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积淀与特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近代园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78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文化积淀与特色
分类号: TU986
页数: 8
页码: 022-029
摘要: 园林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园林的意境与山水画、文人诗里的意境是相通相融的。因此意境也成为园林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园林中的山水、植物,楼、台、亭、阁、廊、榭和它们所构成的空问,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环境,一种凝结了人们思想感情的环境。
关键词: 南浔区 园林发展

内容

园林的文化内涵和意境是我国传统造园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造园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园林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园林的意境与山水画、文人诗里的意境是相通相融的。因此意境也成为园林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园林中的山水、植物,楼、台、亭、阁、廊、榭和它们所构成的空问,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环境,一种凝结了人们思想感情的环境。孔子把山水比拟人格:“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就是说智者乐于治世,如流水一样不知穷尽,仁者喜欢像山一样安固而万物滋生。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喜山乐水的习性,所以,人们在建园时就用堆山开池来表达这种热爱自然的意念,在园林中释放返璞归真的自然本性。
  历代南浔园林传承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筑池垒山、楼台亭阁、名卉佳木、奇峰异石的表现方法,但在立意与置景上,却又都有着各自的设计理念、思想境界和义化内涵。据史料记载,建于元代的晓山园,园内垒山筑池,并设三院,面阳。轩、堂、水阁、厢房,形制布置经典,园内四周植名木花卉、树荫下设石凳、置琴床,登临高处可望太湖、洞庭诸山,青翠如削,颇具情趣。又如元代的华园,园内种竹植树,并筑有多处土阜、石山,内置茅屋、草堂,营造了一片乡村野趣,颇有“世外桃源”之境界。该园后为董绍闻购得,在此园中又立石一块,石高三丈,挺立如人,中问有一圆孔,月光照之穿影如壁,妙趣无穷,名曰:“明月峰”,是江南一奇石。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在他的住宅“大宗伯第”内也建了一座花园,园有“爱莲池”,池中周植荷花。环池阁名“爱莲居”,夏日满池荷莲,入阁赏荷,其趣雅然。园内建有榴龛、占香斋、益斋、大清楼、密斋等楼台亭榭,点缀在荷池四周,体现以荷池为主题的江南私家园林的文化特色。
  表2-1-1 南浔历代园林简表
   20亩建于晚清的“五园”,更在传统园林的人上精细后,又融入自然景色的写意意境,以主人的情感取向。
  一、宜园
  庞氏的“宜园”因主人善书画、精鉴藏,深得山水构图章法,故构园之始规划不经匠师,自取其法而布置,在意境上达到“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东半筑亭榭,多曲折变化,北半荷池开朗,一览无余。湖中筑有大岛,岛上建有名为“半湖云锦万芙蓉”的四面厅和“听雨小榭”,岛与岸由一座九曲
  图2-1-1南浔近代园林及其主人宅第分布图(孙光享绘)
  图2-2-1宜园风韵(沈嘉允绘)
  图2-2-2小莲庄怀旧(沈嘉允绘)
