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水产品保鲜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28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水产品保鲜加工
分类号: S983
页数: 2
页码: 415-4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水产品保鲜加工的情况。其中包括保鲜、盐渍、咸淡干品、传统特产加工工艺等。
关键词: 镇海县 水产品 保鲜加工

内容

第一节 保鲜
  船上保鲜 渔船随带冰、盐,将捕获鱼类投入船舱,用冰或盐保鲜,称冰鲜、咸鲜或抄咸。别有专业冰鲜商船,带冰(盐)至渔场,收购鱼货随即加工运往各地销售。据民国《定海县志》记载:“嘉庆二年(1797)新碶头帮有冰鲜船60余艘。民国2年(1913)镇海江南、江北帮有冰鲜船30余艘。”解放前夕,新碶、县城等地尚有冰鲜船70余艘。1956年冰鲜船业务归县水产公司经营。1982年后水产品购销价格开放,渔船自行带冰保鲜。
  鱼类保鲜历用天然冰源,甬江、穿山港沿岸常有冰厂60余座,容量2.5万余吨,尤以三官堂至下白沙为多,有“十里冰厂”之称。1970年大榭北渡、新碶小山、江南谢墅、庄市三官堂一带尚有冰厂34座,年供天然冰2.7万余吨。后冷库兴起,天然冰厂渐减,至80年代全部闭歇。
  冷库保鲜 1962年县商业系统在城关首建10吨小型食品冷库1座。1974年扩至200吨,兼冻水产品。1977年柴桥镇后所大队建水产冷库1座,县水产公司亦在穿山建300吨级冷库。此后,城关、新碶、大榭、白峰、澥浦等渔业队及临江、庄市、峙头等乡(镇)企业先后建造冷库,至1985年全县共建24座,日制冰324.5吨,速冻447吨,次冷藏量8685吨。冷库业兴起,改变腌咸、晒干等加工方法,有利调节市场淡旺季供应。各冷库并开辟精加工业务,精制冻带鱼、墨鱼、梅鱼、虾仁、鳝丝等小包装产品。
  第二节 盐渍与咸淡干品
  晒鲞干制与盐渍为传统加工方法。澥浦渔民捕获鲨鱼、马鲛鱼,现场晒干,称鲨鱼鲞和“链条鲞”,或用盐腌渍成咸鳓鱼、咸马鲛鱼、咸梭子蟹(俗称〓蟹)等。新碶渔民将捕获墨鱼劈晒成螟脯鲞,把虾盐煮咸烤虾,海蜒盐煮晒干成干品。至今有淡干品、咸干品、腌渍品、糟醉品、煮干品等5大类、100余种。
  咸淡干品 有咸淡鱼鲞和咸淡鱼薨两类,均用盐渍后风干或晒干。鱼鲞品种有大黄鱼鲞、小黄鱼鲞、螟脯鲞(墨鱼鲞)、虎鱼鲞、鲨鱼鲞、马鲛鱼鲞、乌狼鲞(河豚鱼鲞)、鱿鱼鲞、鳗鲞、鳙鱼鲞、白鲢鲞、青鱼鲞、草鱼鲞、鲤鱼鲞等。咸淡鱼薧品种有鲚鱼薨、黄鲒薧、梅子薨、带丝薨、龙头薨(虾〓薨)。还有咸淡干制海带和风蟹等。
  腌制品 用盐渍而成,品种有咸大黄鱼、咸小黄鱼、咸带鱼、咸鲳鱼、咸马鲛鱼、咸墨鱼、咸鳗、咸梭子蟹、咸沙蟹、咸蟚蚏蟹等。
  糟醉品 水产品盐渍后,用酒糟或酒醉腌,品种有糟醉鲳鱼、糟醉带鱼、糟醉鳗、糟醉鳓鱼、糟醉马鲛鱼、糟醉泥螺、醉香螺、醉蛏子、醉蚶子、醉虾子等。
  煮干品 加盐煮熟后沥干卤水或晒干而成,品种有虾干、烤虾、蛏干、海蜒等。此外,还有鱼翅、鱼胶、虾米、紫菜等。
  第三节 传统特产加工工艺
  醉泥螺 泥螺洗净盛容器中,放少量盐卤略加味精拌匀,诱泥螺伸头出壳食鲜味而渍死。然后洗去粘液,加盐25%腌渍,半月后取出,加黄酒、香料后即成。年产量百余担,味鲜美,肉脆嫩,尤以大碶王坤记和梅山醉泥螺闻名沪、甬。
