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图书馆
南浔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浔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专家学者论南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近代园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811
颗粒名称:
专家学者论南浔
分类号:
TU986
页数:
8
页码:
140-147
摘要:
南浔为巨镇,旧时有晓山园等数家,现已早圯。吴兴昔时园林虽盛,今则不然,吴兴园林记述宋时私园,多至三十,今仅陆民及城南沈民义庄,足资游赏,沧桑之速,有如是者。然吴兴园林,今实萃于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庞氏宜园,其邻即张氏东园。刘氏小莲庄,与张氏适园相去不远。觉园已就荒废。前四园则完整。吴门之外,此当首推。
关键词:
南浔区
园林文化
内容
《江南园林志》摘录
童寯
宋时江南园林,萃于吴兴。
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既湖、杭、苏、扬也。而以湖州、杭州为尤。
南浔为巨镇,旧时有晓山园等数家,现已早圯。
吴兴昔时园林虽盛,今则不然,吴兴园林记述宋时私园,多至三十,今仅陆民及城南沈民义庄,足资游赏,沧桑之速,有如是者。然吴兴园林,今实萃于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庞氏宜园,其邻即张氏东园。刘氏小莲庄,与张氏适园相去不远。觉园已就荒废。前四园则完整。吴门之外,此当首推。
宜园,在镇东,清末收藏家庞虚斋所构。东南角为家祠,西与张氏园第比邻,南半亭榭曲折,北半菏池开朗,别具一格,南浔虽多大园池,无能以此争者。朱祖谋题园额云:“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景与与会,情与时适,无乎不宜,则名之曰宜园也亦宜。”况周颐宜园记称:“园主人善书画、精鉴藏。构园之始,规划不经师匠,一树一石,自饶画趣,殆计成所谓七分者也”。
东园,在宜园西端,清末张定甫构。有菏池,临水筑阁,曰,绿绕山庄。
适园,在南栅新开河,清末张石铭构,本明董氏园旧址,园有大池。分内外两部,外园有石山、回廊,内园有四面厅土山。玉兰花树为镇中最大者。
刘园,在南栅万古桥西,清末刘贯经构。池广称十亩,即古之挂瓢池。十余年前刘承幹建嘉业堂藏书。北部为义庄家庙。池之南岸有屋曰小莲庄,人因以名园焉。
觉园,在镇南,园中两池南北并列。屋宇又杂有日本式及西式,地大而无曲折。南栅又有刘氏留园、崔氏桃园、梅氏述园,述园为太平战役以前所辟,余则皆清光绪中叶创始也。
厅堂平顶,古称天花。计成谓之“仰尘”,李笠翁谓之“顶格”,其不露望砖木椽者,复以板纸。李氏嫌其呆笨,乃以顶格作斗笠之形,四面皆下,独高共中(见“一家言”)。今此例之最佳者,当推小莲庄中之静香诗堀。
水乡南浔
陈从周
这次因为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要拍一部介绍我国园林艺术的影片——《江南园林》,趁着这黄花红叶、绚烂若锦的秋色,来到了江浙交界的水乡名镇——吴兴南浔。
南浔是过去浙江首富之镇,这里的丝绸工业与商业,在近百年的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从南浔到湖州的航道,两岸都是整齐的石砌帮岸,可证其昔日运输之繁荣。南浔是一个水镇,不论镇内、镇外,皆以水路为脉络,外坏内绕,三步一桥,五步一拱,沿河廊屋,修直平远,用这些组成的水乡风光,真是萦回曲折,虚实交融,而白墙灰瓦,竹影荷香,恬静宜人,偶然几声柔橹,又点醒了岑寂的向晚。当我徘徊在市梢街头,止是新桔初摘,红柿盈筐的季节,宋朝词人蒋捷写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之句。境虽不同,而情实一也。我陶醉在这小镇秋色里,至今还留着“欲去还留”的美丽回忆。
