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明心大居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溪顧氏》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736
颗粒名称: 邢明心大居士
分类号: K820.9
页数: 8
页码: 111-118
摘要: 邢景贤(1900一1971),法名明心,邢家第四代小姐,顾家第三代媳妇。她十多岁就嫁到顾家,操持家务达50年之久。老太太性情温和,乐善好施,尤其是皈依圆瑛法师之后,更是一心向佛,笃信三宝,常年吃斋,对于慈善事业的捐助更是不计其数。最值得一提的是她与丈夫对于宁波天童寺的捐助,其投入资金之巨甚至超过了对百乐门的投资。
关键词: 邢明心 大居士

内容

邢家大房称“南灶”,有三个儿子,分别叫邢植之、邢颂声、邢厂英,都是邢赓星的孙子,可只有老二邢颂声家人丁比较兴旺,一连生了邢伯弢、邢鼎丞、邢叔丞三个儿子和邢景陶、邢景贤、邢兰仙等五个女儿。
  因为邢颂声的弟弟邢厂英没有子嗣,所以又把邢鼎丞出继给邢厂英,邢鼎丞后来继承祖业成为著名的沙逊洋行买办,大炒地产,因而成为邢家知名度最高的“富四代”。 言归正传,还是介绍下顾夫人邢景贤。邢景贤(1900一1971),法名明心,邢家第四代小姐,顾家第三代媳妇。她十多岁就嫁到顾家,操持家务达50年之久。老太太性情温和,乐善好施,尤其是皈依圆瑛法师之后,更是一心向佛,笃信三宝,常年吃斋,对于慈善事业的捐助更是不计其数。最值得一提的是她与丈夫对于宁波天童寺的捐助,其投入资金之巨甚至超过了对百乐门的投资。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是一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寺,为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 进入民国以后,天童寺因年久失修而显得十分陈旧。1932年12月隆冬季节,该寺突遭祝融之灾,天王殿、钟楼等9处50间房屋付之一炬。全寺诸师痛惜损失巨大,认为非二十年修建,难以恢复旧观。担任主持的圆瑛法师则说:“只要发大菩提心,就能在三年内重整旗鼓,再现梵宫庄严。”随即多方筹措资金设法重修。 邢景贤曾多次去天童寺烧香祈福,此时她已是圆瑛法师的忠实信徒,改法名叫邢明心。她知道这件事后,即与丈夫商量,最终出巨资先后重建了天王殿,修复了梵宇,铸造了大钟,重塑了韦驮像,新建了舍利塔……这样一来,天童寺一下子就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了,不仅被毁的建筑重新耸立,而且更加宏伟。其中仅大铜钟就重达七吨半,在江南首屈一指;建舍利塔的资金更是基本靠顾氏、邢氏的一家之力,实在是邢明心居士的无量功德。圆瑛法师写的《天童寺舍利塔记》中记录了邢老太太的善举:夫法身常住,本无去以无来;舍利光明,时或隐而或显。惟释迦文佛,愿切悲深,念末劫众生,障重福薄,机薪既尽,鹤树潜辉,金棺自举,绕拘尸罗城,宝炬不燃,入火光三昧,碎金刚身而为舍利(译骨身)留人间世以作福田。八王自捧金坛,各国竟建宝塔,迨阿育王之登极,造八万四之浮图,此舍利塔之所由来也。圆瑛前闻印度有僧,看守舍利宝塔,置瓶案上,至诚恳切以拜求,为日既久,舍利从空而飞入,时来时去,倏有倏无,感应道交,神妙莫测。曾有槟榔屿极乐寺本忠老和尚,欲探佛迹,往诣月邦,虔礼舍利,请求供养,承赠廿一骨身,拟建五峰宝塔。
  圆瑛拾五年,讲经南洋群岛,驻锡极乐精蓝,因办开元慈儿院,思筹教养基本金,冀藉法施因缘,完成慈善事业。适逢本老和尚,正在建造宝塔,供奉十八舍利,永镇千古道场,尚余三颗,持赠于余,欣然拜受,顶礼通宵,夜半忽睹祥光,明晨瞻视,俨然四颗,信精诚之专注,故圣应以昭然。于是发心建塔,历年未遇檀那。迨至民国庚午,被选住持本山,爰有浙江吴兴信徒,顾邢明心,夙植灵根,久培德本,悲心远大,志愿恢宏,欲益无尽众生,以成不朽功德。遂将建塔之事,劝请独力捐资,为作广大福田,并可庄严佛刹,闻之欣诺!由是运石鸠工,经始于甲戌仲冬,落成于乙亥季夏,用记因缘于此,俾赡礼斯塔者,知所由来也。 笔者曾专程赶往宁波天童寺,寺内至今仍保存着不少与顾家有关的遗迹。比如天王殿的门前石柱上的楹联即由圆瑛法师撰写,落款为“三宝弟子顾邢明心敬助”,联曰:“溯晋代开山,历唐宋元明清,太白法灿辉海外。从佛门稽古,计汉满蒙回藏,天童僧光耀人间。”短短36个字,却写出了天童寺辉煌历史和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殿内的韦驮像前,落款是“顾同恩助(即顾联承,笔者注)”的抱柱联,同样也由圆瑛法师所撰,联曰:“宝杵犹存,纵经劫火洞然,这个金刚常不坏。铜炉宛在,因此香火无间,未几绀宇又重新。”因为韦驮像也是顾家出资重塑的。 此外,玉佛殿大门前还有一对落款为陈美蓉(顾联承长媳)、顾伟箴(顾联承之女)的对联,联曰:“昔日供奉舍利塔,护法顾邢景贤,广行布施,福荫儿孙荣百世。今朝庄严卧佛殿,善信美蓉伟箴,继承先德,家道昌隆祝千秋。”可见顾家世代信佛,乐善好施,广种善因。
