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可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840
人物姓名: 郑可鋆
人物异名: 字:伯钧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753.pdf
性别:
出生年: 1917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郑可鋆,男,1917年生,字伯钧。双林郑氏义门后裔第二十八世孙。从小随母生活在双林郑氏宝书堂老屋。祖父郑隆瑛,又名秋江,配南浔张氏,生二子,定璜、定雄。父亲定璜,字佩珊,公派日本神州大学学习法政二年半。毕业回国后曾担任自治议员、商会会长,殁后葬双林儒林。郑定璜也配南浔张氏,生有二子,可鋆、可凎。可鋆出继郑定标为子,配双林金氏金咏絮,生有二子,期椿、期霖。可鋆从小就读双林,初中在南浔,后进浙江省财务干训学校攻读财务4年,毕业后分配在浙江省余杭县税捐局,后在浙江省财税局任职。解放前夕去台湾。后在蒋经国执政台湾时分别担任台北市、台中市等地财政部长,为台湾地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退休后,1991年2月,郑可鋆偕夫人金咏絮及弟弟到故乡探亲访友(由浙江省政府秘书处人员及湖州市统战部人员陪同)。在湖州拜谒陈英士墓地,在双林拜访老友叶鑫鳌。并寻访双林郑氏义门宗祠遗迹、“金万堂”老屋、郑氏“宝书堂”等活动。2010年,叶鑫鳌还收到郑可鋆寄来的贺年信和贺年卡,屈指算来,已是94岁高龄之人。现住台湾台北市中正区金门街44巷5号楼。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