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镇海石油化工总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51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镇海石油化工总厂
分类号: F279.275.5
页数: 3
页码: 690-692
摘要: 本节描述了浙江镇海石油化工总厂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主要生产装置、配套设施、附属设施,以及教育和生活设施等内容。
关键词: 企业经济 化工厂 镇海县

内容

镇海石油化工总厂为中国石化总公司直属大型石油化工生产企业,1974年7月9日由国家计委批复建设,1975年5月23日动工,1978年11月部分炼油装置投入试生产。1980年9月开始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型化肥装置。1982年12月改名为浙江镇海石油化工厂,1983年归属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后,是年12月定为今名。总厂下设炼油厂、化肥厂、机修厂、算山码头和设计研究院5个直属生产单位,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物资供应、科研设计、教育卫生、生活服务等管理系统。厂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正式职工9200多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占29.1%。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6亿元,具有年加工原油550万吨和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的生产能力。
  1978~1991年,共加工原油2300余万吨,完成产值70.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5亿元,为全厂固定资产原值的1倍,保持加工原油、完成产值和实现利税三者同步增长。1990年共加工原油278.6万吨,生产尿素48.3万吨;在消化减利因素6000多万元基础上,实现利税总额3.31亿元,创建厂以来原油加工量、实现利税最高记录。全厂现有22种主要产品,其中获部(总公司)级、省级优质称号的17种,优质产品品种率达77.3%。主产品有70#与90#车用汽油、93#与95#无铅车用汽油,出口0#轻柴油、2#灯用煤油、1#石脑油、10#建筑沥青、工业硫磺、农用尿素、88#溶剂油、苯、甲苯、二甲苯等。1979年后,石脑油、汽油、柴油、液化气、聚丙烯、丙烯等产品相继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有一定声誉。已累计出口创汇4亿多美元。总厂于198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
  近年采用一批短、平、快的节能措施,努力做到油化联合优化节能。炼油生产装置能耗年年下降,其中炼油常减压装置在全国同类装置中节能名列前茅;化肥生产装置纯氮综合能耗也逐年下降。曾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节能示范企业、石化总公司节能先进企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连续7年无重大人身伤亡、设备爆炸、生产火灾、交通事故,实现“事故为零”目标,获石化总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四连冠。
  1983年后,利用富余炼油加工能力加工高价原油,至1989年,共加工575万吨,实现利税5亿多元;同时,使炼油能耗、成本下降,增加企业活力。随着国家对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全国石化行业中率先以来料加工形式承接国外原油加工,到1990年底已为外商来料加工80多万吨;先后同厦门、珠海、宁波等地石油公司联合成立“鹭甬”、“海湾”、“东海”联营公司,扩大企业经营辐射面。
  第一节 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
  炼油厂 炼油厂现有主要生产装置18套,炼油一期工程有五大联合生产装置:300万吨/年常减压、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联合装置;15万吨/年宽馏份铂铼重整、40万吨/年加氢精制联合装置;5万吨/年建筑沥青、5万吨/年道路沥青联合装置;10万吨/年气体分馏、6万吨/年HF烷基化、0.5万吨/年聚丙烯及2万吨/年MTBE(甲基叔丁基醚)的气体综合利用联合装置;产品精制、副产品回收联合装置。炼油二期工程共建7套主要生产装置,其中第二套2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第二套12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和8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分别于1989年9月、1990年7月、1991年12月建成投产。
  化肥厂化肥厂由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组成。其中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以及7个辅助公用工程从日本引进,日产合成氨1000吨。52万吨/年尿素装置为我国与国外合作设计,主要设备首次由国内自行制造。全部装置于1984年试车一次成功。1987年大化肥装置达到和超过设计能力,生产合成氨33.1万吨,尿素56.7万吨,提前两年实现“双超达标”,曾受国务院表彰。
  机修厂 机修厂主要承担总厂范围内生产装置的检修任务,辅以部分石化专用设备和一、二类压力容器及备品配件的加工制造任务。共拥有各类设备近500台,具有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资格和进口金属材料检验资格。
  算山码头 总厂自备算山海运码头,位于高塘乡东北面齐家山与算山之间。距厂区约18公里。码头泊位处北仑港岸线上,长1400米,航道宽阔,不冻、不淤。现有泊位5个,其中15万吨级1个,5万吨级2个,年吞吐能力超过1500万吨。码头库区油罐贮油能力达61万立方米,并置有较完善的油品输转设施。在离厂5公里的虹桥甬江边,建有3000吨级成品油泊位1个。
  设计院、研究院 前身为设计室,成立于1974年9月,1979年将科研组析出单独成立研究所。1989年9月设计、研究两所合并为设计研究院。1991年3月分立为设计院与研究院。
  设计院下属设计管理、工艺仪表、土建总图、设备、公用工程等8个科室,有工程技术人员119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0人,工程师(经济师)52人。近年完成较重要设计项目有第一套常减压装置300万吨/年扩建工程设计、第二套常减压装置250万吨/年设计、8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设计、宁波甬兴化工厂5000吨/年聚丙烯设计、3×5万立方米算山码头原油中转基地设计、8×5万立方米原油罐区和系统配套设计等10余项。现为乙级设计院。
  研究院下属化工研究、炼油、科技情报、科研装备、环保分析研究、中型试验等9个科室,有工程技术人员7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25人。其合作研究的“MTBE工业化”获石化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851水质稳定剂研制应用”通过省鉴定,“常减压过程计算机模拟操作指导系统”获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
  镇海石化总厂具有完整的贮运、环保、水、电、汽、风等生产配套系统。全厂现有总容量为100多万立方米的各类油品贮罐,拥有蒸汽锅炉6台,水源地2个,自备电站分别拥有1.2万千瓦和0.9万千瓦发电机组各1台,后又兴建第二台1.2万千瓦机组,以保障原油加工和化肥生产的需要。
  第二节 附属设施
  工业贸易公司 总厂下辖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公司,有职工1000多人,下设编织袋厂、服务站以及化工、油漆、保温、建筑维修等车间。
  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于1986年在厂区设立浙江省分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化工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进出口业务以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教育设施 厂内已形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到技工学校、职工学校(包括职工中专、电视大学)、干部学校等较完整教育体系。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开展电化教育。小学设班级27个,1991年有学生1104名,教职工77名。中学设16个班,1991年有学生529名,教职工85名。技工学校设14个专业,34个班,1991年有学生1124名,教职工132名。
  生活设施 开发海涂建“菜园子”,以丰富职工“菜篮子”,至1991年底已投入资金712万元,形成总占地3170亩的农副业生产基地,为职工提供农副产品1020万公斤。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已建成住宅100多幢,4000多套,总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并建有两幢高层住宅,还在宁波、镇海购买商品房440多套,解决家住宁波、镇海职工住房。建有影剧院、文化宫、游泳池、体育场和职工医院。此外,厂区内职工住房普遍装置闭路电视、管道液化气和余热采暖设施。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