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53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3
页码: 721-7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镇海县的师范教育历史包括1943年在柴桥瑞岩寺开办简易师范班,并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调整。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1978年,学校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教育制度的变革。此外,还介绍了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镇海县 师范教育 教师进修学校

内容

师范教育
  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1943年8月在柴桥瑞岩寺开办简易师范班,附设于县立初中内,1946年2月,简师单独设校于城区白家浦渔市场旧址,由李价民兼任校长,秋,改任水兆熊为校长。当时设2个班,有学生100名。
  1947年5月,全国学生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浪潮影响所及,简师学生又以校政紊乱,在中共党员学生干部王世良组织下,向县政府请愿,上街游行并罢课。5月底,校长引咎辞职。6月11日,简师教师以物价飞涨,要求改善待遇并付给现款的理由实行怠教。县政府以“股匪流窜,局势不靖”为由,宣布提前放假。7月委张定璋为校长,迁校至海云寺。次年2月高冀程接任校长。当年中共领导的武装活动活跃于庄市、龙山等地,国民党县政府为加强控制,严防学运,于1949年2月派任三青团镇海分团部主任林必余接充简师校长。
  1949年镇海解放,一、二届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工作。8月简师与县中合并。次年4月,简师部学生合并于慈溪锦堂师范学校。简师历年共招生6班,毕业4届、123人。
  教师进修学校 1978年3月创办,借址镇海中学内。初设数学1班,招收在职初中数学教师50余人,脱产培训半年。次年迁城关后大街仓基弄。1983年9月建新校舍。
  自建校至1988年,举办中师函授3届,毕业学员271人;中师面授6期,学员266人;二年制民师班1期,毕业42人;二年制顶职教师培训班3期,学员128人。此外举办多次中小学教师培训班、辅导班,培训学员1600余人次。办学中坚持加强师范性,坚持面向小学,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方向,指导思想明确,地方特色明显,在省、市内有一定影响。
  现有教职工28名,其中专任教师15名,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占70%,评为高级讲师的1人、讲师10人。
  其他师范校、班 1958年“大跃进”时,为解决迅猛发展的初中师资,开办镇海师范专科学校,附设于镇海中学内。师专设文、理两科,入学学生38人(文科23名、理科15名),兼任教师10人。修业年限定1年。次年春并入宁波师范学院。
  与此同时,附设师范班与幼师班各1班,修业年限均为1年。师范班招生51名,幼师班招生82名。1年后俱停办。
  1979年宁波师专在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内设立教学点,招收34名学生,有专任教师3人,至1981年毕业。
  职业技术学校
  商业学校 1907年,商界集资在邑庙侧开办商业学堂。民国初,县立中学校亦曾改办为县立乙种商业学校,1919年城区私立便蒙两等小学校改为樊氏便蒙乙种商业学校附设国民学校。1924年秋在前绪区十七房与海晏区柴桥村设立北、南两区县立职业准备学校各1所,不久停办。1932年县立初中改为商校。1941年4月解散。
  半工(农)半读技校 1965年9月,在镇海棉花良种繁育场创办半工半读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学生48人入学,学制3年,实行半工半读、社来社去。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实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经费由省农业厅专款拨给。学校在省教育厅备案,由县农林局、文教局联办,农林局主管,因“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停办。
  青少年工读学校 1964年在城关与柴桥两地开办2所青少年半工半读学校。城关镇青少年工读学校设3个班,招学生56名;柴桥镇青少年工读学校设1个班,招收高小程度青少年20名入学。1965年底,柴桥镇工读学校学生41名转至穿山砖瓦厂,改为穿山砖瓦厂工读学校。每月上文化课8天和12个晚上(每晚2教时),学习政治、语文、代数、会计等科目。“文化大革命”开始,工读学校停办。
  职业高中
  1966年,炼红中学(今城关中学)开办电工班,招生30余人。1980年9月,霞浦中学开办职业高中班,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1981年秋在城关第二中学试办财会和棉纺两个职业高中班,招生实行“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向培养,择优录用”原则,课程设置比率为高中文化课30%,专业课30%,生产实习40%。第一届招收学生97名(财会班52名、棉纺班45名)。贵驷中学于1983年起开设幼教班,招生54名。1984年增加机械制图、幼教各1班。次年又增设民用建筑1班。
  1985年全县有职业高中班11班。职高在校学生共996名,计工科579名,农科95名,师范90名,财经98名,修理服务134名。教职工共59名,其中专任教师38名。
  镇海职业中学 址设城关后大街仓基弄,原系城关第二中学,1981年试办财会和棉纺职业高中班后,逐年改制为职业中学。1984年8月正式定名为镇海职业中学,与城关第二中学并存。至1990年已向社会输送财会、机械、电器、棉纺织、宾馆等职高毕业生661名,为镇海发电厂设电力系统、热能动力、检修等专业,培养中级电力工人135名。学校建有校办工厂甬江金属制管厂,并辟有钳工、电工、制图、电子计算机房等4个工场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1984年被评为省先进实验中心,1986年成为市首批合格职业中学。
  1985年设职高8班、初中13班,在校学生职高386名,有教职工66名,其中职高教师13名。
  农业中学和农业技术学校 1958年开办过农村技术夜校264所,入学人数曾达14110人,夜班农业中学201所、学员482人。此类学校均未巩固。
  1964年全县计办农业中学8所:万嘉、小港、枫林、郭巨、梅西、梅山里岙、临江、庄市。“文化大革命”时均并撤停办。
  1970年8月创建镇海“五七”工农学校,附设于柴桥中学,1972年迁县棉场,1983年9月改为镇海县农业技术学校,并迁大碶邬隘湖塘村,招收初中毕业程度的农村青少年入学。先后开设农作、山林特产、兽医饲养、财会、建筑、化工、水电、电机等13班,毕业284人,由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单位、工厂骨干或专业户。1985年底撤县后改称北仑区农业技术学校。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