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荻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86
颗粒名称: 又见荻港
分类号: U651
页数: 3
页码: 65—67
摘要: 雪花依然翻飞,回廊下的店铺照常开张,村民穿行其间,三三两两,恬然宁静。里行埭前的河道上,长春桥、积善桥、秀水桥横卧其间,像一位位长者,或许正在回忆曾经的繁华,和当年从这些石桥走出荻港的年轻人。
关键词: 大运河 荻港 港口

内容

荻港,这个充满水和淳朴气息的古村落,在我的记忆中,有翠绿的桑园,明亮的鱼塘,连绵的廊棚…… 记得二十多年前为赴同学阿福的喜宴,我从家乡练市乘乌镇到湖州的轮船在和孚码头上岸,是阿福的乡亲用渔船又把我从和孚载到荻港。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条穿越和孚漾的小船的模样,最别致处是船舱两侧有两个长方形的小孔,船舱中的水与河港中的水相通,鱼儿放在船中如游在河水中一样灵活自如。
   获港雪后的桑基鱼塘又见荻港,是在今冬第一场瑞雪飞扬的时候。先前有同事告诉我,湖州城南的荻港还保持着古村落的模样,很有味道。几次想去,却因种种事情的牵绊,都未成行。今天早上,见雪花飘扬,冥冥中,激起一种出游的欲望。
   汽车出湖城,沿318国道至八里店大桥入湖盐公路,约一刻钟就到了和孚镇,荻港现归属于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管辖,距镇政府才5分钟车程。
   毕竟是冬季的荻港,桑树贡献出所有的绿叶,让春蚕化作丝绸温暖世人之后,自己却又赤条条与风雪抗衡,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来年春天的萌芽。公路两旁鱼塘形态各异,圆圆的,长长的,曲曲的,如我在新疆见到的陨石坑,而我却断定这荻港的鱼塘是人为而不是天成。
   据传,吴越时候的范蠡曾在荻港一带养鱼,称“水畜”,并著有《养鱼经》:“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而荻港人比范蠡更进一步,他们挖塘养鱼又与种桑养蚕结合起来。桑林将塘岸的泥土固定起来,桑叶经蚕宝宝消化后的蚕沙成为鱼的饲料,冬季干塘起鱼后,又将塘泥用作桑地的肥料,这种生态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桑基鱼塘”,或许这也算是荻港人的一种创造吧! 而荻港人留传下来的精华,还有南苕胜景、积川书塾、章鸿钊故居等古代建筑,以及由这些古建筑、古石桥、古石岸、古回廊、古弄巷组成的整个古村落,她像一本深邃的典籍,只能慢慢地阅读,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奥妙。
   雪花依然翻飞,回廊下的店铺照常开张,村民穿行其间,三三两两,恬然宁静。里行埭前的河道上,长春桥、积善桥、秀水桥横卧其间,像一位位长者,或许正在回忆曾经的繁华,和当年从这些石桥走出荻港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现在也变成了一位位长者,或许,他们再也无法回到荻港,但荻港的路上、桥上还留有他们临行时的脚印,并已深深地烙在了所有荻港人的心中。
   正是章鸿钊、朱五楼、章荣初、章宗祥、朱渭深等一位位荻港名士的功业建树,给荻港这个古村落增加了一种骄傲的神采。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部荻港朱渭深先生的诗集《纫秋兰室诗稿》。这位新时期的文学家,《湖州日报》的创始人,一生酷爱诗歌。
  “小儿不识影,警走呼其亲。稍长方自知,影是儿家身。少年爱写诗,沾新得句。不知古人诗,半出心伤处。”我最喜欢其中的这首《偶书》,富有童趣,又充满哲理。
   为了找回二十多年前的那点儿记忆,我找到了以前上岸的船埠头,岸上,有一家无招牌的缝纫店,我问阿福现在何处,那缝纫师傅说,在下昂中学做老师。不知怎的,我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是找不到年轻时的记忆了吗?年轻时的伙伴,那家做鱼丸子的小吃店,那摇曳于风中的酒幌,都不知飘向了何处。
   又见荻港,方才意识到现代文明的渗透是无孔不入的,其实荻港也不例外,只是荻港人对古文化的保护意识比较强烈而已。如村口新建的崇文园,有亭,有桥,颇有江南园林风格,据说天气温和的夜晚,崇文园内还有扭秧歌等表演,可惜是雪天,连打鱼的也纷纷回到老屋,围着火炉温一壶老酒,品味人生,等待雪后天晴的日子,好撒网捕鱼。
   透过花格子木窗,望着那位自饮自乐的渔夫,心想,假如我也生活在这里,我不就是这位渔夫吗?走在荻港回廊曲巷的宁静之中,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行吟南浔大运河》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行吟南浔大运河》是一本关于南浔大运河的书籍,由张加强著。该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引领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历南浔大运河的沿线风光,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南浔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者张加强通过对南浔大运河的深入了解和实地走访,将运河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述。他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南浔大运河的壮美景色和丰富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运河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该书不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文化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浔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运河之美,同时也能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