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拾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希望沃野》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45
颗粒名称: 村名拾趣
分类号: K928.5
页数: 11
页码: 10-20
摘要: 自然村落的村名大都有特定的含义,有的源自环境,有的源自当地居住人口的姓氏,有的则源自美丽的传说,不论何种,皆内涵深邃,意味深长。
关键词: 自然村落 村名拾趣

内容

村名拾趣
  自然村落的村名大都有特定的含义,有的源自环境,有的源自当地居住人口的姓氏,有的则源自美丽的传说,不论何种,皆内涵深邃,意味深长。
  因环境得名的村有小桥、马家兜、横家兜、先家兜、埂潭、黄泥兜、洋南、金鱼漾等。
  小桥:因村前有座小桥,是以前丁家港村村民和方家港村村民进出的主要通道,故名。
  马家兜:因村庄形状好像一匹马,且村旁有一个兜[1],故名。
  横家兜:因在丁家港村中间,横穿该村,而且村后有一个兜,故名。
  长兜:因村旁有两个形状比较长的兜,故名。
  先家兜:据传,该村原是一条埂[2],叫“仙人埂”。后有人家把该埂挖通,使其变成了村边的一个兜,称“仙家兜”,因“仙”“先”同音,后人写成“先家兜”。
   [1]兜,以及下文的漾、港、浜、湾等都是当地方言,指的是江南农村中类似于湖泊、河流的水域,下同。
  [2]埂,当地方言,指的是地势高起的长条形地域。埂潭:村前有一潭,名叫“埂潭”,故名。
  黑家埭:据当地老农说,该村后面有条小河,两旁树木成荫,望过去黑森森的,故名。
  黄泥兜:该村西面有个黄泥墩,村北有个兜,故名。
  草荡头:村前有个漾叫“草荡漾”,故名。
  北港巷:该村北边有个大碧塘,故名。
  洋南:当地有两个小漾,东面的一个是婆子漾,西面的一个是稻目漾。
  因村庄坐落在两个漾的南面,故名“漾南村”,一直沿用。后为书写方便,“漾”字简写成“洋”。
  扇火湾:因村庄形状像把扇子,故名。
  朝笏兜:该地有个兜形如朝笏,故名。
  上下坝:相传曾经有一条河坝穿村而过,将村庄分成上、下两部分,故名。
  古娄港:因古溇港河穿村而过,“溇”“娄”两字混用,故名。
  直港巷:有条河流由南至北穿过村庄,该河一直通向长湖申大运河,故名。
  六里桥兜:因靠近六里桥而得名。
  南村郎:因位于方丈港的南面而得名。
  东双塘兜/西双塘兜:这两个村庄分别坐落在一个兜的东、西两岸,这两岸还分别有一个水塘,两个村庄因而得名。
  金鱼漾:该村原有5个漾,分别为东漾、南漾、西漾、北漾和雄鸡漾。当 地方言中,“鱼”和“五”的发音很相似,所以原来的金五漾逐渐变成现在的金鱼漾。
  张花兜:该村中有一兜,南北朝向,状如盛开的花,花瓣舒张,恰巧印证了该村村民来自四面八方,最终会集于此的历史,故名。
  树下兜:村中沿河树木繁多,故名。
  石墩头:该村过去有座庙,庙后有条河,河中有一个石礅,当地人习惯用“墩”字,故名。
  因居住人口姓氏得名的村有:东丁家港、戴家湾、方家港、五子兜、王家港、付家巷、毛家兜等。
  毛家兜:村中大部分人姓毛,村位于付家巷河通往南边的转弯处,村里有一个兜,故名。
  西丁家港:村中大部分人姓丁,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港穿村而过,东、西两边住着农户,故名。
  东丁家港:村中大部分人姓丁,有一条“丁”字状的河流穿村而过。因已有西丁家港,为区分两者,此地故名“东丁家港”。戴家湾:村中大部分人姓戴,村边上的河流有5道湾,故名。
  方家港:村中大部分人姓方,而且有一条很宽的河道穿村而过,故名。
  孙家湾:村中大部分人姓孙,村中有一条小湾,故名。
  王家港:村中大部分人姓王,村中有一条小港,故名。
  姚湾:村中大部分人姓姚,故名。
  严家兜:村中大部分人姓严,村里有一兜,故名。
  付家巷:最先迁至该村的人家姓付,故名。
  姚家坟:该村西边有座大坟,葬着姓姚的大户人家,后来在此居住的人家增多,形成一个村庄,便将该村取名为“姚家坟”。
  南贺:村中大部分人姓贺,故名。
  徐家兜:村中大部分人姓徐,故名。
