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2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水库
分类号: F426.9
页数: 8
页码: 459-466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镇海县的水库建设情况
关键词: 水库 建设情况 镇海县

内容

解放前,镇海未建水库,仅在部分溪流砌石作堰,堵水为潭。
  1956年3月学习绍兴棠棣乡兴建小型山塘经验,郭巨乡率先在紫微岙建水库,坝高11.5米,蓄水量80万立方米。至1958年冬山区形成兴建小型山塘、水库高潮。1985年全县有大小水库162座,其中蓄水量千万立方米以上2座、百万立方米以上9座。
  第一节 中型水库
  十字路水库 位河头乡长胜村,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发电、防洪。集水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30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29.42米(吴淞高程,以下同。本章水库高程除注明吴淞高程外,余均为假定高程);正常库容203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27.5米。坝后建翻水站1座。丰水期从下游翻水入库。水库受益范围包括镇海江北10个乡镇和宁波江北5个乡镇,灌溉面积18.6万亩。
  工程枢纽由主坝1座、副坝3座,隧洞、溢洪道、翻水站、电站等组成。大坝位十字路村口狮子山与猪头山间,为粘土心墙坝,坝基系软弱淤泥质粘土,设计坝高26米,坝顶高程30.3米,防浪墙顶高程31.3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390米,镇压层各宽40米,高9米,坝底总宽236米;上游粘土铺盖长105米。软粘土坝基采用砂井砂垫层处理,打砂井7416孔,井深10米,砂垫层厚1.2米,处理面积54000平方米,又分别置三道防渗齿墙,计砼1896立方米。输水隧洞,利用猪头山开凿,输水、发电、翻水兼用。全洞长186米,内径3.2米,进口高程5.2米;支洞长47米,内径1.7米。隧洞进口装6扇分层放水闸门,规格90×90厘米。主洞出口接直径55厘米压力管至电站1条、至翻水站3条;支洞出口装直径100厘米锥形阀门1台,控制灌溉放水。溢洪道侧流堰为砼折线型实用堰,进口宽15米,堰顶高27.5米,陡槽底宽6米,水平过渡段长40米,消力池长12米。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翻水站置500毫米口径水泵3台暂安装2台。副坝3座:郎家坪副坝,坝高12米,坝顶长110米,宽6.5米;茅岭副坝,坝高4.87米,坝顶长54米;蓑衣岭副坝,坝高7.3米,坝顶长90米。其他附属工程有公路改线,建四级公路7.56公里,桥梁14座,涵洞45只,以及建管理用房、宿舍等4773平方米;另有沿山机耕路2条,长5400米,自记水位台1座,鱼种塘18亩,绿化基地15亩,凉亭2座。
  工程始于1958年,1959年因调整基建规模停工,1976年着手复建。1977年9月成立水库工程指挥部,10月动工。1981年10月大坝堵口合拢。1979年11月全线打通输水隧洞。1981年11月与1982年7月两次出现横向裂缝,后采用黄泥灌浆等措施处理。1983年8月大坝达到设计高度26米,坝顶高程30.3米。1983年11月2日关闸蓄水。1984年6月副坝全部完工。1985年后逐年完成溢洪道隧道衬砌工程、翻水站与水电站厂房土建工程,1988年7月22日交付使用。1988年11月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工程。1990年4月水库土坝工程获1989年度部级优质工程奖。工程总量至1988年6月完成工程土石方209.1万立方米、干砌块石4.47万立方米、浆砌0.65万立方米、砼及钢砼0.97万立方米,总投工428万工,总投资607.5万元,其中省拨420万元,地市47.5万元,县区140万元。库区淹没耕地1346亩,移民249户、658人,赔偿127万元。
  新路岙水库 位塔峙乡新路岙,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发电。集水面积2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高程76米,总库容1610万立方米,相应库容1077万立方米。灌溉受益面积为岩泰水系和芦江水系的8个乡镇农田12万亩。坝后建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2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7万千瓦时。利用水面养鱼1165亩。
