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366
专题名称: 湖笔制作技艺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03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湖笔制作技艺主要工序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小工序达一百二十余道。每道主要工序分别由技工专司,制作选料精细,工艺精湛,讲究锋颖尤显其独特之处,所制湖笔以“尖、齐、圆、健”四德具备而著称。 ◎历史渊源 毛笔的出现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毛笔是在枝条上扎一束兽毛,到战国时期,演化成为将兔毛制成笔头纳入劈开的竹杆中。秦朝的笔奠定了后来毛笔的基本形制。湖笔起源于湖州的善琏镇。善琏制笔业大约始于晋代。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善琏)一名善练……居民制笔最精,盖自智永僧结庵连溪往来永欣寺,笔工即萃于此。”智永,名王法极,隋朝大书法家,为王羲之七代孙,其寓居善琏三十年习字临书,相传他常与当地笔工切磋制笔技艺,可见当时善琏的制笔业已兴起。自秦至唐,安徽的宣州成为全国的毛笔主产地,所产毛笔称为“”。南宋建朝后,宋、元在江淮之间四十多年的争战,使宣城逐渐凋敝,笔工走避江南,部分笔工徙居湖州。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邻近的湖州善琏制笔业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湖笔逐渐兴盛。 在宋元时期文人书画技艺发展、变化的催动下,湖笔技艺不断改进、优化,到了元代,还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等为文人激赏的制笔名匠,湖笔也终于声名鹊起,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据明弘治《湖州府志》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从元至清,善琏镇几乎家家制笔。 技艺不断进步,善琏成了湖笔的代名词,制笔名匠也历代辈出。清乾隆六年(1741),王一品斋笔庄于湖州城内创办,成为我国最早的集湖笔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专业笔庄,笔工皆为善琏人,系善琏湖笔的又一支。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古老的湖笔技艺日臻完美、蜚声海内外。 抗日战争时期湖州沦陷,笔工为避战乱奔走他乡,生产严重衰落,1941年产量跌至最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善琏的制笔业一片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笔工纷纷返乡,1956年4月办起了善琏湖笔生产合作社。 1959年创建善琏湖笔厂。“文化大革命”给湖笔生产带来灾难,许多名牌产品以“复旧”之嫌而停止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笔生产恢复生机,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善琏湖笔厂、王一品斋笔庄、含山湖笔厂成为传承湖笔传统技艺的主要企业,所生产的双羊牌,天官牌、双喜牌成为湖笔的名牌。 ◎主要工序 湖笔制作的主要工序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镶嵌、蒲墩、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二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故大小工序达一百二十余道之多。 1.笔料:主要是将原料毛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或无锋等不同,分成几十个品种,供制作不同种类、,形制、品质的笔选用。 2.水盆:又称水作工。笔工将浸在水盆中的笔毛理顺,带湿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锋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是湖笔技艺最复杂最关键的工序之一。 3.结头:也叫扎毫,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的笔头,送到这一道工序进行结扎。然后用熔化的松香滴于笔头根部,使笔毛不易脱落。 4.蒲墩:精选笔管的工序。在逐根的挑选中,把干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笔管剔除,并按笔的各个品种规格要求,分类选出色泽、粗细、杆长一致的笔管。 5.装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装笔头,将经精选的笔管进行挖孔,把结扎好的笔头安装其中;二是为装好的笔配制笔帽。 6.镶嵌:属于对某个种类毛笔的笔管进行装饰的工序。此类笔一般用湘妃竹、风眼竹以及象牙、红木、檀木等材料为笔的主杆,再用牛角(后来还用有机玻璃)进行镶嵌,使笔管造型更美观。其中分镶头(笔头端)和镶尾(笔尾端)两种。 7.择笔:又称为修笔。是湖笔技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择笔是对前面工序形成的半成品毛笔进行最后检验并修整的工序,要将影响内在和外观质量的笔毛剔除,并将笔头整形,最终达到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 8.