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2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产量
分类号: S562
页数: 2
页码: 364-3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棉花种植经历了起步发展、大跃进时期受挫、恢复发展并创下历史最高产量,以及后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从1950年至1984年,县内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经历了波动, 并于198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然而,在1985年后由于经济政策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出现明显下降。
关键词: 镇海县 棉花生产 产量

内容

清道光年间,梅山岛开始种植棉花。光绪时,湾塘海甸一带小面积植棉,民国初期逐渐发展。1948年全县植棉6.91万亩,总产22720担,亩产皮棉32.8斤。
  1950~1958年年平均植棉29365亩(以新县境计),总产皮棉810.15吨,亩产27.5公斤。1959~1962年受“大跃进”影响,生产受挫。1963年后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68年县棉花良种繁育场775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5公斤。至1970年,全县年均植棉69490亩,年均总产皮棉4076.9吨,亩产58.67公斤。1971~1977年年均植棉73639亩,总产皮棉2889.65吨,亩产39.24公斤。 1978~1984年,年均植棉计73.853亩,总产皮棉4056吨,亩产54.92公斤,其中1984年全县植棉72202亩,总产皮棉5872.8吨,亩产81.5公斤,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1984年10月后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出台一些不利棉花增产的经济政策,致棉花生产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其他作物。1985年种植面积6.01万亩,比上年减少16.72%;总产皮棉2750吨,比上年减少53.1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