艺人有朱阿根、谢阿树、舒瑞昌、陆尧林、张亚琴、虞友甫等。
  犁铧文书 雅称莲花文书,又称“阿拉哩调”,起源于余姚,在镇海盛行于江北地区。演唱者执醒木、骨扇,边说唱边表演,配以四弦胡琴伴奏和帮腔。亦有加入三弦、琵琶、月琴等乐器。曲牌有四平调、马头调、五顿、反二簧、赋调、还魂调等十余种。四平调在演唱至三四句末尾时,伴奏人员即接口和唱,唱调较长的可反复吟唱。马头调轻松、幽默、欢快,富有情趣,该两曲牌后为甬剧吸收运用。主要书目有《玉连环》、《双狮球》、《玉蜻蜓》、《薛家将》、《金刀传》等。
  唱新闻 从事者都为盲人或半盲人。始以对新近发生、具有社会影响人和事现编现唱,后渐趋向说唱民间轶事及大书。艺人常于夏夜纳凉场所,手持小鼓小锣,边敲击边演唱。曲调有头调(基本调)、词调、哭调等,唱词以通俗、易懂、上口、连续押韵为特色。常唱的有《三县并审祝玉英》、《顾鼎臣》、《借红灯》、《金生弟》等十余部。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蛟川走书
相关专题
犁铧文书
相关专题
唱新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