  桥相连,夏日荷风,接天莲香。园中一石一树,白成画趣,达到计成所云:建园“七分”者矣,充满诗情画意。园中景与兴会、情与时迫、无所不宜(图2-2-1)。童寯先生在园论中云:“园地长方南半部亭榭曲折,北半部荷池开敞,南浔诸园无能与此争者。”
  二、小莲庄
  小莲庄主人刘镛慕元代大书法家、大画家赵孟頫的才华,赵在湖州建有一座园林名“莲花庄”,故刘镛自谦,号所建园林为“小莲庄”。于是十亩荷池就成为小莲庄的主体情景,楼台亭榭绕池而筑,相伴于荷池,寓情于景。相融生境。内园的土山山道盘旋,松径一弯,红枫四匝,亭轩相映,颇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境,达到了景中有诗、情中有画之境界(图2-2-2) 。
  三、适园
  “适园”是晚清举人、大儒商张钧衡所建的园林。园林建筑很有特色,童寯先生在园论中提及:“适园屋宇,颇精,但杂入西式”。缪荃荪在《韫玉楼遗稿》中,对此园的意境作如比描述:“家有适园,共称盛景,疏泉作沼,叠石为山,跨溪阁之一湾,豁风亭之百尺,夕阳花鸣红蒸,倚丽之云,晚露竹塘翠刻,琅玕之玉,每当春深睍皖,四壁花浓,秋影玲珑,半帘月坠疏窗,小雪一枝先插红梅,虚馆疏灯四照,最宜篱菊,羌巡檐雨索甸,亦击钵以朗吟,时作雅游,借开胸臆。”适园以垒石为丘,浚水为池,形成山水之趣,亭榭精美,花木绮丽,互衬互映,书楼、石塔交相辉映,深藏文化内涵。登山极目远眺,望太湖,收洞庭,心旷神怡。适园之意境乃是以情养志,以藏蓄志,以适其志。正如康有为在适园长生宝塔上的题跋云:“又藏书,以适其志,有花木鱼鸟亭榭,以度其志。”(图2-2-3)
  图2-2-3适园意境(沈嘉允绘)
  图2-2-4留园梦影 (沈嘉允绘)
  四、留园(觉园)
  “留园(觉园)”之意境则取自造园者之意愿。建园者所属之处乃旧时华氏“小桃源”和庄氏“百尺楼”旧址。园主忆此,昔日池馆花木之盛,忆当年“小桃源”主人泉石之幽,觞游之乐。其迹虽湮,而其名大存,为承选贤之情操,故在园中蓄泉为池,垒石为山,曲径蜿蜒。园内布置清明幽雅,无繁华绮靡之习。入此园之中,吐秀吸清,悠悠自得。借“小桃源”之意境,故园中颇添村野之趣,承先贤之意境。这是一种怀古寄情之意境(图2-2-4)。
  五、东园
  “东园”(绿绕山庄)取林溪之清澈,融荷池之大气。环翠屋宇,兼具山水之情。故园中林泉环绕,古木参天,黄石矶滩,湖石垒山,涓涓之流,宛如山涧清泉,汩汩淙流,汇入内园荷池。池中筑亭,曲桥相连,独座湖心亭,既拥山湖之胜,又得田园之趣(图2-2-5)。
  六、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园林,四周清流萦绕,以河代墙,似隔非隔。园内布置疏朗有致,书楼巍巍,树木葱葱,奇山兀立,荷塘清清。园外桑田阡陌,村烟依稀。园内景色与园外周围田野浑然一体,书香幽幽,清静淡雅,颇得“藏书幽雅处,却在村野中”之意境(图2-2-6 )。
  七、其他
  一些规模较小的住宅园林则取“精而去繁”、“以小见大”为设计理念,在有限的园林面积中筑山理水获得最大的自然景色。南浔的几个第宅园林亦如此,由于地域所限,故面积不大,但意境与情趣颇清致高雅。建于同治年问的颖园,构筑酷如苏州狮子林风姿,玲珑剔透,园内古木参天,苍翠欲滴,垒山筑池,池架曲桥,山筑石亭,颇有园林景色。池边建筑形式各异,精致而又紧凑,榭内设有园主之
  图2-2-5东园拾遗(沈嘉允绘)
  图2-2-6嘉业书香(沈嘉允绘)
  子陈诗所创之“江村吟社”,身处苍翠欲滴,花香鸟语之问,而山临水,吟诵唱和,意境清静而风雅(图2-2-7)。
  建于光绪初的“述园”,园不人,则风姿多彩,园中置湖石、筑扇亭、植名木,园内筑三层飞檐快阁,出挑园墙,与园外流水小桥相映成景。组成了一幅钟灵毓秀之水乡美景。真谓园内造物,园外成景,这也是园主人的一种借景手法,弥补了园小难成景的缺憾(图2-2-8)。
  江南园林可分为城镇第宅地园林和乡村地园林。城市第宅地园林,大都是与第宅连在一起的,称为住宅园林,俗称“后花园”。这些园林往往由于受地域的限制,面积都不大,园内楼、台、亭、阁建筑及置景也较紧凑,如南浔清后期建的述园、颖园、笺园及半亩园。
