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图书馆
南浔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浔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园林及建筑的“中西合璧”意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近代园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8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园林及建筑的“中西合璧”意匠
分类号:
TU986
页数:
9
页码:
104-112
摘要:
南浔的园林建筑或私家宅邸在建筑群体构成上,一般都延续了传统的院落组合形式。此类合院式建筑融汇西方建筑元素的途径,是在内进院落中营造西洋风格的立面,而外立面、主立面保持本土风格。因此,非入宅内,不得窥见西洋风格之面貌。典型的建筑有懿德堂、崇德堂、求恕里等。这种“中外西内”的立面处理与经营这些建筑的南浔儒商之修养、品格不无关联。
关键词:
园林建筑
建筑风格
内容
根据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建筑要素组合、而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可将南浔园林及建筑的“中西合璧”意匠分为五类:(1)“中上西下”的建筑构成;(2)“中外西内”的立面组织;(3)以中式为主体的单体建筑;(4)中西相反相成的门楼建筑;(5)以西式为主体的门楼建筑。
一、“中上西下”的建筑构成
“中上西下”的建筑构成主要表现在建筑单体的营造中,是将中式屋顶与西式建筑主体上下组合。主要有刘承幹的嘉业藏书楼、求恕里别业中部的庭园式楼厅建筑,陈煦元(1821-1889年)私家宅园颖园中的玉香阁,以及主要由刘锦藻 (1862-1934年)经营而成的小莲庄东升阁等。“中上西下”的建筑构成,与梁思成先生(1911-1972年)著名的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构想图不谋而合(图5-2-1),也正是近代以来我国传统建筑“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上述建筑的前三者,造型简约、
①惠民,史玉华,李章程,浙江丝绸名商巨子——南浔“四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图5-2-1梁思成先生的中国现代建筑构想图(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图5-2-2 嘉业藏书楼内庭院
图5-2-3 求恕里别业平面(单瑾提供)摈弃繁饰、色调淡雅,与东升阁以及南浔其他融汇西方占典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造型要素的建筑大异其趣。
嘉业藏书楼于1920年11月破土动工,历时5年建成。它坐北面南,是一幢两层的“口”字形回廊式建筑(见图3-2-8)。其外立面几乎与檐口骑缝对接,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建筑立面退于屋檐之下的做法。立面是典型的“三段式”:墙基高约5~6尺,花岗石砌筑,坚实而稳重;一、二层为光洁的白色墙面,楼层之间设水平线脚,没有更多装饰,极具现代感,纵向长方形的窗口设有窗套,其水平与垂直线条简洁、分明,有似简化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窗口处理;屋顶覆小青瓦,传统歇山制式。