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渔民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1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渔民团体
分类号: D422.8
页数: 3
页码: 239-2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2年镇海县农会创建,1925年有102名会员,1926年改选新领导,并在大革命形势推动下发展壮大,解散后由国民党后人员再度重组,抗战期间积极发展农运,1949年镇海解放后解体。1951年成立县渔民协会,1953年全县建立8个渔民协会,会员950人。
关键词: 镇海县 农渔民团体

内容

农会 镇海县农会创建于1912年,会长周璇奎。1925年有会员102人。同年,新碶人顾荆庸筹建第六区农民协会。1926年县农会改选,下建东管、西管、前绪、灵岩4个区农会。1927年春北伐军光复镇海后,解散旧县农会,由国民党县党部农民部胡静园负责重组农民协会,聘周六吉为筹备处主任。3月18日正式成立,胡、周等13人为执行委员。西管、前绪、崇邱、灵岩、泰邱、海晏等区农民协会亦相继建立;海晏区农会还扩及梅山、小亹、沙溪等21个乡村。各地农会在大革命形势推动下,接收乡镇自治会,打击土豪劣绅和反动同善社,破除神权和封建迷信;开办民校、夜校,宣传“二五减租”,维护农民利益。海晏区有地主不服农会规定,告官反对“农会秤”,耙掉农民播种作物,区农协会组织21个乡农协一千余名会员示威游行,地主劣绅吓得不敢露面。四一二反共政变后,县农会一度被改组为农民大同盟会。5月刘粲芳任县农会专员,主持镇海农协工作。李志松(中共党员)在柴桥组织劳动青年社。顾荆庸在新碶一带继续组织农协会,与土豪劣绅作斗争。1928年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县农协会整理委员会,继续改组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农民协会。1931年改称县农会,干事长叶谋兴,凡有田者均可加入,农会性质改变。至1934年,共有会员9887人。
  镇海县城沦陷后,县农会撤到大碶,工作由农会常务理事顾荆庸主持,活动于柴桥、大碶地区。1941年夏,在李长来(中共党员)支持下,成立县农会江南办事处,顾荆庸任主任,建立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江南农会辅导站,向农民宣传农运知识、“二五减租”政策,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民青年会,发展生产支援抗日;组织农业信用生产合作联社,免受奸商和高利剥削;发展农民生产自救,缓解渡荒口粮;并发动农民向地主进行说理斗争,继续实行减租。1942年12月举办战时农运干部训练班,进述“劳动创造世界”、《大众哲学》等知识。时有农会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中共慈镇县工委通过“北办”副主任李长来,派陆子奇与江北地区农会联系,以“合法”手段成立县农会辅导队,有辅导员20余人,队内建党支部,活动于江北龙山一带,对农民进行形势教育、阶级教育、政策教育,组织农民实行“二五减租”,支援抗日。1943年7月建庄市区农会,干事长陈明华。同年10月成立慈镇县农会,主任金如山(兼),先后建乡农会、村(保)农会小组,培养积极分子,扩充乡村农会领导力量;在各地农会会员中选择对象组织民兵(又称乡镇自卫队)。至1944年,全县农会会员近2万人,参加民兵1.1万余人。农会和民兵组织成为抗日根据地最基本群众组织,其中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国民党县政府成立县农会江北办事处,企图通过庄市、龙山两流亡区署控制江北地区农会,但未能得逞。
  抗战胜利后,县农会由江南回迁县城,在各地发展会员,并建乡(镇)级组织。1946年1月召开县农民代表大会,选顾荆庸为常务理事。是年建乡(镇)农会组织62个、小组920个,有会员18619人。1947年6月以县农会为主体成立县合作社联合社,农会会员由每户1人调整为户内主要成员均可加入。共建乡(镇)农会44个,下辖小组841个,会员19605人。
  1938年农会曾提出按市亩交租,因战事影响未实现。1948年县农会提岀按地价交租,并由顾荆庸率18位代表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愿。6月,国民政府批文同意。随在九峰乡试点,租额比原来减少20~50%。1946年春大旱,县农会集合镇南各乡会员5000余人,赴梅湖掘堤,与废湖为田的宁波专员俞济民多次交涉,终于复湖蓄水。1947年县农会合作社联合社设法获得化肥1000吨,德字棉、珂字棉种子80吨,8~9匹柴油机50台,发给各乡稻农和棉农。1949年5月镇海解放,县农会解体。
  农民协会 1949年7月县委召开农民代表座谈会,成立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在庄市组织村、乡、区农民协会为试点。随后陆续在团桥、万加、汉塘等村建农协会,并成立庄市区农会。1950年5月正式建县农民协会委员会,主任崔方功。时全县乡村均建农会,会员3万余人,占总人口11%。10月县农民协会召开首次会员代表大会。1952年9月,全县有会员近6万人,占总人口19.5%。1954年5月县农民协
  会撤销,设县农业生产互助合作部。县农民协会协助人民政府进行生产自救,开展剿匪反特、民主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
  贫下中农协会(筹) 1965年2月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全县35个乡镇、445个大队(行政村)均建贫下中农协会,3000余个生产队建小组。1965~1968年贫协(筹)开展反对投机贩卖、贪污盗窃和封建迷信活动,协助各级干部监督、管制地、富、反、坏四类分子。1968年9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由“贫代会”取代,贫协取消。
  渔业公所 明时,为抗倭寇和防渔民通倭建立罟棚组织,并立甲头管束。清初,渔民按地区自发组织渔帮。清雍正二年(1724)南莆公所、北箫公所成立,机构设于宁波双街,属全国最早渔业团体组织。乾隆年间,镇海北乡侨民渔民等在岱山东沙角设立渔商公所。嘉庆二年(1797)新硬帮建立永靖公所于镇海大道头,有冰鲜船60余艘;北乡帮成立维丰公所于潺浦,有流网船300余艘。光绪十八年(1892)分设维丰南公所于沙河头,澥浦设北公所。光绪三十二年(1906)镇海有渔团15组,渔民1312人。1919年新碶建立永安公所,有元蟹船4.0余艘。1932年镇海帮建镇海公所于大道头,有冰鲜船30余艘。
  渔会 1945年县渔会成立。1947年澥浦、新碶、穿山、县城等地先后成立渔会,有会员949名。解放初期,各渔会均自行解体。
  渔民协会 1951年县渔民协会成立,澥浦镇、城关镇、柴桥镇、郭巨区等相继成立镇(区)渔民协会。1953年全县共有渔民协会8个,会员950人。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璇奎
相关人物
顾荆庸
相关人物
周六吉
相关人物
刘粲芳
相关人物
李志松
相关人物
李长来
相关人物
陆子奇
相关人物
陈明华
相关人物
金如山
相关人物
俞济民
相关人物
崔方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镇海县农会
相关机构
镇海县农民协会
相关机构
镇海县渔业公所
相关机构
镇海县渔会
相关机构
镇海县渔民协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