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馆藏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文物集萃》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76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馆藏文物
分类号: K871
页数: 16
页码: 163-178
摘要: 玛瑙块新石器时代外径5.5厘米、内径2.3厘米。 透明玛瑙,扁圆环形,饰件。1982年含山石矿出土。 青石凿马桥文化时期长27厘米、宽3.6厘米、厚2.8厘米。
关键词: 南浔区 馆藏文物

内容

玛瑙块新石器时代外径5.5厘米、内径2.3厘米。
   透明玛瑙,扁圆环形,饰件。1982年含山石矿出土。
   青石凿马桥文化时期长27厘米、宽3.6厘米、厚2.8厘米。
   石质细腻润滑,呈青色,石器中的精品。1985年重兆坝桥出土。象牙椎发器新石器时代长20.2厘米。
  呈黄白色,局部黑色,顶部为半圆球形,制作精美。2004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 带柄石斧马桥文化时期石斧长16.5厘米、宽3.6厘米、厚4.4厘米。
  青灰石质,双刃,磨制精细。1974年千金商墓村出土。黑皮陶豆把(残)新石器时代残高14厘米。
  “豆”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把”为器皿的下半部分,饰有精致的竹节纹和纤细的曲体蟠虺纹。1975年莫蓉花城遗址采集(含局部纹饰照片)。
   贯耳黑陶罐新石器时代口径11.3厘米、底径8.5厘米、高15厘米。
   制作规整,造型优美。1976年莫蓉花城遗址出土。黑陶双鼻壶新石器时代口径9厘米、底径10.5厘米、高17.7厘米。
  口沿处装饰一对半圆形鼻耳,为良渚文化时期典型器。1976年莫蓉花城遗址出土。
  夹砂红陶鬶新石器时代残高19.6厘米。
  该陶鬶又称袋足鬶,三足对称,线条流畅,饰半环状把手,两足上部饰扁平系及绳索纹。2004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泥质红褐陶罐新石器时代口径11.2厘米、高16.2厘米、底径11.6厘米。
  器身浑圆,上腹饰多道褐彩弧线组合成首尾相连的凤鸟纹(或漩涡纹),反映出较高的制作工艺和彩绘水平。2004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
   灰陶觚新石器时代口径9.1厘米、高14.4厘米、底径8.3厘米。
  腹部饰竹节状弦纹,底足刻划有相互缠绕的“凤首蛇身”纹饰(照片三张,含器物照、底足纹饰照和纹饰拓片照)。1976年莫蓉花城遗址出土。宽把灰陶匜马桥文化时期口径11厘米、底径12.5厘米、高14厘米。
  深腹宽把,器底部有烟炙痕迹。1975年莫蓉花城遗址出土。
  龙泉窑莲瓣纹盘南宋口径16.5厘米、足径6.3厘米、高4.3厘米。
  浅腹、坦底、圈足,施釉凝厚,外壁饰莲瓣纹。1987年和孚野山坞墓葬出土。龙泉窑莲瓣纹碗南宋口径14.5厘米、足径4.4厘米、高5.9厘米。
  敛口、深腹、圈足,釉层透明呈开片,外壁饰莲瓣纹。1987年和孚野山坞墓葬出土。
  官窑莲瓣纹碗南宋口径16.2厘米、足径6.2厘米、高5.1厘米。
  碗作六瓣莲纹,饰青釉,因土沁通体呈灰白色,口沿和足底无釉处呈“紫口铁足”状。1972年下昂山塘村墓葬出土。粉青釉把杯南宋口径9.2厘米、足径4.7厘米、高3.6厘米。
  敛口、弧腹,杯把作如意形,釉质晶莹、温润如玉,口沿与底足露胎处呈“紫口铁足”。1972年下昂山塘村墓葬出土。
  陶炉南宋口径12.4厘米、高8厘米、底径11厘米。 直口,平底,三角形足,胎体为泥质红陶,腹部有一凸起的弦纹和模印花鸟纹。1978年下昂石泉村墓葬出土。龙泉窑鱼耳炉南宋口径8.5厘米、足径6.3厘米、高8.4厘米。
  侈口、短颈、垂腹,饰变体鱼形纹耳把,施釉凝厚滋润,局部开片,造型流畅优美。1978年下昂石泉墓葬出土。
  龙泉窑青瓷杯南宋口径8.4厘米、足径5.1厘米、高6.5厘米。
