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希望沃野》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59
颗粒名称: 企业文化
分类号: F272-05
页数: 13
页码: 110-122
摘要: 南浔经济开发区是为发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南浔的地理、人才和经济基础优势,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与项目,加快与上海浦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接轨,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高速发展而建立的。它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中有底蕴深厚的梅月集团的丝业文化,有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的电梯文化,还有南星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精心营建的地板文化。
关键词: 南浔区 企业文化

内容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南浔经济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今的南浔经济开发区乘新时代东风,阔步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蓬勃发展。在开发区的晴空下,企业文化、教育事业、群众文体活动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循序渐进地推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企业文化 南浔经济开发区是为发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南浔的地理、人才和经济基础优势,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与项目,加快与上海浦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接轨,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高速发展而建立的。它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中有底蕴深厚的梅月集团的丝业文化,有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的电梯文化,还有南星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精心营建的地板文化。
  梅月集团的百年沧桑 梅月集团的前身是湖州制丝针织总厂,厂址在开发区西郊的方丈港村,是当年湖州市丝绸系统国有大中型外向型制丝针织联合企业。厂初创于1923年,当时叫“改良缫丝传习所”,有人力木车30台。第二年,即1924年(另一说见华震夏《中兴丝厂始末》,其中谈到1926年,方丈港改良缫丝传习所改建成南浔汽机改良丝厂),由庞莱臣、周湘、庄骥千等人集银12万两改建,当时征地18亩(12000平方米),设有意大利式坐缫机208台、日本式坐缫机85台。缫制南浔牌、湖山牌、分水墩牌改良丝,品质优良。产品分甲、乙、丙三个等级,南浔牌为甲级品,湖山牌为乙级品,分水墩牌为丙级品。1929年6月,产品在西湖博览会上获特等奖。同年秋,因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国际丝市萎缩,中国的生丝销售受阻,湖州茧丝业受到冲击,该厂被迫于1931年底停业。1936年,随着国际生丝市场回暖,湖州缫丝工业从萧条中逐渐复苏,上海元丰丝厂的经理朱静庵通过永夸银行,用10万元买下该厂,更名为“中兴丝厂”,添置日式从缫车64部、日产田端式自动烘茧机1台,并设置了门庄茧站,实行自收、自烘、自缫一条龙生产。1937年春,厂被租给无锡江南第一缫丝厂的周元勋经营,改名为“中兴(新华)丝厂”,有缫丝车240台、复摇车144台、千〇七式煮茧机2台,产品商标为环球耕牛牌。同年10月,因战争而停业。
  1946年,中兴丝厂等7家缫丝厂获得中蚕公司和浙江省建设厅批准,成为首批易丝代缫丝厂。同年,由俞仰馨(原双林俞兴记丝厂资方)投资,于新茧上市时复工,朱静庵的外甥朱景生任厂长,厂名改为“纬丰丝厂”,开工仅3个月就停办。1947年,分租给周元勋与吴炳文,分设新华、荣丰两厂进行经营,两厂的商标分别为环球牌与耕牛牌,厂内共有240台缫丝车,其中新华厂104台,荣丰厂136台。后因原料不足,两厂于1948年相继停业。
  1950年8月27日,由朱鹏主持复工,向中蚕公司浙江分公司申请加工代理业务。那时,有坐缫车208台/1040绪、复摇车120台、煮茧机1台,职工516人,每日工作11小时,日产厂丝100千克。但由于资方消极经营,抽走资金,生丝质量差,资方还拒绝与中蚕公司签订继续加工代缫合约,工厂遂于1951年1月20日停工。2月,朱鹏避居上海,工人失业。南浔镇工会和吴兴县劳动科出面与中蚕公司浙江分公司协商,签订加工代缫合约,成立中兴丝厂工人生产自救委员会(由9人组成),其中职员5人,工人4人,由周道荣负责组织工人生产自救。同时,政府贷款6020万元(旧币)作为流动资金,工厂遂于3月24日复工。同年10月26日,秦鹤卿任厂长。1952年12月14日,原中共南分区组织委员王德贵成为驻厂代表。1954年,中共吴兴县委工业交通部组成工作组,选派潘星祥、吴之斐、王民岩、高孝立、黄祯等7人进驻中兴丝厂,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开展“一化三改”教育。同年8月,该厂公方代表李方亭、党支部书记王德贵、工会主席金彩霞、团支部书记黄甲赴杭州参加省委统战部召开的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会议。1955年,国家贷款3万元,增加立缫车86台,淘汰坐缫车104台,年产白厂丝57吨,平均品位C95,利润7.45万元。1956年5月1日,并入湖州丝厂。1956年10月16日,由吴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厂长李方亭,副厂长秦鹤卿、朱鹏。同年12月,迁到湖州。1965年,经省计委批准,国家投资22万元重建南浔丝厂,拥有立缫机88台,当年产出3A级白厂丝11.25吨,销往国外。次年,白厂丝年产量62.53吨,正品率为99.38%,平均品位为2A+80级。
