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文物集萃》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76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古建筑
分类号: K879.1
页数: 82
页码: 27-108
摘要: 双林三桥位于双林镇北,是三座大型石拱桥的统称,由西至东分别为万魁桥、化成桥、万元桥,皆南北向跨双林塘。双林三桥初建于明代,历经后世修缮或重建,现三桥为清代中期建筑。三桥均为薄墩、薄拱的三孔石拱桥。
关键词: 南浔区 古建筑

内容

双林三桥位于双林镇北,是三座大型石拱桥的统称,由西至东分别为万魁桥、化成桥、万元桥,皆南北向跨双林塘。双林三桥初建于明代,历经后世修缮或重建,现三桥为清代中期建筑。三桥均为薄墩、薄拱的三孔石拱桥。
  双林三桥俯拍万魁桥,清乾隆壬子年(1792年)重建,长49.8米,宽3.2米,主孔矢高6.7米,跨径11.9米,次孔矢高4.3米,跨径7.2米。东面主孔间壁石刻桥联:“桥卧如虹,五色云霞开晓霁;波平似镜,万年甲第耀奎文。” 万魁桥龙门石 万魁桥化成桥,清乾隆甲寅年(1794年)重建,长45米,宽3.4米,主孔矢高6.2米,跨径12.2米,次孔矢高3.9米,跨径7.6米。东面主孔间壁石刻桥联:“石沐恩波,水接双桥成鼎峙;舆梁仍古制,化垂千载拟棠阴。”西面桥联为:“联双水之晴虹,中流自在;起三桥之彩凤,夹道行空。” 化成桥龙门石 化成桥万元桥,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重建,长48.7米,宽3.5米,主孔矢高6.2米,跨径12.6米,次孔矢高4.3米,跨径7.6米。东面主孔桥联为:“甲地云联,双水千秋资重镇;台星鼎峙,三桥一气接长天。”东侧次孔桥联为:“积厚流光,万家余庆;钟灵毓秀,元气常充。”西面主孔桥联为:“源远流长,永固虹梁成利济;地灵人杰,高骞凤尾焕文明。”西侧次孔桥联为:“苕水西来,山排万元桥龙门石万笏;奎光东映,星耿无精。” 双林三桥是江南水乡古桥梁的巨制,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双林三桥保存完整,风貌依旧,是双林镇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2013年3月,双林三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元桥种德桥 种德桥位于菱湖镇竹墩行政村前丘,为东西向三孔石拱桥。因横跨清溪河,故又名清溪桥。以武康石建造,全长34米,宽3.7米,高5.9米,中孔跨径10.6米,次孔跨径6.7米。地方志书记载该桥始建于明朝大顺元年(1457年),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修。种德桥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不置券睑石和间壁石,金刚墙为错缝平砌。桥心石阴刻漩涡纹。桥面护栏原为须弥座式,惜尽失,仅有少量仍存于附近村庄。
   漩涡纹桥心石 种德桥体量大,造型优美,全桥古藤缠绕,苍翠葱茏。无论从其古朴流畅的线条,抑或薄拱薄墩的建筑工艺上看,都反映了明代多孔石拱桥的建筑风格。2窑05年3月,浙汀省人民政府公布种德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种德桥幻漤古桥群 幻漤是太湖七十二漤港中通往杭嘉湖平原的重要河道,幻漤古桥群是横跨于幻漤河道之上的明溪塘桥、埭溪塘桥、永安桥总称,建于清晚期至民国初期。这三座石梁桥均为七孔石梁桥,顺河道走势,呈东南—西北向,由北至南依次为明溪塘桥、埭溪塘桥、永安桥。
  三桥形制相同、规模相近、工艺相似,均为花岗岩构筑,并柱式桥墩,上置系梁,系梁上方铺设石梁作桥面;桥两侧设护栏,间设望柱,护栏末端置抱鼓石锁定。金刚墙采用靴钉式 永安桥桥额 永安桥坐狮望柱 永安桥砌筑。
   幻漤古桥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南浔区仅存的
  三座七孔石梁桥,格局完整、风貌依旧,是江南水乡桥梁代表作之一。
  2011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幻漤古桥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溪塘桥桥额 明溪塘桥 埭溪塘桥通津桥 通津桥位于南浔镇东栅,单孔石拱桥,南北向跨頔塘故道。通津桥原名浔溪桥,始建于宋,历经整修,现桥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全桥主要由花岗岩构建,长33.9米,宽4米,拱矢高7.9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上覆券睑石,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置系梁两对,其中一对系梁端首雕刻为吞水兽。桥台两侧设吴王靠式,南北两坡均有33级台阶。桥额为阳刻楷书“重建通津桥”,桥栏外侧署“嘉庆三年”款。
  明清时期,南浔以丝业闻名,通津桥处镇中闹市,交通要津,桥畔为昔日繁华的贩丝市口——丝行埭。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通津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津桥桥额 龙门石 通津桥洪济桥 洪济桥位于南浔镇东栅。南北向单孔石拱桥,跨頔塘故道。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湖州府志》已有记载,现桥系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洪济桥以花岗岩构筑,全长28米,宽3.5米,拱矢高7.2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覆券睑石,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置系梁2对,拱券上方系梁端首雕刻吞水兽纹饰。桥两侧置素面栏板,栏板末端置抱鼓石,两坡各有33级台阶。
  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日军侵袭南浔,当地守军曾炸毁桥面,后用青砖砌补(现桥台两侧外缘仍可辨识),原桥心石不存。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洪济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济桥吞水兽纹饰 洪济桥广惠桥 广惠桥,俗称“张王庙桥”,位于南浔镇南栅广惠宫(俗称张王庙)前。
  东西向单孔石拱桥,全长23.2米,宽3.2米,高6.3米,拱矢高5.3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覆券睑石,间壁石上无文字。金刚墙用太湖石错缝平砌,上置系梁2对,桥两侧设素面栏板,间置2对坐狮望柱,栏板末端置抱鼓石。桥额为阳文楷书“广惠桥”;1993年重修此桥时,在桥台栏板外侧阴刻行书桥额。该桥始建年代失考,现桥系清同治
  五年(1866年)重修,两坡均有25级台阶。
  因东堍北侧置有大型石狮一对(原为丝业会馆之物),腹部有“光绪戊戌年腊八日南浔丝经业敬助,里人庄士先募立”铭文,故该桥又称“狮子桥”,是南浔镇重要的古桥之一。
