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叔苹天地:顾乾麟和他的奖学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溪顧氏》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738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叔苹天地:顾乾麟和他的奖学金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6
页码: 123-138
摘要: 毋庸置疑,对于整个顾氏家族而言,顾福昌具有开天辟地的“开山之功”,但后来顾家因囤丝亏损,投资失败而开始走向衰落。幸运的是,顾家到了第四代出了一个顾乾麟,他励精图治台、苦心经营,不久即重振了顾氏家业,实在是顾家民国乃至当代中兴的关键人物,而这两次崛起,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更值得一提的是,顾乾麟秉持“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家训,创办了闻名中外的希望工程一一“叔苹奖学金”,将顾家的影响扩展到了全国,意义深远。
关键词: 顾乾麟 叔苹奖学金

内容

毋庸置疑,对于整个顾氏家族而言,顾福昌具有开天辟地的“开山之功”,但后来顾家因囤丝亏损,投资失败而开始走向衰落。幸运的是,顾家到了第四代出了一个顾乾麟,他励精图治台、苦心经营,不久即重振了顾氏家业,实在是顾家民国乃至当代中兴的关键人物,而这两次崛起,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更值得一提的是,顾乾麟秉持“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家训,创办了闻名中外的希望工程一一“叔苹奖学金”,将顾家的影响扩展到了全国,意义深远。
  17岁被迫弃学从商
  顾乾麟(1909一1998),原名怡康,字乾麟,后以字行世。
   顾乾麟的父亲叫顾叔苹(谱名同藻,1890一1926),是顾敬斋的第八个儿子。 顾敬斋去世后,先由顾乾麟的伯父继承祖业,但伯父不久也去世了,由他父亲顾叔苹继任“怡和源打包厂”(怡和打包公司)总经理。顾叔苹在经营实业的同时,热心慈善事业,担任闸北义务小学校董、南市红十字会会董、南市慈善医院院董、南顾家第四代代表人物顾乾麟市孤儿学校校董等公益职务,曾获得许多慈善奖章。所以世人称颂他:“顾公叔苹,湖城睿英。生逢乱世,忧国忧民。振兴实业,斩棘披荆。创设义校,沥血呕心。红十字会,董事是任。救死扶伤,造福人群。温文敦厚,克己容人。笃信重诺,旷达贤明。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立言立德,身体力行。治家严谨,孝梯精诚。高风亮节,遐迩闻名。” 顾乾麟六岁时,家里聘请了一位秀才对他进行启蒙教育,与顾乾麟同时接受家塾教育的还有他的堂姐顾宣贞、堂兄顾积钦。11岁时,他走出家塾,转入同乡人办的湖州旅沪公学学习。该学校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位于北浙江路(今浙江北路)信昌里,学校教育注重古文,校长凌铭之治校十分严格。顾乾麟13岁时进入华童公学学习,该校1904年山上海士绅捐资建成,学校课程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历史学、中文、英文、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卫生学、公民学、体育等,其中以中国文学课程为主,大多用国语教授,并适当辅以上海方言和外语等。学校对地理学给予特别重视,课程内容包括按区域研究世界政治,同时兼探讨各国商务活动。后来学校特辟大教室一间,置有各大洲及世界之精美模型、地球仪、图画与图表等,专供教授地理学之用。华童公学的学习经历大大开阔了顾乾麟的视野。其后他又进入复旦实验中学攻读。
  1926年,顾乾麟17岁。这年春天,其父顾叔苹因患肾炎,卧病在床。
  肾炎在当时为不治之症,深明孝道的顾乾麟先生为救父亲生命而仿效古人的“售股疗亲”。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当夜,我亲自在煎药之时,用口咬左臂上肉,忍痛用剪刀剪下,置于药中,然后用香灰敷创口止止血,以布扎之。无奈父病已入膏肓,不数日即弃我与慈母而长逝矣!”父亲临终之时叮嘱他道:“一个人不可无钱,不过要赚得正大,用得光明,不要被钱利用,要好好去利用用钱。得诸社会,必须还诸社会。”从此以后,顾乾麟将“得诸社会,还诸社会”这八个字牢记在心,并以此作为他人生的努力方向,始终不渝。 顾乾麟是顾叔苹的独子,父亲病逝后,顾乾麟与母亲相依为命。其母含辛茹苫,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对他管教极严。她以自己缝制布衣布鞋、省吃俭用、从不浪费分文的身教结合言教,教育他:“待人接物要和气,要帮助别人,要宽恕人,要体谅人。对自身要节约,切勿浪费。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顾叔苹去世时,怡和源打包厂欠债达3.7万两银子。顾氏家族中的叔伯眼见该厂业务不振,亏欠太多,无人愿意承担债务,要求父债子还。17岁的顾乾麟便“子继父职,弃学从商”,进入怡和源打包厂,肩负起重担,开始了艰难的人生历程。
