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乡村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8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乡村道路
分类号: U412.1+2
页数: 7
页码: 534-5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清时期民间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抗战期间道路被毁,解放后道路逐渐恢复并发展,包括民间道路、手车路、拖拉机路以及桥梁的建设情况和改建情况。提到了不同时期道路的材料、宽度、长度以及改建情况。总结了各种类型的道路和桥梁数量和状态。
关键词: 镇海县 乡村道路

内容

第一节 民间道路
  明清时期,以驿道为基干形成县际、县乡际、乡村际道路网络。干路有县城东门至招宝山、南门越甬江至峙头司城岙,小南门至白沙、西门经骆驼桥倪家堰至鄞定桥、西门经澥浦至淞浦闸5条,共长229.9里,通往四乡支路14条,共长297.5里。平原道路多石板路面,山区、半山区卵石、砂土路面。
  民国以来,主要大道石板路面多重铺加宽,新建不多。抗日战争初期,为阻滞日军进攻,干路多被掘成“S”形,桥梁仅留独块梁板。战后虽经修复,但路况不及战前。解放后古道路仍为民间行旅主体。1963年底调查,全县宽度1米以上民间主道674条,总长1594公里。按路面结构分有水泥路3条、1.46公里,砂石路46条、253公里,石板路447条、829公里,卵石路75条、293公里,土路103条、217公里。60年代后拖拉机、汽车迅速发展,古道多被改建。至70年代,不少沿河干道逐段废弃。
  60年代前,县城通四乡干线10条,长191.5公里。
  县城经虹桥、渡驾桥、清水浦、半路张、三官堂、常洪至宁波市上白沙,路沿前大河,路基多为古代江塘,石板路面,宽1.5~2米,长17公里。
  县城经万嘉桥、大市堰、妙胜寺、贵驷桥借邑港至骆驼桥,沿中大河石板路面,宽1.5~2米,长15.2公里。
  县城经后海塘、俞范、憩桥、沙河头、路沿郑、澥浦、邱王、龙头场、范市至淞浦闸桥,续西达慈溪县观城,泛称官塘路。石板路面,宽1.5~2米,长35.5公里。
  县城沿石塘头,经嘉燮亭,湾塘、岚山至澥浦,系万弓塘基,石板路面,宽1.5~2米,长19.3公里。
  县城经张鑑碶、中官路,沿长河塘至钟包、庄市,石板路面,宽1.5米,长11.3公里。
  自江南道头经衙前、胡家洋至界牌桥,续西达鄞县梅墟,路基多为古代江塘,石板路面,宽1.5米,长8.8公里。
  江南道头经陈山、下倪桥、下邵至军民桥(鄞镇桥),续南达鄞县五乡碶,路面石板、砂石间隔,宽1.5~2米,长12.4公里。
  江南道头经高河塘、长山桥,越孔墅岭、横河至大碶头,孔墅岭以东,系古王公塘基,路面石板,卵石间隔,宽1.5米,长12.1公里。
  江南道头经小港越青峙岭,过李隘、袁家、三眼碶至新碶头(袁家以东为永丰老塘基)。石板路面,宽1.5~2米,长16.5公里。
  江南道头经燕山碶、江家山越布阵岭,过干家、赛灵岩、大碶头、牌门桥、清水桥、霞浦、洞桥、柴桥头、黄泥岭、杨沙溪、山防、大涂岭抵郭巨西门。路面石板、砂石、卵石间隔,宽1.5~2米,长41.4公里。
  区乡间有主要道路20条,共长269公里。
  澥浦经十七房、觉渡、李〓桥、骆驼桥、团桥、洪家、压赛堰至宁波三宝桥,沿西大河石板路面,宽1.5~2米,长17.9公里。