这个名镇一向富有宝贵的文化遗产。明清以来,江南私家藏书名著天下,浙江如宁波范氏天一阁、平湖葛氏传朴堂、杭州丁氏八千卷楼、硖石蒋氏衍芬草堂等,而南浔刘氏嘉业堂为后起之雄。今巍然尚存者,浙东推天一阁,浙西惟嘉业堂了。嘉业堂主人刘翰怡(承幹)先生,一生致力于藏书、刻板,复建嘉业藏书楼于乡里,对我国文化事业作为了有益的贡献。藏书楼二层,每面劈七间,组成四合院。并附藏刻板之余屋数十间。前凿荷池,环池点缀山石;间列亭台,荷风柳浪,鸣禽上下,真是个极好的读书之处。
南浔又是一个园林名镇。其地位仅次于苏北的扬州和苏南的苏州。过去南浔的园林,其著名者有宜园、东园、适园、觉园、小莲庄(刘园)、桃园、述园、陈园等。屡经变乱,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受到破坏,今则仅存小莲庄和陈园。
吴兴在园林史中是有共悠久历史的。南宋时期,吴兴为退休官僚养老之地,名园特甚。吴兴园林记述南宋时私家园林多至30处。其后园林则盛于南浔。吴兴的假山为造园家所乐道,匠师称为山匠,其名著于匠家。南浔园林自具特征,大园绕水,汪洋数顷,荷叶万柄。或无外墙,坏水障之,别具一格。小莲庄为今存之佳例。已毁之适园、宜园仿佛似之。陈氏园环池筑一阁一楼,倒影清浅,极紧凑多姿。宜园盛时,词人朱疆村题之谓:“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景与兴会,情与时适,无乎不宜,则名之曰宜园也亦宜。”园为故收藏家庞虚斋所构,今园虽亡,而旱船模型尚存同济大学建筑系,乃当年匠师顾祥甫先生所为,其结构之精,为我国园林中之上选。
小莲庄在南栅万古桥西,刘氏别业,清末刘贯经筑。其旁为义庄、家庙,园门有水码头,故水陆可达。池广十亩,即古之挂瓢池。山石绕池而迭,亭踞山而榭依水,错落有致。码头旁亭廊山石布置得宜,具界而不界、隔而不隔之意。其中静香诗堀,为四面厅,顶格(天花)之妙,为海内孤本。形作斗笠状,四面皆下高其中,白底深格,极其雅洁。园内花木华滋,得水土之宜,山石玲珑亦多佳品。家庙前列相对双石坊,其内祭堂两庑形制,系仿苏州狮子林贝氏祠,贝氏祠则袭天官坊陆祠者,其渊源如此。
南浔建筑自与其他江南城镇不相同,因为这里地主官僚富商比较集中,因此体现在城镇建筑上较整齐高大,代表了我国封建后期江
南城镇的特色。巨大的桥梁,平坦的道路,宽畅的码头,配以廊屋,可使行者避烈日风雨,使街景的处理上增加了变化,江南地方风味便特别浓厚。像这样有典型性的水乡名镇,在我国,正如威尼斯之在意大利一样,在开展旅游事业中,定能大放光彩。
废园
徐迟
我徘徊在我家乡的一处废园里。我徘徊在我童年的时日里。我徘徊在我一生的记忆里。我在这座废园中,徘徊复徘徊。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吴兴县的南浔镇,是一个生产原料生丝的巨富之镇。从镇志上看,明清两代镇上出过三个阁老,两个相国;在蒋家王朝里,还出了一个国民政府的代主席。真不少个大官僚、大地主、官僚地主以及民族工业资产阶级。我的家乡是中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地。萌芽、茁叶、开花之地,拥有最旱几代的中国无产阶级——湖丝阿姐。正是她们的、被滚烫的缫丝的水泡得皮开肉绽的手指,使得我的家乡,江南小镇成为由手工业工场发展到丝厂的巨富之镇,成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既喂肥了肥头大耳的阁老、相国、代主席和官僚地主资产阶级,也哺育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界的人士,包括若干无产阶级的先烈及革命家、建设家。
我在这样一座废园中徘徊,千思万绪兜上心来。这个镇上曾有过多少园林,在镇志上均有记载,它们早已不存在了。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园林的主人们是绝对想不到园林是人间最难以保存的事物之一。
