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03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质
分类号: P562.55
页数: 9
页码: 7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地质的情况。其中包括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地震等。
关键词: 镇海县 自然环境 地质

内容

镇海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北域,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带北段。
  第一节 地层
  县内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侏罗系 见有上、下两统,中统缺失。下侏罗统为县内最老地层,分布澥浦—横溪一带,属枫坪组(J1f)。上侏罗统分布东南部山地地区,为火山沉积岩,总厚度大于3000米,分高坞组(J3g)、西山头组(J3x)、茶湾组(Jac)、九里坪组(J3j)。
  白垩系 县内仅见下白垩统,分馆头组(K1g)、方岩组(K1f),以沉积岩为主,局部夹火山岩。除在灵山附近有零星馆头组地层出露外,方岩组地层埋于宁波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下,并夹多层石膏、钙芒硝和岩盐,主要分布骆驼镇附近。
  第四系 县内分布广泛,主要为宁波平原和大碶平原。山区山麓和沟谷有零星小块分布。分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下更新统在县境内处上升阶段,故缺失该时期沉积物。
  第二节 岩石
  境内岩石属弱碱质—钙碱质岩系,铝过饱和系列。
  火山岩 有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类。熔岩类主要有流纹斑岩及斜长流纹斑岩,分布灵山和灵峰山两地。火山碎屑岩有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山地、丘陵区均有分布。
  火山侵入岩 灵峰山石英霏细斑岩,面积5平方公里;龙角尖(上傅村)流纹斑岩,面积4平方公里;四顾山霏细斑岩,面积19平方公里;保国寺小灵峰山石英霏细斑岩,面积0.4平方公里;南山(算山村)石英霏细斑岩,面积2平方公里。
  侵入岩 县内有白峰石英闪长岩,面积2.5平方公里;白峰石英二长斑岩,面积0.1平方公里;芦郑钾长花岗岩,面积0.4平方公里;育王寺花岗斑岩,面积0.7平方公里;网岙花岗斑岩,面积0.2平方公里;三山慈东花岗岩,面积1平方公里。另有脉岩,分布山地、丘陵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尚有呈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等。按岩性分,基性脉岩有辉绿岩、辉绿玢岩,中基性脉岩有安玄玢岩、辉石安山玢岩,中性脉岩有安山玢岩、闪长玢岩、安山岩,中酸性脉岩有英安玢岩、花岗闪长玢岩,酸性脉岩有霏细斑岩、花岗斑岩。
  混合花岗岩 分布澥浦—河头一带,岩体约2平方公里,总面积数十平方公里。围岩为枫坪组浅变质板岩夹石英(砂)岩。
  第三节 构造
  断裂构造
  东西向断裂带 昌化—定海断裂带一部分,通过县境北部,从横溪—澥浦一带通过,东延入海进定海县境。
  北北东向断裂带 属温州—镇海断裂带北段,斜贯县境中部北延入海。主要分布宝幢—小港一带,对灵峰山火山穹窿、宁波平原沉积、地震、丘陵山地分布起控制作用。总体走向9~25°,倾向南东,倾角60~80°。主要有:宝幢—小港断裂,城湾—庄屋(书院村)断裂(F18)和大榭—松止关断裂(F19)。
  宝幢—小港活动断裂带由一组北北东向断裂组成,长约16公里,宽10公里。组成此带断裂有招宝山西侧断裂(F12)、招宝山东侧断裂(F13)、沙蟹岭断裂(F14)、下邵—小港隐伏断裂(F15)、鄞县同岙—蓬庵冈断裂(F16)、育王—郑芦断裂(F17)等。
  招宝山东西两侧活动断裂(F12、F13)控制宁波平原第四纪沉积盆地边界,与北东向断裂交切部位发生过一次3.5级、四次2级、一次3.9级(小港为3.75级)有感地震,第三纪基性岩体被破坏,断裂本身破碎带疏松未胶结。下邵—小港隐伏活动断裂(F15)隐伏第四系平原之下,控制平原上残丘展布,1523年下邵附近发生5.5级破坏性地震,1715年又发生4级地震,1921年小港发生3.75级地震。育王—郑芦断裂(F17)控制第四系平原及残丘展布,第四纪沉积物呈串珠状分布,育王寺后沥泉、浴心池等7个泉水点呈北北东向线性排列,河头焦村西、龙头岙等地第四纪沉积物被切错。
