頔塘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唯一号: 113336020230000005
实物名称: 頔塘
其他名称: 荻塘;吴兴塘;东塘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037.pdf
类型: 河流
分类号: P941.77
主题词: 河流

实物简介

頔塘与中国大运河息息相通,是大运河的一条重要支线。它比一般运河价值特殊并突出之处就是有太湖塘浦溇港作为支撑,形成了一个密集型的运河网络,其独特的架构为大运河所仅见,是人类农业文明时代的天才设想和创造,可比肩于郑国渠、都江堰。所谓塘浦溇港,南北方向(纵向)的叫“浦”,而东西方向(横向)的叫“塘”。頔塘最早可追溯到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由吴兴太守殷康主持开凿,因两岸多长芦荻,故称荻塘,又名吴兴塘、东塘。所谓“塘”是指其两侧修通陆路,筑有堤防,防止客水入侵,又用于灌溉的运河,荻塘就是湖州至江苏平望的运河及两岸大堤。荻塘从湖州东门迎春桥经南浔至平望莺脰湖,汇入京杭大运河,全长60多千米,是江南重要的交通航道、漕运通道和水利设施。唐贞元八年(792),湖州刺史于頔动员民工大规模修缮荻塘,以“缮完堤防,疏凿畎浍,列树以表道,决水以灌田”,在塘北岸筑堤岸,供行人和车马使用,民颂其德,故名“頔塘”。頔塘前后经过历朝多次重修,其中民国十二年至十七年(1923一1928),湖州、南浔地方筹资83万元重筑堤岸,改为石砌,使塘岸“泥石交融,固粘不解”。竣工后在旧馆东侧建一碑亭,碑名《重建吴兴城东頔塘记》。其阳面刻碑文,阴面列捐资者姓名、金额及费用开支情况。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

相关人物

殷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