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251
专题名称: 三化螟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971.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三化螟寄主单一,在水稻苗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三化螟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稻根中越冬。粮食作物病虫防治以治螟历史最早。据明《沈氏农书》记载,适时插秧可避三化螟害,“早种每患生虫(螟虫),种田则芒种前后插莳为止”,对“如已生子(螟虫)在稻秆中,则惟细剪苗去之,否则,遭此害者,必通苗枯秆,无升斗之收”,耘稻时,身挂布袋,见蛾捻杀,见虫卵摘除,见抽心死苗、白穗拔去烧毁。民国时,仍采用摘卵块、拔除枯心白穗、点灯诱蛾、挖掘稻根和翻耕灌水杀蛹等传统人工防治方法。20世纪50年代,发动群众大搞治螟运动,也采用传统方法。1956年起,用“六六六”农药防治三化螟;70年代后期,用乙基1605、苏化203等剧毒有机磷农药防治。90年代,用低毒农药40%稻康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喷雾灭杀二化螟、三化螟。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