  乡村地园林面积比较大,景象结构多疏朗风格,多带田园情调。靠叠山、楼阁取得高视点借景,以借园外水乡田野风光。也有不设围墙而用小河相隔,似隔非隔借景借情。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园林是江南园林隔河借景的最佳范例。这些园林以水景为主休。水具有拓展空间的作用,是园林构景的主要内容(图2-2-9)。乡村地园林与住宅不连在一起,大都建在城镇郊外。这些园大抵选择有河与湖的阡陌田野,利用白然河湖,稍加收入整理,便是一块很好的园林址了,因此,与大自然最为贴近。如被园林专家童寯称为“江南巨构”的南浔五园皆属乡村地园林,这些园林在布景和意境上都不同与城镇的第宅园林,相比起来显得大气、疏朗和随意,景近自然,意境深远。如小莲庄,此园的水面占称“挂瓢池”,号称十亩荷池。池畔水景的主体建筑为厅、堂、亭、榭,如船舫式建筑的“退修小谢”,四面厅形式的“静香诗窟”。荷池南边建有中酉合璧的七十二鸳鸯楼,与北边西欧建筑“东升阁”相呼应。池岸以湖石叠筑,表现自然溶蚀景观,艺术夸张恰到好处。荷池以南为山区,以土山为主,垒
  图2-2-7 颖园春色(沈嘉允绘)
  图2-2-8 述园旧影(沈嘉允绘)
  叠的太湖石有很好的整体感,是难得的好作品。山区置有掩醉轩,与土山方亭对景,相得益彰。杨鸿勋先生在《江南园林论》中这样称道小莲庄:“此园不似苏州城市第宅园林景象之建筑,密集而重加工,看来颇有恬淡的田野风味,这在现在江南旧园中是别具一格的作品。”
  乡村地园林其景象的创作源于自然,源于生活。这些园林作品依据造园人的审美情趣,选用能入诗、入画的题材,园中的山水、花草、树木,是人们熟悉的自然风光,是造园者和设计者从大自然中,从描写山水风光的诗和画中感悟而来的。
  南浔近代的五园——宜园、适园、小莲庄、留园(觉园)、绿绕山庄均属于乡村地山水园景,这些园林不但面积上在江南称为“巨构”(图2-2-l0),而且在造园立意上别开生面,形式上疏朗大气,意境上深邃而富有哲理,使用上具兼容性,设置上具完美性,构筑上富有艺术性,个性上富有随意性。
  南浔园林不仅在造园意境和建筑上有一定特色,且在在内容和功能上颇具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在园林建造中,设置了藏书、藏画、收藏文物的楼阁。如适园的六宜阁,就是当时吴兴四人藏书楼之一,主人不但收藏了宋、元、明善本,还刊印《适园从刊》72种6118卷,及《择是居丛刊》19种118卷。宜园中的半画阁则是园主庞元济的藏画之处,他同时编著了《虚斋名画》17卷,《续虚斋名画录》4卷。1915年主人将收藏的一批名画运往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博会)展出,并刊印中英文对照的《中华历代名画记》。小莲庄内的七十二鸳鸯楼,是收藏文物、书画的场所,曾藏有南浔最早的木版地图。建在小莲庄旁、成为小莲庄园林延仲部分的嘉业藏书楼。在中国近代私家藏书楼中规模最大、藏书最多,成为中国近代私家藏书楼的绝唱(图2-2-11)
  南浔近代园林也盛行过文人雅集活动,如颖园的养心斋,园主之子陈诗与友人结“江村吟社”于内,吟诵唱和,抚琴弈棋。出版有《江村吟社诗集》、《江村吟诗续集》等五本诗集。嘉业藏书楼、六宜阁、半画阁更有吴昌硕、缪荃孙、王国维、叶炽昌、况周颐、冯煦、朱孝臧、刘延琛、沈曾植、张謇、张元济、张宗祥、陈宝琛、罗振玉、郑孝胥、郑振铎、周庆云、周子美等一大批文化名流前来雅聚,参与藏书、刊书、鉴赏活动,增添了南浔园林的人文特色。
  南浔近代园林特别为世人所瞩目的是在传统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中植入了西方的文化艺术元素和建筑形式,而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如建于1875年的颖园,假山旁一座两层的玉香阁。屋顶采用古建筑的歇山顶,置有空花平脊和垂脊,四边飞檐翘角,而阁的立面墙上则设置了欧式人玻璃拱形门窗,看起来亦赏心
  图2-2-9四面环水的嘉业藏书楼(钱江摄)
  图2-2-11嘉业藏书楼雅集(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拍卖会拍品小样,陆剑提供)
  图 2-2-10小莲庄外园局部(钱江摄)
  悦目。又如小莲庄(建于1885年,落成于1924年)内的欧式庄门及东升阁。东升阁外形酷似中国传统塔式建筑,屋顶平缓攒尖,阁外墙用红青两种色彩的砖镶拼装饰图案垒砌,融进了欧式建筑的装饰元素,墙体置有巴洛克式的裙边饰线。典型的欧式落地门窗和铸铁扶栏。整个造型端庄富丽,中中有西,西中泛中,美轮美奂;与周边建筑、假山相处和谐,相映成趣,并与东北角的欧式庄门和七十二鸳鸯楼遥相呼应,对景对情,增添了园内的异国建筑文化之风味。
