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路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8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公路建设
分类号: F542.3
页数: 9
页码: 540-5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计划建设省、县、乡道公路,而在抗战期间道路被毁,战后至解放前夕仅有部分道路修复。建国后,宁波县的公路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推动,省道、国道、县道、乡道网络逐渐完善,各类公路总长不断增加。此外,境内共有126座桥梁,涵洞407道,以及几座隧道和汽车轮渡。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建,大大促进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镇海县 公路建设

内容

第一节 民国时公路
  根据国民政府的省、县乡道计划,县境公路建设由私营汽车公司向省公路局交付借款和保证金承担,路线由省筑商营。
  1931年(民国20年)9月至1933年8月建成鄞镇慈路,为境内首条公路。至1936年,建成宁穿、镇大、镇骆、慈邱、五长、南泓等路和原属慈溪县境的汶骆路,总长120公里。1938年2月由于战事县境公路全线掘毁。抗日胜利后至解放前夕,仅鄞镇慈路修通至淞浦,宁穿路修通至璎珞,镇大路修至高塘。
  鄞镇慈路 省道。起宁波江北岸封仁桥,经压赛、团桥、骆驼桥、澥浦、龙山、淞浦至观城。全程44.24公里,境内长31.82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1931年10月县人虞洽卿等倡建通运长途汽车公司,招商承建,1933年4月宁波-骆驼段通车,同年8月20日全线开通。1938年掘毁。车辆被征内迁,公司停业。1946年4月增资修路复业,修通至骆驼,次年4月修通至澥浦,1948年5月修通至淞浦。
  宁穿路 县道。起宁波江东包家河头,经鄞县福明、五乡碶、宝幢越育王岭入县境,由璎珞、大碶、清水、霞浦、穿山至柴桥,全程41.06公里,境内21.76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1932年10月由鄞、镇两县筹筑,1933年3月至1934年7月建成,商办宁穿公司承租运营。1938年2月路毁车停,抗战胜利后修路复业。1947年9月修通至璎珞。
  镇骆路 县道。起鄞镇慈路骆驼站,经贵驷至县城,全长13.25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3米。1935年1月建成通车,通运汽车公司承租运营。1938年2月路毁停业。
  镇大路 县道。起江南道头,经小港、青峙越嘉门岭,过高塘至大碶新庙,全长14.3公里。
  路基宽6.5米,路面宽3米。1931年小港唐爱陆倡议,吴吉三、虞洽卿等组成镇胜汽车公司,筹资筑路,1933~1936年秋建成通车,1938年初路毁。1946年3月小港胡英、大碶顾宗瑞等重组镇大汽车公司复路。1948年1月江南至高塘段通车。解放前夕歇业。
  五长路 国防公路。起宁穿路五乡站,经下邵、东冈碶至青峙长跳嘴,全长17.5公里,境内16.1公里,路基宽7米,筑有永久性桥梁。1936年由陆军工兵修筑。
  南泓支线 县道。为南泓机场专用线,至王家团接镇骆路,长1.2公里,路基宽5米,路面宽3米。1935年3月建成。
  慈邱线 县道。起慈城南门,越东悬岭,经汶溪、十字路、河头、翻雁门岭至邱王接鄞镇慈路,全程19.2公里,境内长13.2公里,路基宽5米,路面宽3米。1935年1月通车,利行汽车公司运营。
  汶骆路 县道。起汶溪接慈邱路,经长石、颜家桥至东盛,接鄞镇慈路,长8.15公里。路基宽5米,路面宽3米。1935年1月通车,利行汽车公司运营。
  第二节 建国后公路