  初进怡和源打包厂,顾乾麟的职务名义是实习经理,实际上是一练习生。由于刚踏出校门而毫无经商经验,厂里各种大小事务,一一都是从头学起。为了迅速熟悉业务,他每天早出晚归,早晨6点即进厂,晚上8点回家,连续工作14小时时之久。此时,他一人身兼经理、房、货仓管理等数职,每日过磅棉花、废丝、牛皮、羊皮300一1000包,再到各栈房检查品质,进出货记账,工资结算,安排开车班次等等。
  1929年顾乾麟20岁时,与刘世明女士结婚(其祖父刘安仁是刘镛的侄子)。当日寸家庭经济拮据,夫妇两人只得以省吃俭用来维持生计,并饱受族中长辈的冷漠。他们婚后不到三个月,顾乾麟的母亲患上癌症。先后采用中西医疗法,均未见效。母亲病危之际,他与妻子双双割股煎药,欲救慈母。顾乾麟认为割股疗亲的做法“虽为愚孝,实为尽人子之心耳”。他认为:“人生在世应当牢记世上父母养育之恩。子女自出生之日到成人之时,父母耗尽心血加以抚养培育,子女长大以后,必须孝敬父母,侍奉双亲为应尽责任……在我一生事业中,始终把孝亲作为百事之首。”
  1929年顾乾麟母亲去世,与丈夫顾叔苹合葬于湖州道场山。
  由于勤奋刻苦,从1926年至1936年,顾乾麟学会了打包厂的各种业务,精通了全厂的大小事务,成为名副共实的经理。他采取了多项措施,管理颇有成效,工厂业务蒸蒸日上,最终扭亏为盈,偿还了全部债务。尤其是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做一件事,第一要有决心,决心一下,义无反顾;第二要努力,不畏艰苦,未获成功,决不罢休。”这十年间的经验,使他获得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此期间,顾乾麟看到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招聘义务警察(特别巡警)以弥补警力不足,协助维持社会治安的通告告,于1929年向工部局报名。录取后受训四个月,又经考试合格,1930年,成为一名义警的警士。担任义警之时,他目睹了社会各阶层的种种实况,发现、官、盗串通一气,大亨、流氓都是同样货色。烟赌娼盗都是他们一伙。老百姓吃尽了苫头。”“作为一名义务警察,要坚守为社会治安的岗位,但面对如此凶狠的恶势力实在无能为力,只能就我之所能,做一些正直的事情而已。”
  1936年顾乾麟27岁,英商怡和公司总经理为怡和纱厂收购棉花出现困境,见顾乾麟经营的怡和源打包厂每年盈利,且他勤劳守信,熟谙棉花业务,就委托他担任怡和公司代理人,办理怡和纱厂的棉花、棉布、棉纱和毛纺厂产品的购销业务。顾乾麟随即在山东、陕西、浦东等产棉区设立棉花收购站,采取直接收购、优质优价等办法,杜绝假冒伪劣,保证了棉花品质,使得拥有25万枚纱锭、6000多台布机的怡和纱厂,原料上得到充足供应,所生产的“五福”“牧羊”牌棉纺品质地变好,市场售价提高。同时寸,他任经理的怡和源打包厂的业务也日益兴旺。抗战胜利后,他又出任公和祥码头经理,采取多项措施,管理卓有成效。这样,他在商界的地位大大提高,在银行也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得诸社会,还诸社会
  1939年是顾乾麟的而立之年,这一年他的事业更趋顺利,其资产也增加了很多。他早年因父亲病故而中途辍学,因此常常感到读书太少。当看到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上海物价昂贵等原因,造成许多成绩优异的中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时,深为他们惋惜。他经营的怡和打包厂拟招收五名练习生,竟收到二百多份申请书,且大多是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却因家贫无法继续求学的青少年学生,于是决心创办一项奖学金来帮助这些贫寒学子。 此前,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也办过助学金,是靠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集资办的,受到资助的学生同捐助者不见面,报馆只起中介人的作用。而且都是短期的,不具有连续性。顾乾麟决定遵照父亲顾叔苹“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遗训,创办一个连续不断的奖学金,“原则是只要得奖学生学期成绩在85分以上,家境清寒,品学兼优,就可保证其连续取得奖学金”。