  1978年,该厂被评为省“大庆式企业”。20世纪70年代后期,南浔丝厂因生产的梅花牌白厂丝独具“色白光亮、匀洁柔韧”的质量特色,开始跻身省丝绸系统先进行列。1978年以来,又专门承担生产出口至西欧产品的任务,对口绸厂经多年使用后反馈,产品质地优良,光泽明亮,伸长度好,丝条柔韧、耐磨、断头少,适合高档织物的生产。1979年,生产的梅花牌2/11白厂丝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的证书。1980年,该厂有职工729人,有立缫机200台,年产白厂丝122.8吨,实现产值508.38万元。1984年秋冬,国际生丝市场一度不振,工厂通过市场调研适时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利用本厂的白厂丝进行深加工,生产高档真丝针织坯绸等新产品。1984年起,开发真丝针织深加工业务,上马简装丝、真丝针织绸、印染、制衣等8个技改项目,并投资1524.77万元,从国外引进精密络筒机、针织大圆机、练染机、花色缝纫机等124台(套),拥有年产白厂丝170吨、真丝针织绸120吨、真丝针织服装50万件的生产能力,成为浙江省第二个真丝针织品出口基地。1986年,开发的新产品简装丝被列入省丝绸公司出口计划,产品销往西欧。1987年,正式注册梅月牌商标,同年成立针织厂、染整厂、服装厂。1988年8月1日,南浔丝厂更名为“湖州制丝针织总厂”,结束南浔丝厂多年来生产单一白厂丝的历史,开创和形成了从蚕茧缫丝到成筒针织、练染、成衣一条龙的深精加工的现代化联合生产体系。当时,该厂依靠科技进步扩大规模、更新设备,重视抓企业的基础管理和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厂先后荣获省丝绸工业质量管理奖和省节能管理先进企业的称号,并获得国家二级计量合格证。1989年,又分别荣膺省先进企业、省技术进步优秀企业、省技术改造先进企业、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等殊荣。该厂生产的梅花牌白厂丝自1979年后一直保持省优的称号。1990年,该厂生产的梅月牌的10多种规格的真丝针织绸和1000多种款式、款号的真丝针织服装全获省优称号。
  1991年,该厂的真丝与丝绵针织绸获全国丝绸系列产品展评会最佳花色品种奖,真丝针织系列服装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后来又获第二届北京国际丝绸会议精品展金奖和中华国产精品称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该厂不断追求企业发展和进步,经济效益在同行中名列前茅,成为省丝针织出口专业定点厂,省丝绸生产骨干企业、出口基地,并成为当地的创汇大户。20世纪90年代,总厂下属制丝、针织、练染、成衣和动力5个分厂,有职工1450人,厂区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全厂拥有630余台制丝、针织、练染、成衣主机设备,配备有130条一条龙深精加工的引进设备生产线,水、电、汽、热电站和环保设施配套齐全,固定资产有2500多万元,形成了年产各种规格的白厂丝170吨、真丝针织绸120吨、丝针织服装70万件的生产能力,系列产品主营出口,综合出口率超过85%。1992年,制丝针织总厂完成工业产值6052万元,实现利税623万元,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产品广销日本、西欧、美国等地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1995年,转型为浙江湖州梅月针织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重新组建为浙江湖州梅月针织有限公司。辑里湖丝甲天下,霓裳今又飘海外。
  电梯博物馆 电梯博物馆位于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将企业文化与世界电梯文化、中国电梯文化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博物馆,投资2000多万元,展区面积逾1500平方米。馆内陈设根据过去、现在、未来三条主线,展示电梯发展的历史,体现不同时代的电梯制造技术和文化,反映电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电梯博物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陈列厅
  展示电梯的起源、世界和中国电梯的发展历史,并集中展示三款年代久远的电梯。
  人民大会堂古董电梯 该展品是北京人民大会堂使用的首批电梯,编号是4号。1959年9月,公私合营上海电梯厂(前身是1931年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电梯工程企业——上海华恺记电梯水电铁工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建筑制造并安装了81台电梯和4台自动扶梯。电梯博物馆大厅(沈勇强供稿)
  电梯博物馆陈列厅(沈勇强供稿)
  电梯博物馆欧式展厅(沈勇强供稿)电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电梯——天津利顺德饭店电梯1∶1模型 天津利顺德饭店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在1924年扩建时,安装了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的第一代产品。近100年来,这部电梯上留下了孙中山、周恩来等伟人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社会各界名流活动的身影。
  上海华尔道夫酒店(原英商上海总会)电梯1∶1模型 这一电梯安装于清宣统二年(1910),轿厢为三角形木质,需要手动拉上外侧铁栅栏的门,是中国使用最早的电梯之一,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不同风格的展厅
  分别展示了不同设计风格的轿厢和厅门,展品全部都是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
