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季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老家双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011
人物姓名: 沈季安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079.pdf
性别:
出生年: 1901
卒年: 1979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沈季安,1901出生于双林镇,童年在上海度过。完成学业后,他进绸庄当了学徒,后创建了上海大丰绸庄和云丰绸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致力于新中国丝绸工业的发展,努力创新,开拓新产品,并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54年经国家批准,沈季安先生将丝绸经营公司迁址香港,为新中国丝绸出口开辟了新的道路。 沈季安一生兢兢业业。在事业上有了发展后,他不忘故乡,于1978年捐资五万四千元给双林镇政府,建造了爱国桥、爱国路(即现在的爱国北路)。 沈季安先生于1979年在上海病故。其子沈善成、沈善询继承父业,在经营丝绸方面将父业发扬光大。根据父亲的遗愿,沈氏兄弟始终关心家乡建设。沈季安先生生前对双林的传统书画和绫绢极为看重。沈善成先生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以示对父亲的缅怀,于1983年毅然捐资五万元人民币建造了双林墨河画苑,使双林的传统书画装裱艺术得以长足发展。 随着沈善成、沈善询先生在事业的发展,他们对家乡的建设也就更为关心。他们每次来故乡探亲,都要与当地政府领导共商古镇建设规划,以期改变双林面貌。1984年,他们投资十万元人民币修建了进镇公路(爱国北路),由于修建规模的扩大,他们第二次又投资十万元,接通了爱国路南北,使双林进镇交通为之一新。 沈善成、沈善询兄弟俩不仅关心家乡的城镇建设,同时也极为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建设。他们几次来双林探亲,看到双林没有一个像样的、能让群众在劳动之余休息娱乐的场所,就提出了出资在家乡建一处娱乐场所的设想。 1989年,他们捐资五十万元在家乡建设了现代化、多功能的双林文化中心,并建立了“开林图书馆”。在以后几年中,他们又先后投资十五万元为文化中心增添设施、设立图书基金,使双林文化中心越办越兴旺,成了双林人民的文化乐园。

知识出处

老家双林

《老家双林》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编辑出版《浔迹丛书》是继《浔根丛书》之后,我区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次系统展示,也是我们近年来所作工作的一种成果回顾。此次第一季“浔迹”包括《南祾浔曦》《练溪风华》《老家双林》《人文旧馆》和《美丽千金》等五册。相信,它的出版能让更多人了解南浔的历史文化,为奋力谱写南浔赶超跨越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