  褚家湾:村中大部分人姓褚,村庄沿河而建,故名。
  胡家兜:村中大部分人姓胡,故名。
  唐家兜:最先迁至该村的人家姓唐,村庄东边有条河,河东有一个兜。
  后来人家增多,村庄变大,便将该村取名为“唐家兜”。
  俞家石桥:村中大部分人姓俞,故名。
  李家河:村中大部分人姓李,村里有条小有名气的河流,故名。
  孙家里:村里每户人家中都有姓孙的,故名。
  陈家港:村中大部分人姓陈,村庄坐落在港两边,故名。
  叶家兜:村中大部分人姓叶,村里有一个兜,故名。
  七房湾:陈姓大户人家的第 七房子孙迁居于此,故名。
  西杨家兜:从白米塘进入此地500米左右的路上共有两个兜,因村中人都姓杨,东面的那个便叫“杨家兜”,为区分两者,故此地取名为“西杨家兜”。
  莫家湾:相传一户姓莫的绍兴人家来到此地,看到这儿有一条河湾,非常漂亮,于是定居下来,此地因此得名。
  瑶田:据说最先到此地的是姚姓人家,因为那时都是河,没有桥,田地都是分离的,所以得摇着船出门,于是他们便将此处叫作“摇田”,亦是“姚田”的谐音,寓意该处为姚家人的田地。后来雅化为瑶田,一直使用至今。
  因传说而得名的村有银子兜、江蒋漾、庠上、洗粉兜等。
  银子兜:据说早年塘北有一大户人家,周边村庄的人家里有事,向他家借银子,他都慷慨出手,后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银子兜”。
  江蒋漾:从前,该村里有一个漾,江千斤、蒋八百两人为和杨湾里争夺该漾的所有权打起了官司。在赶赴杭州的路上,江千斤、蒋八百不小心将银两掉在了路上,杨湾里派去打官司的人看到这一情景,便以为他们财力雄厚。
  烧晚饭时,江千斤一时找不到柴火,就顺手拿起一根大木棍用手搓了搓,木头就碎了。杨湾里的人看到了,又觉得他们武功高强。一盘算,心想自己的实力肯定不行,就打退堂鼓回去了。江千斤、蒋八百用准备打官司的钱在当地的渡口造了一座桥,当地人为了感谢两人,就把桥取名为“江蒋桥”,把漾取名为“江蒋漾”,村庄也由此得名。
  庠上:据说此处原来叫“前宜漾”,有个前宜漾庙,庙里有个和尚叫庠上,这个和尚多年间一直为老百姓做好事。从前村里没有小店,购物要到马腰的集镇。从庠上到马腰有3里(1.5千米)路,其间还要经过一座很高的大桥。一到夏天,热浪滚滚,人人都汗流浃背。庠上和尚见状,就在一个水缸里泡上凉茶供路上的行人喝水,还搭了个凉棚让行人歇脚;遇上下雨天,他就备好蓑衣,供路人使用。他的这些举动大大方便了行人。庠上和尚所做的一切好事,当地人民铭记在心。他圆寂后,为了纪念他,大家就把该地叫作“庠上”。
  涌军兜: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攻打湖州城时,驻扎于该村附近,那时该村里一下子涌进了许多军队,故名。
  集马里: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攻打湖州城时,于此处集中关养马匹,故名。
  二十五里牌: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攻打湖州城时,九战九败,一路败逃。
  大将常遇春撤退的时候,为了防止被敌人的乱箭射中,于是背了块石牌当盾牌。逃到距湖州城大约25里(12.5千米)外时,他看后面不再有敌兵追来,便把石牌竖立在地上,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作“二十五里牌”。
  脱甲兜: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攻打湖州城时,命令士兵把盔甲都脱在此处,故名。
  甘草湾:据说从前有一个皇帝带兵路过,见此处草长势喜人,便让战马在此地吃草,故名。
  马嘶:相传康王赵构南渡,一路上都在躲避金兵的追击。骑马途经此处时,马突然不跑了,还长嘶不已,此处因此得名。