立面的整体构图强调垂直划分——宽大的白色方柱突出墙面,贯通一、二层,打破了“三段式”和楼层问线脚的水平划分,又像是简化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巨柱式立面处理,使整个立面显得雄强有力。在白色方柱内大多设有连通屋顶的下水管道,在解决屋面排水功能的同时,维护了简洁的立面风格。一层立面的正中是藏书楼入口,饰有江南民居传统样式的门楼,但其中的细节诸如飞檐翘角、屋面覆瓦等都做了简化处理,并由素面细磨青砖砌筑,并无多少装饰(见图3-2-7)。
藏书楼内庭院回廊四环,回廊的白色列柱清晰地表现了藏书楼的结构逻辑,也与正立面的垂直划分、窗洞布局里外呼应,浑然一体,与西方现代建筑的诸多设计理念如出一辙,如建造手段与表现手法的统一、建筑形体与内部功能的配合、简洁的处理手法与纯净的体型等。与正立面一样,列柱也采用简化装饰的手法:柱础是单一的青灰色,雀替、檐枋是单纯的白色,并均以简洁、明快的直线线条构成(图5-2-2)。内庭院青砖铺地的处理则显示了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信条:青砖铺地以掺有细沙的瓦钵承垫,使架空1尺有余,以阻隔地下潮气,有利于保持干燥的藏书环境。可以说,内庭院的设计在完善使用功能的同时,吻合了该建筑“中上西下”的整体构成逻辑。
除了嘉业藏书楼,刘承幹在南浔经营的建筑还有他的别业“求恕里”。求恕里始建于1908年,后于20世纪20年代扩建,可见它与嘉业藏书楼在建造时问上有所重合。整幢建筑坐西面东,由三部分组成:东部的里弄式市房、中部的庭园式楼厅建筑、西部的传统中式楼房(图5-2-3)。其中,中部的庭园式楼厅建筑或为20世纪20年代所扩建,它与嘉业藏
图5-2-4求恕里庭园式楼厅建筑南立面
图5-2-5颖园玉香阁室内屋架梁枋结构
图5-2-6小莲庄东升阁二层立面
图5-2-8懿德堂平面(单瑾提供)图5-2-7 小莲庄东升阁二层室内
图5-2-9 懿德堂主立面
图5-2-10 懿德堂西侧掩干山墙之下的西式立面书楼的设计有不少类同之处,诸如传统的中式屋顶,简洁的白色墙面,轮廓鲜明、带有窗套、仿文艺复兴式的纵向长方形窗口,简化处理的传统石库门入口等。不同的是,该楼厅南侧不是以建筑体量形成围合,而是以围墙构成内庭的边界,于是高出围墙的东西两侧楼厢以山墙收束。山墙顶部是“中西合璧”的巴洛克式观音兜的做法:半圆形顶部,下半部呈网兜状,但两者断开,正是追求不规则跳跃式、求新求变的巴洛克风格(图5-2-4);而观音兜本身又是我国民间带有祈福、保佑风调雨顺含义的建筑形式,亦见于南浔百间楼的一些山墙造型。楼厅东、西立面的山墙造型有着类似的处理,在建筑整体“中上西下”的构成中,于局部又有“中”、“西”的交融互生。
颖园玉香阁的建筑构成呈现出与嘉业藏书楼、求恕里中部楼厅相似的特点,包括居上的巾式歇山屋顶,居下的西式白色墙而、摒弃繁复装饰的窗洞等(见第三章图3-3-12),但中式元素与西式元素的“复占”意味更浓。歇山顶的两侧山墙上镶有泥塑山花,屋脊饰有传统的镂空纹样,四边是带脊兽的飞檐翘角,其楼内屋架梁枋结构采川精巧的抹角梁,使该歇山顶较同类屋顶更显优美飘逸(图5-2-5)。立而上的窗洞虽非砖砌,但亦采用拱券形,并嵌有落地玻璃长窗,这些都借鉴了西式建筑特有的做法,而长窗玻璃材料也是舶来品,两面均如镜而,不可透视。
