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03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构造
分类号: P562.55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的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断裂构造包括东西向断裂带、北北东向断裂带和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了灵峰山火山穹窿、宁波平原沉积、地震和丘陵山地分布。火山构造包括灵峰山火山穹窿和太白山火山机体等火山活动中心。
关键词: 镇海县 地质 构造

内容

断裂构造
  东西向断裂带 昌化—定海断裂带一部分,通过县境北部,从横溪—澥浦一带通过,东延入海进定海县境。
  北北东向断裂带 属温州—镇海断裂带北段,斜贯县境中部北延入海。主要分布宝幢—小港一带,对灵峰山火山穹窿、宁波平原沉积、地震、丘陵山地分布起控制作用。总体走向9~25°,倾向南东,倾角60~80°。主要有:宝幢—小港断裂,城湾—庄屋(书院村)断裂(F18)和大榭—松止关断裂(F19)。
  宝幢—小港活动断裂带由一组北北东向断裂组成,长约16公里,宽10公里。组成此带断裂有招宝山西侧断裂(F12)、招宝山东侧断裂(F13)、沙蟹岭断裂(F14)、下邵—小港隐伏断裂(F15)、鄞县同岙—蓬庵冈断裂(F16)、育王—郑芦断裂(F17)等。
  招宝山东西两侧活动断裂(F12、F13)控制宁波平原第四纪沉积盆地边界,与北东向断裂交切部位发生过一次3.5级、四次2级、一次3.9级(小港为3.75级)有感地震,第三纪基性岩体被破坏,断裂本身破碎带疏松未胶结。下邵—小港隐伏活动断裂(F15)隐伏第四系平原之下,控制平原上残丘展布,1523年下邵附近发生5.5级破坏性地震,1715年又发生4级地震,1921年小港发生3.75级地震。育王—郑芦断裂(F17)控制第四系平原及残丘展布,第四纪沉积物呈串珠状分布,育王寺后沥泉、浴心池等7个泉水点呈北北东向线性排列,河头焦村西、龙头岙等地第四纪沉积物被切错。
  北东向断裂 遍及全县各地,构成菱形断块式构造。总体走向40~60°,断面倾向南东,倾角60~80°。主要有东庙山—沙蟹岭—长跳嘴断裂(F1)、长山岙(长山桥东)—牛埂岭(千亩岙南)—蛤蜊岙(金塘岛)断裂(Fs)、育王—举子山—王家岙(金塘岛)断裂(F6)、柴桥—新路岙水库断裂(F7)、瑞岩寺—穿山—大榭断裂(F9)、浦山(小港)—林唐断裂(F2)、石柱湾(嘉门岭)—老鼠山断裂(F4)、四顾山—南山(算山村)断裂(F3)、乌石岙—老鹰山断裂(F6)、下龙泉—漏水岩(大溟村)断裂(F10)、东大园(上阳乡)—门浦断裂(F11)。其中最主要断裂为(F1)、(Fs)、(F6)、(F7)、(F9)。部分断裂构造至今仍有活动迹象。
  东庙山—沙蟹岭—长跳嘴断裂(F1)呈线性展布,地震活动频繁,大部分发生在与小港—宝幢断裂或北西向断裂交切部位;其孔浦—三官堂一带沿断裂有地热异常,其中39号井1978年多次热水喷溢,最高水温达65℃。
  长山岙—牛埂岭—金塘蛤蜊岙活动断裂(F5)其地貌与河道变形,与下邵—小港断裂交切部位多次发生地震,断裂本身破碎带疏松未胶结。
  育王—金塘王家岙断裂(F6)切开金塘水道,使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海相沉积物遭扭错。
  瑞岩寺—大榭活动断裂(F9)使第四纪沉积物—坡、洪积裙前缘发生扭错;1978年7月27日穿山西侧发生微震,1985年9月11日大衢岛发生3.9级地震时,大榭岛3.8级,地震4秒。
  算山南北向活动断裂使算山地貌错开75米,切割长山岙—牛埂岭—蛤蜊岙活动断裂,其断裂面上各种断裂活动产物保存完好。
  火山构造 镇海属浙东南火山喷发带,温州—象山喷发亚带,象山火山活动区。火山构造除灵峰山火山穹窿保存尚相对完整外,其余因构造受到破坏和遭风化剥蚀等各种原因已面目不清。
  灵峰山火山穹窿受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区域断裂控制,为中心式多火口的火山构造。南以育王、宝幢为界,北过炮台山、大黄蟒岛入海,东达大碶新路岙水库一带,西至龙山(下邵)、宁波一线,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活动产物有火山喷出岩、火山侵入岩。
  火山机体有太白山火山机体、上阳火山机体等火山活动中心。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在基岩分布区不发育。据钻孔资料,在宁波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之下,由白垩系地层组成斜向构造,轴部在庄市—俞范一线,轴向45。左右,向北东延伸入海;两翼不对称,西翼缓,东翼略陡。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