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节令踩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379
专题名称: 菱湖节令踩街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11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菱湖节令踩街”是节日街头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舞蹈的内容与农民的劳作息息相关,在舞蹈动作、音乐、道具、服饰上皆有明显体现,有采菱船舞、蚌壳灯舞、马灯舞等。 ◎历史渊源 菱湖是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传统的民间大型舞蹈,自唐朝始经久不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踩街舞蹈有荡湖船、采菱船舞、蚌壳灯舞、马灯舞等。 出现最早的是荡湖船,从渔舟脱胎而来,早在唐代就已流行。《太平广记》记载:“唐玄宗在东洛,大酺于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率其声乐来赴阙者,或谓令较其胜负而赏罚焉……山东旱船,寻撞走索,丸剑角抵,戏马斗鸡……夜阑,即遗宫女楼前歌舞以娱之。”菱湖荡湖船后流传于北方,谓之旱船。新中国成立初,在喜庆节日时,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起出游,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到2002年,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又重新恢复。 南宋时期,出现了马灯舞,时称“竹马”。明清时期,马灯舞风靡一时,到了民国初期,马灯舞渐衰。20世纪50年代,菱湖又恢复了马灯舞,在街头广场演出,成为节日的亮点。旧时的马灯舞道具比较简陋,队形也比较单一,气势相对较弱。随着时代的发展,马灯的装备日趋先进,舞者的动作日趋丰富。 菱湖的龙灯舞始于明朝初期,抗日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时期,龙灯舞一度停滞。1976年11月,庆祝粉碎“四人帮”大游行时,菱湖又恢复了龙灯舞。1991年10月,菱湖镇首届龙湖文化艺术节的龙舞经修改,动作娴熟,气势磅礴。2001年秋,菱湖区文化中心制作了桑叶龙和蚕茧龙,双龙共舞。2004年底,菱湖镇宣传文化中心成立了女子舞龙队,龙灯舞得以继承和发扬。 清朝时,盛行采菱船舞,菱湖盛产水菱,“菱遍于湖,湖遍生菱”,菱湖的地名也由此而来。采菱船舞,是菱湖传统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舞蹈,从“文化大革命”后至今停演。 菱湖的蚌壳舞起源于清朝,清同治《湖州府志》和清光绪《归安县志》均记载:“菱湖擅鱼菱之利,兼种蚌珠为业。”菱湖历来以养鱼育珠为重要产业,即产生了与水产养殖有关的文娱活动,蚌壳舞即其中的水乡民间舞蹈。蚌壳舞一直流传到20世纪50年代,尔后停止。2003年,重又恢复。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1.舞蹈道具荡湖船道具:湖船用竹篾扎成,外罩彩绸,船沿居中两边对称各插一竹竿,两竹竿间撑起一彩绸,作船的顶篷,刚好罩在女舞者的头顶;划楫。 采菱船舞道具:用竹竿或木条扎制成轻巧的小船形状,外罩黄色绸料,上架一顶棚,制成彩船;用竹篾扎制成荷叶形状,上覆绿色绸缎,制成荷叶;用竹篾扎制成菱角形状,两片包起,中间支一蜡烛(现今皆用电珠代替),制成菱角灯。 蚌壳灯舞道具:用竹篾编扎两片蚌壳,外包覆绿色绸缎,上缝道道珠片,作蚌壳纹理;鱼篓、渔网。 马灯舞道具:用竹或铁丝扎圈成马形,再在马的全身上下包覆上彩绸,在马头和马臂的内部架上安装电珠,马眼也安上大电珠,配上黑色丝绒绣花的马鞍,马颈套上串铃;马鞭,则是用彩绸带捆扎于竹棒上。 2.舞者服饰荡湖船服饰;女舞者身穿青衣,包头巾,渔家女装束;男舞者身着黄衫,头戴草帽,皓发银髯,似京剧《打渔杀家》中老梢公肖恩的装束。 采菱船舞服饰:身穿大门襟服装,胸前系一肚兜,脚穿布鞋。 蚌壳灯舞,蚌壳姑娘服饰:身穿一套白衣,系红肚兜,前额挂一大珍珠;渔翁老头服饰:身穿斜襟布衫,头戴笠帽,挂胡须,腰间系裙。 马灯舞队员服饰:女队员身穿大门襟、枇杷纽的红色丝绸服装,衣襟处镶金片,头戴串形球花,脚穿装有红色彩球的白色轻便球鞋,轻灵飘逸,色彩鲜艳。男队员身穿黄色对襟丝绸服装,脚穿球靴。 龙灯舞服饰:头裹英雄巾,身穿直襟衣衫和扎脚裤,腰围彩色缎带,脚穿轻便靴(现改圆口布鞋)。 ◎主要价值 菱湖节令踩街是代表菱湖民间艺术形象的“活名片”。大型的菱湖民间踩街舞蹈历史悠久,是菱湖先民智慧的结晶,所有的舞蹈皆反映了菱湖当地的生产生活特色,有着有别于异地的鲜明的地方民间艺术特色。 其舞蹈动作、道具、服饰等皆为远古流传之形态,极少有改编,因此,有着较高的历史考证价值。舞蹈道具的制作精巧讲究,可独立作为一门技艺加以传承和发扬。 ◎濒危状况 菱湖镇的传统大型民间踩街舞蹈主要为采菱船舞、荡湖船、蚌壳灯舞、龙灯舞、马灯舞,部分舞蹈传承至今如龙灯舞、马灯舞,一直在镇大型庆典活动中频频亮相,部分舞蹈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演,如荡湖船。2002年,镇宣传文化中心祁旭东主任师从民间老艺人蒋从谱(1928—20003),沿袭了荡湖船这一民间舞蹈技艺,并将其传授于梦湖艺术团演员,在之后的两年中荡湖船曾参与过踩街表演,但由于资金及人员的制约,又一度停演。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马灯舞自20世纪50年代恢复后,至今未衰。龙灯舞自20世纪70年代恢复后,至今每年在镇大型庆典上出演。这两种民问踩街舞蹈的服饰、道具制作现传承状况良好,舞蹈的动作、音乐等都有详细记载。 荡湖船舞蹈的动作、音乐记载详细,梦湖艺术团有四位演员能表演此舞蹈。 采菱船舞和蚌壳灯舞的音乐、动作已基本调查详细,舞蹈的道具也已制作完成。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区“遗”资源丰富。自2008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已发现“非遗”项目1869个。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近年来,南浔区以省“非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利用与传承为抓手,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篇章。此书收录了湖笔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练市船拳等省级“非遗”名录9个,荻港民间丝竹等市级“非遗”名录30个。分民间文学篇、民间音乐篇、民间舞蹈篇、杂技与竞技篇、民间美术篇、传统手工技艺篇、民俗篇等七个篇章。从历史渊源、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南浔现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