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图书馆
南浔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浔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拜香船表演和童子忏吟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蒙溪杂录》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341
专题名称:
拜香船表演和童子忏吟唱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1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所谓“拜香船”,是用两只农船并排连锁而成的。船上蒙布帐,四角成飞檐般上翘。“拜香船”一路摇来,一路奏乐。到含山后,便汇入拜香队伍上山。较近地方的拜香会,会步行而来。大家排成队伍,一边步行,一边吹打,一路拜到含山。而童子忏吟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童子忏由30多名10岁左右的男童,组成“拜香童子”。孩子们头戴珠凉帽,身穿绸衣,下系白罗裙,脚穿绣花鞋。每两人一排,其中一人端一小凳,凳面上摊放一经折,折上抄录着忏文,供孩童们拜忏唱念时照本宣读。孩子们事先都要经过数月的操演才能基本学会唱念忏文。为了避免临场遗忘,队伍中每三排之间,便有一名懂此道的老人,担任领唱和提词者。在老人们的带领下,“拜香童子”边行边拜,即唱四句忏文,微微欠身一拜。拜忏结束后,经折便收起,放于小凳下面的一个抽屉里。这一习俗,一直到解放初期才消亡。如今,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部门对学龄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禁令,“拜香童子”业已绝迹。 清明节含山轧蚕花传统习俗的“娱神”活动,还有菩萨出会、“扎肉蜻蜓”、“吊臂香表演”等。
知识出处
《蒙溪杂录》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分话说善琏、中国毛笔寻迹、湖笔发展史、湖笔老字号、历代湖笔名匠、湖笔行业习俗、笔都胜迹、蚕事文化、民间故事大家讲等11章,介绍了善琏镇的历史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