  该桥于1989年被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狮腹部刻“光绪戊戌年腊八日南浔丝经业敬助,里人庄士 广惠桥北回桥 北回桥位于南浔经济开发区富强村,东西向三孔石拱桥,跨太湖边古漤港上,东西分别连接浙江省与江苏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时重修,现桥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北回桥长33.6米,宽2.8米,高5.1米,中拱跨径9.7米,次拱跨径6.2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金刚墙采用靴钉式砌筑。桥两侧设素面栏板,置望柱6对,桥台望柱为狮形,其余为方形开光纹饰,桥栏板末端置抱鼓石。桥额为阳文楷书“北回桥”,署“光绪十八年,里人重建”款。北回桥两侧间壁石均篆刻桥联,南侧中孔为:“遥峰对岸,古寺临流,此地口饶风景;浔水南来,太湖北去,当年几费疏排。”南侧次孔桥联为:“地近湖滨,南北于今成孔道;源从苕水,萦回自昔庆安澜。”北回桥西堍为苏州市吴汀区地域。
  北回桥体量大、造型优美,是南浔区位于頔塘北岸唯一的三孔石拱桥。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北回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回桥望柱 北回桥康王寺桥 康王寺桥位于南浔镇浔南村蒋家兜东南。南北向三孔厚墩石梁桥,全长
  36.5米,宽3米,高3.8米,始建年代不详。康王寺桥与其他石梁桥不同之处在于桥墩以靴钉式砌筑,呈下宽上窄逐渐收分的四棱台状,整体厚实坚固,桥墩上方各置系梁1对以承接桥面。桥面采用梁板结合法,于三道石梁间铺设纵向石板;桥面两侧设桥栏,间置方形开光望柱4对,桥栏末端置抱鼓石。桥额为阳文楷书“康王寺桥”,署“光绪辛卯年(1891年),阳月重建”款。
  桥两堍西侧金刚墙嵌太湖石石碑,南侧石碑因风化无法辨识,仅依稀可见“万历丁未年……捐俸重建”几字。北侧石碑铭文为“乾隆庚子年(1780年),东石桥蒋永嘉,藏谷桥王仪,二人重建,里人谨记”,石碑上方饰如意纹。
  嵌于金刚墙的“乾隆庚子年”款石碑据周庆云纂《南浔志》载:“康王寺桥平石三拱在南栅外褒能寺前,明万历丁未湖州府郡尊陈筠塘、乌程县邑侯陈端瀛捐俸重建。乾隆庚子东石桥蒋永嘉,藏谷桥王仪二人重建。”旧志所载与石碑铭文相符。
  2009年,文物部门对康王寺桥受损桥墩进行了修复,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王寺桥安丰桥 安丰桥坐落于和孚镇双福桥村,与湖盐公路毗邻,系东西向三孔石梁桥。
  桥长13.7米,宽2.2米,中孔跨度4.7米,边孔跨度2.8米。桥墩由武康石竖向并列组成,下宽上窄逐渐收分;中孔桥墩内壁有莲荷纹饰的浮雕字堂,字堂风化严重似无文字。桥墩上架武康石材质系梁两对,系梁端首已严重风化;桥面采用梁板结合做法,两侧石梁用武康石材质的条石,中间铺青石板,桥心石饰团花纹。桥额为阴刻楷书“安丰桥”。两侧金刚墙已经多次整修,现为块石叠筑。东端桥墩内壁饰莲荷纹字堂两条,其中一条字堂有铭文“岁次丁亥乾道三年五月廿一日建造口亥三口”,铭文被当地村民用红漆勾勒。
  乾道是南宋孝宗皇帝赵昚的年号,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距今已有847年。安丰桥是南浔区现存最早的桥梁,此发现填补了湖州本级宋代石梁桥建造的空白。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安丰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桥年款题刻 安丰桥马鸣桥马鸣桥位于和孚镇金家旺小区旁,系东西走向单孔石拱桥。全长13米,桥面宽2.3米,桥堍最宽处2.5米,整桥由紫色武康石建造。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覆券睑石,拱券上方有椽子状石柱装饰,其立面分别凿有铭文“顺治乙未年(1655年)本村韩有成同妻仝氏重建立”。桥体金刚墙为错缝平砌,置系梁和间壁石,系梁端首呈弧形,间壁石不饰楹联。东南侧金刚墙嵌太湖石质神龛,其上浮雕一慈眉善目的老妪捻珠坐像,所用坐椅和榻几均为明代样式,饰有梅花纹椅帔;神龛屋檐有匾额样装饰,上篆“韩仰湖寿图”铭文。
  马鸣桥建于清顺治时期,神龛浮雕人物造型、服饰、椅几却显明代遗风,对明末清初石拱桥的断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马鸣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龛铭文马鸣桥全貌广济桥 广济桥坐落于和孚镇佛堂兜村莫家桥自然村,东西向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无考,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桥长19.4米,桥面宽3米,桥堍最宽处4.2米。桥拱弧度较大,跨径7米,拱券为分节并列砌筑,上覆券睑石,拱券内壁条石篆荷花纹饰字堂35幅,均为建桥资助人信息,龙门石图案为双龙戏珠纹,其两侧有双钩楷书“大清康熙庚午年立”款。间壁石上有字堂,阴刻双钩楷书“南无阿弥陀佛”,当为湖州石拱桥楹联之肇始。桥面两侧置石板护栏,有望柱4对,望柱头分别为重瓣覆莲纹和仰覆莲纹。桥额为阳文楷书“广济桥”,阴刻“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修”款。
  广济桥拱券砌筑式样及字堂所含信息,以及清初纪年款,为不可多得的历史物证,为明清古桥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2011年
  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广济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桥额 广济桥凤凰桥 凤凰桥位于练市镇东面,南北向跨风凰塘河上故名。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1米,宽3.1米,高5.4米,桥拱跨径8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桥顶尚存部分栏板,为须弥座样式,拱券两边的间壁石刻有楹联,因青藤攀附密集而无法详查。
  地方志书记载风凰桥旧名长庆桥,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年间重修,重建时增高3尺。凤凰桥古藤缠绕,造型古朴典雅,是练市镇现存较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风凰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桥桥心石 凤凰桥妙严塘桥 妙严塘桥,又名“化台桥”,位于练市镇杨树河村西。东西向三孔石拱桥,始建年代无考,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全长45米,宽3.5米,高7.8米,中孔跨径为12.2米,次拱跨径7.5米,东西各39级台阶。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覆券睑石,桥顶设吴王靠,供行人休息之用,两坡有素面栏板,置望柱10对,栏板末端设抱鼓石。金刚墙采用靴钉式砌筑,置系梁6对。桥额为阳文楷书“妙严塘桥”,署“光绪二十五年里人重建”款。间壁石均篆有楹联,南面主拱楹联书“桥辟妙严塘,不必化坛寻旧址;水连江浙界,即今砥柱镇中流”。次拱书“四野桑麻围泽国,葛家云树接商溪”。北面主拱书“天目 妙严塘桥桥额潮水源一脉支流通蠡泽;莫情欣利济千秋遗绩颂茅公”。次拱书“运漕千里云帆集,归櫂双溪水劲开”。