  贵驷桥经郎家、爱登、前雁宕、火?路头、庙跟、庄市、孔浦至宁波白沙,石板路面,宽1.5~2米,长11.6公里。
  骆驼桥经西盛、颜家桥、长石至汶溪,南沿中大河,续西经毛力,越东悬岭抵慈城,路面石板、砂石间隔,宽1.5~2米,长14.3公里。
  邱王越雁门岭,经河头、马家桥、田顾、长石桥,续向南过跨塘庵抵庄桥,石板路面,长10公里。
  骆驼桥经大吴家、西经堂、马家桥、河头越雁门岭至邱王,宽1.5~2米,石板路面,长12.4公里(内与邱王-庄桥大路重复6公里)。
  澥浦经滕山,金池,河头越蓑衣岭、十字路至横溪,多沿山路,宽1.5~2米,路面石板、砂石间隔,长11.3公里。
  青峙越嘉门岭,经高塘、石柱潭至大碶、古石塘基,石板路面,宽1.5米,长8.3公里。
  大碶〓头经塘湾、花峙至新碶,沿岩河设路,砂石路面,宽3~4米,长5.6公里。
  璎珞河头经柴楼、石湫至大碶,石板路面,宽1.5米,长9.2公里。
  璎珞经前郑、邬隘至大碶,石板路面,宽1.5米,长9.1公里。
  大碶经石湫、新路、共同、杨岙,越茅岭至慈峰,沿山路,路面卵石、砂石间隔,宽1〜2米,长19.1公里。
  清水桥经网奇、城湾越启霞岭、裘岙至三山,沿山路,路面卵石、砂石间隔,宽1〜2米,长15.9公里。
  新碶经高潮、林大、礁碶、山门至柴桥,多为永丰老塘基,石板路面,宽1〜2米,长13.4公里。
  柴桥头经陈胜桥、高岭、狮子岭、东岙、三山、樟树岭、慈峰、互性,跨郭家岭至合岙,续西达郵县瞻歧,多沿山路,路面卵石、砂石及石板间隔,宽1.5米,长20.8公里。
  柴桥头经洞桥、资圣桥至洪香,石板路面,
  宽1.5米,长5.6公里。
  柴桥头经前郑、里隘、王家麓越昆亭岭达昆亭,路面石板、卵石间隔,宽1.5米,长9.3公里。
  柴桥头经穿山碶(过南渡达大榭岛),越后所岭,过白峰、华峙、竹湾、上宅、大屯至长坑,沿山旁海,路面砂石、卵石间隔,宽1.5〜2米,长29.1公里。
  郭巨西门经大涂塘、官山(狮子口过渡,达梅山岛)、钟家湾、上阳道头、虾康、昆亭、龙关岙至三山,沿山旁海,路面砂石、卵石间隔,宽1.5米,长22.9公里。
  郭巨南门经双岙、盛岙、寺湾、升螺、柳树地、司城岙、洋涨岙至长坑,多为山路,砂石路面,宽1.5〜2米,长13.8公里。
  白峰经门浦越龙爪岐岭抵阮家至上王道头(过上梅渡达梅山岛),沿山路,路面砂石、卵石间隔,宽1.5米,长9.2公里。
  第二节 手车路
  30年代初,在镇海的平原、丘陵地区建筑手车路,有的利用古道拓宽改建,尤以江南长山地区为多,'起自江南道头,通向港口、小港、长山桥、东冈碶、下邵、衙前等村镇。抗战时多被掘毁。
  1936年县境共有手车道8条:龙城路(南门亭至伏龙山下)、沙清路(沙河头至清水湖)、崇西路(江南道头至梅墟)、崇南路(江南道头至长山桥)、北平路(小港至方前)、小港路(江南道头至港口)、大浦路(大碶车站至大碶街)、霞西路(霞浦车站至大街)等,总长31.5公里,均为砂石路面,宽约2~3米。
  50年代,各地的手车代替人力肩挑背驮运输,古道已不适应车辆行驶的条件,各乡镇、H陆续兴建手车路及改建古道、弯道,桥梁接坡,拓宽路面。至60年代县内新建和改建能行驶手车的主要道路有俞范至潺浦、贵驷至海浦、骆驼至河头、骆驼至邱王、骆驼至汶溪,游浦至河头、庄市至双桥、张鑑碶至贵驷、骆驼至洪家、江南至长山桥、小港至五乡、镇江塘至丁家山、江南至梅墟、大碶至塔峙、大碶至杨岙、大碶至河头焦、大碶至白石庙、大碶至嘉溪、清水至城湾、柴桥至上龙泉、柴桥至洪岙、紫石至瑞岩寺、郭巨至新碶等49条,总长253公里,砂石路面,个别路段有石板间隔,宽度2~3米。70年代后多数手车路改建为机耕路和公路。