  1949年8月,宁穿路由支前民工抢修,年底通大碶,次年5月达穿山,9月通柴桥。镇骆路于1950年6月重修通车。鄞镇慈路因建庄桥机场,1952年7月自洪家至压赛段改道经庄市镇。1955年建穿(山)白(峰)国防公路7公里。1955年底境内公路通车里程62公里。1956年制订县道路网规划,按照“民工建勤”、“民办公助”方针,修建公路。镇大路1957年1月恢复通车,并增筑新庙接宁穿线大碶站新路1公里。1958~1966年新建白峰至郭巨、镇海至常洪、柴桥经昆亭至三山、白峰至上阳等公路。至1967年,全县公路总长122公里。1972年镇海汽车轮渡建成,沟通境内甬江南北公路。1985年白峰至定海汽车轮渡建成,贯通大陆与舟山市车运。是年县境内通车公路239公里,构成以县城为中心,外接干线,内联区乡公路网络。续建大榭、梅山海岛公路于1989年竣工,至此乡乡通公路。1990年原县境内通车里程达333公里,其中过境国道46公里,省道35公里,县道170公里,乡道28公里,专用公路54公里。有水泥路面93公里,沥青路面53公里,砂石路面187公里。
  国道 杭沈国道西起杭州,东至舟山沈家门全程298公里。1982年命名,统一编号329。县境江北段,北起澥浦岭,南至常洪,原系鄞镇慈路线;江南段,西起育王岭,东至白峰张浦山汽车轮渡,原系宁穿路和穿白路两线。路基宽12米,路面宽7~9米。有水泥路面20公里,沥青路面17公里,桥梁29座、564延米;涵洞30道,设计荷载汽-20,挂-100,属二级公路(其中育王至大碶段为三级。穿山至白峰段为四级,1990年改线成二级并改建水泥路面)。
  省道 骆霞省道西起杭沈国道骆驼站,至张鑑碶越甬江,续向东迄霞浦复接杭沈国道,全程35公里。1982年命名,统一编号79。路基宽8~12米,路面宽6~9米。有水泥路面7公里,沥青路面21公里,砂石路面7公里。桥梁16座,440延米,涵洞38道,设计荷载汽-15~20,挂-80~100,属三级公路。甬江以北自骆驼至张鑑碶段,系镇骆线拓建。甬江以南自江南车站至青峙太平桥段,系原镇大路线拓建。太平桥至林大段,为开发北仓港于1981年兴建,全长11公里,林大至霞浦段于1978年9月建成。1982年沙蟹岭段和林大段公路衔接线完竣始全线贯通。
  县道 解放后新建改建县道19条,长170公里,其中水泥路面47公里,沥青路面12公里,余为砂石路面。桥梁70座,1286延米,涵洞206道。设计荷载汽-10~20。
  穿成路 东起杭沈线穿山叉口,西至鄞县咸祥衔接横山码头公路,全程36.8公里。县境段自穿山经柴桥、紫石、昆亭、三山、海口桥至印子山,长23.5公里。路基宽6.5~8.5米,路面起点2公里为水泥路面,宽7米,余砂石路面,宽4.5~7米,桥梁10座,202延米,涵洞23道。荷载汽-10~15,属等外路。穿山至柴桥段,原系宁穿路支线,长2公里,路基宽6米,砂石路面宽3.5米,桥1座,涵洞1道,限载6吨。柴桥至三山段,1958年11月至1960年3月建,全长18公里(自柴桥至三山窑厂16.5公里纳入穿咸线),路基宽6.5~10米,路面宽3.5米,砂石路面。石台木面桥梁6座,涵洞17道,设计荷载汽一8,属等外路。自三山窑厂至印子山段,1980年3月至1981年6月建,长5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米,桥2座,涵洞8道。设计荷载汽-10,属4级公路。
  镇宁路 原称常镇路。东起骆霞线张鑑碶叉口,西沿甬江经五里牌、清水浦、朱家桥、半路张、三官堂,至常洪接杭沈路达宁波,境内长10.8公里,路基宽14一16.6米,路面宽9米,块石挡土墙,沥青路面。桥1座长20米,涵洞12道,设计荷载汽一20,挂一100,属二级公路。1956年10月始建,1960一1964年3次续建,1965年1月竣工通车。路基宽7米,砂石路面。1975一1978年由镇海港出资改建,为宁波市首条二级公路。
  长邱路 1968年利用原慈(城)邱(王)路路基,修复邱王至十字路段,并新建十字路至横溪段,称邱横路。1979年9月至1982年2月建长石(徐王)经西经堂、田顾、马家桥至河头段接邱横路,线路调整时,长石经河头至邱王称长邱路,全长9.7公里(县境段长8.7公里),路基宽9米,路面宽5~7米,桥3座68延米,涵洞34道,荷载汽一10,属4级公路。1990年起点段6.2公里改建为水泥路面。1982年因建十字路水库,邱横路十字路至横溪段改道,重建长6.5公里,桥1座25.6延米,涵洞8道,荷载汽一10,属4级公路。
  江五路 起江南人渡,经陈山、下倪桥、东冈碶、下邵、军民桥至五乡站接杭沈线,全程14.5公里。县境段江南至军民桥长13.1公里。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4.5米,起点段550米为水泥路面,余为砂石路面。桥梁3座,78延米,涵洞4道,荷载汽一10,属等外公路。1971年12月改建自五乡至下邵段4.4公里。1979年3月改建江南至东冈碶段,新建东冈碶至下邵段,次年7月通车。