小莲庄东升阁位于小莲庄园林的西南角。高10余米,坐西向东,面向园林。为获得开阔的视野,建筑的整个东立面呈半圆形,顶部攒尖,外形酷似传统的塔式建筑。东升阁共两层,檐部和一、二层之间横向设有西洋古典裙边线脚(见图3-1-21)。二层立面做了重点处理。外墙局部用红砖砌筑,沿半圆立面在三个方向开设落地玻璃长窗,窗口上侧是弧形红砖拱券,两侧是西洋古典样式壁柱,形成典雅的窗洞、窗套组合构图。落地长窗窗台设铸铁花扶栏,栏杆上的曲线纹样婉转流畅,似有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式复兴风格的影子,但更应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大工业背景下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①——新艺术运动即主张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如铸铁和玻璃,在自然界的花卉或草木形态巾抽象出富有动感的曲线用以装饰(图5-2-6)。一层立面主要由灰砖砌筑,整体风格较二层立面简约,其窗口上方仅用砖砌拱券片段修饰,且窗口较二层窗口窄,因而增加了实墙在立面中的比例。从立面的整体来看,一层“简”、二层“繁”,一层“实”、二层“虚”,疏密有致,典雅稳
图5-2-11 懿德堂账房一层立面
①陆宇澄.环太湖地区建筑的中西合璧——以苏州、南浔两地园林、私宅为例,民族艺术研究,2010(2):126-130
重。东升阁室内陈设及装饰也模仿西洋样式,内立罗马柱,双柱并立,运用了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常用手法;双柱之间设拱形门券,分隔了室内的不同使用空间;室内铺红色地毯,配以红色与褐色搭配的西式家具,与白色立柱、白色内墙、自色天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恰成上虚下实的空间构成,端庄和谐(图5-2-7)。
二、“中外西内”的立面组织
南浔的园林建筑或私家宅邸在建筑群体构成上,一般都延续了传统的院落组合形式。此类合院式建筑融汇西方建筑元素的途径,是在内进院落中营造西洋风格的立面,而外立面、主立面保持本土风格。因此,非入宅内,不得窥见西洋风格之面貌。典型的建筑有懿德堂、崇德堂、求恕里等。这种“中外西内”的立面处理与经营这些建筑的南浔儒商之修养、品格不无关联。他们一方面有着传统的、基于儒家思想的文化底蕴,一方面通过与外界的商贸活动发家致富。如果联系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所形成的社会阶层“士、农、工、商”,不难看出,在近代的时局条件下,这些南浔儒商正是两个矛盾方面——传统上作为本业的“农”和作为末作的“商”——的综合体。如果说扎根本土的“农”具内向稳定性。受近代西风东渐影响而激发的“商”具外向拓展性,那么建筑营造的“中外西内”手法似乎与此有悖。其实这显示了主人心系本土,在接纳西方文化的同时,充分尊重本土文化的思想,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内敛、含蓄、不张扬的文化品格。可以说,“中外西内”的建筑立面处理正是这种儒商品格的物化表现之一。
懿德堂为张石铭(1871-1928年)旧宅,建于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间(1899-1906年),坐西面东,前临南市河(图5-2-8)。由于宅邸由明代文学家董说和南浔“四象”之一顾家旧宅组合、改建而成,因此宅邸有两条东西轴线,其正立面由两座大宅的立面拼接而成,长约50余米,相应则有两座大石库墙门,正对石库门设有马鞍式的河埠,门前青石板铺地,两侧分设带券门的骑街照壁。整体立而简洁、大气,本土建筑元素触目皆是,没有丝毫
图5-2-12 懿德堂账房立面的巴洛克式山花
图5-2-13董氏旧宅墙面上的欧式门楼
图5-2-14 懿堂账房天井西侧山墙上的门窗
“西风东渐”的气息(图5-2-9)。
懿德堂西洋风格的建构主要是位于西南端的账房、舞厅和韫辉斋。三者均为南北轴线,与宅邸东西主轴垂直,主立面南向或北向,表现出“不以正面示人”的姿态,它们极尽繁饰、精巧的西洋风格,却掩于高高的观音兜山墙、或马头山墙之下(图5-2-10),加之宅邸西部设有宽阔的后院,使从西侧院外也未可见这些西式立面的一鳞半爪。