  在奖学金规章的第一条“宗旨”中他写明:“为纪念顾公叔苹生前乐善好施、提倡教育不遗余力之遗志,特设纪念奖学金。”根据这个原则,将它定名为“纪念叔苹公高初中学生奖学金”,简称““叔苹奖学金””。同时设立“纪念叔苹公奖学金基金委员会”和“叔苹公高初中奖学金管理处”,奖学金管理处设在上海市北苏州路912号怡和打包厂内。
  程规定,凡是符合条件者,经奖学金管理处调查其家庭实际情况,合格者发函通知考试。凡录取者即供给全部学杂费。奖学金起初规定资助学生上中学的学、杂、书费,以后待遇越来越优厚,如生病治疗可资助医疗费,成绩特别优秀的可资助膳宿费,高中毕业以后升大学的继续资助学费(私立大学)或膳食费(国立大学),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的资助出国费用。1940年,“叔苹奖学金”管理处在《申报》《新闻报》上刊登招生广告。同年2月、7月招收了第一、二期学生,其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招考
  一期。至1949年时,十年间举办了20期,获奖学生达1100余名。这是当时上海唯一长期连续办下来的奖学金,即使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顾乾麟经济陷入困境时也未中断。当年的得奖学生,如今绝大部分在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成为教育、科研、技术、业务骨干,或担任党政军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职务,一些在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加拿大定居的得奖同学,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也卓有成就,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们供职在党政军领导部门、教育、科研、勘查设计、土建、冶金机械、造船、电力、电子邮电、化工、石油地质、轻工纺织、交通运输、金融财贸、医务卫生、新闻出版、外交、海关等单位。对昔日这批面临辍学的穷学生说来,“叔苹奖学金”对他们的成才建业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41年冬日军偷袭珍珠港,向美、英、法等国宣战。上海英商怡和有限公司被迫停业,财产被日军查封冻结,怡和公司的人员每月只能领到少量生活费,上街时臂上须佩戴红布,而后又被关进集中营。作为怡和公司代理人的顾乾麟,所经营的棉花、棉纱等货品及资产,也被日军查封冻结,因此经济上和生活上遇到很大困难。此时,申新纱厂董事长荣鸿元给了顾乾麟巨大的援助,约他合营大华企业公司,由荣鸿元任董事长,他任经理,代理申新纱厂的“双马”等名牌纱布,这才使他得以渡过艰难岁月。其时,英商怡和公司总经理戈登曾前去找顾乾麟,说他是“怡和”的挚友,希望他能尽力设法“送食物与衣包给‘怡和’同事,以援助他们在集中营内衣食之不足、饥寒之难忍”。虽然当时顾氏的产业已被查封,他仍一口允诺,自此每月送256只衣食包给英国友人,一直到太平洋战争胜利为止,前后达两年多时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叔苹奖学金”第五期暂停招生。顾乾麟在十分困难的处境中,不忍目睹成绩优异的有志学生再度失学,毅然变卖部分流动资产,夫人刘世明女士也将自己的首饰变卖,得以维持奖学金开支,以保证得奖学生学业不致半途而废。1942年8月,第六期“叔苹奖学金”顾乾麟任经理的上海公和祥货运码头学生112名如期获得资助。同年起,奖学金管理处迁至上海圆明园路口大华企业公司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顾乾麟被日寇查封冻结的资产得到发还,事业得以重振。他除仍与荣鸿元合营大华企业公司外,复任怡和公司代理人,并自己开办了几家公司,成为上海商界名士。在经济情况大为改观之后,他一方面续办“叔苹奖学”,另一方面又举办其他慈善事业。
  1946年,纪念叔苹公奖学金同学会会徽诞生。会徽外呈花篮形,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图案组成。会徽铭刻着顾乾麟为振兴中华、强我民族、培育青年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铭刻着先生的理想和爱心。
