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顾氏兄弟的大千世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溪顧氏》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71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顾氏兄弟的大千世界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28
页码: 27-54
摘要: 顾福昌元配朱氏,另纳侧室黄氏,卒后葬于乌程县四十二庄(今湖州市城南)金盖山之南、阳和山北麓长岭冈石岘隝,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除了大儿子云衢早卒外,接下来的三个儿子都存活了下来。老大叫顾寿松,字容斋,国学生,兵部郎中,道衔花翎;老二叫顾寿减,字子嘉,号敬斋,国学生,道衔花翎;老三叫顾寿朋,字颂三,国学生,同知衔花翎。这三个兄弟都很有能耐,在继承父业的同时,又进军面粉、缫丝、矿业、保险等行业,并以收藏青铜器和书画著称。
关键词: 顾氏兄弟 人物简介

内容

顾福昌元配朱氏,另纳侧室黄氏,卒后葬于乌程县四十二庄(今湖州市城南)金盖山之南、阳和山北麓长岭冈石岘隝,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除了大儿子云衢早卒外,接下来的三个儿子都存活了下来。老大叫顾寿松,字容斋,国学生,兵部郎中,道衔花翎;老二叫顾寿减,字子嘉,号敬斋,国学生,道衔花翎;老三叫顾寿朋,字颂三,国学生,同知衔花翎。这三个兄弟都很有能耐,在继承父业的同时,又进军面粉、缫丝、矿业、保险等行业,并以收藏青铜器和书画著称。
  慈善家顾寿松
  要写顾寿松并非易事,因为以往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近年来学者们几经寻找、多方挖掘,不断钩沉,收获仍旧寥寥。笔者花了很大力气,排出了一张顾家老大的简历,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姓名:顾寿松,又名寿康,字容斋,号得月楼主人
  身份:富二代、商人、金石书画收藏家、画家
  职务:清兵部郎中道衔花翎/清同知/司马、上海乡约施医局董事、江浙闽粤经劝董事、南浔顾丰盛丝行经理、上海宝昌丝行经理、苏州泰昶钱庄经理、浙江承运宁船经理等
  投资企业:旗昌(上海)轮船公司股东、扬子水火保险公司股东、宁波轮船公司股东等
  生卒年:不详,至少到1912年前后还在世
  简要履历:
  1872年在浔与汪日桢、刘镛、张颂贤等九友共筑九友堂;
  1876年苏北海州、沐阳一带发生“丁戊奇荒”时,与胡雪岩集资十数万资金赈灾,开启中国近代义赈;
  1881年江苏江阴、常熟一带沙洲水灾,成立苏州泰昶钱庄筹赈公所;同年,与美商合资办旗昌缫丝厂;
  1883年山东、安徽、浙江水灾,江苏江北救命墩工赈,任“山东赈捐公所”成员;同年,上海吴淞铁路案内官地芝筹议起造,官商助捐中捐银七千两;
  1891年河北、河南两省发生大灾,李鸿章特派钦差专程到南浔募捐,捐银三万两;同年,与法国人卜鲁纳(PaulBrunat)合办宝昌缫丝有限公司(ShanghaiSilkFilaturesLtd);
  1911年上海光复后向沪军都督府捐助银两。
  子女:不详