在我的童年时日里,我们镇上还有四个很大的花园。较小的就很多了,不能计算在内。其中一座是叫做张家花园的,是那个曾任国民政府代主席张静江家的花园。这一次查看资料才知道它原名绕绿山庄。和它联在一起,只有一墙之隔,但在墙上构筑了许多窗子,装饰着精美图案,可以互相眺望的,是叫做庞家花园的,一个民族资本家、著名的藏画家庞莱臣的花园,原名宜园。我家住在绕绿山庄大围墙之外,是贴近它的邻居,我小时候可以从它的后门进园去捉蟋蟀、放风筝。从前门是进不去的,走后门也只能是主人不在镇上居住时;主人在上海、纽约和巴黎都有房子,看守后门的人因为是近邻关系,放我进去游玩。只有一次,主人在家,不知怎的也放我进去了。于是我难得窥见了那种大富之家的豪华生活。一些公子哥儿们正在园中一块草地上打网球,球场边上放着藤椅,桌上放着饮料,主仆男女,成群结队,莺声呖呖,燕舞翩翩,颇有《红楼梦》大观园里的风光,就是增加了一只网球场,比乾隆时代又洋得多了。
庞家的宜园当时是半开放状态。可以从庞家的账房弄到游览券,凭券进去游览。园中有一个鹤圃,豢养着许多仙鹤,也有一座猴子山。有一些金丝猴,这都是在外园里的。从外园进入内园,有一座四面厅,里面可以品茗喝茶。四面厅正面是一只大湖,满是莲花。沿湖走去,就到绕绿山庄隔墙相望的长堤,堤尽头是一个九曲桥,过桥是湖心亭。当我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每年夏天放假回来,总要和同乡的其他大学生前去,因为熟了,不消游览券,便可入园喝茶聊天,度过炎热的夏季。在我的记忆中,宜园比绕绿山庄风景更好些。
但另外一家也叫张家花园的,又名适园,是后来在中央文物局工作,鉴定书画的专家张葱玉家里的花园,建筑得比宜园还要精美。宜园有一些假山,假山上有一排精舍,但山不高。适园的假山特别高,上山的路径很曲折,要盘旋而上,全用太湖石垒成。一道清泉从高处留下来,沿着太湖石砌成的蜿蜒沟渠流过。有的地方很险要,架起了一道桥,从桥上正好看到一条瀑布飞溅而下。清泉从何而来呢?在山底下的背阴地方有一石室,其中放了一台泵和发
电机,一开动便可抽水上山,让清泉从山顶流下来。这也和网球场一样,是南浔花园里的洋玩意儿,在别处则哪里也没见到过。适园里有许多亭台楼阁,绕着一个并不很大的湖有两座临水的精美楼台,相去不远,可以互相眺望,就成为年轻男女初次相亲的场所。这相亲指的是两人从未见过面,经媒人约定时问,在这里初次见面之意,而不是别的。
1937年11月,淞沪撤退之后,从金山卫登陆的敌军冲进小镇。有人说是敌人纵火,也有人说,在敌人尚未侵入之前,而国军已经遁去之后,有一个真空时期,土匪流氓乘机抢劫,抢过之后就放了一把火,所以敌军倒是来灭火的。当时火光烛天,烧掉七千间房屋。三大花园,整个儿都烧掉了。园林的主人们绝对想不到园林是最难以保存的。繁华的小镇,变成了一片瓦砾场。战后我回家乡,也曾到几个园中去凭吊,绕绿山庄和宜园一火烧光,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一棵紫薇树,一道长堤,一个空荡荡的荒芜小岛。园中的假山没有烧掉,在那里我仿佛进入了桂林山水,只见到石磊磊兮葛蔓蔓兮的景象,自己便仿佛成了山鬼。这些珍贵的假山建筑以及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一直还保存着,直到林彪要修行宫,就有人来到镇上收买,用了许多船将它们运走。这次我回乡一看,太湖石假山也完全消失了。适园已荡然无存,只剩有一只石宝塔,因有十米高,休积庞大,无法动迁。还有一块很大的太湖石,据说有一个“美女照镜”之称,形似一个美女在照镜的模样,也有人说是一个美女在照月的,也是奇大无比,无法盗卖,但已被推倒在地,显然也已损毁。虽然还在,却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只是顽石一块罢了,难以补天了。
而像鲁灵光殿巍然独在的是刘家花园。又名小莲庄。这刘家就像宁国府荣国府似的在贾家一样,在南浔南侧华家弄外盖了一处刘氏家庙。在家庙里还有一个家塾。家庙的这边是小莲庄,那边就是著名的嘉业藏书楼。主人叫刘翰怡,又叫刘承幹,爱书如命,也很博学,所藏宋元版本,都是极珍贵的文物。这三座建筑物形成一个体系,是中国建筑学上的一个杰出的作品,发挥了中国占代建筑的传统,又结合了钢筋混凝土的西方建筑的新工艺。在抗战之初,大火覆盖全镇之时因为四边空旷,得免于难。敌军到达之后,在刘氏家庙中发现了一块宣统皇帝(即溥仪)名义赐赏下来的金地大匾额,就下令保护。而嘉业藏书楼曾受到鲁迅先生的微词赞扬。当解放大军和平解放南浔的当天,周恩来同志曾给进军江南的九兵团领导一份专电,要求注意保护这个藏书楼。陈毅司令员曾下令派出一个连队驻防在它周围。这样藏书楼至今还是保存得完好如初,连“十年浩劫”,也因卓有功勋的保管员的想方设法而幸存下来。