  江南路 东起骆霞线小港沙蟹岭,沿甬江西延,经江南、梅墟与宁波市中兴路相连,全程16.9公里,县境段小港到新模长9.4公里。路基宽15米,起点2.7公里宽40米,两侧设块石挡土墙,水泥路面。主车道宽9米,桥梁14座,214延米,涵洞5道,设计荷载汽一超20,挂-120,属二级公路。1984年11月至次年底由宁波经济开发区投资建成。1988年2月改建水泥路面。
  乡道 60年代后期起建造的县内公路共6条,总长28.4公里,路基宽5.5一10米,砂石路面,桥6座,110.5延米,涵洞53道,载荷一10〜15。
  专用公路 70年代起,各工程单位和驻军
  在境内陆续修建专用公路,至今有22条,共长53.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4.9公里,沥青路面2.5公里,余为砂石路面。桥5座,126.5延米。
  第三节 桥梁
  境内公路 桥126座,总长2527延米,均为永久性桥梁。属中型桥15座。其中钢砼矩形梁桥71座、空心板梁桥46座、箱形梁桥2座、T型梁桥3座、组合梁桥1座。石拱桥3座。有净孔0.5米以上涵洞407道,洞身总长3875延米。
  静德桥 位城关镇石塘下王家中大河上,骆霞线10km+755m处。1933年建,1948年三乡公益堂改建为钢砼四梁式3孔拱桥,中孔9.9米,边孔各3.7米,桥长24.2米、高5米,桥面行车道宽4.8米,设双面桥栏,四端有灯柱,桥下设纤路。1978年10月在原桥西首新建单孔钻孔灌注桩承台,跨径20米组合式槽型梁,长29米,1980年5月在桥面西首拼宽5米大件专用桥面。设计荷载汽一20,挂一100,属中型桥梁。1988年改建三孔钻孔灌注桩承台,钢砼排架,T型探桥面,宽14.2米。
  张庙江桥 位江南乡王家洋河上,小港至宁波公路13km+131m处。1985年4月建,桥长33.6米,高5.4米,孔3米,空心矩形板桥面,跨径中孔13米,边孔各10米,行道宽15米,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属中型桥梁。县境江南公路桥梁均系此结构。
  新小港桥 位小港镇东首小浃江上,骆霞线北仑进港公路3km+741m处。1970年12月建,钻孔灌注桩承台,钢砼桩排架,桥长60.5米,5孔,空矩形梁桥面,跨径各长12米,行车道宽9米,人行道各宽1.5米,设计荷载汽-20,挂-100,属中型桥梁。
  北仑进港公路与此桥结构相同的尚有袁家桥、泰河桥、岩河桥、静洪桥等。
  新庙桥 位大碶新庙前岩河上,在镇大线0km+817m处,1949年8月支前时建临时式4孔木桥面公路桥,1955年修复镇大路时加固整修。1969年改建为石台钢砼排架和预应力空心板桥面,4孔,净跨各9.9米,桥长50.6米,高4.1米,行车道宽5米,两侧门栏杆,设计荷载汽-13,拖-60,属中型桥梁。
  陈华桥 位霞浦乡陈华铺,杭沈线238km+692m处,跨清水河。1933年建,石台木桥梁,抗战初毁,1949年8月重建。1959年12月建单孔石拱桥,桥长19.3米,桥面宽6.6米,设计荷载汽-10。1980年2月在原桥近侧新建空心板桥面,3孔,各跨径12.6米,桥面宽12米。1985年再次移建,3孔钻孔灌注桩承台,钢砼排架和空心板桥面,斜交35度,桥长42.33米,桥中孔16米,边孔12.75米,行车道宽9米,人行道宽各1.5米,设计荷载汽-20,挂-100,属中型桥梁。
  石澜桥 位柴桥正笔山后芦江上,穿咸线1km+025m处。明成化进士,里人沃頖建时称石缆桥。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民国时改建3孔重力式块石墩台,钢砼拱桥,跨径边孔6.3米,中孔8.3米,桥长29米,桥面宽3米。1977年7月改建为重力式块石墩台矩形板梁,桥长45米,4孔,跨径各8.8米,行车道宽7米,桥高4米。设计荷载汽-15,挂-80,属中型桥梁。
  海口桥 位三山乡海陆村海口溪上,穿咸线3km+100m处。原系民间木桥,1968年7月改建双曲拱桥,净孔20米,长28米,桥面宽5米,设计荷载汽-10,属中型桥梁。1988年在原址外侧改建钢砼灌注桩嵌岩基础,排架墩台,空心板梁。2孔,净跨径各11.6米,桥长30米,桥面宽9米,设计荷载汽-15,挂-80。
  第四节 隧道 汽渡
  隧道
  横峙岭隧道 位大榭乡西岙。1974年5月至1977年12月建,长174米,宽5.5米,高5米。1988年改建水泥路面。
  关外隧道 位大榭乡关外村。长145米,高4.5米,1979年8月至1982年12月建。