  顾明心还广学佛法、勤练书法,颇有成绩。圆瑛法师曾专门为她题诗日:“久植菩提般若因,明心见性无多旨。身居世网念归真,返照回光道自亲。”又为她手书的《金刚经》撰写题跋:夫如来应世,说法利生,悲愿难量,婆心特切,随机施教,普被三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者,尤为诸佛之心宗,实众生之慧命,诚断疑生信之玄诠,乃入圣超凡之捷径。黄梅以之传心,曹溪因而得旨:破我法二执,则四相俱空;论降住其心,则三轮悉寂;度生离相目,布施无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能信解受持,斯人甚为希有。故天下古今传持之盛,无过斯经。 爱有吴兴信徒顾邢明心,性情恬静,志愿恢宏,敬学大乘,求出生死。余则授以此经,及念佛法门,相辅而行,定为日课。书写此经,一笔一声佛号,意业清净,则六根都摄矣。兹当首卷书成,余观其笔迹,端正清健,知念力、定力俱增,为之心喜。故跋数语,以志因缘云尔。
   足见老太太是多么虔诚。
   她与顾联承育有二子一女。
  丈夫去世后,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大户人家船破有底,底破有帮,基本的生活还是没有变。长子顾利康(1914一1960)家后,为便于管理百乐门,从上海淮海中路的上方花园搬到静安寺附近的胶州路新式里弄“贻思里”7号居住,一家三代同堂,加上十余个佣人(清一色南浔人),仍旧是个和谐的大家庭。老太太是家里的精神领袖,后来她索性就搬到圆明讲堂去居住,继续吃斋念佛。 但解放后,情况就有了变化。镇反、肃反、三反五反、“文革”,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反反复复,顾家就成了老“运动员”。
  基于50年代初的社会环境,1954年以后,上海所有营业性舞厅都不许营业了,百乐门主体建筑于1954年改为红都戏院,后来又改为红都影剧院,放电影,也演话剧、沪剧、越剧,其他辅助建筑改为商场。顾利康自然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了。 这期间顾利康发现他的一个朋友去香港之前,寄存在他这里的一个铁盒子,好儿年没有取回,就打电话问这个朋友,这个铁盒怎么办?里面是什么东西?朋友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你随便处理掉算了。他出于好奇心,请一位铁匠前来撬开了那铁盒,结果发现里面是一把手枪。他吓了一跳,因为那时老百姓私藏枪支是犯法的,要受很重的处罚,但是这枪并不是他本人的,只是帮人保管而已,于是给那铁匠塞了点钱,关照他不要声张。但是事情常常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来了,人人都想争取立功受奖,那铁匠就把顾利康有手枪的事情揭发出来了。这下事情大了,顾利康被发配新疆静河县劳动改造,最后竞死在那里。这件事对老太太的打击很大。大儿子没了,小儿子顾森康(1918一2006)又不在国内,但幸亏还有儿媳、女儿、孙子和佛祖在。 “文革”开始后,一大批红卫兵到顾家抄家,抄的抄,砸的砸,又把顾家的长媳陈美蓉拉去批斗游街。老太太生于大富之家,一生与世无争,处处与人为善,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待遇”?最终因惊吓过度不幸去世,享年72岁。

知识出处

浔溪顧氏

《浔溪顧氏》

出版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从南浔顾家老宅中的豪华舞厅,到号称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顾家走过了一条无比苦涩的艰苦创业之路。商场如战场,无风三尺浪。可知顾家的百年历史实乃江南民族资产阶级和上海开埠大历史的浓缩,顾家人在这条历史长河的波澜起伏中,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调转船头,代有人出,而且咽振旗鼓,大做善事,捐款捐物,倡导全民健身,组建百乐门体育会,创建““叔苹奖学金””,嘉惠学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阅读

相关人物

邢景贤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