  欧式厅 欧式风格多给人一种高贵、奢华、大气的感觉。这类产品在设计上会考虑融入优雅的气质,主要体现生活的品质感。现在还有一种简欧风格,主要带给人一种惬意和浪漫的感觉。厅内展示有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的专利轿厢,分别名为“海阔天空”“绅士品格”“流金岁月”“摩登时尚”等。中式厅 中式风格的特点多为简约、朴素、格调雅致、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气质。中式厅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式与现代元素,将中国文化的万千情感与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完美结合。厅内展示的是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的两款专利轿厢,分别名为“龙啸九天”“吉祥如意”,融合了龙和如意的元素。
  现代厅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通俗地说,无论空间多大,一定要显得宽敞。不需要烦琐的装潢和过多装饰,最大限度地体现空间与装修的整体协调,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厅内展示的是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的专利轿厢,分别名为“星光璀璨”“简约主义”和“毕加索”。
  混搭厅 混搭风格糅合了东西方美学的精华,将古今文化的内涵完美地融合于一体,充分利用了空间形式与材料,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装修风格。混搭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风格的元素放在一起做加法,而是把它们有主有次地组合在一起。中西元素的混搭是主流,其次还有现代与传统的混搭。厅内展示有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的专利轿厢,分别名为“雅痞风尚”和“蓝色媚影”。
  中国地板博物馆 中国地板博物馆建于2015年,是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权的国内唯一以木地板为核心元素打造的博物馆,以呈现地板消费史、剖析地板消费习惯、展望地板未来发展趋势为主要展览内容。
  中国地板博物馆由序厅,木材与胶合板/实木多层板材、木材与人,文化地板与价值,地板创造文化价值、构建文化身份4个展区组成。从木质环境学角度出发,阐述家居生活中室内有效木量(指表面开放,能与外界空气接触的木材表面积的总量)的重要性,包括木材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将木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木材本身所含缺陷最大程度上得到修复,并还原木材的自然生命特征;以真实为基础,将木纹理与创作元素相结合,进行美学加工,注入文化内涵。
  中国地板博物馆一景(沈勇强供稿) 博物馆的第一部分,是序,厅中有一面艺术墙。这面艺术墙由46个色号,共计3075块高矮不一的小木方块组成,是像素化后的莫奈名画《日出印象》,寓意从原生态的木材,到经过机械加工的板材,再到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化木材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蕴含了博物馆赋予木材以文化含义的理念。
  第二部分是木材与胶合板/实木多层板材、木材与人展区,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木材制作与使用发展史板块主要介绍古今中外的木材,特别是各种木材的制作以及使用的历史,包括最早的有记录的木材、木材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时期在欧洲国家的运用、木材在中国古代社会和当今市场上的运用等内容。
  木材与建筑板块主要介绍了木材具有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特性,所以科学地在室内空间中使用一定量的木材有利于人体健康。本板块中的地板与青砖地面分别代表着法国卢浮宫和北京故宫,这两座建筑虽然结构不同,但都使用了一定比例的木材。以此为切入点,展馆向参观者展现了前人对于木质建材的理解——建筑要具有一定比例的有效木量。
  这一板块还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一定比例的有效木量在空间中的重要性,包括:1.提供舒适脚感:展厅左侧地面的S形走道分别铺设了三种材料——石材、地板、地毯,行走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三种材料的不同脚感。这是因为不同材料的缓冲力不同。通过小球落地实验可以得知,石材缓冲力最小(小球反弹高度最高),地毯缓冲力最大(小球反弹高度最低),而木地板介于两者之间。对于人来说,地面缓冲力太小不好(感觉地面很硬,冲击过大),太大也不好(如同行走在沙地,脚要施加额外的力,容易伤脚)。2.改善空气湿度:现代木质环境学指出,湿涨干缩的特性使木材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改善空气湿度。当室内湿度维持在55%—60%时,浮游的细菌的存活率最低。因此,一定比例的有效木量可以防止细菌的滋生。3.调节温度差:住宅换气试验证明,当室外温度变化时,使用木材作为墙体的房间温度变化较小,室内冬暖夏凉,而使用混凝土、泡沫、玻璃棉作为墙体的房间温度变化较大。
  人的友好材料板块。除了木材,其实室内材料还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金属,动植物纤维(包括动物皮毛、布料和木材),硅酸盐类(石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四大类。不同的材料由于特性不同,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柔软、坚硬、温暖、冰冷等。从血缘亲和方面来讲,和人体最为亲近的当属动植物纤维中的动物皮毛,其次是木材。这种血缘亲和感具体表现在:
