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港航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4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港航管理
分类号: F512.755
页数: 2
页码: 556-5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地区航运历史概述:自两浙市舶司于992年短暂迁往镇海并于次年迁回以来,镇海地区的航运管理机构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设立。关键节点包括1940年浙海关在穿山设分卡、1941年日本海军在镇海设办事处、1951年设上海港务局宁波分局镇海管理站等。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水上主要事故,包括死亡、伤亡及船只沉没造成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镇海县 港航管理

内容

淳化三年(992)两浙市舶司由杭州迁镇海,主掌番货、海货、海舶、征榷、贸易、“以来远人通远物”。次年迁回。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宁波设浙海关,全省设17口,县境有镇海、小港、邱洋、溺浦口,征收国内货物税。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镇海为常关,征收进出口船舶货
  物关税。
  1927年(民国16年)11月在宁波设浙江省第三区船舶事务管理所,镇海为第二分所。1931年11月民国政府上海航政局宁波办事处在镇海成立,掌管船舶丈量、登记、船员管理和海事处理等。1940年10月浙海关在穿山设分卡。1941年9月日本海军在镇海设办事处,执管帆船登记、税务及船舶管理。1943年1月汪伪县政府设船舶管理处,配管理员及警察14人。1946年3月在镇海设支关,办理船舶登记、征收关税、缉私,兼管虎蹲山、七里峙灯塔、灯桩、浮标等助航设施。
  1951年1月设上海港务局宁波分局镇海管理站,执行本港交通法规,处理事故和违章船舶,管理航道及船舶进出口签证和征收港务费等。1954年7月在镇海、骆驼设立省航运管理局宁波管理处代管站,分管外海和内河船舶。1955年7月县航管站成立,掌管外海、内河船舶签证、丈量、登记、发证,船员考核和“三统”管理,航道管理(不含甬江)事故处理,征收航政规费等。1957年3月宁波港务局镇海站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港务监督镇海监督站。1958年10月县航管站撤销。1963年2月置县航运管理所。1965年4月改称鄞镇奉航管所镇海中心工作组,次年1月置县航运管理站。1972年1月并入县交通管理站。1975年5月复设县航运管理站。1976年3月,宁波港务监督授权管理镇海口外至穿山岸线。1984年3月宁波港务监督置北仑监督站。1985年8月撤县后置镇海、滨海区(后更名北仑区)航运管理所。
  1949~1985年发生水上主要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外海212起,死69人,伤8人,沉船66艘、4933吨位,直接经济损失185.81万元;内河15起,死28人,伤1人,沉船5艘,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
  附:重大海损事故
  1929年12月11日,穿山至大榭南渡载重不足4吨渡船遇强风翻船,老大周阿香等3人和乘客20余名丧生。
  1948年12月3日,沪镇甬航线的招商局江亚轮(3363吨位)自沪驶甬,在铜沙洋面爆炸沉没,酿成死亡3100余人的特大海难事件。
  1949年6月4日,镇甬航线江利轮,自镇驶甬在梅墟附近遭国民党飞机射击沉没,旅客船员死难10余人。
  1955年4月17日,沪甬航线民主3号轮(3000吨级)载客1308人,货物120吨,由沪驶甬途经太平甘屿附近触礁沉没,船上人员经抢救全部脱险。1962年2月7日该轮返甬途中在镇海口附近搁浅。2次事故损失巨大,但无人员伤亡。
  1970年1月23日,白峰外峙渡口载重2吨渡船乘坐52人,超载冒险过渡,船翻乘客全部落水,造成3人死亡。
  1970年4月23日,梅山公社里岙大队1号船,由梅山运盐21吨至甬,在镇海长跳嘴附近触礁翻船,船上6人全部遇难。
  1972年2月18日,穿山至大榭南渡,因超载翻船,乘客6人溺死。
  1973年4月2日,大榭公社门登1号货船载重46吨由沪返镇,因气候突变被风浪打沉于小洋山岛,2人脱险,9人溺死。
  1974年2月22日,昆亭公社干岙大队浙镇副帆281号货船载重32吨,由郭巨装石子驶沪,遇大风在羊角礁避风触礁沉船,7人全亡。
  1978年8月29日,峙头公社洋涨4队副帆122号船载重42吨,由洋涨装石子驶沪,途经铜沙浅滩遇大风偏离航道刮滩,船舱进水沉没,1人获救,7人遇难。
  1985年8月5日,浙岱机306号轮在甬装杂货444吨驶瓯,涨潮流急至中柱山附近触鹅礁沉没。经济损失108万元。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