  工程枢纽由大坝、放水隧洞、溢洪道、电站等组成。大坝位新路村出口处,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地面高程57.5米(假定高程,下同),设计坝高24米,坝顶高程81.5米,底长300米,顶长510米。黄泥心墙顶宽2米,迎水面从顶部到68米高程,边坡1:0.5,68米高程以下1:1,背水面均为1:0.5。沿坡面加做斜卧式反滤层,顶部高程64米,过渡到砂砾石坝壳,坝址地层系海湖沉积与陆相冲积互层。地层情况复杂,1957年底匆促动工,采用长170米防渗铺盖和心墙截水墙联合防渗,截水墙未截断第四层强透水砂砾石层,蓄水后坝后出现承压水头过高,影响大坝稳定安全。后采取坝后打消压井等措施,控制地基渗流,达到最终设计蓄水高程76米。左坝肩岩层系裂隙发育,风化严重,建库时未能彻底清除,当库水位高程69米时出现渗漏。1973年起采用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联合处理方法解决渗漏问题。工程于1975年4月完成。输水隧洞位左岸馒头山,洞长82米,洞径2.5米,半圆拱,洞身石质坚硬完整。进水口安装80×90厘米铸铁斜插放水闸门2扇,门高程60米;直径70厘米铸铁斜插发电放水门1扇,门高程61米;底孔安装80×170厘米木质闸门2扇,底孔高58米。洞内安装直径70厘米木质压力水管,伸出洞外兴建坝后水力发电站,安装100千瓦发电机2台。溢洪道于1964年5月开凿,位左岸馒头山顶五岭边,由薄壁圆拱式滚水堰和侧堰组成。滚水堰顶高自74米加至76米。进口宽24米,设计最大洪水位高程78.77米,采用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泄洪量149.15立方米/秒。坝顶至五岭跨越溢洪道建拱桥1座,净跨14米。下游采用鼻坎挑流加消力池。1977年5月滚堰左侧增开保坝溢洪道1条,泄洪量217.19立方米/秒。1981年9月洪水冲刷陡坡基岩,蓄水74米以上时进口侧堰右下部漏水严重。1982~1984年5月补作底板及上游防渗墙设计,溢洪道总过水宽度56.45米。
  工程于1956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1957年12月开工。1958年5月1日堵口截流,1959年6月正式蓄水,10月11日发电。1963年大坝加高至81.5米,达到设计标高。1967年10月至1968年4月在坝后打消压井14个孔。1968年底全面铺盖加厚加固,馒头山启闭机下包黄泥处理,至74米高程。1971年1月滚水堰加高1米,达到设计蓄水位76米高程。自开工至1984年5月保坝结束,共完成工程总量土石方87.2万立方米、钢砼2766立方米,总投资270.3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53.50万元,自筹16.8万元。总投工336万工。库区淹没土地885亩,拆迁房屋700间,移民1300人。
  第二节 小型水库
  三圣殿水库 位汶溪乡上邵村,集水面积7.44平方公里。设计正常水位21.5米,相应库容58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与十字路、小洞岙、郎家坪水库连成一体。
  大坝为粘土心墙土坝,坝顶高程24.5米,宽4米,底高6.5米,坝长320米。迎水坡用块石护坡。背水坡种植草皮。坝后脚趾和坝体内心墙后趾各设纵向棱柱体排水设备1条,坝内横向每隔15米设排水暗井与内外纵向棱柱体排水设备连接。1969年全面加粘土铺盖,长65米;坝后打消压井7台,深度8~10米。放水隧洞长80米,径2.5米×2.5米,呈马蹄形。进水口安装斜拉铸铁插板闸门3扇,其一直径60厘米供发电用。洞内安装压力水管1条,建坝后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40千瓦,年发电量8万千瓦时。溢洪道为侧流式,宽14米,堰顶高程21.5米,并架设两跨交通桥1座。
  工程于1958年6月兴建,1962年1月至1969年8月一度暂停,1969年9月复建,确定大坝最终高度为18米。1974年8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至1987年10月,工程总量完成土方42万立方米、石方3.9万立方米、砼30立方米。投工85.66万工,总投资151.1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5.39万元,自筹115.76万元。库区淹没耕地634亩,移民146户、740人。
