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370
专题名称: 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06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与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的鱼米之乡一一浔相映,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南浔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糕点有橘红糕、定胜糕、雪饺、子孙糕、姑嫂饼、麦芽塌饼、会须蛋、十二生肖圆子等。 ◎历史渊源 “定胜糕”、“橘红糕”是清末民初南浔茶食店的传统名牌糕点,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定胜糕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据说是古时南浔人民为迎接打仗得胜归来的将士而特制的一种点心,定胜糕的颜色绯红,象征着战争的凯旋。后来,因为南浔自古以读书为荣,古时读书人考状元,亲朋好友便都要做几笼香甜柔软的定胜糕送行表达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 “子孙糕”,意为子子孙孙步步高(糕)升之意,是南浔名点之一。 1905年,糕点艺人王双喜用米粉制成糕,取名子孙糕,后由双林镇张季安经营。子孙糕制作方法经多次改进,至今广为流传。 双林的“姑嫂饼”,其由来十分戏剧化。据传,清朝道光年间(1821一1851),双林镇闵家巷一户姓马的人家,家庭和睦。有一天马大娘的身体不舒服,不思饮食。贤孝的媳妇便动手做甜饼给娘吃。那时,双林一带做饼有个风俗习惯,即做饼时将一口大碗翻过来,底朝天,甜饼就做在这大碗的底凹层。熄妇用炒面粉等原料做甜饼时,调皮的姑娘趁其嫂不注意,偷偷地在甜饼中放上一小撮盐。甜饼制成后,为娘的一品尝,甜中带咸,椒盐可口,味道独特,于是食欲大增。自此,双林人就将这种制法的甜饼,取名“姑嫂饼”。 “菱湖雪饺”闻名遐迩,是风味独特的地方特产糕点。雪饺由来已久,是季节性礼品糕点。即:过了清明匿迹,春节前后鼎盛。如今,菱湖雪饺仍是人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传统礼品。 “会须蛋”是菱湖当地父母“逢九祝寿”时女儿必备的贺礼,已流传千年。每当父母四十九岁、五十九岁等逢九的寿诞时,女儿都要为父母准备寿诞礼,拜寿的礼品中,会须蛋是最重要的。此习俗在当地农村广为流传,一直延续至今不衰。 善琏含山的“十二生肖圆子”,流传已久。每逢清明,含山及周边农村的百姓,都要用米粉做成十二生肖的圆子,给小孩子吃。尤其是生肖中的“狗”,人们会挂在楼板下,等到立夏的节气,才拿下来煮给小孩吃。据传,小孩子吃了“立夏狗”,能健康、能避邪。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定胜糕、橘红糕、子孙糕等糕点主要以糯米粉为原料,辅料有白糖腌制的玫瑰花、猪油、豆沙、粳米粉、糖猪油、金橘饼、红绿果、松子肉、桃肉、红玫瑰酱、白糖等。工具有木制模型、蒸箱等。 会须蛋、十二生肖圆子以糯米粉和籼米粉为主要原料,辅料讲究,主要有南瓜青、南瓜黄、苋菜红、豆沙等。工具有筷子、牙签、细长小发夹、蒸架、纱布等。 姑嫂饼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料有黑芝麻、猪板油、白糖粉、食盐等。工具有印模、蒸架等。 雪饺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料有猪油、籼米粉、绵白糖。工具有网勺、油锅等。 麦芽塌饼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麦芽、“白胡子草”、豆、菜油等。 ◎主要价值 1.有深远的影响及良好的口碑,有助于提升当地旅游品牌 南浔诸多的传统糕点在浙北地区有极高的声誉,是外地游客来浔旅游的必购土特产尤其是橘红糕、子孙糕、姑嫂饼、雪饺等,多次在省市农交会上获奖,名声大振。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下精美的糕点提升了南浔的对外知名度,使外地游客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的饮食文化。 2.选料讲究,制作精良,香甜可口双林姑嫂饼有麻油香味,酥松爽口,由于体积小、面精,一口一块,入口即酥溶;南浔橘红糕颗粒均匀,口感细润,吃在嘴里有一种甜软柔糯的感觉,吃完后嘴里更会留下一股淡淡的玫瑰花和橘子的香味;定胜糕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双林子孙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馅料选用核桃肉、金橘饼、青梅、糖拌猪油、玫瑰酱与白糖配制而成,馅多味美,粉细糯韧,香甜爽口,具有多味之特点,故亦有“多味糕”之称。 3.糕点的民俗文化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双林子孙糕相关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作为送礼佳品,早先只能送给长辈,故而又名“大人糕”,后来才在同辈和下辈之间互相赠送。在送给长辈时,因身份不同而送法各异,糕点划分的板块因辈分而异,在祝寿时划分子孙糕无论多少数字都要带“六”,寓意“六六大顺”;又如在“逢九祝寿”的习俗里(即父母四十九岁、五十九岁等逢九的寿诞》,女儿要为其准备寿诞礼,拜寿的贡品少不了会须蛋,寓意祈求父母“长寿健康”;子女考上大学,亲戚朋友赠以“定胜糕”,寓意顺利通过考试,取得学业的顺利。诸多糕点礼仪习俗在当地广为流传,体现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4.糕点的外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会须蛋,造型非常之精美,颜色丰富,寿桃之上的盘花形态各异,花鸟虫鱼、草树云水无所不有,构图之巧妙,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又如十二生肖圆子,以米粉捏出十二个生肖,栩栩如生,或俏皮,或温顺,或可爱,或凶猛,将十二生肖的形态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濒危状况 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已经传承百年,但是,随着新兴食品普及,传统糕点已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会须蛋、十二生肖圆子、子孙糕等,在农村红白喜事中,开始逐步地被现代食品所取代。使用场合的萎缩,严重影响了艺人的制作积极性。如今南浔地区会制作上述传统糕点的老艺人,已经为数不多了如会须蛋、十二生肖圆子、子孙糕等,传承人年事已高,年轻一代由于思想观念的差异,极少有人去传承这些传统的技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的糕点消费饮食习俗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使南浔丰富而又古老的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得以传承,亟待加强保护。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目前,南浔各种传统糕糕点制作技艺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归类,分布在各乡镇的传统糕点,逢年过节还在继续传承。当地政府为其提供了宣传和展示的窗口,很多传统糕点,在南浔旅游区设有专卖店。相关部门对个体作坊给于免税照顾,以保护这些传统糕点的继续传承。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区“遗”资源丰富。自2008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已发现“非遗”项目1869个。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近年来,南浔区以省“非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利用与传承为抓手,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篇章。此书收录了湖笔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练市船拳等省级“非遗”名录9个,荻港民间丝竹等市级“非遗”名录30个。分民间文学篇、民间音乐篇、民间舞蹈篇、杂技与竞技篇、民间美术篇、传统手工技艺篇、民俗篇等七个篇章。从历史渊源、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南浔现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