  另外,建于清末的东园、留园(觉园)及笺园中都有体量较大的欧式建筑,但建筑上的装饰图案则多采用中国传统纹饰,布局上依势依景。巧妙采用树木、花圃、地坪加以连接和呼应,与传统园林相互烘托,融为一体,颇有新意。落成于1918年的宜园,则在中式的厅、堂、楼、轩设置了欧式的窗框、窗格,安装着当时流行的彩色玻璃(图2-2-12)。透过玻璃,一山一石,一树一木,都影映出不同的色彩,别有一番意境;并在园中设置了当时流行的欧式铸铁灯柱,顶端安电灯外装玻璃灯罩。适园则在假山洞内安放进口的水泵和发电机把菏池的水抽到土山上制作飞瀑。东园在欧式的建筑旁设置了网球场。
  这些浪漫华丽时尚的欧式建筑设置和装饰,和谐地融入到中国的江南占典园林之中,为这些园林的景观和文化内涵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从这些布局上来看,园主人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采纳和吸收的是西方建筑的形式和时代发展中人们的需求,而精神和内容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南浔近代园林的这一文化现象,主要是这些园林都建在19世纪中后期,这期问也止是西风东渐,西欧文化如一股时尚潮流,涌向中国,一些优秀的经典西欧建筑、公园、花园别墅纷纷在上海等一些大都市兴建,引起了国人注目,而南浔的这些园林主人很早就在经济贸易与文化艺术上与西欧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这期间他们又大都居住和生活在上海,耳濡目染,受到影响,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开明的思想、开放的胸怀、开拓的精神,在传承中国文化的主题下,包容和接纳了这些西方的文化艺术,并融入到白己的生活之中。因而在他们的故里南浔,就产生了中西文化和建筑艺术相融的大宅和园林。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势不可挡的西欧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在这些大宅和园林中得到体现并求得和谐与平衡,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巾西合璧之境界。
  但整体来看,南浔近代园林的意境、文化、形态和建筑还是与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脉相承的,如诗如画的园林意境,精美独特的园林建筑,吟咏唱和的文化氛围,都折射出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植入的西方建筑艺术和文化元素又起到了顺应时代潮流、点缀、相衬和互补的作川,使这些园林和宅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这就是南浔近代园林与其他江南园林所不同的特色。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文化的多元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些建于近代的南浔园林(图2-2-13),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意境和艺术手段,又巧妙吸收、引用欧洲园林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元素,堪为一种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潮流,显示出中国传统园林到近代园林发展过程中的时代变化,使南浔近代园林成为江南古典园林发展中的时代印记。
  图2-2-12宜园内的铸铁灯柱(沈嘉允提供)
  图2-2-13现代园林文园新景(沈嘉允绘)

知识出处

南浔近代园林

《南浔近代园林》

出版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近代园林,对南浔园林的置石掇山等设计手法加以分析,对园林风格和园林文化加以阐述,提供了测绘图等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