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四圩:一个让运河环绕的村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87
颗粒名称: 宙四圩:一个让运河环绕的村庄
分类号: K915
页数: 11
页码: 68—78
摘要: 宙四圩的四周虽然有河流环绕着,但是村民为了图个洗洗刷刷的方便,早在唐朝的时候,在村庄的中央挖了一雌一雄两个池塘。两个池塘还用一条明沟相连通,雄池塘居南,雌池塘坐北。雄池塘的水多了就往池塘放一点过去,雌池塘的水多了就往雄池塘匀一点过去。这种水与水之问的平衡,从李唐皇朝开始就延续到了现在。
关键词: 大运河 村庄 宙四圩

内容

1 如果把大运河比作一棵藤,那么,宙四圩就是结在大运河这棵藤上的一个瓜。
  2 宙四圩,一个不到一平方千米,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村,河 宙四圩水塘流环绕。
   植物,动物,人,和谐相处着,是大运河许许多多自然村中的
  一个。
   宙四圩在我的心中,就是世界的中心。今生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出多远,最终还是要回到这个地方,这是我永远也走不出去的村庄;宙四圩自己,也走不出这个地方。
   有一个风水先生路过这里,曾经扔下过半句话:“这个地方要是再扩大一倍就……” 这个“就”字的后面隐藏着多少玄机? 再扩大一倍是什么概念? 听说过这句话的人也曾经大胆地想象过。如果地球再扩大一倍,就成了两个地球,那整个宇宙就得重新改变秩序。
   如果宙四圩再大一倍,就成了两个宙四圩。那这个宙四圩就成了宙八圩,或者叫八卦圩。宙四圩的人想想,如果宙四圩变成了两个宙四圩,那宙四圩就会失去自己名字,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宙四圩的人来说,失去自己的名字,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
   宙四圩的人如此重视自己这个村庄的名字,是有原因的。这里以前不止有两个宙四圩,而是有四个,像身强力壮的四兄弟,大哥宙一圩,二哥宙二圩,三哥宙三圩,自己排行老四,叫宙四圩。
   可现在呢,就剩下最小的弟弟宙四圩一个了。
   他们都去哪儿了呢? 大哥宙一圩喜欢出头露面,把一条长长的土埂像一条长长的大腿踩进了人家的地盘,结果早在公田制的时候,让私田包围,改名沙村。二哥宙二圩、三哥宙三圩跟大哥宙一圩的命运差不多,都是在一次次的土地变革之中,让别的村庄所并吞,唯独小弟宙四圩,平平稳稳,千百年来,一直安然无恙。
   宙四圩的安然无恙,靠的是环绕宙四圩周围的四条河流,按照宙四圩人自己的说法,四条河流是没有围墙的围墙。
  3 大运河从杭州流经练市的时候,乘发大水的机会,开了一个小差,很是冲动地用一条叫花林塘的河流把宙四圩围个四四方方。
   那时候的宙四圩也许是一个窈窕淑女。
   那时候的宙四圩也许是一个花花公子。
   否则,大运河需要花那么大的力气,绕道把宙四圩团团围困吗? 从此,宙四圩从各种场合或者是从各个方向“报复”古运河,年年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宙四圩的土地上会开出各式各样春天的花,远远地望去,像一片系在东天目山脖子上彩色玛瑙的花纹,光彩夺目。
   好像是在报复,又好像是在诱惑。
  4 河流环绕的宙四圩阻隔了与外界的联系,桥又把宙四圩与别的村庄联系在了一起。那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永昌”,取永远繁荣昌盛的意思,石拱桥,在村北。永昌桥是宙四圩人走向外面的唯
  一通道。
   让四条河流环绕的宙四圩人,如果要去村南的练市镇做点买卖,就得先往北走。其实何止是要去村南的地方,就是往东或者往西,都得先往北走。反过来,你从南面或者东面西面回到宙四圩,也得先往北。所以,宙四圩的人说,你只要想出门,就得一路往北。
   走回头路,一路往北,是宙四圩人的出行规则。
   一个人一辈子下来,走的回头路可以绕地球好几圈。但大家都乐此不疲,走回头路越长的人,说明越长寿。
   其实,走回头路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一生中难免要走错一些路,当你走错了路的时候,走回头路正好是你需要走的正路。这就是说,走回头路也有走回头路的必要。但是,大家都不喜欢走回头路,走进这个村庄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这个村庄自然就显得非常 大运河支流安宁。