  妙严塘桥体量大,保存好,楹联所含信息丰富。2003年1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妙严塘桥宝蓄桥 宝蓄桥位于菱湖镇射中村,东西走向三孔石梁桥。桥长23米,宽3.4米,高4.3米。主体采用紫色武康石建造,桥栏为青砂石,须弥座样式,间置望柱4对,望柱头为重瓣覆莲纹,桥栏两端置抱鼓石。桥额为阳文楷书“宝蓄桥”,其上刻有铭文一行:“道光癸卯年(1843年)狮吼寺祁受林募化重建”。
  宝蓄桥始建年代失考,桥墩上共篆有12处荷花纹字堂,多数因风化无法辨识,其中东堍字堂刻有“峕(时)淳祐六年,岁次丙午(1246年)九月望日重建;大明正统四年(1439年)冬月重建”。宝蓄桥建造年代久远,所存历史信息丰富,判读字堂信息,可知此桥建造年代在南宋淳祐年之前。历元、明、清三朝多次重建,虽材质有所不同,但基本形制不变,具有一定的古桥断代参考价值。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宝蓄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淳祐与明正统纪年题刻 元泰定二年题刻 宝蓄桥桥墩可见多处字堂长寿桥 长寿桥位于菱湖镇射中村西,南北向三孔石梁桥。原名“思吴桥”,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改名““长寿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桥长19.55米,宽2.9米,高4米,原为武康石石材,清代重修时部分构件及石阶改用花岗岩。
  长寿桥整体呈弧形,具有流畅的美感。桥栏为须弥座式样,间置望柱4对,望柱头呈重瓣覆莲纹,桥面采用梁板结合做法,桥心石分别雕刻有“花瓶与戈戟”(寓意“平升三级”)纹饰。桥额篆阳文楷书“长寿桥”,署“清光绪三十一年重建”款。中孔桥墩两侧有荷花纹字堂,其中一条字堂刻有“大德四年岁次庚子四月吉日”铭文。
   长寿桥造型优美,具有宋元时期石梁桥风格,保存完好。
  2003年1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瓶生三戟”纹(平升三级)桥心石 重瓣覆莲望柱及须弥座桥栏 长寿桥道仁桥 道仁桥位于菱湖镇建丰村包家兜,南北向五孔石梁桥,全长25米,桥宽2.15米,桥体由武康石为主要石材构造而成。桥墩为薄墩型,由2块条石竖向排列而成,上置系梁,系梁上方凿半圆凹槽用以架设通长柏木作承重之梁,木梁上横向铺设石板为桥面,石板每块长2.15米、宽0.5米。金刚墙为块石叠砌。中孔南侧桥墩的条石立面有阴刻铭文“康熙”二字,是否为康熙时期所建,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与水乡地区常见的梁桥不同,道仁桥形制特殊,是迄今为止仅见的五孔木梁石板桥,且保存较好。其独特的结构对研究水乡地区的古桥梁建造类别与工艺具有重要价值。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道仁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向安置的石板桥面 承重的木梁结构 道仁桥孔河桥 孔河桥位于南浔区菱湖镇山塘村,单孔石拱桥,呈南北向横跨西家河上,整体为武康石材质。孔河桥长12.5米,宽1.7米,高3米,孔径为4.5米。孔河桥虽小,却有其独特之处,其拱券采用条石横置环砌法,此建造工艺为湖州地区古桥建筑中仅见,拱券上方无券睑石,金刚墙不用间壁石,有系梁1对。孔河桥整体被古藤缠绕,气息古朴,繁密的枝藤影响了对桥额及款识的辨识。
  根据该桥特殊的构造方式及武康石用材,推断该桥应为明朝时期所建。
  孔河桥体量虽小,但构造特殊,对于研究古代石拱桥类型具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河桥拱券的砌筑方式极罕见 古藤缠绕的孔河桥南商林村长寿桥 南商林村长寿桥(又称“梧桐桥”),位于菱湖镇南商林村。南北向单孔石拱桥,跨寺前港,据同治《湖州府志》记载,长寿桥初建于北宋时期,现桥为明代重建,清代进行了重修。长寿桥长14米,宽2.7米,高3.6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筑,拱券上方不置券睑石,金刚墙也无间壁石,反映了早期石拱桥建造风格。金刚墙错缝平砌,置有系梁
  2对,拱券上方系梁端首雕刻四时花卉纹饰。
  桥两侧设须弥座式桥栏,间置望柱4对,望柱头为仰覆莲造型。
  南商林长寿桥虽经清代重修,但整体结构及风格仍体现出早期石梁桥特征,对于研究湖州地区石拱桥建造工艺及传承具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寿桥系梁端首雕刻四时花卉 南商林村长寿桥水东村古桥群 水东村古桥群由永安桥、通明桥、竹桥三座三孔石梁桥组成,位于菱湖镇许联村水东自然村,三桥形制相同、规模相近、工艺相似,以紫色武康石为主体石材构建,部分桥梁构件体现宋元时期风格,后于清早中期重建,其中永安桥为清康熙丙午年(1666年)重建,通明桥为清康熙壬午年(1702年)重建,竹桥虽无确切年代记载,但其形制体现清乾隆时期(1736—1795年)风格。
   永安桥桥额 永安桥在一个自然村中同时保存三座清早中期古桥实为罕见,且有明确纪年,对于研究湖州地区古桥梁建造发展史具有极高的价值。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水东村古桥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竹桥桥心石 竹桥近景 通明桥 通明桥桥墩字堂“康熙壬午”铭文虹桥、望月桥 虹桥、望月桥位于双林镇和睦社区东端。虹桥为东西向单孔石拱桥,长23.9米,宽3.5米,高4.7米。
  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覆有券睑石。桥台有吴王靠,两坡置素面栏板,间置6对方形开光望柱,栏板末端置抱鼓石。桥心石饰如意团花组合纹。桥额为阳文楷书“虹桥”,署“光绪九年(1883年)仲谷吉日,里人重建”款。间壁石刻有桥联,南面为:“垂翅重拟,凤飞振彩;迎眸来奕,虹跨成梁”;北面为:“苕水分流,文澜北溯;熏风一曲,画槛南行。” 望月桥南北走向,构造与虹桥相同,仅为体量差别,全长13.5米,宽2.3米,高3.0米。桥额为阳文楷书“望月桥”,署“光绪庚子年(1900年),里人重建”款。西面间壁石刻桥联:“朝霞云开腾彩虹,秋微激辰达金柱。” 虹桥、望月桥形制相同,建造年代相近,又处同一段河口,里人称其为“大小虹桥”。1989年3月,被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虹桥南侧桥联 虹桥望月桥全貌双花桥 双花桥位于双林镇千亩山村东仁埭南。南北走向五孔石梁桥,长36米,宽2米,高3.4米。桥墩用柱石并排竖立而成,置系梁3对。桥两侧设坐槛式桥栏,间置望柱6对,其中4对为坐狮造型望柱,1对望柱饰覆莲望纹,桥栏末端置抱鼓石。两堍各设5级台阶。桥额为阳文楷书“双花桥”,署“光绪七年(1881年),众姓重建”款。
  2007年,双花桥遭行船撞击,损毁严重。2009年,湖州市文物局按原样对该桥进行修复。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双花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心石 望柱 双花桥芳广塘桥 芳广塘桥,又名“寺桥”,位于旧馆镇罗汉村罗汉寺前。始建年代失考,现桥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建,东西向单孔石拱桥,花岗岩材质,长22.2米,宽2.8米,高5米,孔径跨度8.6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法。有券睑石、间壁石,用系梁2对。两坡为素面栏板,间置6对方形开光望柱,桥台设吴王靠。桥额为阳刻楷书“芳广塘桥”,署“光绪三十二年,募化重建”款。拱券两侧间壁石刻篆有桥联,南面为:“汀流与岚影双清,云藏古寺;烟树共湖光一色,风送片帆。”北面:“宏气全簇,胜众常留罗汉寺;夕阳远照,清虹恰对永流域。” 芳广塘桥形制规整,造型优美,保存完好,是旧馆镇现存最大的单孔石拱桥。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芳广塘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额 桥心石 芳广塘桥秀水桥 秀水桥位于和孚镇荻港村,系南北向单孔石拱桥。全长11.8米,宽为3米,跨荻港里行埭小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压券睑石,金刚墙用武康石错缝平砌,间壁石刻有楹联,楹联因遭涂抹覆盖内容不详,金刚墙置系梁两对,近拱券系梁雕刻吞水兽纹饰。桥面两侧设素面栏板,间置望柱8根,望柱顶部分别为坐狮及重瓣覆莲纹。桥额为阳文楷书“秀水桥”。
