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瓜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24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瓜菜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2
页码: 371-3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后镇海的蔬菜产业经历了发展和扩展,涵盖了多样的蔬菜品种和种植面积。主要种类包括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绿叶蔬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惹蒜类、薯芋类、水生蔬菜类、多年生蔬菜类以及食用菌类。各种蔬菜在不同乡镇地区得到种植,为当地农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品种多样性。
关键词: 镇海县 经济作物 瓜菜

内容

解放前后湾塘海甸、临江乡上下咸地和江南下泥场农户有成片种植黄芽菜、雪里蕻、萝卜、大头菜、韭菜等习惯。骆驼、清湖一带农户大批种植茭白、芋艿、藕等水生蔬菜。60年代初,宁波市在江南新棉大队和临江清水浦建蔬菜基地。70年代中期,先后建立临江、柴桥、新碶、郭巨、大榭、大碶、骆驼等县属蔬菜基地2800余亩。至1985年,除基地蔬菜外,农民自行年种植蔬菜有4.6万亩次左右,约占耕地面积10%。蔬菜品种解放时约20多个,到1985年有13大类、140多个品种。梅山、新碶、高塘等乡番茄,三山、塔峙、邬隘、下邵等乡西瓜,新碶乡备碶村花菜,贵驷、庄市等乡镇蘑菇,湾塘、梅山芦笋等,已成大宗输出商品。
  根菜类 有白萝卜、胡萝卜、大头菜等。由白萝卜加工的大榭萝卜干已有130多年历史,50~60年代,年平均种植白萝卜2000多亩,1984年种植面积3000亩。
  白菜类 有大白菜、黄芽菜。大白菜(胶菜)面积3000亩左右,总产900万公斤。1984年从上海引入矮抗青,可在夏淡季节上市。
  甘蓝类 有结球甘蓝(包心菜),50年代引入;花椰菜,70年代引入,1985年种植面积约1000亩。
  芥菜类 有雪里蕻、菾菜、榨菜、弥陀菜等。榨菜为解放后引入,产区以梅山为主。
  绿叶蔬菜类 有芹菜、菠菜、蒿苣笋、苋菜等。
  茄果类 有辣椒、茄子、番茄等。灯椒(甜椒)为近20年引入品种。番茄60年代引入,1985年种植面积达万亩,总产量1500万公斤。
  瓜类 有黄瓜、西瓜、冬瓜、南瓜、长瓜、丝瓜和各种甜瓜。1978年引入青皮黄瓜。西瓜原以黑皮瓜为主,60年代引入解放瓜,普及全县。1984年引进新澄一号、浙蜜一号、新红宝等优良杂交品种。
  豆类 有梅豆、带豆、毛豆、碗豆、蚕豆、刀豆等。梅豆又名四季豆,为解放后新发展品种。小青豆1978年引入,1984年发展至800亩。
  葱蒜类 有韭菜、大蒜、洋葱、大葱、小葱。韭菜是传统产品,年面积约1000亩左右。70年代从山东引入大葱。80年代引进四川阔叶韭及贵州汉中冬韭菜。
  薯芋类 有马铃薯、水芋、香梗芋、山芋艿、生姜等。水芋主产于临江乡及平原稻区,面积500亩以上。生姜主产于郭巨,年面积为500亩左右。
  水生蔬菜类 有茭白、藕、荸荠、慈菇、水菱等。茭白近年栽培以“四、九熟”茭为主,骆驼地区仍以秋茭白为多,面积1100亩上下。荸荠以骆驼镇最多,1983年约1300亩左右。
  多年生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和芦笋。芦笋为80年代新发展特产,1985年面积1100亩。
  食用菌类 有蘑菇、平菇、香菇等。蘑菇自1966年引入推广,至1984年全县养殖133.5万平方米,总产近1000吨。1984年试种平菇成功。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根菜类
相关专题
白菜类
相关专题
甘蓝类
相关专题
芥菜类
相关专题
绿叶蔬菜类
相关专题
茄果类
相关专题
瓜类
相关专题
豆类
相关专题
葱蒜类
相关专题
薯芋类
相关专题
水生蔬菜类
相关专题
多年生蔬菜类
相关专题
食用菌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