  1.心率变化:触摸不同材料时,人的心率变化幅度从小到大(越小越好)分别是动植物纤维、高分子化合物、硅酸盐类、金属。
  2.血压变化:接触木材和金属时,人的动态血压会发生变化,接触金属时的波动幅度大于接触木材时的波动幅度,即接触金属时人的血压更加不稳定。
  木材的缺陷板块。木材是对人友好的材料,但并非完美,因为木材自身有许多天然的缺陷,例如变色、腐朽、虫害、裂纹、夹皮等。这些缺陷虽然具有独特的自然美,但是会对木质建材成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如展厅中间的原木墩,在三个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弦切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天然的缺陷,在制作实木地板时,这些缺陷部分不能被使用,就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极 大浪费。我们还可以看到,切面上的纹理有疏有密,这是因为树木有早、晚材(树木长粗主要是由于形成层的细胞在不断进行分裂。春季时,形成层细胞十分活跃,分裂速度快,树木生长旺盛,纹理间距较宽,这时的树木叫作“早材”;秋季时,生长代谢慢,此时形成层细胞分裂慢,形成的纹理就致密,这时的树木就叫“晚材”)之分,其中晚材要比早材结实致密。这就导致不同部位木材的湿涨干缩率不同,这样制成的实木板材(地板)的湿涨干缩率也不尽相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开裂或拱起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工艺之一就是对板材进行六面封漆,但这样,木材就不是有效木量了,就如同一块塑料。
  胶合板的故事板块。既想让板材结构变得稳定,又想保留天然的木纹或缺陷美,能实现吗?目前最为成熟的方式是对木材进行结构加工,将其制作成人造板。其中,胶合板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它具有独特的性能优势和工艺优势,而且运用的范围很广泛,例如,曲面家具,乐器,乒乓球拍,冲浪板,高档汽车、飞机、游艇内部装饰用的木饰面等。在其表面增加一层实木后,又变成了当下最为流行的地板之一——实木多层地板。实木多层地板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并长期占据世界铺地材料市场主流地位。后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我国主要是以OEM(贴牌代工生产)为主,缺乏自主品牌。2003年左右,我国用户开始逐渐接受实木多层地板,也是在那个阶段,中国实木多层地板品牌开始起步。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产业日渐成熟,坐上了市场份额第一的交椅。传统的实木多层地板的生产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基材制作—木皮分选—木皮压贴—开片—砂光—浮雕—开槽—油漆等环节,主要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加工机械。
  木材本身所含的缺陷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修复,原木的自然生命特征也得以还原。
  第三部分是文化地板与价值展区,主要展示了文化地板诞生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地板,文化地板的诞生要复杂得多,它以本真为理念,将木纹理与创作元素结合,进行美学加工,并注入文化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灵感创作和文化加工两个环节。展区展示的文化地板以“怀素狂草”为例,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作品《自叙帖》。通过将狂草的笔触与精心挑选的榆木(4.8‰的比例)纹理相融合,将书法这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地板中。展区桌面上的道具重现的是书法家根据木纹理在地板上挥毫泼墨以及工匠手工雕刻、打磨的场景,而墙上的宣传版画则完整地介绍了这款地板的加工过程。
  第四部分是地板创造文化价值、构建文化身份展区。综合上述内容,博物馆最后提出了“用文化地板创造文化生活,构建主人文化身份”的理念。具体方式是通过7个不同风格的展台中的7款具有不同文化气息的地板,展现7位不同文化身份的主人的特质——有文艺的,有复古的,有稳重的,也有活泼的……博物馆还对中国地板的未来趋势做出了判断:随着情感消费的升温,人们对艺术文化的消费将变得家庭化。因而,转型为文化产业是地板业界突破传统、走出困境的新方向。

知识出处

希望沃野

《希望沃野》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希望沃野》不仅是对南浔地域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更是展示南浔独特魅力、讲好南浔故事的现世书卷。南浔区不断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力求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南浔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扎实贯彻相关精神、把脉相关文化政策,启动“一镇一品”工程,挖掘南浔各镇各村本土文化资源,出版当地文化著作,传承发扬南浔各村镇的文化魅力。“浔迹丛书”应运而生,该作品由南浔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及南浔区图书馆联合出版,涉及南浔各地历史、人物、“非遗”、诗歌、方言等文化记忆,系统展示了南浔长时间沉淀的文明成果和拥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庞莱臣
相关人物
周湘
相关人物
庄骥千
相关人物
朱静庵
相关人物
周元勋
相关人物
俞仰馨
相关人物
朱景生
相关人物
吴炳文
相关人物
秦鹤卿
相关人物
李方亭
相关人物
王德贵
相关人物
金彩霞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