   秀水桥建于清康熙年间,古朴秀美,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2003年,湖州市文物局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系梁上的吞水兽 蹲狮望柱 秀水桥余庆桥 余庆桥又名“草田桥”,坐落在和孚镇荻港村。南北向三孔石梁桥,现桥为乾隆辛未年(1751年)重建。全桥长18.8米,宽2.9米,高4米,中孔跨度4.3米,边孔跨度各3.35米。桥墩由花岗岩条石并列竖向组成,系梁间并置柏木以承载桥面的花岗岩条石,桥两侧置栏板,间置望柱四对,望柱头饰仰覆莲纹,栏板末端置抱鼓石,作如意形,桥面与栏板皆呈弧形且整体线条柔和。桥额阳纹楷书“余庆桥”,署“乾隆辛未谷旦里人众姓重建”款。
   余庆桥是荻港村现存年代较早,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石梁桥。
  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局公布余庆桥为文物保护点。
   桥额 仰覆莲纹饰望柱 余庆桥兴福桥 兴福桥位于南浔镇南栅,系单孔石梁桥,东西向跨南市河。该桥整体由花岗岩构建,长18.4米,宽2.0米,高4.4米,古地面积约为37平方米。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系梁头雕花。桥面用条石直铺,桥面两侧有桥栏,两端以抱鼓石锁定。桥面两侧有阳刻“兴福桥”楷书额,并署“光绪二年(1877年),里人重建”,桥栏外侧阴刻有“奉宪永禁捕鱼化神模放百口”。
  2003年,湖州市文物局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桥额及桥栏题刻 兴福桥通利桥 通利桥在南浔镇南栅华家弄口,是一座东西走向单孔石梁桥,整体为花岗岩材质,长14.5米,宽2.5米,高4.4米,单孔跨度5.3米,占地面积约为36平方米。两侧均刻桥联,北侧为“一水通岸想见名题司马,万民利济□□□□参军。”南侧为:“条水南来,□接乌青之委;文峰西峙,波涌奎壁之光。” 据周庆云《南浔志》载,该桥始建于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因是江州参军华文胜所创,故名华家桥,后经清康熙、乾隆年间等多次重建,清咸丰八年(1858年)改原三孔为单孔,刻现名。
   通利桥始建年代早于南浔建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局公布通利桥为文物保护点。
   通利桥桥额 通利桥新民桥 新民桥,俗称“马家桥”,位于南浔镇东栅,马家港与頔塘故道交汇处。
  东西向单孔石拱桥,花岗岩构建,长16.4米,宽2.7米,高4.2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上覆券睑石,金刚墙为错缝平砌,置系梁2对,桥两侧设素面栏板,两坡各有16级台阶。桥额为阳文楷书“新民桥”,署“光绪十六年(1890年),里人重建”款。
  原桥上建有圣帝祖师庙,光绪十六年重建时,改作小亭,亭毁于抗战初期。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局公布其为文物保护点。
   新民桥桥额 新民桥福丁桥 福丁桥位于南浔镇丁家桥村,俗称“丁家桥”。系东西向单孔石拱桥,长26.5米,宽3.2米,高3.9米,孔跨8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覆券睑石;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置系梁2对,拱券上方系梁端首雕刻“吞水兽”纹饰。桥两侧设素面栏板,局部损坏。桥额书阳纹楷书“福丁桥”。桥身西南侧金刚墙嵌有石碑,碑额篆“重建福丁桥碑记”,撰有捐资建桥人姓名及款额, 系梁上的吞水兽纹饰落款为“清乾隆壬寅四十七年(1782年)六月吉日立,里人重建”。现桥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桥南侧间壁石篆有桥联:“地有福星临,鳞屋遥藏深树里;水成丁字式,虹梁雄跨急流中。”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局公布其为文物保护点。
   福丁桥章家环桥 章家环桥位于善琏镇夹塘村,东西向单孔石拱桥,长33.6米,桥面宽度3米,拱跨7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压券睑石。桥台置吴王靠,两坡设素面桥栏,护栏间置望柱8对,其中4对望柱顶端为蹲狮造型,余为方形亚字开光纹,护栏末端有抱鼓石锁定。桥额篆阳文楷书“章家环桥”,署“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丁未里人重建”款。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有间壁石4对,均镌刻桥联,反映了周边的地理环境和美好祈愿。南面主联为“苕水西来,帆影远从天际落;含峰南峙,螺髻低向镜心涵”;副联“源远流长咸之利济,波恬浪静永庆安澜”。北面主联风化无法识读,副联“匹练分流东连口幕,文流毓秀西接蒙溪”。
   章家环桥为体量较大的单孔石拱桥,造型厚重硬朗,保存较好。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局公布其为文物保护点。
   饰组合花纹的桥心石 蹲狮望柱 章家环桥界境桥 界境桥位于练市镇新丰村,为南北向单孔石拱桥,长18.9米,宽2.1米,拱跨5.3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拱券上方覆券睑石,金刚墙为靴钉式砌筑。系梁端首呈弧形,其中一对系梁端首刻如意纹,桥心石饰团花纹。间壁石上铭桥联,东面桥联为:“碧水回环堪汇秀,长桥萦带村钟灵”;西面桥联为:“界分南北通途远,境涉嘉湖利济深。”桥额为阳义楷书“界境桥”,署“咸丰口年,里人重建”款。
  界境桥跨湖州、嘉兴两市,桥北属湖州市南浔区,桥南是嘉兴桐乡市,“界境”含两地分界之意,有地标作用。
   上联:界分南北通途远下联:境涉嘉湖利济深 界境桥永丰桥 永丰桥位于双林镇区西侧,系南北向跨市河的五孔石梁桥。整桥由花岗岩为主要材质构建而成,长23.0米,宽2.4米,高4.1米。桥墩用条石竖立而成,上置系梁3对。桥心石饰团花纹。桥两侧设桥栏,间置仰覆莲纹望柱4对。桥额为阳文楷书“永丰桥”,署“道光癸卯(1843年)十一月立,里人重建”款。
  与一般石梁桥桥面铺筑方式不同的是,该桥从两堍至中孔桥面间均设平缓台阶,两坡及中孔桥面采用梁板结合做法,中孔桥面石板尤为厚实宽大,实为少见。