  从这份简历上,我们大致可以了解顾寿松大概的人生轨迹。或许是顾寿松更多继承了父亲的慷慨基因,或许是作为长子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他又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十分热心,乐善好施,堪称“慈善达人”。现在能找到的关于他的有限文献中,大部分都是他做善事的记录,不信请看:丙子(1876)旱,淮以北赤地千里,不独沐邑全境告灾焉。乌程陆君恂友来宰是邑,悯四境之饥馑,蠲租请赈,情大吏鉴其诚,以闻于朝,民得无追呼忧。虽然困稍舒而食固无资也。时则有武林绅胡观察雪岩、乌程绅顾司马容斋与邑侯为姻亲梓里,悯江北荒旱,与二三同好,集资十数万,致书于邑侯,延诸善士赍衣与粟,来沐助赈,而总其成者,则为锡山绅司马李君秋亭也。一一民国《重修沭阳县志》
  光绪二年(1876),江北旱灾,十月间,难民纷纷南下,常州绅士设厂留养。仆既备寒衣赈给之,复念少壮者可来就食,老弱必至坐毙。因赴沪上谋于江君云泉、胡君雪岩、周君味六、顾君容斋,具有同心,各输巨款,特苦无人往办。仆与金君少愚慨然身任,并邀袁子鹏、秦晡斋、庄小山、杨殿臣、朱寿崖、尹敏顾寿松手札斋诸君星速就道。时适唐君景星亦有此议,倩瞿君星五同往。一一《申报》
  作为商人,经商是顾寿松无可选择的第一职业,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危机四伏;而在他的内心,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寻求心灵的解放;所以在经商之余,他全身心地投入艺术收藏,醉心于金石书画的徐三庚为顾寿松所刻“乌程顾容斋所得商周秦汉吉金之记章鉴藏与研究,成为赫赫有名的铜器收藏大家,他本身也是一位造诣颇高的画家,尤其擅长画虎头。
  为仿乌青九老过一种寄情林泉、高风雅致的闲逸生活,清同治十一年间(1872),顾寿松还与同乡刘镛、张颂贤、金桐、庞云鏳、邱炳咸、周昌富、蒋维城、汪曰祯等九人在南浔育婴堂偏东建九友堂。《九友堂记》曰:“昔在明中叶乌青(乌镇、青镇合称)有九老会,或贻以诗云‘寻常樽酒频酬劝,适意林泉任往返’,可想见其高致。余常与朋辈语及之,谓古今岂不相及也。久之未有所合则,姑置之。壬申(1872)冬,自会稽假归,浔寻上旧雨,沓来复理前说,适仁怀堂东偏有隙地数十弓,同人遂醵金购得之,将筑室以为社会地。前临方池,饶菱藕幽芳,雅洁可爱,两岸植柳,则多绿荫,花晨月夕,呼朋觞咏,其间不足寄清兴乎?时亦得九人,因颜之曰九友堂。夫同门为朋,同志则曰友,九者阳数也,易以阳为君子,故有取乎九。且于祝口宜不必远援香山也,援乌青焉可已。抑昔浔之人尝祀乡先辈于妙境庵,遭乱以来,此典阙而未举斯堂也。成曷即于斯,荐蘋藻乎?佥曰可。则请将来以所筑归之公,明我九人无私可乎?佥曰可约。既成众鉴之,乃援笔而为之记。” 这九人当中除了汪曰桢是学者外,其他几乎清一色是南浔“四象八牛”的第一代的发家人,唯独顾寿松已经是富二代。他们组建这样一个富商俱乐部,想必是有共同的需要,除了风雅寻趣、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后来他们基本都成了非亲必戚的儿女亲家,这样关系就更紧密了。蒋家的后代,南浔诗人蒋锡礽还为这九人仿吴梅村画中九友歌体创作了《九友堂歌》,诗云:
  广文先生天人流,一官冷淡贫无忧。
   左图右史经术优,才高运蹇人不尤。(汪)
  伯伦豪气凌沧洲,慷慨好义人依刘。
   荐书频向怀中投,有时骑鹤扬州游。(刘)
  谁其继之公艺俦,同居九世无相仇。
   宅心仁厚情夷犹,汉阴丈人忘机谋。(张)
  仁山讲学垂千秋,外实相似中藏幽。
   好施乐善传乡陬,情推族都群歌讴。(金)
  顾曲乃有江东周,图书金石供藏搜。
  真书直与真卿侔,性耽风雅笔力遒。(周)
  鹿门旧德追前修,才如剥茧同丝抽。
  计然有策工持筹,不愿车前鸣八驺。(庞)
  灵鞠后人群推邱,高卧元龙百尺楼。
  杜门不出居无愁,江湖放浪随闲鸥。(邱)
  丹青独绝推虎头,太原公子衣裼裘。
  一鞭走马还击球,能将道路开骅骝。(顾)