  第三节 拖拉机路
  70年代各人民公社兴建机耕路,80年代机耕路为民间交通主体,同时部分机耕路又改建成公路。有宽3米以上主要机耕道343条,长527.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52条、49公里,沥青路面2条、1.1公里,砂石路面287条、475.5公里,石板路面1条、0.2公里,卵石路面1条、1.5公里。
  城关镇环城西路起,经石塘下包家、陈家、王家接镇骆路,长1.4公里,宽3~4米,水泥路面,由原村道改建。
  城关镇王家镇骆路起,经桥头王,沿中大河北岸,经万嘉桥、大市堰、妙胜寺至贵驷桥,长7.4公里,宽3~4米,砂石路面,由原石板纤路改建。
  镇骆路贵驷汽车站起,向北经憩桥、顾家弄,甸央周、沙河头、牌门头、塘路沿至澥浦,长6.5公里,宽4~5米,内有水泥路面2公里,余为砂石路面,1976年由古官塘路改建。
  澥浦镇余严村起,沿山麓经滕山、金家池、吕岙至河头街,长5.2公里,宽4米,砂石路面。
  河头乡西经堂起,向西北经下畦、上畦、杜郭、吴家岙、河头陈、西方寺至汶溪,长5.4公里,宽3~4米,砂石路面。
  骆驼镇半港周汶骆路起,向北经下河吴家、小清水湖、四联,续向西至翁家池接长河公路,长4公里,宽3~4米,砂石路面。
  骆驼街三五桥起,向东南经后雁宕庙、后华、前华至马家,长2.4公里,宽3米,砂石路面,以原村道改建。
  骆驼镇团桥大利桥起,向东经畈头徐家、乌家、沈家,折南至西钱、蒋余;支线自大河角头陈、穿畈头徐家至秦胡,总长约7公里,宽3米,砂石路面。
  庄市镇朱家桥起,向北经阮家、老郭家越永丰一桥,沿郭家港至万嘉桥,长3.5公里,宽3米,砂石路面。
  庄市集镇起,向东南经何王、西陆、刘家、汉塘、阮家,折南至朱家桥接镇宁路,长4.4公里,宽3~4米,砂石路面;有支线自西陆向南至双桥宁波师院,长1.3公里,宽4米,砂石路面。
  临江乡临江村起,向北经下赵、越新桥折西北过丁董至新老周村,长3.3公里,宽3米,砂石路面。
  临江乡虹桥镇宁路起,向西经下咸田、渡驾桥、外王经清水浦折北复接镇宁路,长4.4公里,宽3米,砂石路面。
  小港镇红联村汽渡起,经朱家、塘路墩、墓孝陈至界牌桥,长6.5公里,宽3米,砂石路面。
  小港镇江南道头起,经竺山头,沿高河塘至赵家,又分支一至长山桥,另一至燕山碶,长4公里,宽3~4米,砂石路面。由古道改建。
  下邵乡姚墅岙口起,经下邵、道义桥至黄满堰接公路,长2.8公里,宽3~4米,砂石路面。
  大碶集镇起,向西北经周隘陈、前宋、干家,向西至沿山陈、方夏村,长5公里,宽6米,砂石路面。1984年改建。
  大碶集镇起,向西北经王隘、漕头、绿化张家,越桥至林家接沿山大路,长4.8公里,宽4米,砂石路面。1974年改建。
  邬隘乡徐洋车站起,向西经邬隘、田央黄、山下王至灵峰水库,长3.9公里,宽3米,砂石路面。
  邬隘乡璎珞河头起,北经莘峰、莘岙、林头方、先锋村,经岭南村折东,越周家桥至高塘乡,长9.5公里,宽3.5米,砂石路面。70年代改建。
  塔峙乡起,经新和村、横山、城门口、东岙、林家、姚家、青林至西岙,长7公里,宽6.5米,砂石路面。1968年始建,1974年改建。
  柴桥镇起,经洞桥、西周、袁家、杨木至霞浦,长6.6公里,宽3~6米,砂石路面。1976年利用古道改建。
  紫石后郑起,经前郑、东大房、大溟、甘溪、下龙泉至上龙泉,长5公里,宽4米,砂石路面。1970年建。
  昆亭乡经干岙至上阳,长7公里,宽4米,砂石路面。1983年改建。