  小洞岙水库 位汶溪乡小洞岙村。集雨面积1.586平方公里。设计正常水位28.5米,相应库容152万立方米。灌区与十字路、三圣殿、郎家坪等水库连成一体。
  大坝为粘土心墙土坝,坝顶高程30.9米,顶宽2.5米。迎水面块石护坡,背水坡种植草皮。坝后脚趾设棱柱体排水设备,与坝内心墙后趾5条排水棱体相连接。坝基属陆相冲积,7米深处为基面完整的新鲜基岩,后仅在迎水面心墙截水槽上部置2.5米厚坝舌伸出与脚趾截水槽连接。放水涵洞为浆砌条石明涵,洞长110米,洞身断面80×120~140厘米。进水口置60厘米直径铸铁斜插放水门1扇。放水涵洞长期渗漏,1983~1984年作修补处理。溢洪道为侧流式。堰长14.5米,堰顶高程28米。
  工程于1957年12月兴建。1958年6月1日堵口截流。1963年8月大坝筑至30米高程,12月省水利电力厅同意大坝最终规模为坝高21.5米,坝顶高程31.5米。工程于1964年基本完成。至1987年10月,完成土方11.55万立方米、石方8576立方米、砼77立方米。投工17.26万工,总投资37.1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38万元,自筹23.73万元。库区淹没耕地70亩,移民27户、120人。
  郎家坪水库 位河头乡郎家坪村,集水面积5.56平方公里。总库容45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332万立方米。灌区与十字路、三圣殿、小洞岙水库同一体系。
  大坝为粘土心墙土坝,坝高14.7米,坝顶高程23.7米,坝顶长211米,坝顶宽3米。迎水面采用块石护坡,背水坡种植草皮,坝后脚趾紧接棱柱体排水设备。坝基属陆相冲积,深度5~7米时为松散砂卵石层,坝址下游属海相沉积。坝基虽采取加长粘土铺盖长度等措施,但仍存在坝基稳定问题。放水涵洞为浆砌条石明涵,长75米,洞身断面为0.9×1.4米,洞底进口高程9.5米,出口高程8.8米。进水口安装直径60厘米铸铁斜插门2扇。溢洪道为侧流式,进口宽度29米,堰顶高程21米。坝后建有跨径10米溢洪道交通拱桥。
  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1959年9月停建,1962年10月复建,1964年修正设计,确定大坝高15米,1965年11月工程基本告竣。后因坝身渗漏,几次加固整理。至1985年12月,完成土方15.69万立方米、石方1.31万立方米。投工24.48万工,总投资61.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补助28.35万元,自筹32.70万元。库区淹没耕地185亩,拆迁房屋157间,移民86户、380人。
  城湾水库 位塔峙乡城湾岙和鸽村,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集水面积10.96平方公里。总库容93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79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与新路岙水库连成一体。
  大坝位赵家,为粘土心墙坝,设计坝高27米,坝顶高程50米;加浆砌块石防浪墙1米,墙顶高程51米。坝顶长260米,面宽4米。坝坡砌石护坡,坝后脚趾设置棱柱体排水设备。坝基属陆相冲积层,面层为松散砂卵石层,下层为密实砂砾石层,结构紧密。心墙截水槽最深11.2米。右岸坝头岩石出露,清理后打嵌槽与黄泥心墙结合;左岸坝头土层覆盖深厚,作全面清基。输水涵洞采用石砌拱涵,断面3.5×3米,上接半圆拱,洞身净高5米。洞内右侧墙边安钢砼压力管,伸出坝后建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进水口孔底高程23.5米,安装2扇1.2×2.4米直拉式钢板闸门;置直径90厘米铸铁门1扇,供发电放水。启闭设备为钢砼框架结构,电动启闭。控制最大泄洪量60立方米/秒。溢洪道为侧流堰,进口宽30米,堰顶高程48米。1971~1974年建成,1980~1984年加宽、加深,泄洪能力达到洪水50年一遇标准,相应下泄流量为171立方米/秒;并以底孔闸门辅助泄洪,控制最大泄洪流量为60立方米/秒。
  水库工程于1958年3月动工,10月停建,1970年10月复建,次年10月堵口,1972年4月蓄水受益,1974年基本建成。1977年8月因台风暴雨冲毁消力池,淤塞下游溪坑,使和鸽村民房进水。1979年7月前增筑大坝浆砌防浪墙312米;整治从建设桥至清水桥溪坑2100米,增筑溢洪道消力池浆砌导墙的护砌,增建和扩建桥梁5座16孔。1970~1984年9月共投放劳力185万工。总投资16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6万元,自筹33万元。