  洗粉兜:传说当年范蠡带着西施等人渡钱塘江,沿水路向吴国进发。路过南浔时,天色已晚,众人便投宿在百间楼东边的一个小村里。入夜后,西施想:进入吴国王宫后,即使以后有幸能活着回到故乡,又有何颜面再见父老乡亲呢?想着想着,她悄悄地出门来到河边。那天晚上寒风萧萧,望着粼粼河面,西施思前想后,认为就算以村姑的身份从容死去,也比在敌国忍辱偷生来得好。于是她在河边蹲下,双手捧起河水洗掉脸上的脂粉,又把头上的头饰卸下抛了一地。侍女醒来不见西施,就告诉了范蠡,他慌忙带人寻到河边,只见西施正在悲伤地哭泣。范蠡屏退众人,极力说服悲伤中的西施以国家大义为重,西施才终于放弃轻生的念头。天亮后,西施又来到河边洗脸,在侍女服侍下重新梳洗打扮,当天进入了吴国。后来人们知道了西施的这段故事,就把这个地方取名为“洗粉兜”,沿用至今。
  方丈港:传说明朝时,当地有座名为“民心寺”的寺庙,寺内的方丈乐善好施,造福邻里。后世为纪念他的功德,便将此地取名为“方丈港”。
  胡家兜:传说此地以前有两户人家,分别是胡家和孙家,为了村名该冠谁家的姓氏而争吵不休。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谁家人能徒手把在油锅里炸的秤砣拿出来,村名就冠谁家的姓。当时胡家有人成功了,却因为受不了极高的温度而当场死亡。按之前的约定,该地便被命名为“胡家兜”。后来每逢清明节,当地的人都会到祠堂去吃酒席,以纪念当时拿秤砣的人。
  坝埭:方丈港与大港之间隔着一条河,古时两个村庄一直因河流的归属争论不休,都认为应该归自己管辖。双方争执日久未有结果,方丈港的村民 便挖出地里的泥填在河里面,在河中筑成了一条坝,这个地方后来就被叫作“坝埭”。
  东上林:古名梅林。传说北宋时,董贞元自海州(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迁至此,并在此种植了异梅。宋高宗曾来此赏梅,故名上林(临)。(引自清乾隆《乌程县志》的记载:“相传董氏有梅,枝叶覆亩许,名‘梅林’。高宗渡江驻跸,召诸臣宴,梅下赋诗,乃更‘上林’。”) 圣塘港:传说明代洪武年间,刘伯温陪同朱元璋视察,到了九里桥一带,发觉该地风水十分好。刘伯温断言该地必有才能超过朱元璋的人,朱元璋不信。两人继续往前走,走到了今天七都的更铺桥,在桥上站定后,刘伯温又说此人不是丞相便是国老。他们继续往前走,到了池山庙桥,刘伯温算到此地还会出能人,但不知道到底是谁。他们便向当地的老百姓询问,大家都说这里有个小孩才读了两年书就会题诗,很聪明。这个小孩见到其他的孩子们总是往庙里的菩萨雕塑身上撒尿,便作了首诗:“堂子五圣塘,四面墙壁倒,头戴破凉帽,身穿破龙袍,你再无灵感,本身保不牢。”从此,这个庙里的菩萨真的显灵了,再有小孩进庙里,之后都会拉肚子。比如有一回,一艘渔船因船顶漏雨停在岸边,船娘和孩子进了庙里躲雨,雨后一离开庙,小孩就肚子痛了。于是他们赶紧买了猪头供奉庙里的菩萨,但因为穷,所以只买了个小猪头。大伙都觉得发生这种怪事是由小孩作的诗引起的,因此恳求那个小孩解决。于是他又作了首诗:“堂子五圣塘,四面墙壁好,头戴好凉帽,身穿好龙袍,吃猪头挑大小。”之后,怪事便消失了。这个小孩便是罗二,他的母亲是一个寡妇,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过世,小儿子便是遗腹子罗二。当时该村有一人名吴桧炎,是一个贪官,担任过知府。他每天中午饭后都会到更铺桥上游乐。有一天午饭过后,罗二去外婆家经过此桥,恰好遇上吴桧炎,吴桧炎问他:“小孩,到哪儿去啊?”罗二答:“到外婆家去。”吴桧炎调侃他道:“到外婆家去,怎么见到外公在这里都不叫啊?”当天罗二回家后把此事告诉了母亲,他母亲便说下一次再遇上这种情况,就叫他一声“外公”好了。于是,罗二再一次经过此桥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便叫吴桧炎为“外公”。这下吴桧炎反倒被占便宜了——既然都被叫“外公”了,好歹得带小孩到自己家去。于是罗二便过继给了吴家,成了吴桧炎的过继外孙。吴桧炎还供罗二念书,大伙都称罗二为“罗二秀才”。刘伯温算出此人有皇帝之才,朱元璋非常紧张。于是,刘伯温便替朱元璋设法破此局。因为之前他们是从九里桥进来的,沿途风水一直见长,所以关键是要破这一带的风水。于是朱元璋便命令当地官员从九里桥开始建庙,风水一破,这里也就不可能出皇帝了,朱元璋也放心了。为了纪念罗二,从九里桥一直到吴仁港这一带,从此便被人们叫作“圣塘港”。
  甘家兜:从前,甘家兜叫作“深兜”,深兜北面有个村叫作“吴[1]家坟”,两村中间隔了一条河,吴家坟的风水非常好,但是深兜的风水却不怎么样。