  图案的含义是:“得诸社会,还诸社会”,表明其宗旨。其下巨树拔地象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上五大洲图案象征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打开的书本及“叔苹奖学”四字象征“叔苹奖学金”为国育才。蜡梅象征中华崛起和叔苹人岁寒而益芳的刻苦奋斗精神。 这一年,顾乾麟还办成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邀请上海工商界知名人士荣鸿元、吴中一等十人筹备成立了“上海市市民急病医药助金社”。顾乾麟之所以发起并举办此项事业,在于他看到抗战胜利之后,上海的生活费用日益高涨,货币贬值,民不聊生,穷苦百姓更不能生病。该社所需资金,荣鸿元承担50%,顾乾麟负担10%,王统元、王芹荪、薛祖恒、唐烨如、吴中一、陆菊森、唐叔明、傅良骏各负担5%。由荣鸿元任董事长,顾乾麟任董事兼社长,负责日常事务,另外八人为董事。这个“急病医药助金社”从成立到1949年5月停办,前后共办了两年零七个月,救助病者七千余人,受到急病患者、医生、医院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当时上海教育局局长顾毓秀博士特呈文政府,题颁“宏济人群”匾额一方,以资褒扬。
  后由上海市政府将这匾额摄影缩小制成十方银盾,由市长吴国祯授予顾乾麟等十位董董事。1947年,上海漕河有一难童童收容所,收容了一一千多名流离失所的难童,其房舍原为日军马棚,破烂不堪。顾乾麟约请京剧名家梅兰芳、俞振飞等多人在大光明戏院同台演出,收入全部捐给该所盖教学楼,并提议将收容所更名为教养所,以教育难童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道德、能服务于社会的有用公民。以后顾乾麟又通过网球义赛方式继续筹款,供教养所添置设备,使教养所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1948年10月,第十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开的第一次世界运动会,中国在受邀请之列。由于顾乾麟热爱体育运动(网球、篮球、武术等),又大力支持体育事业,且为工商界名人,被委派为第十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顾问。代表团团长为中国驻英大使王正廷,队员有李惠堂、徐哼等运动名将。顾乾麟在回忆录中写道:“这届奥运会聚集了世界各国有名的运动员。第一天在温布顿体育场举行开幕式,各国以国名的字母顺序先后进场,中国代表团因国名CHINA列在C队。我因身高,同李惠堂排在一起行近检阅台。比赛共进行了十一天。我国因当时政府不注重运动,不提倡体育,所以一分也未有获得,榜上无名”“我回国后就这次参加奥运会的经过和教训写成报告书,报告给团长王正廷,并就增强体育问题提出多项建议,但这些设想均无法实现,徒唤奈何”。
   续办“叔苹奖学金”
  1949年顾乾麟举家移居香港,在港继续与怡和公司合作,还与合伙人创办了金星纺织厂(后改组为联业纺织有限公司)。又创办了顾氏公司,自任董事长,并先后担任香港怡和有限公司棉花纤维贸易部经理、董事局顾问。他在香港仍热心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当时香港有三家最大的慈善医院一一“东华”“广华”“东华东”,共简称为“东华三院”。三所医院的经费除由香港政府津贴部分外,其余皆由名为“总理”的大慈善家和富豪给予协助。顾乾麟于1963年被选为“东华三院”总理,1964年又被选为总理,1965年担任顾问。他在任期间,曾替“东华三院”义演两台关公戏。第一次义演的剧目为《华容道》,英国皇室马嘉列公主闻讯特意莅临观看。第二次义演的剧月为《白马坡》,他均饰演关公。义演的收入全部交给东华三院作为添置病床以及加建院房。
  顾乾麟移居香港后,仍十分想念和关怀在祖国大陆的“叔苹奖学金”得奖学生,视多年来与得奖学生建立的师生情谊为珍宝。至20世纪80年代初,顾乾麟应上海市政府邀请回内地观光,才有机会与得奖学生再次团聚。
  顾乾麟自1982年以来,多次回内地看望“叔苹奖学金”得奖学生,每次都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人的热情接待。从
  1986年起,顾乾麟在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上海、北京、湖州续办“叔苹奖学金”,奖励三地品学兼优的部分大中学生,截至2014年累计得奖学生已达8261人(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100余人)。这些学生富有朝气和勤奋进取精神,许多人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得奖,一部分学成参加工作,已初露才华,成就显著。 新时期续办后的得奖办法与早期有所不同:一是由沪、京、湖三地政府部门与“叔苹奖学金”管理部门共同商定设奖学校及设奖名额。二是设奖学校根据品学兼优、适当照顾清寒的原则,择优推荐。三是经沪、京两地“叔苹同学会奖学金”管理部门认真审查后入选。四是得奖学生升入大学后,保持品学兼优者,可直接向奖学金管理部申请,经认真审查后择优入选。“叔苹奖学金”得奖学生,在学校中都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有些还在省市或全国、国际比赛中获奖,或在高考时夺魁。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已崭露头角,在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杰出青年、新星人才、知名大学的特等奖获得者等行列中,都有“叔苹”学生的名字。其中出国深造的比例也相当高,所去国家有美国、德国、瑞士、法国、英国、口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
