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乐先生与他的书法《石孝友·谒金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孙乐其人其艺》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30
颗粒名称: 王孙乐先生与他的书法《石孝友·谒金门》
分类号: K825.7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王孙乐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衰落,青年时去上海谋生。学艺师承上海名家朱其石先生,同时常得张大千、贺天健等名家的指点,数十年后,名誉东南。他是王一亭等组筹上海清远艺社最早的社员,1949年后又是全国最早的金石篆刻研究社的成员。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曾有“论书法湖州唯王孙乐”的评说。王先生自言“三痴”,大约是他对书、画、篆刻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王孙乐 书法家

内容

今年是王孙乐先生驾鹤西去的第十个年头了。大半辈子生活在南浔的王孙乐先生祖籍吴江,享年91岁。生前为浙江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书协顾问。王先生一生热爱书法艺术,即便在艰辛困苦的生活环境中也从未间断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因而获得了中国文联文艺报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王孙乐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衰落,青年时去上海谋生。
  学艺师承上海名家朱其石先生,同时常得张大千、贺天健等名家的指点,数十年后,名誉东南。他是王一亭等组筹上海清远艺社最早的社员,1949年后又是全国最早的金石篆刻研究社的成员。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曾有“论书法湖州唯王孙乐”的评说。王先生自言“三痴”,大约是他对书、画、篆刻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先生是一位性情孤傲、追求执着、坦荡直率的艺术家。尽管生活得艰辛与多难,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情操,这种情操大半个世纪以来直接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更可贵的是他孤傲却能自适。晚年他以“黄花馆”自署,表明了他最终追求菊之隐逸的高尚情趣,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相对高的层面。
   我与王孙乐先生相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且一度常有书信往来。先生穷且志坚,也常在信中开开玩笑。记得一年冬天很冷, 王孙乐《石孝友·谒金门》他在来信中这样说:“……我有汤、久小姐相陪,今冬并不觉冷。”我当时吃了一惊,后来才知道汤、久小姐就是被中取暖的“汤婆子”和御寒的黄酒。快90岁的人了,尚能如此自嘲自乐真不易啊!1991年的大年初三,前市委副书记徐明生先生约我同去南浔看望王孙乐先生,那天他很高兴,临走他给了我一幅书作《石孝友·谒金门》,
  一晃十五年了。
   王孙乐先生书法自晋唐二王到汉魏碑版,直至明清诸家,各累甚厚,然最终在融会贯通之后多取魏晋之象,成瘦硬传神一派。先生的书法犹如他的精神那么坚定而追求完美。倘若在恣意纵横之间细细品味,你会体验得到其书作结构与点画无一笔、一处不传神,不含蓄。这幅两尺直式的佳作,除落款四行排列,率性而为,随笔起伏,自有凛凛生气。然再细细研读,自多新喜。第一行末“山影”与第三行中下的“一水”,以及第四行末的“肠”等五字有显颜字气息神形;第二行中间的“尺”与第三行上的“双”字又呈汉隶体势,在此率意地写出显得如此天真不拘;又如第一行“雨歇半空犹湿”中的“犹湿”两字,也不拘常规,前字草书,后字行书;第三行“一水无情自碧”之中的“情”字,左右夸张地拉开,真能让人去久久体味“情”中的那份空旷;而第五行最末“断肠人独立”中的“独立”两字,是为通篇中最小的字,可不知为何每次读到这里,我便仿佛看到了王孙乐先生深秋季节在黄花馆的小院里坐在那张藤椅中,穿着厚厚的棉袄,望着墙角摆放的几盆菊花那专注的样子。
   《湖州晚报》
  2006年9月16日

知识出处

王孙乐其人其艺

《王孙乐其人其艺》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王孙乐其人其艺》收录了《墨缘》《怀念父亲王孙乐》《一位草根艺术家的人生归宿》《怀念王孙乐》《缅怀老友王孙乐先生》《德艺双馨王孙乐》《王孙乐的“关门弟子”与茶道》《对王孙乐艺术的评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宝平
责任者
王孙乐
相关人物
朱其石
相关人物
徐明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浙江文史馆
相关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湖州
相关地名
南浔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吴江
相关地名