   小偷们不喜欢走回头路,小偷们就没有去偷过宙四圩的东西。
   太平天国的长矛不喜欢走回头路,洪秀全就没有经过宙四圩。
   日本人更加不喜欢走回头路,所以,水川伊夫也没有去过宙
  四圩。
   因为宙四圩跟外面的联系少,好多信息都是慢好几拍,就连麻将、赌博这儿种人们乐此不疲的东西,都没有光顾宙四圩。
   没有去过宙四圩的,还有汽车。
   那是这座永昌桥的罪过,把现代文明的脚步,用石拱桥古老、坚硬且又顽固不化的石头,挡在了宙四圩的门外。
  5 宙四圩的植物好像是长在宙四圩身上的一个器官,在宙四圩,哪怕是砍一棵小树,就好像是砍了自己身上的一条胳膊一样痛苦。
   各种各样的树,虽然品种不全,但自成体系,像一根链条,从古代延续到了现在。麦收后种田,收稻后种菜,把庄稼侍候得井井有序,顺理成章。
   大大小小的动物,和睦相处。鸡鸭成群结队,猪羊满圈满棚。
   稻田人畜杂居的村庄,前面住人,后面住猪宿羊,廊屋的角角落落里圈着鸡鸭鹅;狗有狗窟,猫有猫窝。宙四圩的人,对牛比对自己家的孩子还要好。自己家的孩子,常常是两三个一起挤在一张床上,而对牛,会在冬暖夏凉的高地,单独搭建一个牛棚,四面通风,像唐朝的建筑,凌空飘逸。或许,这种建筑风格就是从唐朝一直延续下来的。宙四圩的人知道,是牛把田里地里的重活全都承担了。
   人一日三餐,猪牛羊也一日三餐。
   早上,那些大公鸡伸长脖子唱“呱呱红”的时候,宙四圩的屋顶上开始冒起袅袅炊烟,村庄附近的田地里,陆陆续续有了人影在晨曦中晃动。
   傍晚,那些吃饱了虫子和杂草的鸭子,拖着沉甸甸的蛋囊一摇
  一晃地回家,准备晚上下蛋。这个时候,在田里地里劳作了一天的男人女人也开始回家,或牵着牛扛着犁,或肩着铁耙锄头,在村口的小道上,西下的夕阳为他们录下一个个朦朦胧胧的剪影。
   这里家家户户都养狗。那些狗,成天地喜欢打架。那些狗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村庄的安全。晚上,它们会轮流去永昌桥头值班放哨,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狗仔队就全民皆兵。对外来人的警觉让狗仔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但也常常为了一根吃剩的骨头而狗咬狗。
  6 宙四圩有皇甫、徐氏两个大姓。因为村庄小,说是大姓,也只是个位数。除外,还有一户盛姓,一户王姓。一个姓刘的乞丐,像宙四圩上空的一只萤火虫,时明时暗。
   永昌桥南堍的赵姓大概嫌宙四圩太小,对外总是宣称是徐洪人,像外地人猜你是不是上海人的时候,你就顺便回应“阿拉是上海人”
  一样,其实是浙江人,是浙江省湖州市下面再下面的一个叫宙四圩的圩上的人。
   这样小小的自然村当然不会出什么大官。倒是宙四圩一路往北的村部花林,明朝的时候,出了一个叫茅坤的人,编《唐宋八大家文钞》,入幕胡宗宪抗倭,性格刚烈,为后人传颂。
   或许当年的茅坤是走过宙四圩这条回头路的,所以,宙四圩一个叫徐建新的人,为了感谢茅坤的这次到访,在六百年后,为他写了一部《茅坤传》。
   这些年,皇甫、徐氏平分秋色的是各家族里都出过一个科级干部,一个在嘉兴,一个在湖州。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外甥。真正裙带关系的还有,盛姓的男孩到皇甫家入赘,皇甫家离婚的寡妇改嫁徐氏。但这样一来,徐氏的辈分就比皇甫的低了一级,常常是相差
  一两岁的同龄人,徐氏的人要称皇甫的人为伯伯或者婶婶。
   我就有这样的一个姓皇甫的小伙伴,明明是跟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我就要称呼他叔叔。
   像宙四圩这样的自然村是没有学校的,更没有幼儿园,小孩子读书都从小学开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路往北,走过永昌桥,走到一个叫水口的地方,缩头缩脑地在教室最后一排念“星星,太阳,月亮”。生下来就说到大的宙四圩土话,将一直伴随着你的一生。无论你走到哪里,这种半土不洋的腔调,就像伴随你自己一生的性别一样,无法改变。
   宙四圩的人长到能够去田里种田、地里锄地的时候,就不会再去念书了。种田、娶媳妇、生孩子是宙四圩人的人生三部曲。