  子文结侣惟羊求,樽开北海互唱酬。
  诗书满腹怀奇猷,群贤毕至符九畴。(蒋)
  其中描写顾寿松的部分,前句是说他善绘画而尤其擅长画虎头,还是个富二代。后句是夸他是人中翘楚,前途开阔,视野高远。不难看出,顾家老大的口碑还不错,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hold得住”,颇得乃父遗风。
   丝业巨子顾敬斋
  在经营实业方面,还要数老二顾寿臧最有声望与影响。
  顾寿减(1845一1916),又叫寿岳,字子嘉,号敬斋,以号行于世,顾以顾氏藏器为主题的墨盒家第二代掌门人。顾乾麟在《我之一生回忆录》中说:“祖父敬斋公为一丝商,原在无锡开设源康丝厂,后在上海与英商怡和公司合作,开设怡和源打包厂(即怡和与源康合作之意)。” 顾福昌过世后,顾寿臧(顾敬斋)继续从事湖丝贸易,还在上海十六铺扩建堆栈,独揽上海的出口打包业务。但不久以后,他鉴于土法缫丝落后于机器缫丝、在国际丝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现状,开始从单纯经营湖丝贸易转向缫丝工业。
  光绪七年(1881),顾敬斋附股旗昌洋行,合资在上海垃圾桥开办旗昌缫丝局(厂),有丝车200部,由堂兄顾勉夫为丝局买办,负责蚕茧原料采购供应。光绪八年(1882),该厂进行扩建,丝车增至444部,有职工1300人,年产厂丝479担。
  光绪十二年(1886),旗昌洋行又租赁上海市虹口的公平丝厂,更名宝昌丝厂,顾敬斋又是大股东,时有丝车406部,职工550人,年产生丝439担。光绪十七年(1891),由于旗昌洋行在美国的总行倒闭,上海旗昌洋行随即清理,将丝厂作价出售,山顾敬斋与法国人卜鲁纳两人集资承购(鲁纳曾在日本上洲富冈制丝工厂当过拉丝长,对制丝很有经验),集资数额为15万两白银,另行组织宝昌缫丝有限公司。宝昌缫丝公司成立后,所属两家丝厂改称老闸宝昌缫丝局。 光绪二十三年(1897),顾敬斋又独资盘进沈志云、吴少圃在上海石子街开办的乾康丝厂,有丝车250部,职工800人,年产厂丝280担。以后陆续扩大规模,至1910年时丝车增至612部,成为上海最大的丝厂。 宣统元年(1909),顾敬斋还与无锡祝兰舫合作,集银7.7万两,在无锡黄埠墩开办源康丝厂,聘请何梦莲(中国原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之父)为协理,黄少庭任技术厂长。全厂有丝车330部,工人825人,年用干茧3500担,年产“七星牌”“黑虎牌”“黄埠墩牌”等牌号的厂丝六百余担。因产品质量优异,1926年,源康厂丝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甲等大奖。该厂办得很有起色,后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而停歇。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上海及周边城市掀起创办近代机器缫丝厂的热潮。然而由于大批丝厂的创办,原料茧供不应求而成为抢手货。每当茧市来临,中夕丝商纷争不断。于是,上海中夕丝商决定在江苏无锡、浙江绍兴设立茧业公所,负责统一收茧。 光绪二十六年(1900),顾敬斋与著名湖籍丝商黄佐卿、杨信之等在无锡设立无锡茧业公所,由杨信之任总董,顾敬斋、黄佐卿(后由其子黄缙绅接任)均为议董。
  当时江、浙两省各县有茧业分所四百多处。丝厂的发展和茧业市场的形成,需要更高一级的跨地域的行业团体来加以领导与协调。同时,成立这样的团体也是为了挽救中国生丝业面临的危机。中国出口向来以上丝为大宗,和国夕丝比较,上丝质量不高,导致丝价大跌。同期日本厂丝崛起,中国海外生丝市场面临严重挑战。由于湖州丝商在上海丝业界影响最顾敬斋(右七)与友人合影大,成立茧业联合公所的任务便由他们来完成了。
