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科技普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54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科技普及
分类号: G322.755
页数: 2
页码: 744-745
摘要: 本文介绍了镇海县普及交流、推广应用、科技培训和地震测防等方面的情况,包括科普活动、科技资料编印、农村科技交流、青少年科技活动、学术交流、稻热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等内容。
关键词: 镇海县 科普活动 科技资料

内容

第一节 普及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科普宣传活动主要形式有举办科普画廊、科普讲演、科技展览、科技表演、编发科普资料、开办技术夜校、编写科技黑板报、放映科技电影和幻灯等。至1958年,县科普协会有20个会员工作组、3个学组、725名会员、820名科普宣传员,开展科普活动128万人次,印发科普资料35种4.85万份。1978~1985年县科协举办科普讲座562场次,听众5.89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11次,观众10.85万人次,印发科普资料205种25.36万份。
  建立科普画廊 1963年在城关人民剧院旁建科普画廊一处,“文化大革命”时拆除。1982年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墙外重建,展窗总长17米,经常展出科技知识、科技成果、科技动态等图片、文字。
  编印科技资料 县科协与《镇海报》编辑部曾合编《大众科学》专栏13期。1978~1981年印发《镇海科技》(内刊)13期计2万份。1981~1985年县科委、科协合编《镇海科技》(小报)68期,发行53万份。1976年起县科协与医学会等合编《镇海医药卫生》,已出26期,发行7.8万份。
  开展科普创作 县科普创作人员所发表的科普美术、摄影和文章达2860件,其中获奖作品38件。
  放映科技电影 1964年5月下旬举办科教影片展览,放映《预防病从口入》、《知识老人》、《预防近视眼》、《不平静的夜》、《金小蜂与红铃虫》等影片45场次,观众2.4万人次。累计历年放映科教片在120部以上,总计放映1.76万场,观众共达1228.4万人次。
  举办破除封建迷信展览会 1965年2~6月,在全县59个点巡回展出,观众16.64万人次。展出图片263幅,科学模型标本等48件,迷信品348件。1984年2~3月,在全县各地巡回举办《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展览,参观7万余人次。
  举办农村科技交流 1982年12月中旬在柴桥举行科技交流,展出科普图片372幅,供应科普资料72种2.05万册,提供47项咨询服务,接待观众5300人次。
  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 1979年后全县各中学和乡中心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建立空模、航模、无线电测向和数、理、化、天、地、生及计算机等各项兴趣小组。组织科技小发明、小论文比赛,举办科技竞赛、科技制作成果展览、科学讨论会、科学讲座、科技电影录像,启迪青少年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曾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全省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9项。镇海中学以及该校地震测报小组、航模小组4次评为全国或全省先进集体。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讨论、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共328场次,参加活动人数17068人次。1985年1月16~19日,全国金柑技术研讨会首届例会在镇海举行。参加的有来自各省金柑生产地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34个单位52名代表,交流学术论文25篇,对26个金柑优良单株样果进行鉴评。
  第二节 推广应用
  土壤资源调查及应用 1978~1983年查清全县104.24万亩土地(其中水田44.60万亩,棉地10.44万亩,山林49.20万亩)的土壤类型,摸清全县高、低产耕地面积与分布。此项目获县科技成果一等奖。
  稻热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庄市公社50年代以来,早晚稻曾多次受稻热病危害,1969~1970年受危害损失率超过10%。经过几年试验,总结出以“选育抗病丰产良种为中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适时喷药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病情得以控制。此项目1982年获县科技成果二等奖。
  92-13系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推广 通过高产技术栽培和良种推广,全县油菜籽亩产量从1979年后连续几年超双百,单产居全省前列。1979~1981年总产量达404170担,比1970~1978年总产量增加23790担。此项目获县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浙江省推广一等奖。
  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于1982年由县农林局引入,1983年全县推广应用23022亩,占计划棉地34.6%。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达,叶面积增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壮苗早发、早结桃、早熟、棉桃大,缓和劳动力矛盾等优点,并增加皮棉产量27.2%。1982年获县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金柑密植速生栽培试验 1978~1982年柴桥区农技站、洪岙山林队开展密植速生试验。供试面积1.45亩,种植规格1.10米×1.10米,总株数808株,每亩557株,每株开穴深60厘米,每株施厩肥30公斤、饼肥1公斤、过磷酸钙0.75公斤,进行层施。1978年当年亩产13公斤,1979年亩产385.6公斤,1980年亩产742.5公斤,1981年亩产2273公斤,1982年亩产2588.5公斤,单株产量与对照园差异不大,但群体效应显著。此项目1982年获县科技成果二等奖,同年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推广三等奖。
  第三节 科技培训
  实用技术培训 50年代始,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在农林、水利、医药卫生系统进行,有作物栽培、植物保护、接生防疫等内容。后增加农药、化肥,禽畜饲养、食用菌、奶牛、肉鸽、芦笋、黄桃、甲鱼、河蟹等新技术和多种经营技术培训。在机械、建筑、电子、珠算、农机、质量管理、标准计量等领域,也广泛开展培训活动。开办县级技术培训班63期,培训学员3921人次。
  继续教育培训 使在职科技人员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举办机械制图等单项技术、科技外语、医学古文等培训。从80年代开始5年内举办25期1505人次。
  第四节 地震测防
  1975年4~7月镇海中学、骆驼中学、郭巨中学相继建立地震群测群防小组,各组分别以土地电、水井、植物电、地磁、地应力、水化学、水导电等观测手段,观测记载地震前兆。
  镇海中学地震测报小组建立于1975年4月,常年不怠,坚持观测,积累数据逾10万个,向省、市地震局、台报告异象,提供预报意见近30次。1975年9月2日黄海郎家沙的5.3级地震,1978年7月23日台湾台东的7.3级地震,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的6级地震及8月22日的4级余震等,震前土地电和地下水异常,均被镇海中学地震测报小组测得。1978年和1979年,该小组先后被评为全国及全省地震战线学大庆先进集体,所撰《几次地震前兆的捕捉》一文,获全国首届青少年科技论文三等奖。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