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老家双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015
人物姓名: 徐浩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084.pdf
性别:
出生年: 1918
卒年: 1943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徐浩(1918—1943),出身于双林镇职员家庭,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五年,十三岁到南浔斜家头一家碗店当学徒,十八岁因店关闭回双林。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浩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斗争。民国28年(1939)由蔡敬贤、费行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1940),任中共双林区委委员及双林工作队的主要负责人,在反日军扫荡、保卫双林的斗争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双林沦陷后,徐浩根据中共党组织的指示,率领部分工作队员在邢窑塘活捉了一名日本浪人。他积极在蓉东北乡(今苕南)、白马乡(今马腰)的仲家兜、塔家兜、朱古兜等地农村发展组织,筹组朱古兜农民救国团的工作。 他又与其他同志一起,整顿扩大了蓉西北乡(今镇西)的农民抗日工作队。 他在积极动员进步青年、积极分子参加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抗日反汪军”工作中取得了成绩。 民国31年(1942)秋,中共吴兴县委负责人赵金城为了布置搜集日伪顽军情报的任务,配合新四军行动的工作,在蓉东北乡里太村召集蔡敬贤、费行、徐浩、傅人杰等人开会。因走漏消息,里太村突遭日军和密侦组包围,徐、傅两人被捕,先后关押于日军兵营和密侦组。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他们俩仍回农村开展抗日活动。次年2月,徐、傅两人又突遭驻双林的汪伪军一师三团二营逮捕。2月16日深夜,两人在双林镇东栅油车弄白场被杀害。 是年,傅人杰年仅二十三岁,徐浩二十六岁。1981年9月,两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知识出处

老家双林

《老家双林》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编辑出版《浔迹丛书》是继《浔根丛书》之后,我区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次系统展示,也是我们近年来所作工作的一种成果回顾。此次第一季“浔迹”包括《南祾浔曦》《练溪风华》《老家双林》《人文旧馆》和《美丽千金》等五册。相信,它的出版能让更多人了解南浔的历史文化,为奋力谱写南浔赶超跨越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