但是小莲庄的命运就不如刘氏家庙和藏书楼了。刘氏家庙和家塾现在是卫生学校的校址,由于建筑物本身结构坚固,又加上学校的使用和及时的修缮,里外清洁卫生,巨大的香樟树下又种植了许多草药,依然是很好的建筑。嘉业藏书楼里,只有一座五曲桥栏杆有所损坏,未曾修复,此外的园林、竹木、花卉,池中莲花,池畔太湖石都和原先情况相若。它现在是浙江省图书馆的书库,最近定为省一级的文物保管单位。
小莲庄却有了较大的损伤。这园子没有适园好,但不亚于宜园。外园是一个大湖,绕湖有许多亭台楼阁,并有一幢法国式的洋楼靠着湖滨。许多亭台已经倾圮,只留下一个个水上的空空的基础。最主要的建筑物是一栋五开间的木结构的楼房,据说是用黄杨木建造的。这五楼五底的中问有一楼一底是楼中之楼,最是精美,是主人到来时居住的楼房,现在已经完全消失,无影无踪了。九曲桥还在。已没有了栏杆。原来用围墙隔开的外园内园的墙圈也没有了,内园的一座假山还在,只是一眼望去,已经一览无余了。外园和内园现在已经合并在一起,内外无别。但就是这座假山,使废园增添了光辉。
江南园林虽多,苏州园林虽然著称,以太湖石假山的布置和经营而论,小莲庄的这座假山却是极优美的精品之一。它没有适园的假山高,也没有抽水机的设备,但环山三重的道路,盘旋曲折,越攀登越幽静,而所用的太湖石,越往上越巉岩。也有一桥,在两崖间飞跨,也有泉瀑,在桥下飞迸,但得在雨中游览才能看到。至于丹枫冷杉,轻松翠柏,既茂郁,又不阻挡视线。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建筑艺术家将若十太湖石紧贴在高大的围墙上,像浮雕一样。还有所有的山脚都千姿百态地插入河水之中,尤其玲珑,使各座山由嶙峋的山石托起,有如从水中升起一样口当初它由四面围墙包裹,显得更加幽深,现在袒露在外,可以从远处看到近处,可以看到从总体到每一个细部都各具特色。
然而,这总是一座被抛弃在四野之中的废园了。现在,没有一个园丁照顾它。杂草和树木都是疯长的。名叫小莲庄,可是只有寥落的少数几张荷叶,少数儿朵红莲,寂寞地浮在水上,开放在水上,很难闻到那股清香了。一个水阁成了卫生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洋楼成了宿舍,当然使用它比不使用它好,不住人的房屋更容易坏,可是这个废园还是缺少了专职管理它的人,这个废园还是缺少一个光明的远景。如果这样下去,这废园将日益哀落下去,假山会坍塌,树木会枯萎。园林的主人们,今天的人民,还不会想到,也没有想到园林是人间最难以保持的事物之一。
我徘徊在我家乡的这座废园巢。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精美的园林无动于衷,可以听任其衰落、荒废,而听之任之,不知道可惜。三十年却使这样精美的园林变成了一座没有专人负责的废园。当初适园也是一座废园,不知道是谁个经手卖出,不知道是谁个经手买进,把江南园林中最高级的一座假山买进卖出,
如今一点痕迹也不留下。只剩下一石塔一顽石。这座小莲庄的命运又将如何?现在我已经离开了我的家乡,我的心却还在这座废园中,徘徊复徘徊。我们如何能忍心将这样美好的园林,任其荒芜下去?如果这样,我们的前面,还有什么美好的未来?这园林是优秀的建筑师、园林艺术家的作品,也是湖丝阿姐的双手生产的原料生丝织制而成的锦绣湖山,本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精品,我们如何能忍心任其荒芜下去?闻说省里的文物机构研究藏书楼的问题时,研究到保管不保管小莲庄的时候,就忍心不管小莲庄。希望他们重新研究一次。可怜文物凋零如此,江南毕竟是文物之绑!
1980年
中西合璧是南寻的灵魂
姚珠珠
我的老家在湖州南浔区双林镇。我的父亲诞生在双林镇。我本人在抗战末期生于广西桂林。我没有在南浔生活的经历,但是我一直骄傲地说,我的祖籍是南浔。近二十年来我多次到过南浔,每次都不太长,但多来多往,让我渐渐熟悉了南浔,南浔真的成了我的故乡。我以我是南浔人而白豪。
最近,我特别邀请日本朋友仓桥幸彦教授来南浔一游。他来上海开会,没有太多的闲暇工夫,只有半天。我说:半天就半天,我带你游南浔古镇,包你满意而归。