  两坡的梁板结合做法,两侧以通长石条做梁,并凿刻成台望柱饰仰覆莲纹阶形状,中间以石板铺设其上 永丰桥津济桥 津济桥位于菱湖镇新庙里村朱家坝自然村东,为南北向单孔石拱桥。长13.2米,桥面宽2.2米,高高.8米,主体为花岗材质,部分构件使用武康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上压券睑石,金刚墙为错缝平砌,有系梁2对,系梁端首素面弧形。桥两侧设素面栏板,间置望柱4对,望柱头为座狮和方形开光式,桥栏末端置如意纹抱鼓石。桥额为阳刻楷书“津济桥”,署“戊午年九月重修”款。间壁石镌刻有楹联,东面楹联为“垂虹彩映苕溪月,飞凤遥瞻金口口”;西面为“西接横山环秀色,东归笠泽庆安澜”。
   津济桥地理位置特殊,桥下河道即为古归安县与古乌程县之分界。
   津济桥南堍 津济桥,桥栏外镌刻“戊午年九月重修”民居 董氏世德堂寿俊堂 董氏世德堂、寿俊堂位于南浔古镇董家弄4—5号。东侧为寿俊堂,西侧寿俊堂内以武康石铺就的甬道董宅梁架为世德堂,两堂仅一墙之隔,均坐北朝南,为“三合院”式样,楼厅前原置砖雕门楼,惜已毁。董氏世德堂、寿俊堂系明嘉靖进士、礼部尚书董份的堂兄所建,晚明时出售给南浔富户朱佑明,改名“正明堂”、“尊乐堂”。
  清康熙二年(1663年)朱氏因受“庄氏史案”牵连而被籍没家产,董家则以官价赎回。
  董氏两堂建筑用材硕大、造型古朴,不失明代建筑原貌。董氏两堂是口前湖州市本级唯一留存的明代民居建筑,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董氏世德堂寿俊堂庞氏承朴堂 庞氏承朴堂位于南浔古镇东大街,是南浔丝业巨贾庞云鏳的私宅,占地面积约3850平方米。庞宅建筑分列三条轴线。东轴线共三进,以家族成员住房为主,均为楼厅;中轴线为三进五开间的楼厅建筑,第二、三进间以厢连通,并于板壁处装饰有楷书、篆书、隶书和行书字体的“福、禄、寿”雕刻。西轴线第一进已改造,仅存“世泽遗安”砖雕门楼,第二进为正厅,后设穿堂,厅内用垂莲柱和藻井。正厅后有“厚德载福”砖雕门楼,雕刻有各种戏曲故事和百寿图纹饰,署“同治十年九月”款。第三进为四开间楼厅建筑,轩廊、牛腿等有精湛的木雕工艺。
  庞云鏳效仿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庞宅门厅开设“庞滋德”国药号。新中国成立后,庞宅曾作为南浔人民医院和南浔烟糖商店使用。庞宅建筑虽局部遭到改造,但整体保存较好,建筑上的砖雕、木雕等均未受到人为的破坏。2013年,庞宅修缮工程完工。
   庞宅正厅后藻井庞宅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对研究南浔丝商的发展轨迹也有重要意义。
  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厚德载福”门楼 楼层板壁装饰礼耕堂 礼耕堂位于和孚镇荻港村秀水桥北堍,坐北朝南,三开四进,总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系清代晚期荻港吴氏家族宅第,“礼耕堂”为其家族堂名之一。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正厅、楼厅、后厅,后二进建筑楼层以厢楼贯通,楼道设置石库门起隔断作用。后厅天井东侧开侧门,与伙房、佣人房连接,并与外界弄堂相通。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各有备弄,供日常进出之用。礼耕堂建筑高大宽敞,用料厚实,十分大气;梁架结构基本相同,至今未有大的改动。
  荻港村吴氏家族为荻港村望族之一,族中有名望者,当数书画家吴澡雪。
  吴氏家族在荻港有九处建筑,分别名以不同的堂名,如“思敬”、“承伦”、“贻古”、“礼耕”等,礼耕堂是最大、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处建筑。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礼耕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厅梁架 修复后的礼耕堂孙氏世德堂 孙氏德堂位于菱湖镇东栅社区世德堂弄,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占地面积约664平方米。世德堂建筑群体量较大,整体为三开三进建筑,由前楼、正厅、后楼三部分组成。正厅通面阔13.1米,进深9.2米。建筑东侧设有备弄并建有附房。
  孙氏为菱湖望族,有“孙半镇”之说。世德堂建筑用料硕大,造型古朴。
  2003年1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孙氏世德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德堂楼厅一角 装饰性的雕花拱撑 世德堂俯视金氏承德堂 金氏承德堂位于南浔古镇东大街38号,由丝商金桐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所建。金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列3条轴线布局。
   金氏承德堂正门 正厅中轴线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共三进,依次以“永建乃家”、“心地芝兰”、“厚德载福”三座砖雕门楼间隔,门楼砖雕图案多历史典故或戏曲人物。
  正厅梁架用材硕大、雕刻工艺极富艺术感染力,脊檩至地面标高9.5米,是南浔现存民居建筑中最高的正厅。东西两条轴线分别为四进和三进,其后另有一进铺房。金宅后部原有私家花园,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学校。
  金氏承德堂建筑体量大,三条轴线建造规整,用材考究,砖雕、木雕等工艺精湛,为南浔古镇中品级较高的古建筑。金宅的保留,有助于对晚清时金氏承德堂正厅梁架期南浔丝商集团的深入研究,其建筑本身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作为“八牛”之一的金家,其后代中亦是人才辈出,金绍城、金绍坊、金章、金开英等在艺术或科学领域各有建树。
   “永建乃家”门楼刘氏通德堂 刘氏通德堂位于南浔古镇下塘东街9号,建于清晚期。抗战期间,曾遭日军轰炸,通德堂多数建筑被毁,现仅存头、末两进建筑。
   沿河而筑的通德堂 梁架上精美木雕头进为五开间门厅,前临頔塘故道,设八字形花岗岩河埠,门厅明间开正门,用砖雕门罩装饰,上饰门楼,门楼砖雕极尽浮雕、镂雕、透雕之精美工艺,人物、花草等无不栩栩如生。末进为坐西朝东的二进厅堂建筑,建筑为中式结构,梁架、轩廊等均有戏曲人物和各色花卉雕刻,建筑外立面则融合西方建筑元素,部分墙体采用红砖砌筑,并筑拱形门,两进厅堂间的天井中植有一株百年广玉兰。
  刘氏通德堂主人系南浔首富刘镛二兄刘鋐,人称“刘二房”,刘宅临河建筑为传统式样,砖饰工艺极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通德堂门楼 刘氏通德堂西式红砖墙体张氏敬恕堂 张氏敬恕堂位于南浔古镇唐家兜33—37号,为清末民初风格,总占地面积约164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分列三条轴线,堂号“敬恕堂”。东轴线为三开二进楼厅建筑,砖雕、牛腿等雕刻精美。中轴线为三开四进建筑,一进门厅,做仿西式装修。二进正厅,高大宽敞,用料考究。三进楼厅,前为砖雕门楼,雕刻精美,书“碧梧翠竹”。第四进亦为楼厅。西轴线为三开三进建筑。
   张氏敬恕堂主人张佩绅为清末南浔富商“八牛”之一,开设源泰丝行。
   正厅梁架 “碧梧翠竹”门楼周庆云旧宅 周庆云旧宅,名“嘉德堂”,位于南浔古镇南东街243号,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分列两条轴线布局,其中南轴线为周宅主轴线,现存两进,均为五开间楼厅建筑,前有砖雕门楼,惜门楼上部已毁。两进楼厅内均施轩廊,雕刻缠枝花卉和戏曲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周宅内门窗、槅扇等均为原构,多数保存完整。北轴线建筑共三进,其中一、二进均由两个独立的三开间楼楹组成,第三进 周庆云旧宅牛腿雕刻 周庆云旧宅楼厅一角为一幢坐西朝东的三开间带两厢楹楼;三进建筑间开有东西两条通道,通道北侧各设一座砖砌拱门,分别名为“南安西里”和“南安东里”。
