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电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47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水电设施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2
页码: 638-6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供水、排水、供电和路灯的发展历程和设施建设情况。涵盖了从城区居民最初使用的天水、井水、漕水和河水,到建设自来水厂、水源池和水塔的发展历程,以及供电设施的建设和路灯的改造情况。
关键词: 镇海县 县城建设 水电设施

内容

供水 城区居民原用缸水(天水)、井水、漕水和河水。饮水池味甘不涸的有招宝山下放生池、南门外羊庙漕、城内一鑑池、新漕、西门外砧板漕等。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有泉井60口。80年代初有公用井104口。河道遍及各街巷,多筑有埠头。
  1963年3月在人民公园西部始建城关自来水厂,投资14.61万元,建1000吨级净水池一口;在南大街、朝宗坊等地凿60~100米深井4口,用高压泵抽水后汇集净水池,并铺设50~75毫米镀锌管3000米。是年6月简易投产,日供水88.3吨,主要输供部队及单位;另置公用水龙头10只,低价零售供居民用水。1964年12月新建西门水厂,改造城河北段为水源池,建有1000吨级净水池和100吨级水塔等设施。1965年底投产,日均供水量104.6吨,1970年为256.7吨,1975年达1039吨。
  1980年7月,宁波港务局镇海水厂在江南竺山头建成,与镇海水厂划分地段供水,日均供水量2343.2吨,日最高供水量6000吨。至1981年,镇海水厂总投资58.5万元,铺设直径100毫米以上铁管13065米,全镇居民装有水表2649只。1982年建三官堂、半路张至城关镇供水管一条,长11000米,直径500毫米,总投资125万元。1986年5月建成半路张水厂,日供水万吨,受益居民90%。同时西门水厂停机。
  排水 旧城内主要街巷铺设石砌阴沟,污水泄入河道。1954年后逐段修整下水道,并更换为砼瓦筒。至1990年,59条道路(含地段)铺设管径20~110厘米砼瓦筒40200米,城区下水道自成系统,汇流于东、西门2座雨、污水合流泵站,泄于甬江。东门泵站为水泥结构10米沉井,排水量3600立方米/小时,1983年建成;西门泵站,为水泥结构8.7米沉井,排水量800立方米/小时,1989年告竣。
  供电 1917年(民国6年)始建华明电灯厂于武宁门外,置62千瓦发电机1台,为城区供电。1921年因机件故障停办。1922~1938年又建明明电灯公司于招宝山麓,置35千瓦发电机3台。1955年久丰纱厂置60千瓦发电机1台,是年6月向城区部分单位和居民供电照明。1957年7月宁波永耀电力公司电源输入城关。1958年300余家单位和居民用电照明。1972年8月35千伏安城关变电所建成,用户普及。今城关镇内安装有1万伏高压线4条,总长计35835米,置变压器179台,计16300千伏安,月用电量262万千瓦时,尚有35千伏镇海棉纺织厂专用线1条,装40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月用电量220万千瓦时。
  路灯 民国前后,主要街巷和河口置有石柱路灯,俗称天灯。始用蜡烛、菜油灯,后改用煤油灯。1917年部分路灯改用电灯。1935年置路灯262盏。抗战时期大多停点。1955年6月主要街道重置路灯。80年代始,灯架装置、电灯型号及功率逐年向中高级发展。今城区内(不含港区和后海塘开发区)装置250瓦汞灯221盏、125瓦汞灯230盏、白炽灯306盏。路灯开关采用光源自动控制。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