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040
人物姓名: 沈寿
人物异名: 原名:云芝;字:雪君;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503.pdf
性别:
出生年: 1872
卒年: 1921
籍贯: 吴兴竹墩

传略

沈寿(1872~1921),原名云芝,字雪君,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吴兴竹墩人。竹墩沈氏系吴兴望族。沈兼士、沈尹默同出一族。云芝受家教影响,自幼酷爱艺术,8岁就能绣出《鹦鹉图》。后随其父沈椿迁江苏吴县。15岁已绣艺至精,名誉姑苏,成为苏绣大家。沈云芝的夫君余兆熊,是位画家,他们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共同钻研绘画与刺绣,刺绣离不开绘画,因此技艺益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柳燕图》,就是她前期的苏绣代表作。此件绣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高98厘米、宽35厘米的白色八枚缎作绣底,上绣迎风飘曳的柳枝和两对燕子,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天景色。全幅绣品运用传统的苏绣针法,包括套针、齐针、长短针和滚针,把物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在配色方面,绣品采用青灰色调,在燕子翅的小端加绣石青,胸脯敷以粉红,充分展现了苏绣的“精、洁、雅、细”的传统风格。清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沈云芝进献一堂八幅的《八仙上寿图》和三幅《无量寿佛》图绣品。慈禧观后,赞其技艺精良,爱其内容吉祥,正是所欲寻觅的佛像绣品,大悦之下,遂书“福”、“寿”两字赐予沈云芝夫妇。从此沈云芝改名为沈寿。清廷还颁发四等双龙宝星勋章,以资奖励。同年11月,又得慈禧谕旨,偕丈夫赴日本考察,使沈寿扩大了眼界,增加了见识。由此确立了“以刺绣自立于世”的终生志愿。回国后,沈寿借鉴东洋技法和西洋艺术结合传统针法,创造了散针、旋针等针法,使苏绣更上一层楼。光绪三十一年(1905),沈寿担任了工商部工艺局刺绣科总教习。三十二年(1906),沈寿运用仿真绣法绣制了《意大利皇后像》,绣品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获得“世界最高荣誉奖”。1915年,沈寿一幅《耶稣像》获得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謇以13000美元购回,收藏于南通博物馆。惜于抗战时损失。宣统二年(1910),被当时的工商部大臣张謇所聘,担任国绣审查官。 辛亥革命后,沈寿去天津创办了“自立女工传习所”。不久被张謇邀去,担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办所7年,培养出一大批刺绣能手。她们都能自画、自书、自绣。绣品有人物、山水、花鸟以及舞台戏装。并把南通传习所扩大为南通刺绣总局。由沈寿任局长。同时,沈寿还在上海设立“福寿公司”,在美国、意大利、瑞士等国设立分销处。把中国刺绣推向世界。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专题

局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