  千亩岙水库 位高塘乡算山村千亩岙,集水面积1.9平方公里。设计坝高12米,坝顶高程22米,正常蓄水位9米,蓄水量297万立方米。1958年1月动工,1960年8月坝高3米时,大坝轻度滑动,采反压措施稳定。1972年11月2日大坝培宽加高8米时,突然滑坡140多米,下沉3米,坝后稻田46米范围内地面隆起2米多,经处理修复。1974年底大坝达到原高8米,控制蓄水位5米,蓄水量13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14万亩。
  1987年该水库转让予北仑港发电厂作备用水源。电厂出资按Ⅱ级标准设计重建,总库容量554.8万立方米。大坝主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吴淞高程18.4米,相应设计坝高14.4米,坝长325米;副坝3座,总长532米。泄洪工程由侧槽式溢洪道组成。堰顶高17.0米,溢流堰长35米。导流输水工程由标准圆拱直墙式隧洞组成,长102米,洞径2.5米。同时改线重建镇大公路1.7公里,725粮库运输线改线重建1.76公里。配套建管理房、仓库和库区绿地。工程于1988年11月开工,1992年完成。总投资2000万元,完成土石方61.98万立方米。
  灵峰水库 位邬隘乡先锋村。集水面积1.5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高程40米,蓄水量96.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7311亩。
  大坝位灵峰寺山下岙口,为粘土心墙坝,坝高21.5米,顶高42.5米,底长210米,顶长288米,面宽2.4米,坝后脚趾设置棱柱体排水设备。大坝地质属陆相冲积,右岸坝头为主溪坑通过,4~7米处为密实砂卵石;左岸坝头为山坡黄泥洪积,结构紧密,含泥量较多,渗水量极微。放水涵管为钢砼管涵,内径50厘米,管长108米,管底进口高程21.5米,出口高程20.42米,进水口置60厘米直径铸铁斜插门1扇,用圆钢接杆螺旋启闭。溢洪道为侧流堰,进口宽度20米,堰顶高程40米。防浪墙未达到浆砌高1米的设计标准,现采取控制蓄水措施。
  工程于1958年12月动工,1960年9月,因未开临时溢洪道,洪水漫顶决口垮坝。1979年5月溢洪道侧槽段山坡塌方4000立方米。后在塌方段岩脚筑浆砌块石导墙,长25米,高10米,以防浪墙工程质量低劣,采取返工补救措施。至1979年12月,共完成土方23.7万立方米、石方4500立方米、砼550立方米。投放劳力60.5万工。总投资11.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7万元,自筹3.5万元。
  瑞岩寺水库 位紫石乡岭下上李家,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309.2万立方米,相应水位33.94米高程,正常蓄水位33米高程,相应库容277万立方米。灌溉紫石、柴桥、霞浦3个乡镇面积39964亩。坝后有茶园14.8亩。库内养鱼水面426亩。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地面高程15米,坝高21.5米,坝顶高程36.5米,顶长338米,面宽4米。大坝迎水坡坡比1:2。坝坡内外均砌石护坡。坝后脚趾设置棱柱体排水设备。坝基为陆相冲积,左坝头河底为主溪坑通过,结构紧密,含泥量较大,渗水量极微;中段和右坝头基全部为黄隔土。两岸坝头地质岩石出露,施工时清理至新鲜岩石,并打嵌槽与黄泥心墙紧密结合。放水涵洞为浆砌条石拱涵,长105.1米。1958年施工时水泥缺乏,用樟树脑浆拌黄泥作浆砌条石胶泥。1959年冬返工拆建,用高标号水泥浆砌条石拱涵,洞径1.4米,洞底进口高程16米,出口高程15米。进水口置50×60厘米铸铁斜插放水闸门2扇,最大输水能力4.7立方米/秒。泄洪洞为控制式浆砌块石拱涵,洞径4×5米,洞长48米,洞底进口高程19.5米,出口高程18米,进水口安装1.5×3米,钢砼控制闸门2扇,用圆钢接杆螺旋启闭,最大泄洪量为100立方米/秒。1989年又开凿敞式侧流堰溢洪道1条,堰长20米,堰顶高程33米。1991年9月竣工。
  工程于1958年9月动工,1960年9月大坝筑至5米时堵口。1964年12月修正大坝高度为22米,并于右坝头建泄洪洞及进水口排架。1965年6月建进水口钢砼深孔闸门,1979年改为电力启闭。1981年12月大坝心墙部位纵向裂缝,经开挖处理,并筑浆砌防浪墙,高1米。1989~1991年新开侧流堰溢洪道。1991年止共完成工程总量土方41.96万立方米、石方6.1万立方米、砼480立方米。投放劳力80.1万工。总投资12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2万元,自筹32万元。库区淹没耕地450亩,移民27户、134人。
