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032
人物姓名: 富弼
人物异名: 字:彦园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447.pdf
性别:
出生年: 993
卒年: 1073
籍贯: 河南

传略

富弼(993~1073),字彦园,河南人,致仕后寓居射村。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说,“此王佐才也”。并以他的文章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则将女儿许婚于他。 宋仁宗复制科,范仲淹进举茂材异等,授富弼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升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1040),任宰相兼领枢密院、除盐铁判官史官修撰,奉使契丹。庆历二年(1042),为知制诰纠察。又任使节见契丹主,晓以罢兵通商利好。三年(1043),授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枢密副使;七月,范仲淹主西事,力拒西夏元昊;富弼主北事,负责与契丹谈判事,为此上疏《当世之条》及《安边十三策大略》。四年(1044),契丹与西夏陈兵而战,富弼劝仁宗不为所动,边疆果宁。后惧谗言,富弼求宣抚河北还,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郓州年余。谗言不验,加给事中移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时河朔地区大水,富弼积极赈灾;次年丰收,活50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仁宗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富弼陈奏,此守臣之职,辞不受。又破王则叛乱,帝益嘉之,又辞礼部侍郎,则迁大学士徙知郑、蔡、河、阳,加观文殿学士改室徽南院使判并州。至和二年(1055),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嘉祐三年(1058),进昭文馆大学士监守国史,富弼为相。六年(1061)三月,以母忧去位。治平元年(1064),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居二年,以足疾求解,拜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熙宁元年(1068),徙判汝州,诏入觐,神宗尊重有礼,问以治道边事,富弼答对。辞以集禧观。二年(1069)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常与帝论时政。王安石用事往往不与富弼商量,富弼不与之争,多称疾求退。神宗问何人以代相,富弼言文彦博,神宗默然;良久,神宗问王安石何如?富弼亦默然。神宗拜富弼为武宁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改毫州。王安石实施变法,富弼不执行青苗法,结果获罪,神宗不言,富弼请辞归养,遂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后虽家居,仍对朝廷有大利害则知无不言。六年(1073)八月,卒故,年八十。病故前,尚手封遣其子绍庭奉於朝,对时政提出建议。神宗赠太尉,谥文忠,配享神宗庙庭;哲宗篆其碑首“显忠尚德”。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专题

判官
职位
通判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