  为了破坏吴家坟的风水,深兜人就在河上造了一座桥,取名叫“野猫桥”,暗含野猫吃鱼的意思。尽管如此,吴家坟的风水还是很好。于是深兜人就跑去问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野猫要吃鱼,可是你们村叫‘深兜’,这水太深了,鱼在下面,野猫吃不到,还是改名叫‘甘(干)家兜’吧。”之后,吴家坟的风水就被破坏了,而甘家兜的名字则沿用到现在。
  还有一些因其他原因得名的村,比如真庆坝桥、陆梁桥、坟桥、毕家[11吴,当地方言中与“鱼”同音。兜等。
  慎庆坝桥:此地原有慎庆寺、慎庆桥,因此得名。
  五桥坝:因靠近五桥坝而得名。
  真庆坝桥:此地原有澄庆寺,几百年前寺庙因火灾被烧毁后,更名为“真庆寺”,村亦更名。
  陆梁桥:村中河流水流湍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于该河上建成
  一座石桥,三幢结构,用大柏木当桥梁,上面铺石,名叫“陆梁桥”,村因此得名。
  坟桥:温阁老的祖宗全部安葬在此,墓地前还有座石桥,故名。
  铁家兜:该地铁匠师傅的打铁技术较高,故名。
  大船桥:村民大多靠摇船外出做运输生意维持生计。休息时,大船都停在桥边,故名。
  毕家兜:村民大多是从外地搬来的,生活困难,房屋都为茅草房。当地人开玩笑说自己的钱包“瘪瘪的”,于是把该地叫作“瘪家兜”,后雅化为毕家兜。
  五子兜:该村古时有一大户人家,生有5个儿子,故名。
  五舍兜:早先村中只有5户村民,故名。
  十一房兜:据传该村是由11房弟兄发展起来的,故名。
  圣驾桥:因古桥圣驾桥而得名。
  迎祥桥:相传村中有座古桥,恰好迎着朝阳,十分吉祥,故名。
  半兜:原名“永舍兜”,太平天国时期一半土地被分给南港(现属江苏省),人们便把剩下的地区叫作“半兜”,一直沿用至今。
  北宝兜:在马腰北,大家都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故名。
  染店兜:相传此村的村民大多以染布为生,村落又位于兜边,故名。
  木匠浒:此地古时有很多木匠,故名。
  前宅坟:传说有很多大官安葬在村东,故名。
  新城:传说此处是新城遗址,故名。
  大船坊:据传明末刘姓人家曾在此开设船坊。1980年前尚有船坞遗迹。

附注

[1]兜,以及下文的漾、港、浜、湾等都是当地方言,指的是江南农村中类似于湖泊、河流的水域,下同。 [2]埂,当地方言,指的是地势高起的长条形地域。

知识出处

希望沃野

《希望沃野》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希望沃野》不仅是对南浔地域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更是展示南浔独特魅力、讲好南浔故事的现世书卷。南浔区不断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力求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南浔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扎实贯彻相关精神、把脉相关文化政策,启动“一镇一品”工程,挖掘南浔各镇各村本土文化资源,出版当地文化著作,传承发扬南浔各村镇的文化魅力。“浔迹丛书”应运而生,该作品由南浔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及南浔区图书馆联合出版,涉及南浔各地历史、人物、“非遗”、诗歌、方言等文化记忆,系统展示了南浔长时间沉淀的文明成果和拥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江千斤
相关人物
蒋八百
相关人物
杨湾里
相关人物
赵构
相关人物
董贞元
相关人物
刘伯温
相关人物
吴桧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丁家港村
相关地名
方家港村
相关地名
湖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