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议政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09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议政机构
分类号: D693.62
页数: 4
页码: 213-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议政机构的情况。其中包括议会、参议会、人民政协等。
关键词: 镇海县 议政机构

内容

第一节 议会 参议会
  宣统二年(1910)筹办县自治,建立城议会,议长刘郇;全县9乡各置乡董、议长。
  1911年11月镇海光复,成立民议会,举王嘉榕为议长,协商建立镇海军政支部,作为县级政权机构。
  1912年(民国元年)成立县议会,选举朱燕为议长,张兆泰为副议长(朱辞职补选周锡藩,张辞职先后补选顾鹏翔、徐御风),议员18人,又选参议员5人。袁世凯篡权,通令各地停办自治,县议会于1913年冬取消。1922年复立县议会与参事会,选周汝磬为议长,包绪模为副议长,议员15人,选委参事员6人。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解散北京政府执政时期议会,由国民党实施“训政”。后值抗战,镇海沦陷,直至1944年4月才假三山乡宣化寺成立县临时参议会,参加议员25人,候补议员8人,推举盛在珩为议长,李菊时为副议长。1946年5月间,由各乡镇和群众团体选举产生参议员62人,候补参议员54人。同年6月召开县参议会成立大会,选举胡葆德为议长,陈子英为副议长。各地先后建立保民大会制度。次年又实行乡(镇)民代表会议制度。上述组织在镇海解放时自行解体。
  民国初政局动荡,县议会仅管及城乡学务,调解一般诉讼事件以及讨论济荒办赈与地方治安有关事宜。
  自1945年成立临时参议会起至1949年4月,县参议会曾主持召开县政检讨会22次,大会8次,驻会议员常会则不定期召开。
  参议会成立始期,曾为医治战争创伤、复苏经济、整顿县政作出筹办复刊《镇海报》、筹建县银行、整顿教育事业、推动慈善工作、倡议续修县志、惩办汉奸等议案。自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镇海县政府以“反共戡乱”为施政重点,将“清乡”、抽壮丁、“剿匪”、增加苛捐杂税等违反民意事项随时提交参议会作议决,参议会沦为国民党政府御用工具。
  众、参议院议员傅家铨,1913年(民国2年)选,众议院议员。贺得霖,1918年(民国7年)选,参议院议员。余名铨,1918年(民国7年)选,众议院议员。
  省议会议员余名铨,1912年选。朱燕、曹位康,1913年选。李镜第、盛在珩,1918年选。傅言,1921年选。
  第二节 人民政协
  1980年12月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镇海县委员会(简称县政协),选举成立常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1984年8月秘书处改为办公室。同时成立学习、侨务、对台工作、民族、宗教、工商、科技、文教、卫生等组,每组5~15人组成。1984年3月成立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员8人。同年8月,工作组调整为科学技术、农林、教育(体育)、医药卫生、侨务、对台联络、工商(宗教、民族、个体劳协)、文化(新闻)等8组及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各4~18人组成,并按区建立骆驼、湾塘、长山、大碶、柴桥、郭巨等6个地方组,各3~12人组成。1985年6月建立县政协学习委员会,6人组成;调整原大碶地方组,建立以集镇为基础的大碶地方组,19人组成。10月调整原骆驼地方组,建立以集镇为基础的骆驼地方组,由16人组成。
  政协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组织全体委员,团结各界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对政府工作、国民经济计划、社会治安、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献计献策,协商讨论有关重大问题。1984年县级机关机构改革,政协常委会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为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推荐人选。政协常委列席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讨论县人民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工作报告。
  县政协组织委员进行参观视察活动10次,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解决问题。1982年7月9名政协常委与县人大代表,就计划生育和土地管理两大国策贯彻情况进行视察,提出问题得到县府重视,由一位副县长至梅山进行国策教育试点,推动“两大国策”在全县进一步落实。
  从一届一次会议至二届二次会议,收到委员提案597件,送有关部门办理被釆纳的378件,占提案总数63.3%。
  各工作组、地方工作组釆取灵活多样形式开展活动。医卫组在1982年4~12月,组织9名委员至15个公社调査115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健康情况,撰写《镇海县长寿老人115例的调査报告L1984年3月、9月、11月和1985年1月,先后在城关、峙头、河头开展4次医疗咨询活动。教育组于1984年4月到大榭、郭巨等地慰问部分老年教师,帮助中小学解决一些具体问题。1984年10月至1985年7月,以教育组为主,举办县政协文化补习学校,招收学生91名,在升学考试中被大专院校录取26名,中专录取16名。科教组在1985年4月就县啤酒厂扩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为政府决策作参谋。农林组专题调査奶牛生产发展情况和召开养蜂座谈会。工商组访问年老体弱退休工商
  业者,1984年3月,调查并辅导柴桥回春堂、下邵明盛堂等药店,赠送有关资料。侨务组加强与侨眷联系,多次进行家庭访问;1984年2名委员前往香港,为政府在广州召开港胞座谈会联络邀请。对台组帮助台属寻找在台亲人,沟通联系。大碶地方组以华侨服务社为基地,热情接待探亲访友的侨胞和港澳同胞。
  1982年开始,发动委员结合亲身经历撰写文史资料。教育组发起《可爱家乡——镇海》征文活动;工商组组织委员撰写厂史、店史。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有关镇海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医卫等方面文史资料。
  自1983年9月至1985年底落实政协委员政策共53件,其中落实査抄财物政策19件,私,房政策15件,政治历史结论政策13件,文革材料清退政策3件,其他政策3件。
  省政协委员胡明德,1978-1987年第四、五届任。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