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公,一支湖笔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92
颗粒名称: 蒙公,一支湖笔缘
分类号: TS951.11
页数: 5
页码: 102—106
摘要: 笔、墨、纸、砚,是书写和绘画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我国素称“文房四宝”。笔在文房四宝中起源最古。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纹,商代卜骨上未经锲刻的朱书或墨书的文字,都显然是用笔描绘和书写的。
关键词: 南浔镇 大运河

内容

笔、墨、纸、砚,是书写和绘画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我国素称“文房四宝”。
   笔在文房四宝中起源最古。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纹,商代卜骨上未经锲刻的朱书或墨书的文字,都显然是用笔描绘和书写的。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7年在河南信阳战国早期楚墓出湖笔土的一支毛笔,杆为竹质,笔毫用绳系在杆上,当时,对笔的称谓不一,秦称为“笔”,楚为“聿”,吴为“不律”,燕为“弗”。秦统
  一全国后,遂用秦名。文献记载,蒙恬用鹿毛和羊毛制笔,称“兼毫”,这大约是最早的“兼毫”。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墓里出土了3支竹杆毛笔,其做法是将竹一端镂空,纳入笔毛。
   在汉墓中则发现了“兼毫”毛笔的实物。甘肃武威咀子一座东汉中期墓葬中出土的一支毛笔,笔毫的蕊和锋为黑紫色的硬毛,外包黄褐色的软毛。毛杆上刻“白马作”三字,或许白马是制作者的名字。
   唐代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笔的选材制作也更精良。唐笔的笔颖硬而短,“固可锥,捺如凿”。这是因唐以前桌、椅尚不普及,写字者跪坐席上,在矮几案上书写必须悬肘,长而软的笔锋不好运力。唐代宣州(安徽宣城)的笔最著名,那里的兔毫特别劲健,所制紫毫笔极便使转。大诗人白居易称紫毫笔“尖如锥利如刀”。张旭的狂草可能就是用这样的笔书写的。
   唐宋的宣城,还出现了制笔的专业户,如诸葛氏,所制毛笔受到文人的高度赞扬。大文豪苏东坡得到诸葛笔,“终试不败”。
   南宋偏安杭州,文人云集江南。自此,江南的制笔业崛起,江苏、浙江多制名笔,尤其是湖州的笔,发展到元代后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笔采用山羊毛制羊毫笔,用山羊毛与兔毫或与鸡、狼毫配制成兼毫笔,都很受欢迎。
   元代以后,笔毫以羊毛为主。也有用羊须、鹿毛、狸毛、虎毛、狼尾、鹅毛、鸡毛、人须等做笔毫的,笔杆用象牙、犀角、玉石、琉璃、瓷、紫檀、花梨等制作。这种笔无实用价值,为一种艺术品。
   说到湖笔和善琏,自然要提到蒙恬。蒙恬是秦代大将,却又独享“湖笔之祖”的荣光。世上就常有这等怪事,两样东西似乎南辕北辙,却偏偏鬼使神差地连在了一起,史籍中那些“蒙恬造笔”的记载,大概也算是一件了。
   其实,据说早蒙恬几百年的孔子时代就已有毛笔。孔子还见到蒙公祠周室宫廷门牖上用毛笔画出的尧、舜、桀、纣的画像。在《庄子》
  一书里则有“众史皆舐笔和墨,是以毫染墨也”的记载。田野考古于1954年也在湖南长沙附近出土了战国时楚国的一支毛笔,不过笔头是用兔毛包扎在竹杆一端的,还围上麻丝,髹以漆汁。这种笔笔锋尖挺,适于在竹简木牍上书写,正与古书《物原》”以漆书于方简”的记载相吻合。
   那么,为什么偏说蒙恬是“湖笔之祖”呢?传说秦初蒙恬曾在善琏取羊毫和兔毫制笔,并对毛笔进行过重大改良。他以竹为管,将笔毛纳入管内,便成了最初的“湖笔”。此种笔与以前毛笔的最大区别就是笔头藏纳于凿空的毛管之中。“蒙恬始作秦笔”(后唐马绞《中华古今注》)的说法也就这样留传下来了。对蒙恬造笔,《湖州府志》分析道:“博物志云舜造笔,续博物志云蒙恬造笔。古非无笔,也非但用兔毫。自恬而制法较胜于故。
  至今善琏者必祀恬为笔祖耳。”你看,此论颇具辩证法味道,并非说蒙恬之前无毛笔,而是说蒙恬对制笔工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良。为纪念蒙恬,笔工们在善琏建立“蒙公祠”,每当农历三月十六日和九月十六日(相传是蒙恬和笔娘娘的生日),便举行迎神盛会。惜乎蒙公祠在抗战时期被日军所毁,历朝名人赠匾一同化为灰烬,然而这种民间纪念活动却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可喜的是,如今善琏人珍视自己的文化瑰宝,自筹资金,不仅恢复了蒙公祠,同时还建造了中国湖笔纪念馆,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景和制笔基地。