刻字:在笔管上刻上各种字体的笔的品名和生产厂家名号。各种笔画的刀法称为点、划(横)、挺(竖)、撇、捺、踢(挑)、勾。刻写时的笔顺并非按书写笔顺进行,而是一次性刻好各个字的相同笔画,再刻另一种笔画,要求刻字工对字体笔画的结构和字的排列娴熟于心。 除以上各道主要工序外,还要经过脱脂、揩色、贴商标、包装等工序。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1.湖笔的原料、辅料主要的原料是笔料毛和笔管。 笔料毛主要有山羊毛、山兔毛、黄鼠狼尾毛、猫尾毛、石獾毛等。制作大型笔还要用到马尾毛、猪鬃等。制作特小型笔还用到鼠须。 笔管料以细竹杆为主,包括青梗竹、斑竹等。为突出装饰功用,也有以紫檀、花梨、金、银、瓷、象牙、玳瑁、琉璃、珐琅等为材质的笔管。 主要辅料有六角菜(学名“赤胶菜”),用于制胶水黏结笔头成形,沾水即化;松香,熔化后黏结笔头根部。 2.制作湖笔的主要器具晾板、瓷盆、牛骨梳、竹盆、切毫刀,用于水盆工序。 敲笔尺、油灯、麻线,主要用于结头工序。 择笔刀、车刀,用于择笔工序。 压板、墩头、元盖刀,主要用于蒲墩工。 装套座,主要用于装套工序。 刻刀、磨石,主要用于刻字工。 盖笔石、干燥罐,用于包装工序。 3.制品及作品湖笔按照各种功用需要制作的常规品种有二百余种。 制品的主要品牌商标有善琏湖笔厂与双羊湖笔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羊牌湖笔,王一品斋笔庄生产的天官牌湖笔。 传统的代表性品种有羊毫笔的“玉笋”、“玉兰蕊”、“兰亭散卓”、“顶锋”、“精制大长锋”;紫毫笔的“右军书法”、“净纯冬紫毫”;狼毫笔的“狼毫兰竹”、“特制豹狼毫”等;兼毫笔的“精品七紫三羊”等。 最大的湖笔是为纪念蒙恬而制作的“弗聿笔”,笔长112厘米,笔头最大直径24厘米,重13公斤。由善琏湖笔厂特制。 最小的笔是“狼圭笔”,笔头长仅0.9厘米,用狼毫制成,笔型纤小精细,毛毫可数。适用于绘图、化妆等。 ◎主要价值 湖笔制作技艺代表了中国毛笔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并且在自元代以来长达七百多年的历史中,传统工艺在代代相传中始终保持着追求完美、精致而一丝不苛的品性。偏居江南一隅的小镇善琏也始终保持着毛笔之都的声誉,这无疑是一个奇迹。因此,湖笔制作技艺足以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杰出创造力的典范之一,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湖笔制作技艺创造的中华名品湖笔,对中国书画的流变、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我国书写文明的基石之一。湖笔锋颖长、蓄墨多的特点,对于我国讲究气韵连贯的草书书法的变化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不少书画大家的艺术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优良的湖笔。史称:“赵子昂精于书法,其所用笔皆出自颖(陆颖,湖笔名匠)。”证明了赵孟顺那种体势紧密、潇洒俊逸的“赵体”,与其使用具有柔而不软、润而不腻特性的湖笔是分不开的。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致力于石鼓文,均用羊毫湖笔书写,达到了“恣肆而沉穆”、“圆劲而平峻”的至高艺术境界。湖笔工艺在促进我国书画艺术进步、发展方面体现了重要价值。 湖笔制作技艺的传承过程形成了笔工社会独特的社会习俗。对“笔祖”蒙恬的崇拜习俗,业内的拜师收徒习俗,以及一系列与工艺传承相关的生产、礼仪、岁时习俗,对维护社会群体的认同感,保持当地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湖笔制作技艺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笔文化。 湖笔文化是湖笔的制作工艺、产品与销售、与书画创作的关系、笔工社会习俗等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总和,它丰富了湖州地域文化乃至江南文化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濒危状况 由于现代经济、技术、文化发展和嬗变所造成的种种原因,传统的湖笔制作技艺的延续和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处于濒危境地,主要体现在: 一是社会书写工具的不断创新,使湖笔经历了一次比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清末民初外来的钢笔、圆珠笔的使用,电话、电报等通讯技术的推广,以及电脑、网络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普及,绵远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书写文明遭到了倾覆性的冲击,毛笔已完全退出了日常书写的领域,成为少数人提高艺术素质或自娱自乐的书画工具之一,成为为数更少的书画艺术家们使用的工具。湖笔失去了最广泛的使用群体和市场,产业日趋萎顿。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式微从根本上消解着湖笔制作技艺内含的文化因子。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社会从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到人们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都经历了急剧的动荡。