   周庆云(1864—1933年),字景星,号湘舲,别号梦坡。工商业巨了,以经营丝、盐、矿等业为主,显赫一时。周庆云好鉴赏,书、画、金石等收藏颇丰,并编撰有《南浔志》、《莫干山志》、《盐法通志》等。
   砖砌拱门唐家兜蒋宅(含密韵楼) 蒋宅位于南浔镇唐家兜,现存东西两部分建筑,其间以蒋家弄相隔。东侧建筑由东条轴线组成,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663平方米,东轴线现存三开三进楼厅建筑,并有“荆乐桐荣”砖雕门楼。西轴线现仅存第三进楼厅,面阔三间。
  西侧建筑亦分列2条轴线,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874平方米。东轴线为三升四进楼厅,第二进楼厅前设“厚德载福”砖雕门楼,西轴线现存三开一进楼厅。
  蒋家是藏书世家,自蒋汝藻祖父蒋维基和叔祖蒋维培开始,就搜罗名刻精本。历数年,藏书达数万卷,集于祖宅内“传书堂”。蒋汝藻更是用银1500两购得宋刊孤本湖州人周密的《草窗韵语》一册六卷,堪称“镇宅之宝”。蒋汝藻以作者与书名中的“密、韵”二字将祖传“传书堂”改名为“密韵楼”。
   蒋宅内轩廊木雕 “荆乐桐荣”门楼东大街王宅 东大街王宅位于南浔古镇东大街16号,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三开二进楼厅,通面阔近12米,通进深近43米,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
  第一进前部为灰塑门楼,已毁。现存三开间楼厅及东西两厢。第二进前部为“慎乃俭德”砖雕门楼,后为楼厅。
  王宅建筑用材考究,底层轩廊及承重雕刻缠枝花卉和人物故事,且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王宅内轩廊饰精美雕刻 “慎乃俭德”门楼吴其昌旧宅俯视 吴其昌旧宅 吴其昌旧宅位于南浔古镇栲栳湾5号,为三进楼厅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95平方米。
  第一进门厅,面阔三间,后设穿堂,穿堂后建砖雕门楼,基座为太湖石,基座及门楼上部均雕刻精美。第二进楼厅,面阔三间,第三进楼厅,面阔四间,楼厅前为素面砖雕门楼。
  吴宅主人吴其昌经营蚕丝生意发家,为南浔富商“七十二墩狗”之一。吴宅建筑体量大,木雕、砖雕精美,具有较高的价值。
   门楼 吴宅楼厅一角徐眉泉旧宅 徐眉泉旧宅位于南浔古镇宝善街125弄,为清末风格建筑,总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徐宅坐东朝西,建筑共分两条轴线,其中北轴线为主轴线,现存四进楼厅建筑,前三进楼厅为坐东朝西,均面阔三间。末进为坐北朝南的五开间楼厅,楼南侧空地辟小花园。南轴线为二进三开间楼厅建筑。
  徐宅建筑体量大,雕刻精美,门窗等保存基本完好,是古镇内保存较好的一处丝商宅院。
   雕刻人物故事的牛腿 徐宅楼厅 徐眉泉旧宅俯视邢家市房 邢家市房位于南浔古镇丝行埭德馨里2—7号,为清末南浔富商“八牛”之一邢家所有。邢家市房原有6幢楹楼,主要用于出租。1幢于抗战时期被焚毁,现存5幢,仅西侧一处为坐东朝西,其余均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1068平方米。
   市房东南角开有一眼古井,井圈为花岗岩石质。
  与古井相对的三开间楹楼(德馨弄6号)即是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和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在1946年担任南浔中学教导主任时的寓居之所。
   邢家市房 楼外公用的古井 楼厅梅履中旧宅 梅履中旧宅位于南浔古镇南东街71号,建于清光绪元年,建国初期曾为南浔镇镇政府办公用房,现仅存临河建筑及门楼。
  旧宅为面街临河的五开间楼楹,坐东朝西,开有大小两个石库门。门厅东面有轩廊,外施挂落,轩廊木雕工艺精美。八字砖雕门楼是该建筑的一大特色,外侧门楼保存较好,挑檐、斗拱砌筑规整,檐下通栏雕刻篆书“寿”字及蝙蝠纹饰,门额篆“藩屏辅弼”铭文,两旁则有如意、书卷纹饰,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吉语,两兜为透雕的麒麟纹饰;下栏为“刘海戏金蟾” “光明盛昌”门楼雕刻的浮雕纹饰。内侧门楼纹饰亦为祈福图案,上栏为“百鸟朝凤”图,两边有“颐寿考大富贵”篆书牌饰;中枋门额书“光明盛昌”铭文,两旁各有饰一棵古松,松下分别有鹤鹿纹饰,寓意“寿”、“禄”,两兜则满堂阴刻篆体“福”、“寿”两字。下栏饰“鲤鱼跳龙门”纹饰。
  梅履中为清末南浔富商“八牛”之一梅鸿吉之后,曾任南浔商会首任会长。旧宅虽原貌改变较大,但其融合中国传统砖雕技艺于一体的门楼,仍向世人展示着传统工艺的魅力及昔时的精神寄托。邱氏惇仁堂 邱氏惇仁堂位于南浔古镇皇御河畔,清晚期建筑,坐北朝南,邱宅原为多进院落,前临頔塘故道,后达皇御河底,并建有西式洋房及花园,名“笺园(一名戋园)”,正厅堂名为“惇仁堂”。
  邱宅现残存西轴线第四、第五两进楼厅,占地面积约671平方米。
  楼厅南侧为一砖雕门楼,装饰朴素,书“唯适之安”四字。建筑灰塑、牛腿木雕等精美生动,内里方砖铺地。
   邱宅主人邱仙槎为清末南浔丝商“八牛”之一。
   “唯适之安”门楼 邱氏惇仁堂远眺桂氏旧宅 桂氏旧宅位于南浔古镇兴福桥西堍,建筑坐西朝东,分列三条轴线,占地面积约为1174平方米。南轴线共四进,堂名“彝伦堂”,主体建筑为三开三进楼厅建筑,二、三进楼厅间设素面砖雕门楼,书“永建乃家”四字。第四进为辅房。中轴线现存一进四开间楼厅,堂名“致和堂”,设素面灰塑门楼,刻“长发其祥”四字。
  北轴线现存一进三开间楼厅,堂名“纯朴堂”,楼厅前亦设灰塑门楼,惜上部被毁。
  桂宅体量大,用材考究,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后部建筑渐趋呈现民国初风格。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桂世镛出生于此。
   “永建乃家”门楼 桂宅俯视下塘东街蒋宅 下塘东街蒋宅位于南浔古镇下塘东街7弄3—4号,建筑分列东西两条轴线,总占地面积约686平方米。东轴线现存两进建筑,前部为砖雕门楼,雕刻精美,惜字牌被毁。第一进楼屋,面阔三间,第二进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
  楼房前开有一眼古井,刻“龙泉”字样,署“光绪丁未”(1907年)款。两进楼房东侧开有备弄。西轴线现存一进三开间楼厅,坐北朝南。
   蒋宅内部建筑格局保存较好,用料上乘,砖、石、木雕刻精美。
   光绪丁未年的“龙泉井 蒋宅门楼砖雕工艺精美 与附房相连的三层传统中式结构楼房姚学塽旧宅 姚学塽旧宅位于双林镇板桥社区姚家弄8、10号,坐北朝南,建筑分列东西两条轴线,原有数进,现两轴线各存一进三开间楼厅建筑,楼厅前均置天井及砖雕门楼,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
  姚宅原堂名为“玉彝堂”。
  姚宅主人姚学塽,字晋堂,一字镜塘,为清嘉庆元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与郎中。
   姚学塽旧宅内楼厅 姚学塽旧宅外立面蔡氏旧宅 蔡氏旧宅位于双林镇虹桥路18、20、22号,坐北朝南,分列三条轴线,清末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东轴线为三开四进建筑。第一进门厅,其余三进均为楼厅,中轴线为三开四进建筑。第一进门厅,第二进正厅,第三、四进均为楼厅。西轴线为三开三进建筑。