  1988年12月,在“叔苹奖学金”创办50周年之际,江泽民亲笔题词“热心教育事业,培养建设人才”,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叔苹奖学金”事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为表彰顾乾麟对教育事业的卓越献,美国纽约州圣罗上学院于1988年特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并在该院设“顾乾麟奖学金”。家乡湖州市在1989年授予顾乾麟“荣誉市民”称号,并在家乡南浔小莲庄开辟““叔苹奖学金”成就展览馆”,陈列介绍顾乾麟的事迹和得奖学生成就的大量文字、图片资料。迄今海内外参观者已逾百万人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顾乾麟先生总结他80年人生时说:“我觉得社会上大多数人总是为了金钱,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做人自然不能没有钱,但也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我认为自己辛苫赚来的钱,应该趁自己活在世上时寸,不要太孤寒,要用的地方尽量用,多做些有益社会的事业;子女们应该先供给他们高等教育,使他们有能力自己创造事业。我自己以健康为第一,每日清晨六时起身,到半山做些运动(自然气功),能再多活几年看到下一代同学成就,这是我的希望”。为此,他立立遗嘱,将他的一部分资产作为奖学金,以保证“叔苹奖学金”能长期办下去,为国家造就一代又一代既具有渊博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能发扬“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精神的建设人才。 为了使“叔苹奖学金”在北京、上海、湖州持久办下去具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和组织保证,1995年10月,顾乾麟捐资港币1000万元,委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增值,以其年增值额的一部分作为“叔苹奖学金”的经常开支。1996年6月,顾乾麟又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叔苹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管理委员会的组成、机构、职责、基金增值额分配使用原则等。委员会由顾乾麟亲任主席,次顾乾麟先生全家福子顾家麒任常务副主席(现任主席)。在北京、上海两地分别设立奖学金管理部,具体管理各地的奖学金事务。 顾乾麟在晚年还特别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建设,先后向湖州道场乡中心小学、南浔区洪塘中学、浔溪中学和三长小学等共捐助七十万元建造教学楼。
  1998年顾乾麟病逝。他对故乡的山水和亲人有着无比深厚的眷恋之情,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已安放在湖州道场山其父母陵墓一侧,以侍奉先人,感受故乡泥土的芳香和亲人的祝福。

知识出处

浔溪顧氏

《浔溪顧氏》

出版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从南浔顾家老宅中的豪华舞厅,到号称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顾家走过了一条无比苦涩的艰苦创业之路。商场如战场,无风三尺浪。可知顾家的百年历史实乃江南民族资产阶级和上海开埠大历史的浓缩,顾家人在这条历史长河的波澜起伏中,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调转船头,代有人出,而且咽振旗鼓,大做善事,捐款捐物,倡导全民健身,组建百乐门体育会,创建““叔苹奖学金””,嘉惠学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阅读

相关人物

顾乾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