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百间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76
颗粒名称: 古色古香百间楼
分类号: K878.2
页数: 3
页码: 26—28
摘要: 百间楼位于南浔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相传是明代吏部左侍郎董份为他家的奴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百间楼是江南水乡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民居群落,全长400余米,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关键词: 大运河 红房子 百间楼

内容

百间楼位于南浔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相传是明代吏部左侍郎董份为他家的奴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百间楼是江南水乡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民居群落,全长400余米,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一个镇,如一个人,有他的衣着打扮。百间楼大概就是南浔人百间楼百间楼暮色压在衣柜最底层的那一件,这件衣服曾经让南浔人穿着见过皇上。
  虽然现在感觉到有些零乱破旧,但缝缝补补后,亦不失为一件挺有古意的物件,是属于舍不得丢弃,又不想穿它的那一件。
   应该说,百间楼是江南水乡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宅群落。
  江南民居多为依河而建,百间楼也不例外,楼屋顺河流而蜿蜒,绵延400余米,有长板桥跨东西相连,方便两岸人家。而百间楼与其他江南民居所不同的是,百间楼旁边的河流居然是以百间楼命名的,或百间楼港,或百间楼河,这说明房屋名气要比河流大。百间楼沿河而建,河因楼得名,正与湖城沿湖而筑,城因湖而名相反。
   近日收到台湾一位朋友寄来的中学国文教材,开卷有天津人宋晶宜写的《雅量》,讲朋友买了一块衣料,绿色的底子带白色方格,当她拿给他们看时,一位对围棋十分感兴趣的同学说:“啊,好像棋盘似的。”写文章的宋晶宜说:“我看倒有点像稿纸。”“真像一块块绿豆糕。”一位外号叫“大食客”的说。对一块衣料,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一处风景,当然也有各人各异的观赏价值。
   一位画家说百间楼是一幅江南水墨画:百间楼河廊如诗如画,既充分利用空间,又富于想象,显得很有层次。尽管没有浮雕,没有壁画,但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幅精巧绝妙之杰作。河岸上、庭院旁,浓墨如泼,绿树拔地凌空,衬着一叶剪影般灵空的廊屋,其远近、浓淡、虚实,恰到好处,那是水墨画的韵味。
   一位学者说百间楼是一部江南民居建筑史:百间楼山墙有的是
  三叠式马头墙,有的是观音兜式山墙。民居之间有券门相隔,沿河石砌护岸整齐,并有河埠踏级石阶。百间楼既有明代建筑风格,又有清代建筑遗韵,多为楼房,大宅三四进,小宅一二进,属江南罕见的沿河民居建筑楼群之一。
   一位考据家说百间楼是一部古老的线装书,记载着百间楼几百年的历史和秘闻:百间楼始建于明代中叶,建造的缘由相传与明嘉靖进士茅坤有关,是明代吏部左侍郎董份与丈人茅坤斗富的产物。
  茅坤说我女儿有仆人百余之多,董份就说给每位仆人造一间房好了。
  于是才有了百间楼,才有了“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远。
  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的低吟浅唱。
   出于职业的关系,我的确经常听到对百间楼的不同说法,而我都能一一接受,这大概也是我常被领导和同事称为“没有主见的老实人”之原因吧。而我的想法则是:人总是在寻求自己喜欢的事物,每个人的看法或观点不同,并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彼此容忍和尊重对方看法与观点的雅量。如果他能从百间楼的门缝中看到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求他走向小莲庄去聆听鸟鸣。
  你听你的鸟鸣,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间都会有美丽的感受,人与人偶有摩擦,往往都是缺乏那份雅量的缘故。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行吟南浔大运河》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行吟南浔大运河》是一本关于南浔大运河的书籍,由张加强著。该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引领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历南浔大运河的沿线风光,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南浔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者张加强通过对南浔大运河的深入了解和实地走访,将运河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述。他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南浔大运河的壮美景色和丰富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运河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该书不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文化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浔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运河之美,同时也能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