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历史的张静江故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74
颗粒名称: 承载历史的张静江故居
分类号: K878.2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张静江故居是张静江少年、青年时代生活居住的地方。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系清代三进五间式古建筑。就建筑而言,张静江故居没有张石铭旧宅气势宏伟,但尊德堂内的砖雕门楼构思别致,精雕细刻,至今尚属罕见的砖雕精品。前几年,国家旅游局曾编印过一本中英文对照的旅游宣传画册,上有尊德堂砖雕门楼的照片,只不过错放在了江苏周庄的那一页上。这精细的砖雕能够印在国家旅游局的画册上,本身就是一种身价的体现了。
关键词: 大运河 张静江 故居

内容

冥之中还冒出这样一个唐突的想法:如果没有张静江,中国的民国史将会改写。理由是张静江倾尽家产资助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继又扶持蒋介石走上政治舞台。但又心存疑虑,蒋介石一旦在政治上站稳脚跟,张静江就有“黄袍加身”之危,还是归于佛门,终老异国。对于蒋介石来说,张静江只不过是他走向政治道路的一块铺路石而已。好在张静江早已看出政治的险恶,所以,“不要做官,没有做头”成了他那时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近读周谷城《中国通史》,提到张静江时,有引用孙中山那时的一段话:“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作为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为何走了一条与同为“四象”之一的刘家拉着没落皇帝不放的截然相反的道路呢?张静江怎么会想到要支持孙中山,而卷入那场风云莫测的革命之中呢?走进张静江故居,走过陈列在那里的仿佛已经凝固了的历史之中,或许我们还可以寻找到一些原因或者依据。
   张静江故居是张静江少年、青年时代生活居住的地方。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系清代三进五间式古建筑。就建筑而言,张静江故居没有张石铭旧宅气势宏伟,但尊德堂内的砖雕门楼构思别致,精雕细刻,至今尚属罕见的砖雕精品。前几年,国家旅游局曾编印过一本中英文对照的旅游宣传画册,上有尊德堂砖雕门楼的照片,只不过错放在了江苏周庄的那一页上。这精细的砖雕能够印在国家旅游局的画册上,本身就是一种身价的体现了。
   张静江故居除了建筑之外,其悬挂雕刻的楹联文化和陈列的民国史料,是张静江故居的价值所在。周庆云的“有容乃大”,取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句;吴昌硕的小篆“世守两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正蒙乾称篇》“东铭西铭”的典故。孙中山的对联当然与张静江的资助有关了。1923年,为革命活动筹办了经费而辛勤操劳的张静江因骨痛加剧,在家养病,孙中山推荐留德名医李其芳为其电疗,劝其专心养病:“俾贵体恢复常态而再为国尽力,这岂止是一人之幸,实为吾党之大幸也”,并亲书“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对联相赠。这利剑与豪侠连在一起,正切合了张静江的处世为人。而我总觉得挂在厅堂中翁同龢的那副抱柱对联,最为张家道德传统的真实写照:“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至于陈列的史料,其实是张静江一生的缩影,从商从政,侠义心肠,英雄壮志,吃素念佛。张静江常以李清照“生当为人杰”的名句勉励自己,并给自己取“人杰”为名。
   但张静江还是离开了南浔,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个尊德堂,远渡重洋,移居美国。从“人杰”之名到“卧禅”别号,是张静江人生的轨迹所在。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行吟南浔大运河》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行吟南浔大运河》是一本关于南浔大运河的书籍,由张加强著。该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引领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历南浔大运河的沿线风光,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南浔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者张加强通过对南浔大运河的深入了解和实地走访,将运河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述。他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南浔大运河的壮美景色和丰富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运河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该书不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文化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浔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运河之美,同时也能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