  王家麓水库 位紫石乡,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集水面积1.7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18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15.1米,正常蓄水位高14.25米,相应库容100万立方米。灌区与瑞岩寺水库属同一体系,有茶园8.4亩,养淡水鱼260亩。
  大坝原为均匀土质坝,1973年改为斜墙坝。坝高15米,坝顶高程17米,坝顶长298.5米,宽5.5米。坝后设置斜卧式反滤层,从6米高程至3米,坡比1:1.5,大坝基础0.3~5米以下全为黄隔土,经灌水试验基本不渗。钢砼涵管,管径0.45米,管长60米,管底进口高程2米,出口高程1.4米。进水口置长40厘米铸铁斜拉插板门1扇,用圆钢接杆斜卧于山坡上,采用涡轮式人力启闭机,最大输水能力0.62立方米/秒。溢洪道为宽浅式,进口宽度12米,设计底高程12米,并在渐变段9米处建控制闸门1孔,闸孔净宽2米,门顶高程14.25米,底高程12米。钢砼平板闸门,用钢螺旋启闭。两边用浆砌块石连接成滚水堰,堰顶高程与闸门顶同高。
  工程于1958年10月动工,1960年12月堵口。1964年蓄水后,在坝身9米高处有局部呈水平线状渗漏。是年6月大坝渗漏处理及渡汛溢洪道施工。1965年12月对左右岸坝段包黄泥加固。1966年5月库水位升至11.3米时,开始加高溢洪道并建控制闸门。1973年9月再次修漏加固,1974年2月全部竣工。完成工程总量土方13.3万立方米、石方3800立方米、砼18立方米。总投资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补助5万元,自筹20万元。库区淹没耕地264亩,拆迁房屋5间,移民1户、5人。
  红山水库 位三山乡龙潭岙,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集水面积2.8平方公里,总库容160.1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36.16米,正常蓄水高程33米,相应库容12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450亩,暴雨时可拦蓄山洪,减轻稻棉和盐场洪涝灾害。坝后建30千瓦水力发电站1座座。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设计坝高26米,坝顶高程36米,地面高程10米,坝顶长215米,面宽4米,块石护坡,坝后脚趾设置棱柱体排水设备。坝基地质,左坝山头系滑坡群属溶凝灰岩,采用砼盖板处理,防止绕边接触冲刷;右坝山头心墙部位同属溶凝灰岩,但较左边完整,节理较发育。心墙截水槽位河谷溪坑冲积层上,3米以上为较松散砂砾石层,3~6米为较密实砂砾石层,6米以下为含泥较多夹少量砾石的密实层。放水涵洞为浆砌条石拱涵,长99.13米,洞身断面高1.75米,拱半径0.75米。进水口安装50X60厘米斜插放水闸门1扇;直径40厘米发电放水闸门1扇。洞内侧墙边置钢砼压力水管1条,接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30千瓦。溢洪道为侧流式,进口宽35米,堰顶高33米。设计洪水位34.34米,校核洪水位34.67米。
  工程于1970年8月开始清基开挖截水墙嵌沟。:1971年3月涵洞挖基。1972年5月大坝达4米时堵口。翌年4月安装进水口启闭机。1977年4月大坝筑至17.5米时开挖永久性溢
  洪道。同年8月水电站安装完成。1978年7月23日大坝达到设计标高36.5米。1979年8月第10号台风后,堰端靠山坡侧山体滑坡塌方。翌年5月筑浆砌导墙挡土。至1982年上半年,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及电站、管理房等配套设施全部竣工。至1981年8月共完成工程总量土方32.4万立方米、石方19976立方米,投工67.1万工。总投资112.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59万元」自筹20.9478万元,余为投工折款。库区淹没耕地47.21亩。
  第三节 协作建库工程
  三溪浦水库 位鄆县东吴村上游,2公里处,集雨面积51平方公里。1958年秋由鄆县组建工程指挥部,同年9月动工。镇海县长山区按受益田亩共同参加建设,工程于1963年基本告竣。总库容量33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410