仓桥教授如约而至,确实只有半天。在这半天里,我带他看了嘉业藏书楼、小莲庄、张石铭故居,还有建在文园里的姚珠珠舞蹈艺术馆,看了南浔地段的运河,吃了南浔的家乡菜绣花巾,品尝了肥蟹和太湖“三白”。回去之后,仓桥教授在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盛赞南浔之行,说不虚此行,尤其对南浔中西合璧的现代建筑留下乐深刻印象,以为是天下绝品。
我很欣赏仓桥教授的眼光,他把“中西合璧”当作界定南浔价值的核心。真是一言中的了。
请看小莲庄,这本是一座以莲池为核心的园林,湖边有各式各样的亭子;方的、圆的、半圆的、四分之一圆的,斗穹的、升穹的、眺望的、品茶的……突然,在池的一角来了一座二层的中西合璧的东升阁,令人耳目一新。在它的对角线上又来了一座西式的小牌坊,都是就地取材,用红砖和青砖所筑,看起来十分别致。这样的巧妙搭配,这样的挥洒自如,真是令人神往而久久不能忘怀。难怪小莲庄很早就被建筑专家和园林专家确定为国家级的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被国务院批准,挂牌标示,严加保护。
再看那张石铭故居,也不得了。那里有四样东西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一是洋式舞厅,带壁炉,铺法国山水画彩色磁砖,清末时期啊,需知,那时,汉族妇女尤其是上层妇女,还都缠着足呢。联想到100年之后的今天建了一座以个人命名的舞蹈博物馆,看来南浔从历史到今大有超前意识和传承的传统精神。二是那有法国彩色玻璃和仿芭蕉木刻围栏和隔扇的天井。天井是江南民居的常见构成,采光好,有空透性,适合多雨的气候,可是它的细节又都是洋式的,窗户的玻璃是在法国订制的,花纹是西洋的画法,花是中国的花种,风格是中式的典雅清秀,而工艺是法国工匠的吹制、化学腐蚀和刻花三结合。据说,此种复杂上艺在原产地已经失传,要看实物还得到南浔来,可谓独树一帜了。彩色玻璃的颜色是宝石蓝、乳白毛玻璃和无色透光平玻璃的三种混合,和西洋教堂里的绚丽多彩又大相径庭,透着有东方神韵。木刻芭蕉叶造型极为舒展,而且千姿百态,可谓婀娜多姿,临风摇摆,增加了许多动感。最可爱的是石头上涂了一层西洋的涂料,年长日久,退了色,呈浅绿带白的淡淡的青色,倒另有姿色,颇具古雅之气。叶上有一些黑洞洞,有一种残缺美和古韵的气息,其实,那是
原本镶嵌各种宝石留下的痕迹。三是楼房的前脸有两根巨大的砖砌的红色罗马柱,将中西合璧表现得十分突出醒目,而这种样式却被高墙挡在院内,外界并不知晓,增加了许多神秘感和震慑性。四是后院还有网球场的残迹,如今人去场空留下的却是惊讶和感叹。
所有这些,都是在前清末年构筑的,背景是封建上朝的黄昏,这些中西合璧的近代园林的出现预示着蜕变在暗示中悄悄进行,以建筑的形式孕育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所以,南浔是先知,南浔是先觉。
南浔是南来的鸿雁,它的第一声鸣叫不仅敲响封建王朝的丧钟,也迎来了一场新时代的气势宏伟的交响乐章。
江南古镇明珠 近代园林奇葩
周在春、许恩珠、林小峰
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南浔,至今已有750年历史,顺水而设、因丝而兴、凭文而传。清末民初时期,南浔在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富可敌国,人才辈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被誉为六大江南名镇之首。
南浔,依天目诸山之胜,揽太湖苕溪之秀,灵气所萃,民风纯朴。一方清澈明亮的土地孕育出一缕缕洁白细韧的蚕丝,把这个水灵灵的江南古镇编织得绮丽秀美,文明昌盛。
园林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是地域与时代的结合,是艺术与技术的结晶。悠久的建镇历史厚积薄发、崇文重教的风气带来的各种人才优势绵绵不绝,良好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独特的开放条件和商业优势,所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造园条件在南浔一应齐全,水到渠成地造就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大宅古园和传世园林。
