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港陈家菜烹饪技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374
专题名称: 荻港陈家菜烹饪技艺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08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荻港陈家菜烹饪技艺”选料讲究,全部选用外港野生河鲜;配料讲究,配料中使用的酱油、香油、菜油均自制;处理过程讲究,所有材料均以手工处理;煮烧讲究,煮烧过程中均以一盘一烧,所有需加汤汁煮烧的菜肴一律用老母鸡汤。利用不同品种淡水鱼的优点做不同的鱼菜,花式、花样众多。 ◎历史渊源 荻港陈家菜是当时陈果夫的家厨施庆生所创的。陈果夫的私家厨师施庆生是荻港高厨,村里人称他为“鸡骨头”庆生,为什么称他为“鸡骨头”,原因是他用老母鸡吊汤特鲜(当时不用味精),经他做的菜肴能品出鸡汤之鲜。 因陈果夫自小体弱,故对烹饪、营养、口味十分讲究,当时陈果夫因国事往来于各国各地,对饮食特别有讲究。他和庆生师傅经反复尝试,聚各地各名菜特色,融入江南水乡口味,形成独特的陈家菜肴品牌。陈家菜选料讲究,做工精细,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声名远扬上海滩。新中国成立后陈果夫去了台湾,庆生师傅留在荻港,在荻港“阿憨饭店”从厨,因烧得一手陈家菜肴,各地顾客络绎不绝,名扬四方。陈家菜肴也成了荻港村家家户户喜宴的必备菜肴。后来庆生师傅收了两个关门徒弟陈文学与钱荣华,把他多年精心研制的陈家菜手艺传给了他们,使他们成了陈家菜的继承人,将陈家菜的精髓发扬光大,赢得四方食客来品尝美味佳肴。 ◎种类 按烹制的方法与材料使用的不同,陈家特色菜主要有酸辣头尾、红烧肚档、干煎白鱼、烂糊鳝丝、油氽逆鱼、生汉肉饼、水乡鱼圆、清蒸甲鱼、乳瓜鲫鱼嵌肉等。其烹饪方法以炖、蒸、炒等手法为主,特别是炖、蒸的鱼菜,营养损失少保持原汁原味,因此,精致考究是陈家菜的一大特色。 ◎主要价值 淡水河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陈家菜的烧制配料考究,口感极佳,更具有营养价值;透过陈家菜的发展史,见证了民族企业的兴衰,窥知了近代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历史研究价值;饮食文化、经营文化综合地体现了这一地区的风俗特点,具有民俗学价值。 ◎濒危状况 传统手艺的流失,传承人日益减少,且年龄偏大。 在现代化工业的碰撞下,传统因素渐离烹饪产业。如原材料的品种变异,配料中,酱油的加工均非传统加工手艺,胡椒等均是市场购得,用桑柴烧制的经营者为数不多等。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成立了保护陈家菜专项工作组,公司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护陈家菜的挖掘与传承。定期组织和邀请陈家菜发展的见证人进行材料收集整理及比较研究。为陈家菜专门拍摄一个短片。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区“遗”资源丰富。自2008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已发现“非遗”项目1869个。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近年来,南浔区以省“非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利用与传承为抓手,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篇章。此书收录了湖笔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练市船拳等省级“非遗”名录9个,荻港民间丝竹等市级“非遗”名录30个。分民间文学篇、民间音乐篇、民间舞蹈篇、杂技与竞技篇、民间美术篇、传统手工技艺篇、民俗篇等七个篇章。从历史渊源、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南浔现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