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脱铐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365
专题名称: 武松脱铐拳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03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武松脱铐拳”是善琏镇丁阿毛家祖传拳术,流传于善琏、含山、练市、莫蓉一带。由丁阿毛的爷爷丁阿树在其他拳法的基础上,根据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戴铐斗敌的招法,自创的一套带障碍性的拳法、取名“武松脱铐拳”。此拳法在展示高超技法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历史渊源 晚清年间,湖州善琏知名拳师丁阿树,独创“武松脱铐拳”,并在家庭成员中传承。新中国成立前,丁家栅办了“打拳班”,其间,由丁阿毛领队,多次到含山山塘桥等地进行表演。“文化大革命”时期,打拳习武一度被禁。随后,因农村土地承包,农事繁忙,村民练习拳术就此搁置。“非遗”普查中,“武松脱铐拳”被重新挖掘,并采取了抢救性记录和保护。 ◎表演内容 抱拳行礼、劈手蹬脚,以示亮相。右手紧握左手腕部不松,腿以马步状待攻击。跳动身子,四面击敌,多以肘和双手紧握发力,虎虎有声。中间有前空翻等技巧动作。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祖传双剑、朴刀等习武器械。 ◎主要价值 对武松脱铐拳的保护和传承挖掘了隐藏在民间的传统拳术,丰富了中华武术的内涵;展示了民间武术的独特魅力,为专家提供活的研究资料;激励了传承人继续传授武术的精神,使之后继有人;鼓励了村民习武,丰富农民的体育生活;为恢复含山清明的百年民俗“拳船表演”,创造条件。 ◎濒危状况 目前,在善琏地区,除了丁家的少数传人会武松脱铐拳的拳法外,很少有人会。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工厂上班,早出晚归,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学习该拳法,已呈后继无人的危险状态。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多次采访传承人,对此项目已进行了初步声像及文字记录,并用影像设备完整地记录下整个拳术套路。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区“遗”资源丰富。自2008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已发现“非遗”项目1869个。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近年来,南浔区以省“非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利用与传承为抓手,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篇章。此书收录了湖笔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练市船拳等省级“非遗”名录9个,荻港民间丝竹等市级“非遗”名录30个。分民间文学篇、民间音乐篇、民间舞蹈篇、杂技与竞技篇、民间美术篇、传统手工技艺篇、民俗篇等七个篇章。从历史渊源、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南浔现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阅读

相关人物

丁阿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善琏镇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