   你可以随便找一个孩子问问,都会是同样的一种回答。
   问:“小朋友,你喜欢干什么?” 小孩子答:“种桑养蚕。” 问:“为什么要种桑养蚕?” 答:“卖钱。” 问:“为什么要卖钱?” 答:“讨新娘子。” 问:“讨新娘子干什么?” 答:“生小孩。” 问:“生小孩干什么?” 答:“种桑养蚕” 据说这种传统是当年路过这里的徐文长留下来的。徐文长在宙四圩走了一通回头路之后,发现自己以前走的路真的是走错了方向: 半生漂泊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宙四圩的人从徐文长这些话里,知道读书肯定没有种田来得实在。
   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村庄,但又在时时刻刻为有文化的村庄和有文化的人,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土壤。
  7 宙四圩的四周虽然有河流环绕着,但是村民为了图个洗洗刷刷的方便,早在唐朝的时候,在村庄的中央挖了一雌一雄两个池塘。两个池塘还用一条明沟相连通,雄池塘居南,雌池塘坐北。雄池塘的水多了就往池塘放一点过去,雌池塘的水多了就往雄池塘匀一点过去。这种水与水之问的平衡,从李唐皇朝开始就延续到了现在。
   平衡是宙四圩得以生存的秘笈。
   这里的动物和植物是互相平衡的。湖羊吃桑叶,湖羊拉出来的羊粪去桑叶地肥地;生长茂盛的桑叶又成了湖羊的饲料。
   这里的祖先还在很久很久以前,传承了一种叫“桑基鱼塘”的循环农业模式。在低洼处挖塘养鱼,在旱地上种桑树;桑树叶喂蚕,桑沙粪养鱼。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宙四圩的人和自然是平衡的。人把一片片田地修理得整整齐齐,那一片片田地就用灿烂的水稻、麦子、油菜给人丰厚的回报。特别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酿米酒、杀年猪,自给自足。
   宙四圩的人侍候着宙四圩这片土地,宙四圩的这片土地也同样在侍候着宙四圩的人。
  8 爷爷奶奶坟前的树,是我生命的根;爷爷奶奶的坟,是黑夜里、遥远路途中指引我回家的灯。
   虽然我这一生没有见过爷爷,不知道爷爷长什么模样,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是胖子还是瘦子。爷爷在我父亲七岁的时候就走了,扔下一双几女和老婆走了,走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晚上。
   小时候,我常常看见别的孩子爬在爷爷背上“卖小狗,卖小狗”叫唤的样子,就非常羡慕人家,总想有爷爷这样的一个脊梁让我依靠,让我玩要,就会想象我爷爷长什么模样。我常常从父亲在田地里干活的动作中,看到爷爷的影子。那些年,我常常把父亲看成是爷爷和父亲的合影。
   我奶奶没有名字,她生前告诉我,等她死了之后,牌位上要写“徐门沈氏”,她是水口车家兜沈家门人。爷爷走了之后,她为了把儿子女儿带大,没有再嫁人,守寡几十年,在92岁那年,不声不响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把奶奶安放在爷爷的身边,让他们在离别了58年之后在另
  一个村庄团圆。入殓的那天,我特地用善琏湖笔蘸上金不换墨汁,恭恭敬敬地写上“徐门沈氏”四个大字,挂在奶奶的坟头。
   奶奶不识字,但奶奶有自己朴实的生活道理。
   很小的时候,奶奶告诉我说:“一个人有两样东西,是强盗抢不走的。” 我问奶奶:“哪两样东西?” 奶奶说:“一个是力气,一个是字。” 我不知道这一生中,奶奶跟我说了多少话,这两句话,我是暗暗地记在了心里,从来不敢忘记。
   长大了,我才慢慢地体会到,奶奶说的这些话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需要一辈子去理解和领悟。
  9 宙四圩的命运好,就是这个圩上家家户户的命运好。“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没有淹没我家的厅堂。或许是厅堂太小,村上的人叫它狗屎厅,小到像一堆狗屎,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红卫兵嫌它脏,没有去踩它一脚,所以,那个明清时期的三开间厅堂至今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面貌,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宙