账房主(南)立面由红砖、青砖砌筑,横向三跨,每跨的门窗上沿都由红砖砌成拱券状,窗扇和门扇采用西式比例划分、镶嵌进口彩色玻璃。为强调立面中轴对称,底层中跨拱券设券心石(图5-2-11),中跨上部的曲线、断裂的巴洛克式山花高出两层屋面,尽显高贵、华丽之态(图5-2-12)。账房南侧与一内天井相接,正对原董氏旧宅,天井东、西两侧为山墙。旧宅、山墙的主体是本土传统式样,但也融入些许西式元素与账房上立面呼应。与账房主立面中轴相对,董氏旧宅墙面上设有红砖砌筑的欧式门楼,由带额枋的方形壁柱、带券心石的拱券、圆弧形的山花组成,壁柱与拱券没有结构功能,两者在形式上脱开,更强调了门楼的装饰效果(图5-2-13);又如西侧山墙实为舞厅的外墙,墙上开有两个开口,一层是窗口,上沿装饰砖砌拱券片段,二层是门洞,上沿饰有三角形山花,悬挑的阳台由铸铁栏杆围护,栏杆上的曲线纹样婉转流畅,也是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和装饰风格(图5-2-14)。
舞厅位于账房西侧,其主(南)立面与账房主立面有诸多类似,如门窗上沿的红砖拱券、中跨拱券的券心石、高出屋项的巴洛克式山花等,但通过在巾跨增设华盖式门楼、二层出挑的阳台,而更富立休感与虚实、动态的层次,与该建筑所容纳的舞会功能存在些许契合(图5-2-15)。
韫辉斋与舞厅南北相对,立面中轴对称,横向三跨。在立面处理上与舞厅立面相呼应,两个边跨各自再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窗洞。其余做法也多有类同前两者之处,诸如窗口上沿的红砖拱券、方形壁柱、圆弧形山花等(图5-2-16-)。
图5-2-15 懿德堂舞厅外立面
图5-2-16 懿德堂韫辉斋外立面
图5-2-18 崇德堂传统样式的主立面 图5-2-19 崇德堂洋楼主立面
图5-2-17崇德堂目前开放部分平面(单瑾提供)
图5-2-20崇德堂祥楼三合院南立面(单瑾摄)
图5-2-21崇德堂祥楼三合院北立面
图5-2-22小莲庄听雨亭刘梯青旧宅崇德堂在建筑立面组织上也采用了“中外西内”做法。宅邸建于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间(1905-1908年),坐东面西,前临南市河,后濒义仓河。整座宅邸山南、中、北三部分建筑及后园组成。中部是传统的中式建筑,南、北部融入西式建筑元素。但与懿德堂一样,西式建筑立面隐于宅后,不直接示与外人(图5-2-17)。
宅邸正(西)立面是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样式:宽大的白色墙体,上沿置瓦脊,下有青石墙裙,石库门形式的大门与边门,旁设开有券洞门的骑街照壁,大门前有马鞍式的河埠(图5-2-18)。
融汇西式元素的建筑立面以宅邸北部的“回”字形二层洋楼最为突出。洋楼坐西面东,与住宅整体朝向相反,显示出退避二舍的姿态。该楼马头墙挺立,将西式立面隐于其下。洋楼南侧是中部建筑第四进楼厅的厢房,北侧是与“花园弄”相隔的围墙。三者共同围合形成东向开口的三合院。
三合院西立面,即二层洋楼主(东)立面,充斥着各种西洋建筑元素。它中轴对称,横向七跨。中间三跨将立面退后,下层做门廊,上层为阳台,形成“虚”的立面效果;两边各两跨采用实墙体开窗洞的做法,是为“实”的立面效果——体现了西洋建筑强调体量与体积的形式特征。下层门廊和上层阳台均设连续的三个带券心石的红砖拱券,拱券落在四颗白色古典柱式上,红白对比鲜明,加之立面的虚实对比,而显得悦目、明快。与下层门廊相连的青石扶栏台阶模仿了意人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似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的扶栏台阶。上层阳台的铸铁栏杆则模拟了新艺术运动的自然曲线的装饰风格。两侧实墙面上的窗洞均为砖砌的圆拱券造型,窗扇采用西式线条分割,嵌着进口的彩色玻璃(图5-2-19)。
