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镇海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0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镇海港
分类号: U65
页数: 5
页码: 152-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港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已有多个道头供帆船靠泊。1985年货物吞吐量为202,04万吨,客运量为16.68万人次。解放初仅能使用1座码头,1974年开始建设镇海新港区,至1990年底已建成18座码头、19个泊位,靠泊能力达8.6万吨。
关键词: 镇海县 港口开发 镇海港

内容

镇海港东起外游山,西迄清水浦人渡,处北纬29°56′~29°58′、东经121°40′~121°44′之间,岸线长约12公里。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明州港兴起,作为外港,亦随之发展。唐大中元年(847)甬上海商张支信率航海大木船,满载客货,由望海镇(今城关地)起碇赴日本。宋淳化三年四月(992年5月)两浙市舶司迁此,历时一年(一说四年)。熙宁(1068)以后,高丽来使与宋廷遣高丽使节均由此登岸和启碇。明初实行“海禁”,海运业衰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海禁”,海上贸易重兴。清光绪十六年(1890)始建海龙轮埠,通行定班客轮。1915年沪甬线宁绍轮靠埠搭客。1923年招商局在济川渡西建造大客轮码头。1935年起沪甬线船只 在镇海港装卸货物。1937年12月至1940年7月先后三次在甬江口沉船打桩以阻日军登陆。宁波、镇海沦陷期间,仅沪甬线和甬镇线通航,客货运量锐减。抗战胜利后甬—镇—椒线、甬—镇一定线先后复航。1946年11月,沪一甬客轮恢复在镇停靠。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渡海撤逃,劫走港内船舶,港口瘫痪。解放初,能使用码头仅1座。1956年始建水产码头2座。1958~1973年建小码头8座,靠泊能力1650吨。70
  年代中期起,国家大工程在镇海陆续建设,镇海新港区兴建,码头剧增。1985年货物吞吐量202.04万吨(含新港区134.5万吨),客运量 16.68万人次。
  明清际,港口有多处道头供帆船靠泊。1890~1911年先后建小轮船码头8处:海龙(1890)、云龙足踏轮(1898)、镇海轮(1900)、 宁波轮(1904)、小平安轮(1905)、海宁轮(1906)、景升轮(1908)、瑞云轮(1911)。1914年在税关道头与台下道头间建三北轮埠公司码头,1918年在县望道头西建永川公司码头,1923年在小道头建招商局码头(又称江天码头), 1932年在税关道头西建联益码头,1934年在白家浦建三北公司码头(又称宁兴码头)。至1936
  年,实际使用3000吨级码头2座;招商局、三北公司;500吨级以下码头5座:三北、联益、镇海、宁象、湖广。1941年4月镇海沦陷后,轮船多凿沉封江或被日军掠走,码头渐废圮。1946年初,庙后张人王允财筑新镇海码头。1948年招商局码头更新趸船,次年5月被国民党军劫至沈家门。解放时仅剩新镇海码头。
  1956年,县水产公司在今沿江东路51号江岸始建300吨级和500吨级水产码头各1座。1959年县运输中心站在长生桥外江岸建1号平台;同年清水浦搬运站建杂货码头。1961年,长山粮管所建粮食中转码头,次年张碶运输队建简易百货杂品码头。1974年起因工程建设建材运输需要,先后建码头10座。70年代后期,上航二处等单位建专用码头10座。1980年9月建城关联运码头,1983年3月建城关客货两用码头。在此期间,镇海发电厂、浙江炼油厂等单位先后建专用码头24座。至1985年,港内共有码头58座(含镇海新港区),最大泊位为10000吨级,总靠泊能力6.54万吨,其中交通码头23座、专用码头35座,年设计总吞吐能力847万吨。
  1974年1月国家计委批准在甬江口外侧招宝山—大游山一线建设镇海新港区。陆域面积5.8平方公里,港池长840米,宽140米,水深10米以上,万吨级货轮可直抵码头。1974年初至次年10月建第一期工程,拦海筑堤,吹填陆域和疏浚航道,建成万吨级和3000吨级煤炭泊位及千吨级工作船泊位各1个,配套建筑进港铁路和公路,疏浚拓宽杭甬运河,建库场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第二期工程预定建设3个万吨级和4个3~5万吨级泊位以及辅助设施。1978年10月煤码头竣工后,4个月内因港池回淤82万立方米而不能使用。1980年5月起工程重点转至整治港池和航道。1983年5月26日煤码头投产。1984年10月26日液体化工专用码头开锤打桩。次年6月,2个万吨级5号、6号泊位相继动工。1985年7~10月完成万吨级9号泊位和3000吨级7号、8号杂货泊位及千吨级船队3号泊位、500吨级作业区码头;3号、4号两个万吨级泊位动工。至1985年,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350万吨,是年实际货运量134.5万吨。至1990年底,已建成码头18座、泊位19个,靠泊能力8.6万吨。
  1920年三北轮埠公司在白家浦建仓库310平方米。1932年招商局在小道头建仓库455平方米。镇海沦陷期间均被日军海军占用。抗战胜利后,招商局仓库修复续用。解放后移作他用。
  1959年,县运输中心站在1号平台建堆场500平方米。80年代港口吞吐量剧增,库场增多。至1985年,共建仓库4座、1949平方米,冷库4座、1770吨,堆场17处、74037平方米,油罐7只、21000立方米。镇海新港区置各类堆场95828平方米,各种仓库3419平方米。1989年9月建成国际客运站,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停车场2000平方米。
  1958年,县运输公司始置少先吊1台。70年代采用电动吊机和输送机。1985年有各种吊机20台,输送机7台,输送带总长105米。镇海新港区至1990年有主要装卸机械8台,其中煤炭1号泊位500吨/小时装船机2台,煤炭2号泊位180吨/小时门机5台,杂货9号泊位180吨/小时门机1台。(参见《部省市属工程企业》编)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镇海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