  甬江隧道 北岸位城关张鑑碶村西接镇骆路,南岸出江南乡衙前盐司联江南公路。总长为3822米,隧道长1019.5米。矩形断面净高4.5米,行车道宽7.5米,检修道宽各1.25米。设计通过能力5500辆/日,载重汽-20,挂-100。隧道系1978年列项的甬江大桥移改项目,1984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次年1月会审通过,1987年6月动工。工程正在进行。
  汽车轮渡
  镇海汽车轮渡 由甬江北岸城关聪园路1号站址,南达江南小道头西首,渡运距离820米。两岸均为浆砌块石锯齿形码头,长19米,宽11米。1972年建成,1974年9月通渡。北码头与镇骆路衔接线长357米,水泥路面宽8米;南码头与镇大路相联线长911米,砂石路面,宽8米。1972年5月省无偿调入“汽渡1号”,77千瓦,载重50吨、4车位。1978年11月续调“汽渡2号”,112千瓦,载重40吨、4车位,1981年、1985年二轮报废。1979年10月调入“汽渡3号”,373千瓦载重68吨、8车位。1983年7月新置“汽渡4号”,223.8千瓦,载重50吨、6车位。1986年置“汽渡5号”,298.4千瓦,载重100吨、12车位。1985年渡运机动车17.88万辆次,货物62.57万吨。营业额59.28万元,利润7.11万元。由镇海汽车轮渡站经营,职工48人,固定资产原值115.82万元。
  白峰至定海汽车轮渡 由白峰乡涨浦山至定海鸭蛋山渡口,贯通宁波至定海329国道。渡距8.6海里,航时约50分钟。1984年3月始建,1986年1月试航,总投资525万元。码头全长157.2米,千吨级泊位,设计荷载汽-15,挂-80,由2艘趸船和引桥车行栈桥联接组成。候船室、办公室等建筑面积1558平方米,停车场1400平方米。码头衔接国道线长1.3公里。舟山汽车轮渡公司经营,置日本产客货两用“舟渡1号”、“舟渡2号”轮,载重为486吨和500吨,可载8吨卡车8辆和12辆,另设380座和480座客位。1988年共渡机动车9.6万车次,旅客106.96万人次,货物13.21万吨。
  第五节 公路服务设施
  公路养护 民国时期由租路专营汽车公司实施养护和管理。解放初期,据用路者养路原则,仍由商营汽车公司运营和养护。公私合营后,经国家验收的国、省、县、乡道列入养护计划,实施正常养护、大中修和改建、公路绿化、水毁抢修、交通量调查等。1957年宁波地区公路总段在县境设大碶、骆驼养路工区,分管公路养护,1957年1月镇大路复建,设高塘养护道班,属县人委交通建设科兼管,1958年划归大碶工区,年底工区划归市建设局,改称宁波市郊区公路养护队,辖璎珞、大碶、穿山、青峙道班,1961年划属市交通局。骆驼工区辖庄市、骆驼、觉渡、后施道班,属宁波地区公路运输段。1964年1月设镇海县养护工区于大碶车站,全县始统一管养,1971年迁址城关车站路,1973年更名镇海县公路段,1983年移址张鑑碶。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1985年辖骆驼、清水浦、青峙、算山、大碶、柴桥、穿山、官庄、盛岙、上阳道班。有职工170人,管养国道、省道和重要县道公路140.6公里,其中沥青路面62.5公里,水泥路面8.8公里。有道班房、工作、生活用房17处,建筑面积4126平方米,占地14390平方米。机具有翻车13辆、压路机6台、沥青洒布机3台、各类汽车13辆、碎石机2台及拌和机等配套设施。
  县乡公路养护 1984年3月由县交通局交建股兼管,1985年有职工8人,道班农工47人,辖河头、长石、汶溪、下邵、塔峙、杨岙、紫石、昆亭、三山、峙头道班,养护县乡公路86.5公里。设道班房4处,占地1232平方米,建筑面积411平方米。有手扶拖拉机4台、小型载货汽车2辆、碎石机1台。
  附:县境公路建设的“平调及退赔”情况
  1958年“公社化”后,县境修建的镇海至常洪、柴桥至三山、白峰至上阳和白峰至郭巨共长47.2公里公路,占地554.6亩,投工24.31万工。按中央12条政策“谁使用谁退赔”原则,国家与公社间的经济关系于1959年4月、1960年12月和1961年4月进行3次协调。上述公路均属民办公助性质,占用的土地由国家注销农业税,春花作物按成本,割青按实产,劳动力以队为单位退赔。凡属国务院民工建勤规定范围内的劳动力每年5工标准,超过部分给予补偿。民工工具自理,机具给租费及油料费,建筑物拆建补偿,建筑材料按价计算,共退赔25652元,其中镇海至常洪路3463元,柴桥至三山路9940元,白峰至上阳路966元,白峰至郭巨路11283元。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