南浔的占园,星罗棋布,“皆为巨构、江南仅见“,在中国近代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宋代至民国初年古镇有27座园林。著名建筑专家童寯先生抗战前完成的《江南园林志》称“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也。而以湖州,杭州为尤。”并在《南浔》一节中,依次介绍了南浔五大古园,宜园、东园、适园、刘园、觉园等。至今仅存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宜园、东园仅存遗址。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专家来南浔考察,充分肯定了南浔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保存的古镇遗产并高度评价:“南浔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果把江南六镇申遗比作一部汽车,南浔就是这部汽车的发动机”。
2005年10月,南浔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
2005年11月,南浔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作家徐迟称“园林的主人们是绝对想不到园林是人间最难以保存的事物之一”。长期以来,应该在历史上古有一席地位的南浔古镇与古园偏于一隅,历经沧桑,明珠蒙尘,在历史长河中波澜不惊且渐淤塞微澜,真让人扼腕叹息。
根据程绪珂老局长嘱办,辛卯之夏,上海园林周在春、许恩珠、林小峰等一行六人曾有幸,细品了南浔古镇的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及古园遗址等,发现南浔园林除了与我国江南私家园林的传统一脉相承外,还具备了卓尔不群的独特之处:
(1)时代特点的开放性。1843年的上海开埠,短短数十年,上海从一个海边的县城跃身成为远东最大的都会城市,带来了我国近代园林的发展,1868年上海第一个公园外滩公园开始了近代对市民开放的真正意义公园建设。离上海直线距离仅120公里的南浔自然受到了辐射,在宜园内装了欧式铸铁路灯,这样的细节不但体现出园宅的公共性,更在建园思想上具备了一定的开放胸襟:小莲庄等系为“大园绕水,汪洋数顷,荷蕖万顷,或无外墙,环水障之,另具一格”,在窄水相隔的道路上,行人可见园内秀色。
(2)地域特征的开拓性。一方面,南浔的古园多是园主在镇中心外相地另造的别业,与苏州的宅园在用地上更宽松开阔,在布局上更显轻松疏朗,地域特征上更贴近阡陌田野的乡村风貌;另一方面,由于古园主人多为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商人,耳濡口染了西方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将其揉入家乡,突出地反映出在大宅院内有不少西洋建筑。在男人梳着辫子、女人裹着小脚的年代,这里已建有欧式舞厅,数以千计玲珑精致的木雕、砖雕、石雕、玻璃雕,令今人叹为观止,呈现了中西合璧的显著特点。这种混合西式而融合于中式的开放气质是在其他江南园林中罕见。
(3)园林特质的独创性。虽然南浔古园中已有不少西式元素,但总体上还是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主体,并有自己的推陈出新。例如,小莲庄的水榭“静香诗堀”其藻井造型中国独此一例,童寯先生称道是“今此例之最佳者”,被陈从周教授赞誉它为“海内孤本”。其他宜园、东园、适园、刘园、觉园等均因地制宜,各具特质,绝少雷同。
(4)文化特色的开明性。古镇的文化浸润出高素质的义化人,南浔古园的选址立意不少源自古诗古画,而且在园林中不但有收藏书籍、古画、文物的书楼和藏馆,也有读书吟诗,弹琴听戏之处。嘉业堂中的藏书楼更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私家藏书楼,坐落于古朴优美的园林中,两者相得益彰。