  大榭乡西岙起,经太平至关外,长5.8公里,宽3~7米,砂石和水泥路面。路经隧道,长145米,宽4.5米,高5米,始建于1978年,1989年10月改建。
  梅山乡里岙起,经炮台、岙里至盘峙,长5公里,宽4米,砂石路面。70年代古道改建。
  第四节 桥梁
  民间桥梁,始记有唐大和二年(828)澥浦永年大桥。宋时记有桥23座。明嘉靖时记有125座。清末记有614座。民国前期又建45座。解放后,续建和改建各类桥梁。1963年底普查,全县有桥1887座,总长20933延米,其中石板梁桥1616座、木桥130座、石拱桥52座、钢砼桥89座。今共有民间桥梁2063座,总长为25615延米,有各类钢砼梁式板桥1179座,各类钢砼拱式桥140座,各类钢梁桥41座,石板梁桥657座,石拱桥46座。
  主要桥梁
  永年大桥 原名澥浦大桥,位澥浦大街香饼头。唐大和二年(828)建,康熙六年(1667)改今名。1914年重修,时石台石板梁桥长4米,宽5米左右。康熙后浦渐淤。1970年因建路桥废。
  骆驼桥 位骆驼镇东街中大河上,建于宋建隆元年(960),后多次重建。干砌条石桥台,石板桥梁,长6米,桥面宽3米,桥堍有石阶数级,旁设望柱、栏板。1990年改建,长22米,宽5米。
  永济桥 俗称长山桥,位小港镇长山村小浃江上,始建于宋熙宁六年(1073),几经改建,清康熙七年(1668)重建三孔石拱桥,长53米,中孔跨9.6米,边孔各为7.2米,半圆拱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面宽4米,条石栏板莲蓬头望柱。壁上嵌明万历和清嘉庆修桥碑记各一方。解放初重修。
  五板桥 原名石湫市桥,位石湫街上,宋宝庆二年(1226)重建,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改今名。桥长12米,桩基干砌条石桥台,石板梁长5米,台宽3.1米,桥面宽2.9米,高2.9米。桥与水阁亭相连。
  邬隘大桥 位邬隘岩河上,始建于宋宝庆三年前(1227),谓蒋博桥,俗呼涨浦桥,又称绍定桥。原为石梁桥,1966年改建跨径15米钢砼坦拱桥。1973年拱顶下沉成危桥,遂改建跨径40米钢砼圆洞拱片桥。1986年再次改建,灌注桩基础墩台,5孔钢砼矩形梁桥,长48米,跨径46.6米,桥面宽7米,高3.5米,设计荷载汽-15,挂-80,属中型桥梁。
  贵驷桥 位贵驷集镇中街中大河上,元泰定间(1324~1328)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半圆石拱桥。长12米,桥宽3.6米,桥下通航。北堍设踏步21级,南堍23级。1966年4月改建钢砼矩形梁桥,桥长17米,桥面宽3.5米,高4.1米。1990年重建。
  万嘉桥 明时称范家桥,又名罗家桥,清乾隆间改名云憩桥,光绪四年(1878)重修更现名。1950年后三度改建,1965年改建钢架砼板桥,1979年改建为水泥桥,1991年5月与郭家港口永宁桥合二为一,建成浇注桩墩台、钢砼矩形梁人字形三通桥,桥面宽5米,总长44米,设计荷载汽-10。
  柴桥 原名柴家桥,位柴桥集镇街中芦江上。嘉靖《定海县志》载为沃汝明修,栏镌进士桥。道光八年(1828)重建,改名柴桥。1948年改建桩基浆砌条石台,单孔钢砼拱桥。1972年改建为钢砼矩形梁桥。桥长17.2米,宽5.5米,高4.2米,设计荷载汽-10。