  北东向断裂 遍及全县各地,构成菱形断块式构造。总体走向40~60°,断面倾向南东,倾角60~80°。主要有东庙山—沙蟹岭—长跳嘴断裂(F1)、长山岙(长山桥东)—牛埂岭(千亩岙南)—蛤蜊岙(金塘岛)断裂(Fs)、育王—举子山—王家岙(金塘岛)断裂(F6)、柴桥—新路岙水库断裂(F7)、瑞岩寺—穿山—大榭断裂(F9)、浦山(小港)—林唐断裂(F2)、石柱湾(嘉门岭)—老鼠山断裂(F4)、四顾山—南山(算山村)断裂(F3)、乌石岙—老鹰山断裂(F6)、下龙泉—漏水岩(大溟村)断裂(F10)、东大园(上阳乡)—门浦断裂(F11)。其中最主要断裂为(F1)、(Fs)、(F6)、(F7)、(F9)。部分断裂构造至今仍有活动迹象。
  东庙山—沙蟹岭—长跳嘴断裂(F1)呈线性展布,地震活动频繁,大部分发生在与小港—宝幢断裂或北西向断裂交切部位;其孔浦—三官堂一带沿断裂有地热异常,其中39号井1978年多次热水喷溢,最高水温达65℃。
  长山岙—牛埂岭—金塘蛤蜊岙活动断裂(F5)其地貌与河道变形,与下邵—小港断裂交切部位多次发生地震,断裂本身破碎带疏松未胶结。
  育王—金塘王家岙断裂(F6)切开金塘水道,使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海相沉积物遭扭错。
  瑞岩寺—大榭活动断裂(F9)使第四纪沉积物—坡、洪积裙前缘发生扭错;1978年7月27日穿山西侧发生微震,1985年9月11日大衢岛发生3.9级地震时,大榭岛3.8级,地震4秒。
  算山南北向活动断裂使算山地貌错开75米,切割长山岙—牛埂岭—蛤蜊岙活动断裂,其断裂面上各种断裂活动产物保存完好。
  火山构造 镇海属浙东南火山喷发带,温州—象山喷发亚带,象山火山活动区。火山构造除灵峰山火山穹窿保存尚相对完整外,其余因构造受到破坏和遭风化剥蚀等各种原因已面目不清。
  灵峰山火山穹窿受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区域断裂控制,为中心式多火口的火山构造。南以育王、宝幢为界,北过炮台山、大黄蟒岛入海,东达大碶新路岙水库一带,西至龙山(下邵)、宁波一线,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活动产物有火山喷出岩、火山侵入岩。
  火山机体有太白山火山机体、上阳火山机体等火山活动中心。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在基岩分布区不发育。据钻孔资料,在宁波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之下,由白垩系地层组成斜向构造,轴部在庄市—俞范一线,轴向45。左右,向北东延伸入海;两翼不对称,西翼缓,东翼略陡。
  第四节 矿产
  县内发现矿种有天然气、泥炭、膏盐、珍珠岩、萤石、锰矿、粘土、凝灰质岩、石英岩等,绝大部分为矿点、矿化点,无经济价值,仅泥炭、膏盐及石英岩矿具有一定规模。
  泥炭主要分布骆驼镇一带,形成于第四系全新统湖沼相沉积层中,埋深0.7~2.5米,层位较稳定,厚度平均0.53米,含炭平均26.9%,发热量800~1800卡/克。测算储量782.52万吨,分布面积17.16平方公里。
  膏盐分布城关—骆驼一带,形成于方岩组湖沼相沉积地层中,有泥质石膏11层,岩盐矿体3层,共生有钙芒硝,其中“膏5”矿层长7100米,宽700~2100米,厚1.15~7.62米。石膏和硬石膏含量48.57~67.43%之间,测算储量C1级3192.57万吨,D级586.16万吨。埋深大于90米,品位低,厚度变化大,矿层溶蚀发育,利用有困难。
  石英岩矿区位于河头乡龙王堂村。矿体长计1375米,平均厚度21.90米,储量791.6万吨,为县内经济效益最好的非金属矿产。
  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熔结凝灰岩适用于建筑材料。主要分布许家(莘岙村)、姚墅岙和鄞县同岙一带,当地开采并加工成石柱、石板作民房、路桥和碑石等。岩石成材性好,但色泽、光洁度差,不宜作装饰板材。
  石英闪长岩适用于建筑材料。岩体位于白峰塔山(小门村)北,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北侧出露较好,岩体内节理较少,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中长石70~75%,石英5~10%,黑云母、角闪石5~10%。据磨光样观察,色泽较好,质地坚硬,可作装饰板材,浮土小于1米,可以露采,估算储量180万立方米。
  第五节 地震
  境内属少震弱震地区。文献记载自唐咸通十三年(872)至1985年的1114年间,共载地 方地震10次,波及24次。其中唐代1次,元代1次,明代5次,清代20次,民国3次,解放后
  4次。除明嘉靖二年(1523)在下邵附近发生5.5级地震(见《明史》、《嘉靖实录》)有明显破坏外,余无灾害记载。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