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废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44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畜废产品
分类号: F307.5
页数: 2
页码: 590-5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畜产品由供销社与小贩共同经营,1954年后由供销社独家经营。1953年起发展长毛兔,1978年后户养为主。1985年兔毛收购量上升。废品回收在1958年达到高峰,1985年全县供销社共有废旧物资收购门市部24个。草制品生产在解放后有所发展,包装粗草纸年均收购量上升。
关键词: 镇海县 土特产 畜废产品

内容

畜产品 解放初由供销社与小庾贩共同经营,1954年由供销社独家经营。
  1953年起,大碶、柴桥等地发展长毛兔,1955、1957年分别收购兔毛1.5吨。1966年收购量25.4吨。“文化大革命”期间饲养量减少,1970年降至8.6吨。1978年以后贯彻户养为主方针。1981年收购31.1吨。1983年兔毛滞销,仅收购18.65吨。1984年饲养量迅速上升,
  1985年收购45.8吨。
  废品 1950年县供销总社开始代省供销社收购废杂铜。1952年回收废金属15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收82.9吨。1958年大搞废钢铁回收,仅9个月回收废钢铁485吨。1963、1966、1977、1978、1983各年分别投入收购资金18万元、49万元、53万元、65万元、95万元。1985年全县供销社共有废旧物资收购门市部24个,职工103人,是年收购废品125万元。其中收购杂铜51.5吨、废铝锡21吨、废钢铁5616吨。
  草制品 解放后农业社发展草包生产。1963〜1979年,年平均收购量33万只左右。1982年收购30万只,1985年24万只。包装粗草纸,解放前仅有新碶小山村生产,解放后有所发展,1965—1968年年均收购121.3吨,1978~1983年年均收购391.1吨,1985年为343.5吨。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