三合院南立面横向三跨,为形成三合院立面的连续、统一,墙体上装置了与西立面类同的拱券形彩色玻璃窗。所不同的是,跨间在上下两层设方形壁柱,加强了立面的垂直划分;二层安装落地窗,也显示了不尽相同的建筑内部空问与功能(图5-2-20)。
三合院北立而,与南立面对应,也采用横向三跨、方形壁柱。但由于只是住宅用地的围墙,其另一面没有对于室内功能的考量,无须设置窗口,因而与南立面的处理还是存在不少差异。横向每跨被一分为二,以浮雕的形式做成两个连续的拱券,券脚落在三个小些的壁柱上,居中的小壁柱形态完整,左右两个被分割整休立面的大壁柱部分遮蔽,强化了立面壁柱的土次之别,同时也使立面的横向划分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图5-2-21)。洋楼东侧三合院的南、北立面在形态上有合有分,却有着相同的西洋建筑内涵。
三、以中式为主体的单体建筑
南浔园林建筑中,有的在外形上全然中式造型,而在局部构件采用进口材料,实为又一类表现中西对话、交融的手法。典型的如小莲庄荷池东南角的听雨亭,为中国传统园亭样式,其六角攒尖顶以自铁皮制作,檐口也用白铁皮做成类似瓦当刍的图案(图5-2-22)。不难看出,其材料的特殊性颇能增益“听雨亭”之命名所蕴含的园林意境。
另外的例子如小莲庄碑廊南端的扇亭,造型上类似中国传统的半亭,圆弧形态是碑廊空间收束和空间转换之处恰如其分的选择,其白铁皮扇形屋顶与不加修饰的白色山墙相接,形成简洁、大方的过渡空间(图5-2-23)。
四、中西相反相成的门楼建筑
“中西相反相成”即门楼建筑造型面以西式为主,一面以中式为主,中西相生,似一硬币之两面。嘉业藏书楼园林入口门楼是此类典型。
图5-2-23 小莲庄碑廊南端扇亭
图5-2-24 嘉业藏书楼园林入口门楼正立面(单瑾摄)
门楼整体敦实厚重,有似西方凯旋门制式。其正立面正中置拱形门券,装置铁门。门券两旁各设两柱,贯通整个门楼立面,但被水平线脚打断。柱顶端是西洋望柱样式,与园内“抗昔居”前甬道两侧的望柱形成呼应。门楼顶部圆弧形,以线脚勾边,与下边两侧的斜向线脚在线型上断开,和求恕里庭园式楼厅山墙的巴洛克式观音兜的做法如出一辙。门楼正立面唯一的中式元素是拱形门券正中上方刻有“藏书楼”三个大字的匾额(图5-2-24)
门楼背立面是朴实无华的中式青砖素而门楼,正立面的圆弧顶、西洋望柱退于其后。门楼额枋上刻“苑囿经籍”四字,表达了藏书楼及其园林的文化精神。中式立面面向园内,也与藏书楼园林的传统文化品格相呼应(图5-2-25)。
五、以西式为主体的门楼建筑
小莲庄西北入口的欧式庄门和东北侧柳堤尽端的欧式门楼。均以西洋风格为主体。
欧式庄门采用了巴洛克式的山花、强调垂直线条的叠柱式,拱形门券与券心石则是西式建筑的惯用手法。但庄门整体青石素面,略去繁饰,似意图与近旁的藏书楼入口门楼取得协调 (图5-2-26)。
园内的欧式门楼与入口庄门一样,有着鲜明的巴洛克风格:曲折的山花,重复的券心石,水平线脚被强调乖直线条的叠柱式所打断。而柱顶造型又与藏书楼入口门楼中的西洋望柱样式相仿。同样地,门楼中唯一的中式元素是门洞正中上方山郑孝胥题写的“小莲庄”匾额(见图3-1-47)。可见,在西式建筑中引入中国传统的文字、文学、书法等,是表现“中西合璧”风格的又一途径,而本土元素在形式构图、意境蕴含方面),居于核心地位。
知识出处
《南浔近代园林》
出版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近代园林,对南浔园林的置石掇山等设计手法加以分析,对园林风格和园林文化加以阐述,提供了测绘图等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