  蔡氏为双林望族,虹桥路蔡宅建筑体量大,营造精良,建筑外墙厚度达60厘米,是双林镇具较高品级的古建筑。
   蔡宅西轴线园内红砖雕刻装饰 蔡宅西轴线楼厅内木雕 蔡宅中轴线楼厅百间楼民居群 百间楼民居群分布于南浔古镇百间楼河两岸,全长500余米。民居建筑沿河而建,有跨街建屋成骑楼式样,侧山墙落地开券门以通行人。建筑布局一般为前后二进,也有三至四进的,原为富家宅邸。百间楼民居山墙高耸造型各异,有云头式,有观音兜式,也有多叠层马头墙样式。值得一提的是百间楼河东20号董宅,清 保存较好的民国时期建筑 全国最大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晚期建筑,相传为明代尚书董份后裔所建,原为多进院落,因20世纪90年代遭遇火灾,现仅存第一进和仪门。该建筑营造精良,施船篷轩,门楣雕花,木门青砖贴面,作防火用,颇具特色。
  百间楼体现了水乡民居群特点:骑楼衔接、廊檐相通、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现建筑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所建,但风貌依旧,不失为水乡古镇南浔的标志性景观。
   百间楼晨景 百间楼沿河民居张氏宗祠外立面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系丝商张颂贤所建家族宗祠,位于南浔古镇马家港河东22—24号,坐东朝西,始建于清代晚期,建筑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张颂贤祖籍安徽休宁,其祠堂建筑也体现徽派风格。
  宗祠建筑布局可分三条轴线:主轴线为由三进三开间建筑组成,分别为门厅、过厅、正厅。门厅前设台门,门楣处木雕尤为精致;过厅内亦雕梁画栋;正厅进深达12.1米,内施三界四折菱角轩,正厅用材硕大,工艺考究,木雕精美。北轴线现存灵堂,中式三开间建筑,内部为仿西式石膏吊顶。南轴线现存三进平房,与中轴线建筑以备弄相隔,前设“流泽孔长”门楼。
  张氏宗祠是晚清南浔丝商巨贾张氏家族祠堂,对维系张氏家族的血脉及繁衍有重要意义,祠堂建筑本身也以其用材工艺、布局建造和雕刻装饰体现出较高的文物价值。
   张氏宗祠正厅轩廊 张氏宗祠正厅梁架园林 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 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位于南浔古镇万古桥以西。小莲庄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建成于民国十三年,由南浔首富刘镛祖孙三代精心规划构筑,总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小莲庄以一方荷花池为中心,其周围以古典的亭台楼榭点缀,也有风格迥异的西式建筑;园林西侧为刘氏家庙,前有御赐牌坊两座,家庙共门厅、过厅、正厅三进,后为“馨德堂”。家庙西侧为刘氏义庄与刘氏私塾。
   初冬残荷下的小姐楼小莲庄园林雪景 小莲庄 小莲庄内圣旨牌坊 “小莲庄”额砖牌坊与小莲庄隔河相对的嘉业堂藏书楼为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是楼主刘承干按使用功能建造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因得清逊帝溥仪所赐“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名之,鼎盛时藏古籍18万册计57万卷。1951年11月,刘承干将嘉业堂藏书楼捐献给浙汀图书馆。
  2001年6月,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书楼 嘉业堂诗萃室 嘉业堂藏书楼述园快阁 述园快阁位于南浔古镇述园里24号。述园系富商朱瑞莹于清光绪元年建造的一处私家花园,后为丝商梅履中所有,坐南朝北,主体建筑由东侧一幢三层楼阁及西侧紧联的五开间楼厅组成,“南楼春晓”曾是南浔十景之一。
  1955年因防台风,将阁的顶层拆除,楼厅顶层天花板施大小二卷敞轩,梁架雕刻有瑞兽、缠枝花卉等图案。快阁北侧辟为庭院,东南侧用太湖石垒砌有一座假山,西面墙角筑半亭,并植有白皮松1株。快阁及花同共占地约521平方米。2003年1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述园快阁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述园快阁庭院一角及珍贵的白皮松 轩廊装饰与雕刻 述园快阁临河处颖园 颖园位于南浔镇颖园饭店内,为南浔丝商陈煦元私家宅邸中的园林部分。
  陈宅建于清同治元年,费时13年,包括多进楼房及园林。现颖园园在陈宅东侧,园中有一水池,池畔以太湖石点缀,四周有养心榭、赏月楼、玉香阁等建筑。
  养心榭为单层厅堂,用卷棚顶,前接轩廊;赏月阁为五开间的二层楼厅建筑,其内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玉香阁为二层歇山顶建筑,立于池畔,登临可观园 右为养心榭,东为赏月楼内景色。池南有假山一座,上筑梅石亭,亭中置碑,刻有晚清吴门画家王礼所作梅石图。陈煦元之子陈诗曾与友人结“汀村吟社”于园中。
  2003年1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颖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赏月楼底层木雕装饰 玉香阁其他 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 江南运河南浔段即为位于南浔古镇中的頔塘故道,又称东、西市河。自南浔西栅祇园寺旧址始至南浔东栅分水墩止,全长约为1.6公里。頔塘故道是完好保存的江南运河支线河道,是大运河在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延伸和扩展的河段。
  頔塘运河开挖于晋代。隋代初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建成,頔塘成为太湖南岸漕粮、物产等的主要运输通道。南宋时期,頔塘成为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江南运河西线的一部分。后经多次疏浚维修,一直保持着漕运的功能。
  1952年至1955年因航道拓宽需要于南浔镇北另开一段航道,绕开原頔塘河道,頔塘故道因而得以完好保留,两岸至今保留大量清末民初传统建筑,包括庞氏旧宅、金氏承德堂、尊德堂等宅邸民居,以及通津桥、洪济桥等重 頔塘故道要大运河水工设施。
  2013年3月,汀南运河南浔段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江南运河南浔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临水人家 頔塘故道通津桥至洪济桥河段 頔塘故道晨景京杭大运河河道(湖州段) 京杭大运河湖州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晋代开凿、一直沿用至今的頔塘;二是20世纪80年代疏浚整治形成的江南运河中线,也是历代的江南运河中航程最短的河道。这段航道由江苏平望经桐乡乌镇入湖州练市、含山塘、新市,穿韶村漾入杭州塘栖。
  为改善京杭大运河练市镇西边河道的弯曲拥堵,保证航运的安全畅通,“七五”期间,局部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工程,原练市镇轮船码头旧址有“敬业亭”记载此工程原委。
