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F768.2
页数: 2
页码: 433-4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盐业的发展和管理情况,包括了盐场的建设和合并,县内盐业的改革和组织架构的变化,还有外在政治势力对盐务的干预。
关键词: 盐场 盐务管理 镇海县

内容

宋崇宁三年(1104)始建清泉场盐课司,驻崇邱一图觉海院东(其地后称衙前),领管全县7乡盐田。南宋绍兴三年(1133)分设长山子场于芦山(今大碶集镇)。嘉定四年(1211)升为正场。乾道年间(1165~1173)析清泉场之泰邱、海晏两乡盐区设穿山子场,驻海晏二都,即穿山地。开禧二年(1206)擢为正场。1205年在灵绪乡三都创建龙头场,明天启年间(1621~1627)裁并入清泉场,因称清龙场。又裁长山场并入穿山场,更名穿长场。清乾隆五年(1740)复设龙头场,宣统三年(1911)再次裁并入清泉场。清泉场署以清咸、同间遭兵燹时已迁江北。1918年置南薰门外,后迁东门外石道头。宋时,盐课司设盐监、买纳官、发运官各1员,催煎官3员。元时,各场设司令、司丞、管勾各1员。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设常平盐局,置大使、副使各1员,由官司从就近上户中选任。明时各场设盐课司大使、副使各1员。是时清泉场有官2员、吏2员、工脚20名;长山、穿山、龙头等场分置官员、攒典各1人,工脚各10名。清代各场设盐课司大使,雍正后增设协理。县内4场明时隶两浙都转盐运司宁绍分司,清改两浙运使为驿监道。
  1912年6月龙头场盐区并于慈溪县鸣鹤场,镇海仍为清泉、穿长两场。场设公署,属浙江盐运使署(1937年改盐务管理局)宁波办事处,改盐场大使为盐事长,1915年改称盐场知事,1930年又改称场长。1931年穿长、大嵩两场并入清泉场。1941年4月镇海沦陷后,汪伪浙东盐务管理局曾在镇海设立盐场署。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改设为两浙区宁属盐务分局清泉场务所。1946年10月改为镇海办事处。
  解放初至1952年间,设穿山中心场务所,隶省盐务管理局第一分局。下辖镇海、穿长和大嵩3场场务所。1952年底全部裁撤。1955年建县委渔盐工作部,设专职干部2人负责盐业生产,后并入农工部。1956年后陆续兴建集体和国营盐场,生产大队所属小型盐场设盐业专业队;乡办或联办较大盐场,组建盐场管理委员会。梅山、白峰两乡,各设盐业办公室;三山、昆亭两乡由乡工业办公室兼管。国营梅山盐场组有场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并在宁波设办事处。1963年县内盐业改由县工交管理局管辖。1970年11月成立县盐业公司,设办公室,生产技术、调运、质量检查、财务等股,下设营业门市部,梅山、三山工作点。
  光绪二十四年(1898)设官盐分所于县城南门外,专销官酱坊用盐;在澥浦设分所,专销西管、灵绪乡食盐。1913年袁世凯称帝,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借款2500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抵押,故在盐务署内成立盐务稽核总所,由洋人控制;县设秤放局,属稽核总所,与场公署划分职权,掌握签发引票或准单、征收盐务课税、发给放盐凭单、秤放盐斤、视察仓坨、收支盐款等实权。至1932年,自运使至场长所有行政主管皆由稽核人员兼办操纵。镇海于1919年在穿山设穿山秤放局;1921年8月在县城南门设清泉秤放局。1941年4月后,汪伪浙东盐务管理曾在镇海设秤放局。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衙前镇
相关地名
盐田区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长山镇
相关地名
芦山县
相关地名
大禊集镇
相关地名
海晏县
相关地名
灵绪乡
相关地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
江北区
相关地名
南薰镇
相关地名
穿山镇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
镇海区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梅山乡
相关地名
三山乡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