  万立方米。与东钱湖和横溪水库组成同一灌溉系统,灌溉郵县、奉化、宁波东部和镇海等40万亩农田,统称为东钱湖灌区。大坝高24.64米,坝顶高程36.72米;坝顶长339米,顶宽6.2米。溢洪道设于右坝头,为曲线型实用堰,堰顶高32.63米,堰长120米,最大溢洪流量1483立方米/秒。泄洪洞置右坝头,呈马蹄形,洞径4×8米,洞长87米,洞口堰顶高32.7米,最大泄流量293立方米/秒。输水洞呈马蹄形,洞径3米,中套直径1.2米压力管,发电机410千瓦,洞长93米,最大泄流量20立方米/秒。启闭机(2孔)为3台涡轮式,电动启闭。完成工程总量土方212万立方米、石方20.1万立方米、砼2040立方米,投放劳力250万工。总投资395.65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79.23万元。1967年6月组成东钱湖灌区管理委员会,由3县1市政府部门和有关灌区的23个公社、255个大队共同选举产生。
  亭下水库 位奉化县溪口区亭下。水库集雨面积176平方公里,库容总量153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800万立方米。建成后减轻鄞奉平原40万亩农田洪涝威胁,补充下游奉化、鄞县和镇海3县67.4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大坝为砼重力坝,坝高75米。坝后电站装机4000千瓦,年发电量1210万千瓦时。1977年7月开工,1979年1月由奉化、鄞县、镇海联合组建亭下水库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建库工程。概算摊分镇海水量为2433万立方米,投工179万工。镇海县由长山区、柴桥区投工,大碶区负责配套工程育王岭隧洞开凿。长山区出工51万工,大碶区出工673835工,柴桥区出工606165工(含大榭乡出工22150工)。工程于1979年7月动工,由于省水电工程三处施工机械投入增强,耗用民工数大为减少。1980年8月镇海县实际投工66.7246万工,即完成应负施工任务。1983年5月18日下闸封孔蓄水,1984年4月竣工。工程概算国家投资3438万元。灌区管理采用代表大会制,由市、县有关部门和地区代表及水库、灌区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并设灌区委员会,下辖肖镇、东江、育王岭3个管理所。常年可用补充水量8509万立方米。分配奉化县34.31%,即2928万立方米;鄞东南片(含镇海县长山区和奉化县方桥乡部分农田)45.12%,即3839万立方米;镇海县大碶、柴桥片(含大榭乡)20.47%,即1742万立方米。放水时间定于7月11日~9月5日,届时将应补充水量放入有关各县。
  第四节 水库小电站
  塔峙新路岙水库电站 1960年建成。装TSWN151-6的100千瓦交流同步发电机1台,配套HL-WG-35水轮机,10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1970年并入电网。1975年增装2号机TSWN59/29-6的100千瓦发电机1台,配套HL-WG-35水轮机。升压变压器调增为240千伏安1台。
  塔峙石门水库电站 1973年2月建,并网发电。装TSWN42.3/25-6的40千瓦发电机1台,配套HL300-WG-30水轮机及5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
  塔峙城湾水库电站 1975年5月建,并网发电。装TSWN59/28-8的100千瓦发电机1台,配套HL300-WJ-35水轮机及135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
  三山红山水库电站 1978年6月建成,并网发电。装TSWN42.3/19-6的30千瓦发电机1台,配套HL210-WG-20B水轮机及5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
  汶溪三圣殿水库电站 1974年5月建成,并网发电。装TSWN40千瓦发电机1台,配套HL300-wJ-35水轮机及5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
  三山梨园地水库电站 1960年建站。装8千瓦发电机1台(1974年改为12千瓦),40型旋桨式水轮机1台。
  紫石狗头颈水库电站 1971年建站。装10千瓦(1974年改为12千瓦)发电机和30型旋桨式水轮机各1台。
  紫石上龙泉、下龙泉水库电站 1971年建。装10千瓦发电机和30型旋桨水轮机各1台。
  共同和俞水库电站 建于1974年。装10千瓦发电机1台,40型旋桨式水轮机1台。
  十字路水库电站 建于1986年。装SFW-100/6型100千瓦发电机1台,HL-260-WJ-35型水轮机1台。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