  宣统元年(1909),杨信之、顾敬斋、黄缙绅等人在上海成立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杨信之担任首任总董,顾敬斋等人则长期担任总源康丝厂在1926年美国资城世博会上荣获的甲等大奖证书公所的议董,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1928年总公所改为上海丝厂协会为止。
  总公所对研究、推广中国蚕丝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是振兴民族工业,抗衡列强经济侵略,实施商战的产物。总公所制订的宗旨有四:一是推广蚕桑,开通风气,辅助风气,辅助同业,以开利源而裕国课。二是调查蚕业研究、出产以备长官咨询。三是维持公益,联络意见,庶期官厅保商较易着手。四是上传官厅旨意,下达同业隐痛情,务期融洽连贯以利进行。
   总公所成立时还制订了若干义务:
  一、市面恐慌或遇危险有维持之责任。二、有提倡保护之义务。三、有推广蚕丝之义务。四、有代为申诉之义务。五、有调处中外交涉之义务。六、有会议茧价公平之义务。七、有会议工价划一之义务。八、有查验茧秤校准之义务。九、有转发官厅告示之义务。十、有稽查产丝出口之义务。十一、有检查土丝制造之义务。十二、有整理行规、不准违背之义务。十三、有调和商业意见之义务。十四、有处理同业争端之义务。另外,还有总公所对内外各公所之义务等等。总公所的成立,对振兴江南丝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推广植桑而言,至1915年除江浙两省外,“又有安徽之青阳、贵池、郎溪、天长、广德、池涂、泾县等八县由总理等购运桑秧逐年推广,至本届而始大盛”。三省茧行增加到八百余处,比1910年时增加了一倍,成绩显著,可见江浙皖丝茧业公所对丝业发展贡献颇大。
  顾敬斋在经营丝业的同时,发现尽管面粉市场越来越兴旺,但因为面粉被视为专给外国人消费的进口货,所以它仍然是免税的,商业竞争是微乎其微的。于是便对面粉厂产生兴趣,光绪二十八年(1902),顾敬斋与人集资30万元,创办了上海第二家机器面粉厂一一华兴面粉厂。
  光绪三十年(1904),顾敬斋又投资于华商为振兴实业、挽回利权而在上海创办的龙章机器造纸厂,并担任董事。龙章造纸厂与南浔人有莫大关联,最大的股东是南浔的“大象”——庞家和张家,刘家、顾家亦有不少投资。它是辛亥革命前上海唯一的民族造纸厂,该厂主要生产连史纸和毛边纸,为上海新式造纸之鼻祖之一,是开全国机制纸工业先河的企业。该厂厂房在1939年9月被日军炸毁,被迫迁往重庆。
  顾敬斋对家乡也倾注了感情,造路造桥、慈善公益等善事只要他力所能及,都会全力支持。 清同治台十年(1871),顾敬斋在南浔丝业界内筹办丝业恤嫠会,这是一个社会公益组织,会址设于南浔镇上的丝业公所内,专为体恤辅助丝业孤寡而设。
  清宣统三年(1911)闰六月间,故乡湖州连降大雨,七月初四、初五、初六三天,又东风大作,昼夜倾盆,导致山洪爆发,太湖水泛滥,所属各县一片汪洋,受灾乡亲急需救济。顾敬斋不仅自己拿出巨款赈灾,还会同同乡王一亭、杨信之、许润泉、庞莱臣、朱五楼等联名于9月21日在上海《时报》上刊登《湖州水灾求募急赈》,发起筹募款项救济灾民活动。
  随后又与上海绅商共同发起,于9月29日至10月2日假英国商人哈同的爱俪园举行游艺会,募集善款5万元赈济水灾灾民。 为振兴家乡实业,消除火灾隐患,1914年他又与同乡杨信之、王亦梅、温蔗青等人集资5万两在湖州创办吴兴城厢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地方民生和经济服务…… 顾敬斋有三位夫人,分别为周氏、王氏和邹氏,共生育了13个儿子。1916年顾敬斋在上海去世后,其子孙将其遗体运回家乡,最后安葬在湖州道场山。 从顾福昌到顾敬斋,顾家由经营辑里丝的商人到洋行买办,再到与外商合资经营近代缫丝工业,前后大约经历了两代人六十余年光景,与外商合资也有二十年左右。这个时期,顾丰盛牌辑里丝始终驰名于上海滩,顾家既是著名土丝商、洋行买办,又是近代缫丝工业有名的实业家,特别是顾敬斋,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这是值得后人称颂的。
