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日用百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4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日用百货
分类号: F727.55
页数: 3
页码: 586-5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针纺织品和百货在镇海县的供应历史中经历了许多变化。针纺织品在1936年全县有绸布店48家,1954年棉布实行统销政策,1963年针棉织品凭布票供应,1983年免收布票并停发1984年布票。百货店在1936年有36家,1959年5月肥皂凭证定量供应,1985年起肥皂、火柴敞开供应。
关键词: 镇海县 生活资料 日用百货

内容

针纺织品 1936年全县有绸布店48家,从业人员320名;1945年减至24家。解放初,镇海久丰纱厂产棉纱,私营织布厂产棉布,均由宁波花纱布公司收购。1952年各区供销社普遍设立棉布门市部,是年零售土布占52%,白布占47%,色布仅占1%。1954年9月棉布实行统销政策,48户私营棉布店改为经销店。是年公私棉布零售商店一律凭布票按国家规定牌价出售,确定城乡居民棉布定量为每人20.5尺,结婚补助25~35尺,生育一胎补助15~25尺,死亡一人补助25~35尺。工业、劳保、公共等三项用布按上级核定计划供应。1955~1956年干部、工人、教职员、大中学生,医务文艺工作者发布票28尺,出海渔民25尺,其他城乡居民21尺。1957年棉农投售皮棉1担,发给优待布票5尺。自此国家以布票奖售农副产品收购。1961年全县发放奖售布票27.39万尺。棉布实行统销后,针织品销量逐年上升。1960年9月起,汗衫背心、棉毛与卫生衫裤、童装、毛巾等主要针棉织品均凭布票供应。1961~1962年棉花减产,居民、农民所发布票分别减至6.2尺与3.1尺。此后,供应范围、收票标准随货源多少而调整。从1963~1967年2月,县百货公司针棉织品销售量减少。1983年5月针棉织品免收布票。同年12月,全部纺织品免收布票,敞开供应,并停发1984年布票,棉布与针棉织品统销政策结束。
  百货 1936年全县有百货店36家,从业人员174名;文具店30家,从业人员103名。1945年有百货店78家,文具店7家。1952年供销社百货供应量已占市场一定比重,其中胶鞋占33%、火柴39%、肥皂48%、暖水瓶19%。1955年区供销社开展对私商批发业务,当年供销社百货商品经营比重为:胶鞋78%、暖水瓶74%、肥皂47%、火柴38%。是年8月,全县私营百货商店102家,从业人员129名;文具商店25家,从业人员29名;百货摊贩214家;文具摊贩16家。1959年5月肥皂凭证定量供应。
  1960年11月胶鞋、香皂实行凭票供应。9月火柴凭证定量。同时热水瓶、搪瓷制品、电池、拉链、菜刀、雨伞等均凭证限量供应。是年10月起,由于货源不足,由商业部门发供应票通过机关、集体单位分发购买。1962年1月起,对26种百货商品凭购货券选购。1963年货源增加,凭证凭券供应百货商品由原来43种减至13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用品销量大增,货源不足。1978年4月,除肥皂、火柴仍凭证定量供应外,余则敞开供应。1980年4月电子手表首次进入镇海市场,是年纸张实行由造纸厂直接供应印刷厂办法,百货公司纸张销售量相对减少。1982年秋起,学生作业本由镇海印刷厂自行加工经营。1983年机制版纸销售量增加而供应不足。1985年起,肥皂、火柴敞开供应。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