  敛口、深腹、圈足,釉色粉清闪灰,釉面呈百圾碎开片,器形古朴,制作精致。1978年下昂石泉墓葬出土。建窑兔毫盏南宋口径10.7厘米、足径3.6厘米、高5.2厘米。
  敛口卷唇、深腹、圈足,釉色乌黑如漆,釉面呈密集的黄褐色兔毫状纹,故名。1972年下昂山塘村墓葬出土。
   银蛱蝶黛粉盒南宋 粉盒由银质蝴蝶锤堞而成,纤细的银丝在蝶首铰链中将蝶片固定,又化作卷曲状的触须,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蝶翼遍饰花卉连珠纹,给人以翩翩起舞的美感。可开启的蛱蝶腹部中空,内有黑亮粉末存留,当为女性着妆的青黛。1972年下昂山塘村墓葬出土。剔红芙蓉花漆盒明永乐直径10.5厘米、高4厘米。
  木胎圆盒,多层髹漆剔芙蓉花纹饰,底足有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款,
  1974年南浔聚星塔塔基出土(附落款照片)。
  白玉观音立像明宽2.4厘米、高5.4厘米、厚0.6厘米。
  观音立像头挽高髻,手提小篮,双肩绶带给人以飘逸动感;另两件玉菩萨均坐在莲花座上,琢工精致。1974年南浔聚星塔塔基出土。青玉龙凤纹壶明通高13厘米、宽12厘米。
  玉质晶莹温润,壶呈扁圆形,圈足外撇,壶身两侧分别浮雕双龙与双凤,壶把为如意纹。1974年南浔聚星塔塔基出土。
  青铜提梁南宋通高37厘米。
  椭圆形口,扁圆腹,高圈足,盖为外罩式。器身主要纹饰为饕餮纹、龙风纹,提梁末端饰兽首。盖内阴刻“父束”,器底阴刻“束”。1992年双林镇莫蓉儒林村出土。青铜盘南宋高11厘米、长24.5厘米、宽17.4厘米。
  器身长方形,外壁主要纹饰为兽面纹、云雷纹。1992年双林镇莫蓉儒林村出土。
  青铜鼎南宋通高24厘米、口径18.5—18.9厘米。
  敛口,平唇,深腹,凹底,三柱足。口沿上置二立耳,器身壁饰三组以雷纹为地的兽面纹。内壁阴刻四竖行铭文:“庚午王命寝口省北田四品十二月作册友史赐囊贝用作父乙鼎羊册册。”1992年双林镇莫蓉儒林村出土。青铜奁南宋口径15.4厘米、高11厘米。
  直通式器身,两侧为双铺首,衔环耳。器身外壁主要纹饰为回纹、乳丁纹、蝉纹。1992年双林镇莫蓉儒林村出土。
  “承先睦族”铭鎏金九龙匾清宣统长309厘米、宽105厘米、厚16厘米,保存基本完整。
  为1909年清朝宣统皇帝赐予南浔刘家之物,原悬挂于刘氏家庙正厅。金匾的中央书“承先睦族”四字,上方有宣统帝玉玺印,右侧有“宣统元年十月初五日”字样,左侧有“赐花翎三品衔候补五品京堂臣刘锦藻等”落款。匾额四周九龙盘绕,中有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粉彩人物故事纹瓷屏清同治长140.5厘米、宽33.5厘米、厚3厘米,保存基本完整。
  共六块,瓷屏所绘内容均为中国古代人物故事,并伴花卉、蝙蝠等吉祥图案,色泽温润,寓意隽永。
   根雕太师椅清末民初高度在90—97厘米不等,宽度在76—84厘米之间,保存基本完整。
  共五只,此椅所用材料多为树木天然根茎,经人工雕刻、拼接、制作而成,工艺精湛,浑然天成,古朴典雅。

知识出处

南浔文物集萃

《南浔文物集萃》

南浔区是汀南地区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义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自古就有“湖丝之源、院士故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早在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勤劳的南浔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近代,随着以“四象八牛”为代表的中国最大丝商群体的崛起,南浔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南浔因此也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地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