  金石收藏之好
  南浔的富商群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又不约而同地转向了文化和收藏领域。他们饱受儒家先贤的熏陶,亦商亦儒,以繁荣和推广传统文化为己任,为保护、传承中华艺术瑰宝和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顾家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顾氏三兄弟都是当时有名的古物、金石及书画收藏家,为文物考古与史学家所推重。
  清咸丰末年,时值捻军、太平天国起义,兵燹不断,一些收藏世家难以为继,累世秘藏的古物纷纷散出,流散在江苏、浙江之间。此时古物散出众多,顾氏兄弟举其余力大批收购,山于见闻既广,所收益精。
  顾氏铜器收藏颇多,根据魏韵珊所拓“容斋盖印本”推算,顾寿松藏器应该在三四百件以上,可谓是汗牛充栋、煊赫于时。顾寿松以藏有著名的子邽父甗、王宜侯甗,命其斋名为“两甗斋”,又以藏有铭文多达152字的两颂敦盖,命名所居为“两敦盖宭”(“窘”用来作为群贤毕至、名士会集之意)。顾寿臧所藏也不亚于其兄,因喜收藏金石书画,故以“石林山房”名其斋。
  顾寿朋耳熟能详,鉴别亦精,收藏也很丰富。
  由于资料匮乏,所见顾氏兄弟的鉴赏印只有“乌程顾氏容斋藏器”“乌程顾容斋所得商周秦汉吉金之记” (徐三庚刻)“子嘉珍藏”和“子嘉珍玩”等。
  浙江著名金石收藏家邹寿祺(即邹安)曾为顾寿松(容斋)编《两甗斋藏器目》,为顾寿减(敬斋、子嘉)编《石林山房彝器文字目》,顾氏还有一本金石著录《拾古录》,但内容不详。据周庆云《浔雅》中的《顾氏藏器存目》所载,顾家的旧藏有:口伯祁鼎、中宦父鼎、尹叔鼎、伯减父鼎、口公锰、亚形父巳彝、遽伯还彝、辛子彝、奎犸彝、子捧矢父辛彝、毛女彝、伯榘彝、郑作辇彝、周季姜彝、颂敦盖、周鲁邍敦器、录敦、虢季子口敦器、矩尊、子邽父甗、王宜侯甗、妇口卣、三子执口形父乙卣、文父丁匝、虢叔簠、郑义姜父簋、析子孙父癸觯、秦子壶、圣伯小钟、网父丁斝、父舟兄癸斝、横戈形子父乙爵、酉父辛爵、子抱孙口作宝彝爵、善父口爵、立戈形祖爵、鲁父辛爵、孙爵、戣瞿子形爵、口口戈、汉永始鼎、汉周阳侯甗鍑、平都主家锺、汉甘露瞧斗、新莽诏版、凤山白玉、元康砖、永嘉元年砖、太元五年砖、太元九年砖等50多件。
  另据《石林山房彝器文字目》可知,顾寿臧(敬斋、子嘉)藏有:师口钟、井伯钟、鲁邍钟、芮太子鼎、其口句鑺、伯郾父令、南姬鬲、虢仲鬲、鲁伯愈父鬲、兮仲敦、口敦、师酉敦器、诸女方尊、鲁伯厚父盘、太仆归父盘、曼龙父簋、口口卣、文父丁匝、子孙父乙口、口口壶、口觯、祖己析子孙角、祖己爵、右爵、上官登、敌戈、口戈、永宁宫鼎、口口侯鼎、长信宫鼎、富贵昌壶、宜侯王洗、大吉羊洗、吴越王金涂塔、剑首、燕将渠玉玺36件。
  顾氏兄弟的收藏一直为金石收藏家们所推崇,19世纪80年代因囤积生丝,受外商抵制,后丝价暴跌,亏损巨大,经营受挫,顾氏兄弟被迫卖掉了上海金利源码头和南浔西华家弄北首的大住宅,还将家中所藏古器物进行变卖,故顾氏兄弟几十年来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也散失殆尽(这场丝灾,对顾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来龙去脉本书序中已有交代,这里不再详述)。然即便如此,顾氏兄弟仍与文人名士评书读画,风雅如故。2010年上海朵云轩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幅吴大澂于1875年为顾寿臧画《溪山图》,最终以40万人民币成交。画家吴湖帆边跋:“光绪乙亥时公年四十一岁,方由陕甘学使御职时也……当时顾寿减商榷吉金文字甚密。是图高旷独绝,亦徇知之作也。”还有文人画家金蓉镜以顾子嘉藏有钟鼎铭文的爵、簋、灯、鼎、壶、觯单彝器拓本补景作屏四条。