  〓蟹 将活梭子蟹放入浓盐卤中腌渍,称“〓(音呛)蟹”。雌性曰“门蟹”,又称“圆脐蟹”,雄者叫“浜蟹”,又称“长脐蟹”。腌渍3~4天即成。蟹壳两端呈明显白色圆圈,俗称“蟹眼”,美称“红膏〓蟹”。以冬至前后雌蟹质最佳,畅销甬、杭、沪及广大农村。鲜蟹制成蟹酱或蟹糊,其味亦佳。
  三鲍鳓鱼 澥浦名产。渔民捕获鳓鱼后在船舱加工,按鱼重20%比例撒盐,将鳓鱼背下腹上排列入舱,上层封盐,面铺竹帘,压以石头,10天后称头鲍鳓鱼。上岸后再加盐20%,用相同方法重腌,1个月后成二鲍鳓鱼。将二鲍鳓鱼再翻桶(缸),加盐10%,层鱼层盐加压,2个月后即成三鲍鳓鱼,成品率70%。三鲍鳓鱼及其鱼卤鲜美香醇,畅销杭、嘉、湖及甬、沪等地。
  大黄鱼鲞 又称白鲞。将鲜黄鱼沿脊骨剖至头部,取出内脏,用盐20~25%匀撒肉面,密排桶(缸)内,7天后取出,洗去污血,肉面朝下,晒于竹帘上,3~4天后,鱼干即成鲞,成品率30~40%。以肉色清白,形体圆整为佳,畅销杭、绍一带。
  螟脯鲞 又称乌贼鲞。将鲜墨鱼从嘴沿腹部单刀或三刀剖开,刺破眼珠,挖出墨囊及内脏,海水洗净,覆背平晒竹帘或岩石上,待表面发“白花”,体半透明即成鲞。以后复晒一次,成品率20~30%。以“头水”乌贼鲞称“血鲞”为佳,畅销闽、粤、湘、桂、蜀等省。另一种加工不剖腹,不去内脏,用盐25~30%,渍在桶(缸)内,上压石块,2~3天后取出晒干成品,俗称“乌贼浑子”。剖墨鱼取出墨囊及内脏,加盐25%腌渍成“乌贼瓢肠”。
  三矾海蜇 海蜇分蜇头(口腔部)和蜇皮(伞状部)两部分,加工档次分头矾、二矾、三矾。把鲜海蜇分割蜇头和蜇皮,头子加矾0.4%,蜇皮加矾0.6%,分别入舱。4~5小时后,用海水洗净再入舱加矾0.2%,即成头矾海蜇。成品率蜇皮60%,蜇头50%,可食用,但味不佳,也不宜贮存。将头矾海蛰清理后,平放入桶(缸),撒盐20%,矾0.25%混合拌匀,层盐矾层海蜇,10天后即成二矾海蜇。成品率70%左右。二矾海蜇蜇头加盐18%,矾0.4%,蜇皮加盐20%,矾0.25%,混合拌匀加入,1个月后成三矾海蜇,成品率蜇头20~25%,蜇皮15~20%。三矾海蜇蜇皮色白、质厚,蜇头棕黄色,体大,肉松脆质佳,畅销国内外。
  鳗鲞 鲜鳗洗净后沿背脊骨侧部剖开,去内脏、血渍,撒盐5%,用竹爿撑开鳗体,迎西北风吹干或晒干成鲞,以冬季活雄鳗风干最佳,太阳晒干次之。
  鱼薧 鲜杂小鱼洗净后分别在竹帘或篾簟上晒翻2~3天,干后即成鱼薨。成品率20~30%。用同样方法,用盐20%腌渍后晒干,成品率40%左右。全县在抗日战争期间年产各类鱼薧0.5万吨左右。70年代前,尚有1500吨以上。1985年仅500余吨。多销慈溪、余姚、诸暨、绍兴、嘉兴诸县。
  糟鱼 分别鱼类品种,剖开鱼腹,洗净后切成段块,盐腌渍成咸鱼,然后沥干。每百斤放酒糟6~8斤,拌以五香粉等辅料,层鱼层糟,密放缸(甏)内,1~2月后即成。年产5000余公斤,畅销上海、天津、汉口、南昌等城市。
  蛏干 300年前,昆亭、三山等地有加工蛏干工艺。1956~1959年昆亭养蛏场年加工蛏干5~10吨,销福建,出口东南亚。方法:择只重10克以上鲜蛏养盐水中数小时,使蛏子吐出泥质,入锅煮沸,剥壳,再用原汁煮沸一次,然后在竹帘上晒翻2~3日即成。成品率7%左右。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