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造笔善琏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蒙溪杂录》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343
专题名称: 蒙恬造笔善琏说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10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秦朝初年,湖州的善琏镇叫西堡村,村东南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永欣寺,庙中住持和尚法名善真,其为人和他的法名一样,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因此,远近的人都来此庙烧香拜佛,香火不绝。 一天,有一位中年汉子来到庙中。此人生得身材高大,满面黑须,相貌堂堂。他见了善真作揖道:“法师,我能否在庙中住宿几天?”法师看他不像本地人,就问道:“请问壮士尊姓大名,为何来到此地?”那人一声长叹后说:“我叫蒙恬,在朝中带兵,皇上命我到江南收买古玩,我从京都出发,沿途看到许多地方遭受灾害,因此将皇上给我收买古玩的银两分给受灾百姓,现银两都已分光,古玩一件没有买到,无法再回咸阳去见皇上,因此只得来此投宿几天再说。”法师得知他就是蒙恬,便说:“将军是当今有名的大将,处处为民着想,真是令人佩服。但现在将军成了罪人,是否请将军暂时改名换姓,住在庙中,以避风险。”蒙恬一一应允。就这样,蒙恬改名换姓住在永欣寺中。 一天,蒙恬来到村西。突然,河埠一位姑娘因洗衣掉入河中,他立即跳下水去将姑娘救起。姑娘本是村西一个姓卜的漆匠的独生女儿,叫卜香莲。 生得容颜美丽,聪明伶俐,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香莲父母见女儿落水被救,对蒙恬感激不尽,从此,卜香莲与蒙恬时常来往,二人渐生爱慕之情。 一次,蒙恬去卜香莲家取衣,路上看见一撮山兔毛挂在一根树枝上,便随手折下,心想:我在朝中查阅兵书,记载军情,没有称心如意的笔,何不将山兔毛用来制笔,平时亦可写诗作文。他来到卜家,向香莲要了一根丝线,把山兔毛扎在枝条上,用水调了些锅灰,蘸着锅灰水就在一块白布上写起字来。但是兔毛总是沾不上水,很难写出字来。蒙恬顺手将它搁在窗台上,不小心笔滚落到窗外去了。香莲忙赶出去拾,笔已落在一只石灰缸内。香莲拾起后,将石灰水漂洗干净,又拔下发髻上的铜簪将毛理顺弄直,拿进屋内蘸了些锅灰水来写,想不到这一来兔毛很容易沾水,写起来十分顺手。在旁的蒙恬感到蹊跷,为什么这支笔又好写了呢?还是卜香莲想到了,说:“兔毛上原来有油,所以水沾不上去,刚才那支笔落在石灰缸内,兔毛上的油被石灰水消掉了,所以好写了。”蒙恬这才悟出了兔毛经过石灰水浸渍能脱去油脂的道理。 蒙恬与卜香莲雕像 此后,蒙恬和卜香莲将枝条改成竹竿,并从山兔身上取来兔毛,放在石灰水中浸泡,然后用梳子将毛梳理得直直的,还按簪的样子做成择刀,将无锋的和弯曲的毛择去,使兔毛挺直纯净,并将兔毛笔头纳入竹管中。经过他俩冬去春来的反复试验,总结了一整套制笔的技艺,他们还将制作技艺传授给了村民,从此当地就开始了制笔。 西堡村制笔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读书人都来这里买笔。消息也传到秦始皇的耳朵里,他立即派人查访,发现了蒙恬并捉拿回京问罪。由于蒙恬造笔有功,秦始皇宽恕了他,而且还赏了很多银两,让蒙恬办起了制笔作坊。 后来,蒙恬因终日辛劳,早早去世了,卜香莲十分悲痛。西堡的村民为了纪念他,捐钱在永欣寺旁造了一个祠,取名“蒙公祠”,还照蒙恬的样子塑造了一个坐像。完工前夕,全村老小都来参加塑像的“合灵心仪式。所谓合灵心,就是把塑像的头装在塑像的身上。然而,在合灵心时,头和身却怎么弄也合不正。这时,突然一位姑娘昏倒在地,大家一看,正是卜香莲,慌忙把她扶起,香莲却已经咽气了。据说,蒙恬和香莲生前是情侣,死了也要结为夫妻,香莲的灵魂钻到塑像的心里去了。 后来,笔工们又按香莲的模样塑成立像,放在蒙恬边上,称为蒙恬夫人。大家还怀着良好的心愿,在他们身边塑了两个孩子,取名“停停”和“搭搭”,当地方言的意思就是“停一停”“歇一歇”,其中寓意笔工们做笔的时候要有耐心,做工要讲究精细,不能操之过急。因为蒙恬是一位武将,笔工们又自愿捐钱用锡制成刀枪、弓箭等各种兵器放入祠内。据说蒙恬和香莲的生日分别是农历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从此每年这两个日子,笔工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将两人的塑像抬出来进行巡游,以纪念这两位制笔的先祖。人们还将西堡改为蒙溪,以“蒙笔生花”“恬文抒怀”“蒙氏羊毫”“香水”“香块”作为笔的品名,一直沿用至今。

知识出处

蒙溪杂录

《蒙溪杂录》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分话说善琏、中国毛笔寻迹、湖笔发展史、湖笔老字号、历代湖笔名匠、湖笔行业习俗、笔都胜迹、蚕事文化、民间故事大家讲等11章,介绍了善琏镇的历史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蒙恬
相关人物
卜香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善琏镇
相关地名
西堡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永欣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