  顾氏兄弟散出金石器,后散存陶斋、邹适庐、徐翰卿、浭阳端氏、上海虞氏、上海程氏、钱塘瞿氏,也有部分被张钧衡、张搓客、周庆云购得。《浔雅》甲卷详细记录有南浔顾氏两甗斋或石林山房的旧物信息,这里择要选录:
  1.商王宜人甗:本是顾容斋旧藏,有铭文11字:“王宜人锡贝,用作父丁尊口。”周庆云得自“两敦盖窘”。
  2.周虢仲鬲:曾藏于苏州曹秋舫怀米山房和南浔石林山房。高四寸二分,口五寸七分、腹四寸九分,深二寸四分,重五十三两。口内铭文:“虢仲作虢妃尊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其器油绿透骨、光莹,中有朱斑烂。后归周庆云。
  3.周鲁太仆邍父敦:其器褐色,文字极精,有器无盖。顾氏旧藏,又归邹适庐,后归周庆云。
  4.鲁邍钟:原曹秋舫所藏,刻入《怀米山房吉金图》。邹适庐认为鲁邍钟与鲁太仆邍父敦当是一家制作,此钟可考石鼓文字变文。
  5.秦子壶:铭文五字,有二字不可识,款刻足外。高一尺九分,口四寸一分,腹八寸,深一尺五寸,重一百二十两。曾入顾氏石林山房,又为张钧衡所得。
  6.汉永始鼎:旧藏吴云两罍轩,归顾氏两甗斋后,又在适园张钧衡处。通高五寸,耳高一寸五分,阔一寸二分,深三寸四分,口径六寸,腹围二尺三分,径六寸六分,重六十七两。
  7.太子鼎:顾氏旧藏,有铭曰“内子白作尊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8.中宦父鼎:顾氏旧藏,有铭文十三字,其器高七寸,深四寸八分,口径八寸九分,腹径八寸四分,耳高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9.兮仲敦:顾子嘉(寿臧)所藏,器盖俱全有文。另有一盖,与器同文,器已失,敦文“兮仲作宝,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10.颂敦盖:藏顾氏两甗甗斋,铭文多至一百五十二字,为此叫“两敦盖窘”。
  11.伯还彝:顾氏旧藏,文曰:“遽伯还作宝,尊彝用贝十册又三朋。”释云:是器下有方座,座中有纽,下系一铃,他器所未见也。
  12.鲁伯厚父盘:顾氏石林山房藏,后归梦坡室。其器通体莹润,而无土花,周金器中之精品也。高三寸一分,口一尺二寸八分,深一寸八分,耳一寸八分,足八寸四分,重一百五十两。铸款底中。
  13.祖己角:怀米山房旧藏,又入顾氏石林山房藏,后归张搓客。文“祖己析子孙”,在銴内。高五寸六分,口径二寸七分,宽五寸三分,腹二寸三分,深三寸一分,重二十三两。满身厚翠,光润欲滴。
  14.祖己:收录入《石林山房彝器文字目》,铭二字,商代之君有雍己,而无祖己,此日祖己以见孙子所作也。有字在柱,作器者之名也,内有“作彝”二字。
  15.鄀公鼎:顾氏两甗斋旧日藏,有铭文四十八字,皆反铸。2002年上海工美春季拍卖的海派著名画家张熊《富贵图轴》,就是用顾氏容斋所藏的都公鼎拓器上进行补景作画,上有“乌程顾氏容斋藏器”朱文印。
  16.燕将渠玉玺:顾寿臧旧藏,此玺白玉满身土斑,徐翰卿以诸女方尊易得之,吴大澂将其编入《古玉图考》,后归端忠敏,为十宝之一。
  17.芮苪太子鼎鼎:顾氏石林山房旧藏,铭日:“内太子白作尊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内即芮省文,商代古国也,白即内太子之名,后归周庆云梦坡室收藏。