南浔对古镇保护曾经非常领先。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曾提出迄今来看也十分正确的“保护老区、开发新区”发展战略。由此,数代先人精心经营的古镇得以保护、古园得以保存。举世闻名多姿多彩的临河百间楼、小桥、流水、人家,青石、粉
墙、黛瓦,券门、骑楼和淳朴的民风依然保留,以致广大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都为之赞叹不已。
然而,南浔的占镇保护曾经非常曲折。2006年国家文物局曾发文要求当地严格依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规定认真保护南浔古镇这一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世界国际组织与先进国家十分尊重保护民族的义化历史,如千年历史的日本京都古街,哪怕只有200多年历史的澳洲库兰达老镇,都完好无损地屹立着。相比之下,我国的古镇保护建设,在指导思想、行为准则、最终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古园保护还有提升的广阔空间:如何正确理解原设计意图,如何整旧如故或整旧如旧,如何保护好古园遗址,如何控制现有古园中的商业设施、如何保护好古树名木等,特别是对古镇止确定位、水体水质保护、古建筑保护、坏境绿化养护、控制过度开发等还任重道远。
维护好现有古镇占街古园风貌,不做单纯以开发为出发点的建设,给后人留一个祖先们和谐美好,生存、生产、生活的空间,才是科学发展、功德无量的政绩。因为这样的古镇已经是硕果仅存了,留住古镇古园就是留下了南浔的最大有形资产,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无形资产即社会效益,还会白然永久生出利息即经济效益。“不折腾”就是最好的利用与开发,千万不要再犯首都拆城墙、古都乱砍行道树、古镇贱卖的荒唐事了。
南浔,镇为园之依,园为镇之奇,古镇的过去灿烂夺目;古镇的现在坎坷珍贵;愿南浔占镇的明天更加安宁、更加美好。
朱钧珍教授远见卓识、慧眼丹心,认定“中西合璧的南浔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典型”,在耄耋之身,倾注心血编辑专著。
《南浔近代园林》充实了中国园林近代史,实乃江南古镇的幸事、中国园林的幸事。
专家学者简介
童寯,建筑学家,园林专家,著有《江南园林志》、《园论》等著作。
陈从周,著名占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徐迟,著名作家,诗人,报告文学家。
姚珠珠,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林小峰,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兼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副上任,高级工程师,园林专家。
周在春,原上海园林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园林专家。
徐恩珠,上海园林建设咨询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园林专家。
知识出处
《南浔近代园林》
出版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近代园林,对南浔园林的置石掇山等设计手法加以分析,对园林风格和园林文化加以阐述,提供了测绘图等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定甫
相关人物
张石铭
相关人物
刘贯经
相关人物
刘承幹
相关人物
李笠翁
相关人物
蒋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
相关机构
相关作品
《江南园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