  资圣桥 位柴桥镇洪岙古道上,建于明代。乾隆十五年(1750)重建。原桥长33米,三孔石板梁,60年代改建石台独孔跨径8米钢砼板梁桥。1989年改建灌注桩嵌岩墩台,钢砼空心板梁,3孔,长47.8米,梁长各13米,面宽5.5米,桥高5米,设计荷载汽-15,挂-80,属中型桥梁。
  小港大桥 原名义成桥,位小港街小浃江上,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成。道光七年(1827)重建三孔半圆拱桥,桥长51.1米,跨径中孔11.7米,边孔各10米;桥面宽4米,桥高7.6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条石栏板莲蓬头望柱。后因拱圈变位,拱顶下沉成危桥,1963年利用旧桥基,改建干砌条石重力式墩台,钢砼组合梁,桥长54米,跨径中孔12.6米,边孔10.6米,宽4米,高5.2米,设栏杆。1983年改换钢砼空心板梁,桥面拓宽为6米,设计荷载汽-10,属中型桥梁。
  七眼桥 位下邵集镇西侧小浃江上。原为东陵渡,因屡有覆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此桥,名安乐。桥长61.5米,木桩基础条石干砌墩台,7孔,每孔石板梁3块,各长5.1米,宽2.4米,桥台高4米,墩高4.4米。1987年因车祸北岸石板梁坍落,墩台倾斜,经扶正墩台更换钢砼桥梁。属中型桥梁。
  凤洋岩河大桥 位高塘乡凤洋村。1977年10月岩河改道时建。桥长45.4米,宽3.8米,高2.2米,钢砼圆洞拱片梁桥,单孔跨径40米,浆砌块石桥台,设计荷载汽-6。属大型桥梁。
  浦山大桥 位小港镇渡头村,1979年小浃江改道新建,桥长57米,钢砼圆洞拱片梁桥,单跨径45米,桥面宽5.5米,高26米,块石沉井基础桥台,设计荷载汽-10。属大型桥梁。桥西1里孔墅村同时建有规模相同姐妹桥1座,称浃水桥。
  镇棉桥 位城关镇海棉纺厂前中大河上,建于1985年11月,桥长45米,跨径2孔12.5米,1孔10米。钢砼空心板梁,桥面行车道宽11米,人行道宽各4.1米,高5.5米,设计荷载汽-15,挂-80,属中型桥梁。
  第五节 路亭
  宋《宝庆四明志》记有永赖、海晏两亭在后海塘上,航济、柔远亭在大浃渡边,迎庵亭在县西三里,元明时建待贤亭于东门内,利涉亭于大道头,鸿山亭于雁门岭,永济亭于长山桥堍。嗣后民间义务修桥铺路造凉亭成风俗美德。在大道要隘、市场或街面、山路岭巅、津渡岸上、寺观门前,建凉亭、街亭、山亭。亭内多竖碑记,亭柱多镌楹联,更有善者施茶施草鞋。至清季,全县有记载之亭125座,其中列入古迹28座。民国初期记有新造亭19座。解放初期新建维修一些凉亭。1963年调查,全县有亭182座、349间,建筑总面积9731平方米。60年代后随着古道路主体功能移位,凉亭作用逐渐消失,有的随道路变化而废弃。80年代在乡间要道、渡口、水库、景点建设一批凉亭。1989年底调查,尚有路亭120座、236间,建筑总面积4138平方米。
  第六节 民间行旅
  古来民间行旅多为步行或乘船,官吏、名医、富户以及民间急病求医,多乘坐轿子、元宝篮。30年代县内始有人力车营运,但数量不多。解放后自行车迅速发展和现代交通工具普及,民间行旅方式改变。1936年全县有自行车150辆,1951年227辆,1957年907辆,1975年计33156辆,1984年176324辆。自行车已成为城乡间行旅的主要交通工具。
  小型载客的机动车辆,1970年全县有后三轮(俗称小飞马)12辆,1985年有139辆。两、三轮摩托车,1970年全县有9辆,1985年296辆。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