  18.伯臧父鼎:顾氏石林山房旧藏,器小而精翠润欲滴,索价甚昂,后归上海程氏所藏。
  19.录敦:《周金文存》有录敦拓本,铭十六字,顾氏两甗斋旧藏,有韵珊手拓印章,又一器文九字,后归吴县吴氏。
  20.子邦父甗:顾氏得此甗及王宜人甗,故以“两甗”名其斋,文曰:“子封父作旅甗,其子子孙孙永宝用此器”,后归武进费氏。
  21.上官豆:顾氏石林山房旧藏,文在口,四周二十二字,瓦登至多铜器只此一见。
  22.虢仲鬲:《周金文存》载:“此器有二,一在南海李氏,一在南浔浔顾氏,铭均六字,顾氏一器纯素,庚申春在沪拓出印于文存。”
  23.右爵爵:《愙斋集古录》载:字在柱,系作器者之名,内有“作彝”二字,与祖已爵同入顾氏《石林山房彝器文字目》。
  24.元康砖:赵晋斋五砖之一,小而精,与黄龙砖相仿,旁有二跋,顾容斋旧藏。
  25.妇口卣:顾氏两甗斋旧藏,有十二字,此卣为妇为姑作器也,遂得名,后流散何处不详。
  26.其口句鑺:顾氏石林山房旧藏,浙江武康山中出土十余器,惟两者有字,此其一也,初为苏花农所得,编入《六舟宝素室编年》,后归皖江刘氏。
  27.师酉敦:师酉敦有两器,与两甗并称,原藏归安吴退楼,后一器归顾氏石林山房,编入《陶斋见吉金续录》。
  28.孔文父锺:铭文在右铣,三十六字,铭曰:“建安三年孔文父作八字,江都秦敦夫藏……”此锺乳而有甬,满身活翠,汉器之精者,后归顾怡安所藏。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藏品每一件都是国家珍贵文物,有的还是“国宝”,几乎每一件都有来历和故事。沈辰先生的《故人似玉由来重》一文就披露了一块曾由顾寿臧(敬斋、子嘉)收藏的古玉,穿越时空、跨越大洋的传奇佳话。
  这是一件古代玉器,名叫“苍天礼璧。这件玉璧形制较大,直径21厘米,厚0.8厘米,玉质原似青色,现呈不均匀黄褐色,不透明,局部有灰白色斑状和条状沁色,应为长久墓葬埋藏所致。玉璧整体呈扁平圆形,正中有对钻圆孔,两面光素。从玉料、质地、制作工艺特点判断,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的礼仪重器(距今四千多年前)。其表面圆润留有传世的熟旧感,可知应出土已久,多有藏家过手观摩。
  《周礼·春官·大伯宗》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苍,是天的颜色,故以青色为玉料。古人似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至少在先秦时期的文献记录上,就认定了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史前时期,人们在祭祀天地的活动中就使用了玉璧和玉琮。几千年来的祭天礼仪成就了玉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种宗教化的表现是玉璧成为历代收藏家钟爱宝物的原因之一。
  “苍璧”还有一个专门配制的木托,木托正面的下部镌刻了十五个大字:“青玉无文,制作浑朴,亦三代礼天之器。”木托背面有一段铭文:“旧日藏南浔顾子嘉处,徐翰卿以诸女方尊易得之,今归愙斋。” 顾子嘉即顾寿臧(敬斋),愙斋指吴大澂。据此,我们知道此玉是徐翰卿以吴大澂收藏的“诸女方尊”与顾寿减交换而得到的。
  这个交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是,此事一定发生在1889年之前,因为这件“苍璧”被收入在吴大澂刊印的《古玉图录》(1889年出版)里。那时吴大澂为写《古玉图考》一定是想收罗天下玉器精品,而正处在收藏鼎盛时期的顾寿臧却是独喜青铜器,特别是带铭文的青铜器。著名金石学家容庚在1944年发表的经典著作《商周彝器通考》一书中,特别介绍了顾寿臧收藏的大量著名青铜彝器。 本章上所提及的这件“诸女方尊”在金石学史上是相当有名的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所谓“尊”者,即宋代以后专为大口深腹宽底的酒器定名。尊多有圆形,也有四边起棱脊的方形,而后者更为稀贵。今天的金文学研究,应该确定吴大澂说的“诸女方尊”应定为“诸㚸”方尊。