  四圩的土地上晒太阳。
   其实,这些年中宙四圩也经历过几次大的风浪,这只小船随时可以让那些不知道何时而来、何处而来的巨浪打翻。
   上天保佑,宙四圩安然无恙。
  20世纪90年代,时兴修筑乡村公路,“想致富,先修路”的标语贴到了村口,那年,水口乡要往练市镇修筑一条简易公路,测绘的标杆往宙四圩的地上一插,图纸出来了,是最佳线路。宙四圩的人拍手叫好,终于有希望可以改变一下陈旧千百年的脸面了。可等到公路开筑的那天,公路莫明其妙地往西绕了一个大弯,擦宙四圩的西边而委曲前行。后来,有人传言说是乡长他丈母娘要他把公路往自己家门前过,就临时改了道。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西部到上海的特高压线要从宙四圩上空经过,需要整村人搬迁。后来因为要绕开湖州这个城市,也改了道。
  申嘉湖高速修筑的那段时间,勘察人员来到宙四圩东瞄西瞄了一番之后,说这里四面环水,投资成本过高,决定往南移几百米,只要绕开宙四圩就行。
   祸兮福兮,宙四圩人虽然不知道塞翁失马的道理,但还是没有
  一个人去计较。
  10 存在了千百年的宙四圩发展缓慢,像永昌桥上的石头,虽风吹雨淋,但改变不了多少模样,凹凸的地貌,像小孩子永远搭不完的积木。
   春天油菜花的黄、麦子的绿,是西方的油画。
   小桥、流水、池塘;稻香、蛙鸣、酒香是宙四圩人的生活写照。
   宙四圩是一口放松身体,洗涤尘埃的池塘。
   宙四圩是一本线装书,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历朝历代鲜活的故事。
   四面环水的地理阻止了宙四圩发展的脚步,阻隔了宙四圩向外的交流。但是,还能阻拦得了天空中随处可以飘过来的雾霾,还能阻拦得了河流中随时可以流淌过来的污水吗? 这些年,一个接一个的村庄消失在高铁、高速公路、特高压的速度上,农民们除了在拿到搬迁费的时候心里会突然亮堂一下之外,这种兴奋像夏天的流星,稍纵即逝,而现实给他们留下来的,是永远回不去的村庄。
   那一个个村庄的名字,或许改成了一个车站的名字,或许成了
  一个工业园区中某一条道路的名字,或许成了某座高压线铁塔的一个编号。
   而宙四圩很幸运,宙四圩还是宙四圩,还是不到一平方千米,还是十几户人家,还是四水环绕,还是千千万万自然村中的个植物,动物,人,还是和谐相处着;村庄中的那两个雌雄池塘,还是像两只明亮的眼,闲看池前花开花落,漫观天空云卷云舒 这就是宙四圩,一个让大运河环绕的村庄。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行吟南浔大运河》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行吟南浔大运河》是一本关于南浔大运河的书籍,由张加强著。该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引领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历南浔大运河的沿线风光,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南浔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者张加强通过对南浔大运河的深入了解和实地走访,将运河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述。他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南浔大运河的壮美景色和丰富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运河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该书不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文化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浔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运河之美,同时也能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