   敬业亭 含山塔西侧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练市段)双林航船埠头 双林航船埠头位于双林镇新街社区镇安桥东北,北临双林塘,是古时候载客航船停泊处。航船埠头平面呈“凹”形,西边有水道与南侧市河相通,北向与双林塘交汇,航船由此出入运送旅客及货物。船埠南北驳岸为花岗岩、太湖石砌筑,东面是花岗岩砌筑河埠,设有6级台阶,并置设多个铁环,作固定船只用。
  航船埠头作为清代遗存至今的古码头,其类型在湖州市本级范围内属孤例,且整体保存较好,仍具实用功能。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双林航船埠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埠局部 航船埠头丝业会馆 丝业会馆位于南浔古镇南东街90号,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54平方米。
  目前仍有大门,为西式门楼,正门花岗岩砌筑,上方置石质门额“丝业公会”并饰以英文注释“SILKGUILDNANZING”。主体建筑仅存“端义堂”,三开间,正厅通高约15米,是南浔现存最高高的厅堂建筑。
  丝业会馆是晚清至民国年间南浔丝业公所的办公、议事之所,清宣统二年(1901年)动工营建,民国元年(1912年)落成。丝业会馆的建立,为南浔丝业公会同行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为平抑生丝市价、行业互助、抚恤后人、捐资助教等,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南浔丝业经济的繁荣。
  2013年3月,丝业会馆作为“大运河”的子项目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端义堂”后部藻井 “丝业公会”门额 丝业会馆正厅“端义堂”外观南苕胜境遗迹 南苕胜境遗迹为道教遗存,位于和孚镇荻港村。元朝时期信州路总管庞石舟曾隐居荻港,筑“溪隐堂”供奉吕纯阳像,后毁于兵燹;清乾隆时期分别由里人朱南屏、章通翰重建,易名“南苕胜境”,现建筑大多被毁,仅存
  八角形泮池、五孔石梁桥、四面厅台基、吕纯阳像石碑及古朴树,整个遗迹占地约590平方米。
  泮池南北长21.2米,宽17.5米,周围有素面石板围栏,间设望柱28根;五孔石梁桥呈南北走向架于泮池上,桥面由长条石拼合而成,两侧有石栏,置望柱8根。四面厅台基系原“溪隐堂”旧址,在泮池东南边,其边长14.5米,高0.6米,柱础尚存,台基正中有巨石,上雕太极图纹饰。遗迹内另有吕纯阳画像石碑一通。
  南苕胜境遗迹是南浔区较为重要的道教文化景观。2003年1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南苕胜境遗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纯阳像石碑,虽吕纯阳像已无法分辨,但碑额仍依稀可见“警化孚佑帝君之山真像” 泮池及石梁桥“凤宝银号”门额 “绥以多福”灰塑门额 凤宝银号 凤宝银号位于南浔镇宝善路22号,坐西朝东,通进深约36米,通面阔近11米,整体占地面积约395平方米,清末建筑风格。银号为三开三进楼厅建筑,正门正上方砖雕楷书“凤宝银号”四字风貌依旧。
  三进楼厅均建造规整,各进楼间以天井相隔,并塑有门楼。
   楼厅一角含山塔 含山塔位于南浔区善琏镇含山之巅,始建于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明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含山塔为八面七层的楼阁式砖木结构佛塔,通高38.5米。基座系宋代遗留的须弥座,雕有狮子、蝙蝠、荷叶、荷花、缠枝牡丹等图案。塔身为空洞式,有石梯作“壁内折上式”,可供游客登临。塔刹由覆钵、仰莲、七级相轮、宝盖、宝珠、葫芦等组成。塔下有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立《重建含山净慈院塔记》石碑。
  含山塔矗立于京杭大运河东岸,数里之外即可望见,成了京杭大运河航运中的重要参照物,起到了航标作用。登临含山塔顶,可观山下蜿蜒流淌的运河,纵览江南水乡风光,是登高远眺的理想之地。2011年1月,浙汀省人民政府公布含山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成化时期的石碑 含山塔适园石塔 适园石塔,是南浔富商张钧衡(字石铭)为其母桂氏祈福延寿而建,又名“长生塔”。
  石塔于清宣统庚戌(1910年)年动工,民国己未年(1919年)告竣,仿木构楼阁式石塔,六面七层,通高约11.5米。台基用花岗岩筑成,置须弥座,其上承塔身;塔身内部为砖砌实心结构,外壁为太湖石,各层雕塔檐,塔檐下雕刻椽子、角梁。全塔造型优美,雕刻精致。
  塔身六面镶嵌铭记题刻48方;以敦煌石窟藏唐代柳公权书拓本翻刻的全篇《金刚经》为主,吴昌硕为该塔书“长生宝塔”额。另有金坛(常州)冯煦撰、钱塘(杭州)吴士鉴书《乌程张氏石塔记》,康有为撰并书《长生砖塔跋》,江阴缪荃孙撰嘉兴钱惠书《适园金刚经塔记》等,以及当时的社会名流张謇、郑孝胥、梁启超、罗振玉等17人的祝颂题刻。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适园石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镶嵌的祝颂题刻 适园石塔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位于千金镇东驿达村,冲天式石柱牌坊。牌坊为紫色武康石构建,现仅存明间,面阔2.65米。石柱方形抹角,额枋以上雕祥云纹,间有鹤纹,柱头为素面球形,大额枋榫卯作穿柱式,额面分别有祥云托月、奔马、如意头、绶带及缠枝花卉等纹饰。
  地方志书无此牌坊记载,从风格判断,当为明朝遗物,民间口碑传为旌表乡绅史家媳妇所立。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局公布其为文物保护点。
   牌坊细部雕刻 贞节牌坊“贞节流芳”坊 “贞节流芳”牌坊位于善琏镇港南村,系门楼式石柱牌坊,现仅存明间面阔2.2米,高3.4米。牌坊石材分别为紫色武康石、青色砂石、花岗岩,一侧花岗岩石柱当为后世修缮所立。牌坊正面朝南,上枋系青色砂岩质匾额,中间篆双勾楷书“贞节流芳”铭文,铭文两侧各有数行题款,因石质风化而无法辨识。下枋为青色砂岩条石饰浮雕云龙纹造型生动。牌坊石柱原有抱鼓石,现已散落。从总体风格判断,该牌坊始建于明代。
  “贞节流芳牌坊虽残缺不全,但现存部分仍蕴含较多历史信息,其雕刻亦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贞节流芳”牌坊

知识出处

南浔文物集萃

《南浔文物集萃》

南浔区是汀南地区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义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自古就有“湖丝之源、院士故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早在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勤劳的南浔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近代,随着以“四象八牛”为代表的中国最大丝商群体的崛起,南浔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南浔因此也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地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