   湖笔经历代发展,至唐宋,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由于当时纸张的普遍使用,笔也从刚硬和短锋笋式笔演变成柔软的长锋毛笔。这类毛笔的诞生又影响到书风变革。唐宋时期书家辈出,风格纷呈,不能不说与笔的改进大有关系。元代以后,湖笔制作技艺更臻成熟。从《湖州府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制笔已初步形成了选料、水盆、装套、结头、择笔等诸道工序,与现代制笔工艺十分接近。善琏人冯应科、陆文宝成为制笔大师,其精品竟需千金之价。冯陆制笔从此成为湖笔的祖传技艺,流传至今,使湖笔在海内外一直享有盛誉。周恩来和董必武生前均用善琏湖笔修改文件,董老还曾题词赞湖笔:“赖此优良传统笔,指挥如意鼓东风。” 人给湖笔以生命,湖笔也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品德与性格。
   湖笔有“四德”。《湖州府志》云:“凡笔之佳者,以尖、齐、圆、健四字全备为上。”尖,指笔锋散开时要齐如刀切;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之处;健,指书写时笔有弹性苍劲有力。“四德”中尤以圆、健为最难得。用笔在指头上画圆圈,不觉得强硬和涩滞,画完圆圈,笔头自然收敛成尖锥状。其中羊毫笔的外表还要达到光、白、直三个要求,从而使湖笔以精料精工而著称于世。
   湖笔有软毫、硬毫之分,正如人的性格有刚柔之异一样。羊毫、鸡毫属软毫,狼毫、紫毫属硬毫,兼毫则兼有软毫和硬毫的特性。
   羊毫选用优质山羊毛精制而成。鸡毫是湖笔中最柔软的一种,最初选用白毛乌骨鸡身上的绒毛制成,现已改用纯白鸡腋下之毛制作。古代名家用鸡毫作字画者,当首推做过湖州太守的苏东坡,并有鸡毛笔字帖留于后世。狼毫选用东北优质鼬鼠尾毛制成,弹性强,锐而健,书画皆宜,但不适合初学者。紫毫以山兔毛为原料,是湖笔中毫性最硬最锐的。其中一种叫“紫圭”,仅用几十根兔毫制成,是理想的工笔画工具。兼毫用羊毫和兔毫或狼毫等其他毫料配制,刚柔相济,笔型较小,一般适于书写中小楷。
   湖笔凭着自己优秀的品性,成为中国传统书写文化中的优秀者,并因此而誉满全球。以写民歌著称的江南诗人李苏卿有一首诗写得颇精妙:秦时羊毫晋时旺,羲之七世露锋芒。
   不是善琏多巧匠,哪来湖颖笔中王。
   浓绘浅描皆合意,刚书柔写总相当。
   汗水浇灌两千年,笔端花开五洲香。
   蒙恬之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均在湖州任过太守,他们不但能书善画,还经常和善琏笔工们一起磋商、改进制笔工艺。至隋,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智永禅师云游到善琏,在蒙公祠边的永欣寺一住就是30年。他一边临池习书,一边与笔工切磋技艺,使湖笔制作更合书家之意。智永生前曾自造一支大笔,圆寂时还怀抱着它。后朝的颜真卿、杜牧、苏东坡、赵孟頫等名人学者在湖参政为官时,也都关心湖笔技艺,对发展湖州笔业做出了贡献。这些人和事,是湖笔,也是湖州人、善琏人的骄傲。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行吟南浔大运河》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行吟南浔大运河》是一本关于南浔大运河的书籍,由张加强著。该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引领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历南浔大运河的沿线风光,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南浔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者张加强通过对南浔大运河的深入了解和实地走访,将运河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述。他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南浔大运河的壮美景色和丰富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运河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该书不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文化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浔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运河之美,同时也能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