外来文化鱼龙混杂地涌入,以及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国内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抬头,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受到极大冲击。 以湖笔赖以生存的主要基础书画艺术界而言,传统意义的艺术功力、技巧正在被许多人忽视,对工具的品质也就显得无所谓。湖笔制作技艺繁复严谨的技术要求,且全凭手工操作,与当代人缺乏耐心细致、显得浮躁的较普遍的精神状态也显得不相融合,社会尊崇感趋于降低。 三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一些制笔企业以低成本低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无序压价竞争,加以近年来笔毛料、笔管料等原材料普遍大幅度涨价,导致湖笔企业为生存而只能削减成本,简化、粗放工艺,质量下降。尽管如此,依然利润微薄,资金紧缺。制笔工人的收入很低,传统工艺难以坚持。 四是传统工艺人才流失、后继乏人。许多技艺精深、颇有造诣的笔工因年事已高,退出了生产岗位,有的已相继谢世;一些中青年技术人才因湖笔产业不景气,纷纷离厂弃笔,大量流失;因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青年人愿意从事湖笔业的人越来越少,湖笔工艺后继乏人。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湖笔制作技艺在2006年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制订了传承保护规划,以善琏湖笔厂为传承保护基地,投入资金整修了厂区,整体规划湖笔一条街,对湖笔一条街上的湖笔销售商店实行免税。 二是建立湖笔传承馆。在善琏湖笔厂内建立了湖笔传承馆,场馆占地160平方米左右,内设水盆、择笔、装套、刻字四大湖笔制作工序,分制笔工具、湖笔品种、书画室三大特色展区。全部制作工序都有真人完成,每一道制笔工序都有一位湖笔制作技师现场操作,还有一名学徒跟随学习。在展示湖笔精细卓绝制作技艺的同时,也为游客揭开了湖笔制作的神秘面纱。 三是建立中国湖笔文化馆。为保护好善琏湖笔制作技艺,南浔区善琏镇政府征地10余亩,投资3200万元,建造建筑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的中国国湖笔文化馆。该馆集传承保护和宣传展示为一体,主要涵盖了湖笔历史、湖笔民俗、湖笔名人、湖笔名品和湖笔技艺等内容。 四是加强品牌保护。善琏湖笔制作技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从199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笔祖庙会;2000年,善琏湖笔获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颁发的“中国十大名笔”奖状;2004年,善琏正式通过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评审,荣获了“中国湖笔之都”的荣誉称号;2005年,成立了南浔区善琏湖笔行业协会;2011年,善琏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开始注册“善琏湖笔”商标,国家工商总局已受理审核。通过加强品牌保护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保持和增强品牌生命力,预防和化解危机,抵御竞争品牌。 五是转变经营观念。在各地陆续兴起制笔产业,毛笔市场空前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善琏湖笔部分制笔业主能够及时分析现状,主动走出封闭式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目前,善琏湖笔在国内(除西藏)外都有经销商,专门建立善琏湖笔网站,纷纷开设网上营销网店,积极参与中国湖笔文化节和国内大型文化展示活动。 六是实施“走出去”战略。2010年6月18日至22日,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在世博园区内举行。作为浙江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工艺”在《物华天工一一江传统手工艺展览》中登台表演,一展南浔悠久、灿烂的特色文化。另外,善琏湖笔还在世博会筹办及运营期间,作为行政礼品赠送给各国贵宾,是善琏湖笔相关产品得到提升的直接体现。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区“遗”资源丰富。自2008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已发现“非遗”项目1869个。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近年来,南浔区以省“非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利用与传承为抓手,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篇章。此书收录了湖笔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练市船拳等省级“非遗”名录9个,荻港民间丝竹等市级“非遗”名录30个。分民间文学篇、民间音乐篇、民间舞蹈篇、杂技与竞技篇、民间美术篇、传统手工技艺篇、民俗篇等七个篇章。从历史渊源、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南浔现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阅读

相关人物

邱昌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