  可以说“女”在金文中通“娴”。“诸㚸方尊”在多种著名金石文献中均有图录。查新近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知现存带“诸㚸”铭文的青铜器方尊一共只有两件,一件藏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的那件也属清宫旧藏,是故宫南迁文物迁徙到台北的。两件形制一样,高45.7厘米,口径33.7厘米,腹部和肩部有以回首夔龙纹为主的兽面,折肩上落有八个精美的浮雕兽首。整件方尊气势磅礴,是传世中殷商晚期青铜礼器的精品之一。
  腹内有两行九个字:“亚丑诸娴以太子尊彝”,讲的是,商代晚期有个“亚丑”族裔建立的“诸”国,“娴”姓女子以“太子”名义定制的这件方尊。
  “苍璧”到了吴大澂手中之后,吴视若珍宝,珍藏了多年,直到他去世前,传给他的女儿吴本娴,而吴本娴于1897年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20世纪20年代,吴本娴和袁克定因生活所迫,开始卖家产维持生计,包括苍璧在内的一大批传家古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托交上海古董商去寻找买主,从而被加拿大人怀特收购。2012年,怀氏后人亲属将这块价值连城的古玉捐赠给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至此,这件顾家旧藏玉璧结束了百年漂泊之旅,实现了“散于私而聚于公”的回归。
  顾氏兄弟还收藏名人字画,但没有著录,散出书画大部分都归同里庞元济虚斋,在庞元济《虚斋名画录》有一幅清戴熙《水竹居图卷》,顾氏兄弟特请吴云题跋,跋文最后云:“子嘉二兄雅嗜名人书画,弃藏此卷,护如头目。”从而可知顾氏兄弟收藏远不止于此。
  窥一斑而知全貌,顾氏兄弟收藏的青铜器和玉器等级高,宋元字画数量庞大,称顾家为收藏大家当是名副其实。那些顾氏旧藏早已散落四方,多数为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美洲、欧洲各大博物馆珍藏,说不定哪一天你会在某个博物馆与它亲密接触,这时一定要多看几眼,因为这些珍宝的年纪通常会比我们和博物馆建筑本身久远好几十倍。

知识出处

浔溪顧氏

《浔溪顧氏》

出版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从南浔顾家老宅中的豪华舞厅,到号称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顾家走过了一条无比苦涩的艰苦创业之路。商场如战场,无风三尺浪。可知顾家的百年历史实乃江南民族资产阶级和上海开埠大历史的浓缩,顾家人在这条历史长河的波澜起伏中,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调转船头,代有人出,而且咽振旗鼓,大做善事,捐款捐物,倡导全民健身,组建百乐门体育会,创建““叔苹奖学金””,嘉惠学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阅读

相关人物

顾寿松
相关人物
顾寿朋
相关人物
顾福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